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5个苹果优系果实品质特性和制汁适性进行了测定与评价。结果表明,优系‘7-C-001’、‘7-C-090’和‘95-086’果实的外观和内在品质优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2.2~13.6°Brix之间,可滴定酸在0.292%~0.299%之间,适于鲜食;优系‘7-C-102’的果实色泽艳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2.4°Brix,可滴定酸为0.417%,浓汁酸度为2.550%,适于苹果浓缩汁的制作,还可兼用于鲜食。  相似文献   

2.
广东储良龙眼果实的成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储良"龙眼 Dimocarpus longana Lour. cv. Chuliang为试材,研究了果实成熟期间内外性状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质量(m)、大小和可食率呈逐渐增加趋势;营养品质可溶性固形物(TSS)、蔗糖、全糖和Vc含量随果实成熟表现出上升趋势,过熟后稍下降;还原糖含量和可滴定酸(TA)含量变化不大;相对指标果形指数、m皮/m果、m核/m果表现为下降趋势,而m皮/m核表现为上升趋势;内果皮褐变指数在果实完熟以后明显上升.比熟度、TSS含量与果实的质量、大小、品质指标表现出了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以比熟度结合果实外观变化特征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果实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一特早熟柑橘品种日南1号贮藏期间物性与理化品质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对该品种采取冷藏和货架贮藏2种方式,定期测定贮藏期间橘瓣的硬度、内聚性、可溶性固形物、果肉水分、总酸含量、Vc、类黄酮物质和果胶的含量及果皮中的水分、类黄酮与果胶含量。结果发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主要的物性指标与理化品质均呈下降趋势,且货架期的下降幅度比冷藏的明显。货架期间橘瓣硬度变化比冷藏期间的大。冷藏期可溶性固形物变化不大,货架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14.0 Brix降低到10.5 Brix,降低幅度为25%。货架期总酸变化比冷藏期的变化明显,变化幅度达25.76%,冷藏期变化幅度为13.64%。货架期Vc变化比冷藏期的变化明显。贮藏期间果皮失水比果肉的严重;果肉中果胶趋于稳定,果皮中果胶逐渐下降;果肉中类黄酮含量很低,且相对稳定;果皮中类黄酮主要是橙皮苷,且呈现下降趋势。物性与理化品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硬度与果胶、水分呈极显著正相关,内聚性与水分含量、可溶性固形物、果胶、Vc和总酸呈负相关。结果说明冷藏比货架贮藏更有利于维持相对稳定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酸、Vc及类黄酮,防止柑橘枯水,从而保持较好的品质。物性与理化品质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可通过简单的物性指标的测定结果来推断出贮藏期间理化品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采收期对金秋梨果实品质及贮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秋梨为试材,分4个不同的采收期,在0~3℃的贮藏条件下,对其生理和品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采收期的金秋梨果实在贮藏过程中都出现呼吸高峰,呈现跃变型果实的特征,晚采收的果实最先到达呼吸高峰,早采收的果实则采收期越早呼吸高峰出现的越早,且峰值越高;随着采收期的延迟,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TSS)增加,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TA)下降,风味变好.在贮藏过程中,果实硬度和TA逐渐下降.TSS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八、九成熟采收的果实在冷藏期间呼吸高峰出现时间晚,能保持相对较高的硬度和TSS含量,贮藏效果好,为最适宜的采收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冰糖橙果实外观分级与内部品质不一致极大地影响了其市场声誉,建立冰糖橙果实品质分级标准和果实快速规模化无损伤品质检测分级技术,并进行在线应用,为快速分选不同糖酸度冰糖橙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利用常规果实品质分析方法对主产区的冰糖橙果实进行多年品质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的相关性,确定不同果型横径与糖酸度含量的关系,形成冰糖橙果实分级标准。在此基础上,采集710-960 nm波段近红外透射光谱建立果实无损伤检测模型,利用常规品质分析数据对原始光谱反复进行校正并验证,确定无损伤检测的准确性,并在分级线上进行应用;调查统计应用无损伤检测生产线分级后各级冰糖橙的产量、销售单价和销售额。【结果】(1)根据果实横径大小进行初选分级,68-74 mm为大果型,62-67 mm为中果型,56-61 mm为小果型,再按果实的糖度(可溶性固形物Brix度)和酸度不同将冰糖橙划分为4个等级:糖度≥14、酸度≤0.4%为特级果;12≤糖度<14、酸度≤0.4%为一等果;糖度≥14、0.6%≥酸度>0.4%为二等果;糖度<12、酸度≤0.4%为合格果。通过反复矫正,建立了冰糖橙果实品质分级标准。(2)通过多次进行单果糖度和酸度的分析矫正,建立了冰糖橙果实糖度和酸度的检验线。第1次建立的冰糖橙糖度检量线检测范围为10.1-14.9 Brix,再利用常规品质分析验证无损伤检测结果,合格率仅为26%。第2次建立的糖度检量线延长高糖检测范围,为10.1-16.2 Brix,经验证后合格率达90%。第3次建立的糖度检量线扩大低糖检测范围,为9.8-16.2 Brix,经验证后合格率为90%。第1次建立的冰糖橙酸度检量线检测范围为0.1%-1.26%,再利用常规品质分析验证无损伤检测结果,合格率仅为64%。第2次建立的酸度检量线延长高酸检测范围,为0.1%-1.37%,经验证后合格率达94%。第3次建立的酸度检量线继续扩大高酸检测范围,为0.1%-1.53%,经验证后合格率为92%。(3)新建立无损伤糖酸度校正和验证模型,糖度有效检测范围为8.7-15.1 Brix,酸度有效检测范围为0.14%-2.0%,经验证后糖度合格率达到98%,酸度合格率为98%。应用该分级技术,分选速度达到10个冰糖橙/秒,品质分级后最高单价48元/kg,年产量4 500 t,实现产值9 122万元。【结论】研究结果预测糖酸度准确,测量范围全面涵盖冰糖橙商品果的糖酸度,能大批量、快速、高质量和无损伤在线鉴别冰糖橙果实内在品质,结合外观品质分级标准,分选出内外品质均一的产品。  相似文献   

6.
以4个苹果杂交组合后代为试材,对各杂种单株果实的外观品质、内在品质、加工指标以及浓缩汁的贮藏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杂种编号为97-060的1个苹果优系适于鲜食和制汁兼用。优系97-060的果实于9月底成熟,果实扁圆形,果面盖色红、全面着色,平均单果重156.8g;果肉松脆,出汁率为78.7%,风味甜酸;原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3.5°Brix,原汁酸度为0.546%,浓汁酸度为2.981%。  相似文献   

7.
‘青脆李’是四川、重庆、贵州和陕西主栽的李品种之一,其果实清脆爽口,酸甜适度,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脆李果实,软化速度快,货架期短,严重制约着脆李产业的发展。本文研究不同成熟度‘青脆李’其采摘品质及常温贮藏期间主要指标的变化,确定其最佳采收期,为‘青脆李’的贮藏、保鲜和加工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研究表明: 七分熟果实与八分熟、九分熟和十分熟果实相比,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和单果重最低、硬度和可滴定酸(TA)含量最高,叶绿素含量高,果实翠绿,常温贮藏期间能维持较高的硬度;九分熟和十分熟果实TSS含量和单果重最高,硬度和TA含量最低,叶绿素含量高,类胡萝卜素含量低,果实已不再呈现翠绿色,贮藏期间果实软化速度快;八分熟果实TSS 和TA含量与成熟果实接近,果实颜色翠绿,贮藏后期仍能维持较高的硬度和较好的风味;八分熟‘青脆李’果实为贮藏最佳采收成熟度。  相似文献   

8.
精确定量施肥技术对丰水梨品质和贮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丰水梨(Hosui)为试材,采用常规施肥+叶面喷水、常规施肥+叶面施肥和精确定量施肥3种施肥方法,在室温贮藏和1-MCP(1-甲基环丙烯)处理条件下,对其生理和品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室温贮藏条件下,3种不同施肥方式的丰水梨果实在贮藏过程中都出现呼吸高峰,呈现跃变型果实的特征,常规施肥的果实最先到达呼吸高峰,且峰值最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精确施肥的果实在贮藏期间乙烯高峰出现时间晚,失水率低,能保持相对较高的硬度和TSS含量。室温条件下1-MCP处理12 h后,可以明显延缓果实硬度和果实失水率的下降,推迟乙烯高峰的出现,并阻碍TSS的增加速率,从而较好地保持果实在贮藏期间的品质和风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采后到预冷有效时间、不同贮藏温度、货架期等因素对哈密瓜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哈密瓜品种西州密25号为试材,研究采后果实不同窗口期、不同贮藏温度,货架期期间果实生理品质保持效果较好的预冷有效时间和贮藏温度.定期测定哈密瓜采后贮藏期间的可溶性固形物、硬度、电导率、色差等指标随时间变化.[结果]不同窗口期冰水预冷处理,6℃贮藏温度,货架期期间,采后6h处理果实较好的保持了哈密瓜中心TSS含量、果实硬度、色差变化,采后3h处理果实较好的保持细胞膜渗透率的变化;常温贮藏温度,货架期期间,采后6h处理较好的保持了哈密瓜中心TSS含量、细胞膜渗透率的变化、色差变化,采后0h处理哈密瓜果实较好的保持果实硬度.采后6h处理哈密瓜6℃冷藏,货架期间,果实较好的保持了哈密瓜中心TSS含量、果实硬度、色差变化;常温贮藏温度,较好的保持了哈密瓜细胞膜渗透率的变化.[结论]采后放置了0、3、6、9h的哈密瓜进行0℃冰水预冷120 min,采后6h处理哈密瓜、6℃冷藏,减缓了果实货架期可溶性固形物的消耗、色泽变化,抑制果实的软化,较好地保持哈密瓜的品质,有效延长哈密瓜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10.
以木洞杨梅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的贮藏温度对木洞杨梅贮藏效果和生理变化的影响.设置不同的贮藏温度(0±0.5)℃、(2±0.5)℃、(5±0.5)℃和(24~28)℃,测定果实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及Vc等各项生理生化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2±0.5)℃贮藏与(0±0.5)℃、(5±0.5)℃和24~28℃相比,能较好保持木洞杨梅果实TSS和TA的含量,明显抑制果实贮藏过程中呼吸强度的增加,延缓果实膜脂过氧化的发生,表现出较好的贮藏效果.木洞杨梅较适宜的贮藏温度为(2±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选育兼具大果和优质特征,适应广东当地生态条件和消费习惯的枇杷新品种.【方法】以国内优良当家品种‘早钟6号’与4个西班牙大果枇杷品种‘Javierin’、‘Peluches’、‘Marc’和‘Ullera’为亲本进行杂交育种,对正交群体后代株系的成熟果实的平均单果质量、果肉颜色、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糖酸度、种子数进行测定或评价.【结果和结论】初步从杂种后代中选出了15个平均单果质量、TSS含量都超过了‘早钟6号’的较优株系,进而选出ZJ14、ZJ191、ZM24等3个糖酸比高于‘早钟6号’的重点株系;杂种后代株系平均单果质量和TSS性状分离广泛,平均单果质量有逐渐减小的趋势,仅有5.26%的杂种后代株系的平均单果质量达到真正的大果标准(m50 g);TSS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超过50%单株的TSS含量存在超亲优势现象;杂交后代果肉颜色出现变异,杂交双亲都是黄肉果,杂交后代果实既有黄肉果又有白肉果;并发现果实大小(单果质量)与风味品质TSS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背离;后代株系总糖度、可滴定酸含量分别遗传双亲的高糖高酸性状,今后可能会培育出高糖高酸风味浓的新品系.  相似文献   

12.
以苏州"白玉"枇杷为试验材料,在常温(22±1)℃和低温(6±1)℃贮藏条件下,分析设施和露地2种栽培条件对果实采后品质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后常温贮藏过程中,设施栽培的果实外观色泽和硬度变化明显(P0.05)滞后于露地栽培,呼吸速率和可滴定酸的损失率高于露地栽培,设施栽培的果实脂氧合酶(LO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明显,膜脂过氧化程度高于露地栽培。低温贮藏过程中2种栽培模式的枇杷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差异明显缩小。以上结果说明贮藏温度对2种栽培模式的枇杷表现影响不同,常温贮藏设施栽培的枇杷果实外观和质地特性优于露地栽培,风味品质和耐贮性差于露地栽培,低温贮藏对栽培模式的枇杷果实之间的差异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以河南荥阳主栽石榴品种突尼斯软籽为试材,研究商业采收期果实和比其早8 d的采收果实置于(4±1)℃下贮藏其品质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早采8 d的果实能维持最佳感官品质60 d,而商业采收期的为30 d。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SSC)及可滴定酸(TA)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早采8 d的果实TA含量在贮藏的前30 d下降较为平缓,风味保持得更好。籽粒花色苷含量在贮藏60 d之后均急剧上升,同时籽粒色泽发生劣变;早采8 d的果实籽粒花色苷含量普遍较低。果皮相对电导率在贮藏初期呈现下降和平稳变化,在果实外观表现为较佳状态,而连续或振荡上升则表现为果皮色泽的劣变;籽粒相对电导率也呈现和果皮相似的变化。早采8 d的果实籽粒电导率下降持续的时间为45 d,比商业化采收果实的长15 d。因此,用于贮藏的突尼斯软籽石榴适当早采可延长其贮藏寿命,延缓其品质的劣变。  相似文献   

14.
采收期对火龙果果实品质及贮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对火龙果的科学合理采收提供理论依据,以白玉龙火龙果为试材,探讨了不同采收期果实在常温下贮藏的生理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的火龙果果实在贮藏过程中呼吸强度逐渐下降,呈现非跃变型果实的特征,早采收的果实呼吸强度大;随着采收期的延迟,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增加,而叶绿素含量、Vc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外观艳丽,风味变好.在贮藏过程中,果实V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失重率逐渐上升,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花后25d采收的果实在常温贮藏期间呼吸强度较低,能保持相对较高的总糖含量、V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失重率低,贮藏效果好,为最适宜的采收期.  相似文献   

15.
橄榄果实成熟和贮藏期间果皮色素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研究了檀香橄榄果实在成熟和贮藏期间果皮色素的变化以及贮藏温度对果皮色素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果实的成熟 ,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 ,而类胡萝卜素含量缓慢提高 ;果实贮藏期间 ,果皮叶绿素 (包括叶绿素 a和叶绿素 b)含量逐渐降低 ,而类胡萝卜素含量缓慢提高 ,叶绿素 b的降解速度比叶绿素 a快 ,所以叶绿素 a/叶绿素 b的比率上升 ;低温贮藏可抑制叶绿素的降解和类胡萝卜素的形成 ,长时间保持果实鲜绿色 ,提高橄榄果实的商品价值和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16.
锰和钙处理对桃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以北京地区主栽桃品种"八月脆"和"丰白"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采前锰、钙和钙加锰处理对两个品种桃在(2±1)℃贮藏温度下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钙、锰和钙加锰处理均抑制了桃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硬度、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的下降,使可溶性固形物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从而保持了果实的良好风味。同时,各处理也促进了贮藏期间桃果实红色的增加,保持了果实亮度,延迟了果实底色变黄时间,从而也提高了果实的外观品质。其中锰处理对果实红色的增加效应显著,而钙处理对可溶性固形物变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前疏花疏果对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果实采收品质与采后贮藏性的影响,以及补施硒肥的增效作用。【方法】以石硖龙眼为材料,设无疏花疏果对照(A)、疏花疏果(B)、疏花疏果+硒肥(C)3个处理,3个区组,比较各处理与区组间果实采收品质和采后5℃低温贮藏的效果。【结果】采收时,处理B果实单果质量、大小、外观色度品质和果肉TSS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9.66%、7.54%、-7.24%(a~*值)和8.62%;处理C增效作用不明显,但果实采收品质依然优于对照。贮藏后,处理B显著提高了果实贮藏性,贮藏35 d果皮褐变指数和贮藏51 d果肉自溶指数分别比对照降低28.26%和71.67%,而处理C增效作用不明显。贮藏期间,处理B果实保持了较好的外观品质,偏黄绿色,处理C果实偏褐色,而对照偏暗褐色。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多变量检验结果表现显著,是影响果实采收品质与贮藏效果的主要因素;区组间无差异。处理方式影响显著的指标有褐变指数、自溶指数、低温b~*值和单果质量;区组影响显著的指标有低温b~*值和C~*值。【结论】疏花疏果处理效果最好,补硒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果实采收品质与贮藏性,但差异不显著;区组设置不影响处理间果实的贮藏性与内外品质差异。疏花疏果是提高龙眼果实采收与贮藏品质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新疆具有悠久的葡萄干加工历史,因特殊的气候和环境条件,新疆葡萄干在国内外干果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力。研究不同采收期对摩尔多瓦、爱神玫瑰、无核翠宝、莫丽沙(无核)4个新品种葡萄干品质的影响,探索最佳采收期,为果农获得高质量葡萄干产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鲜食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分别为18%、20%、22%、24%)为采收标准,对4个葡萄品种进行不同时间采收,通过促干剂浸泡-晾房晾晒方式进行制干,测定葡萄干单粒质量、制干率、TSS含量、维生素C(Vc)含量等指标,并对感官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不同采收期相比,TSS含量为24%时采收的4个葡萄品种制干的葡萄干表现出比其他采收时间较优质的果实综合品质,TSS为18%时采收的4个葡萄品种制干的葡萄干表现出较低品质。TSS含量达到24%时采收的4个葡萄品种中,摩尔多瓦的单粒质量最高为1.15 g,与TSS含量为18%时采收的处理相比高0.3 g;摩尔多瓦、爱神玫瑰、无核翠宝3个品种果实TSS含量达到24%时,葡萄干出干率分别为31%、30%和33%,与TSS含量为18%时采收的处理相比分别高8%、7%和8%;莫丽沙、无核翠宝、爱神玫瑰果实TSS含量达到24%时,葡萄干总糖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其中爱神玫瑰总糖含量最高达到85%;摩尔多瓦、爱神玫瑰、莫丽沙、无核翠宝果实TSS含量达到24%时,葡萄干的Vc含量高于其他处理。4个品种果实TSS含量22%和24%时,葡萄干外观、口感、风味等感官指标的评价较好。【结论】供试葡萄品种鲜葡萄TSS含量高于22%时制干的葡萄干综合品质比较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同浓度(0.5 mg/kg、1.0 mg/kg、1.5 mg/kg)的1-MCP对天汪1号苹果果实进行采后处理,置于0±0.5℃的冷藏室贮藏,贮藏期间测定苹果果实的硬度、酸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及测评鲜食品质。结果表明:1-MCP处理后,贮藏期果实的硬度、酸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Vc含量均高于对照,且下降速率均低于对照。贮藏120 d时,果实饱满、失水少、无色斑、品质高。说明1-MCP处理能有效提高苹果的贮藏品质,但随1-MCP浓度的增加,表现出的贮藏效果的提高不明显。在冷藏条件下贮藏,1-MCP浓度以0.5 mg/kg为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早蜜'椪柑是近年来选育推广的椪柑新品种,其采后贮藏特性尚不清楚,为进一步完善'早蜜'椪柑配套生产技术.[方法]研究以湖南湘西地区2个主栽椪柑品种——'早蜜'椪柑及其芽变亲本'辛女'椪柑为材料,果实在常温条件下贮藏80 d,每10 d取样监测其贮藏期的品质变化,以期为'早蜜'椪柑的配套栽培和贮藏保鲜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在未经防腐保鲜剂处理的条件下,'早蜜'椪柑和'辛女'椪柑的腐烂率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早蜜'椪柑腐烂率显著高于'辛女';贮藏80 d后'早蜜'椪柑的腐烂率高达15.2%,而'辛女'椪柑贮藏期间腐烂率始终维持在5%左右.两品种果实的失重率均呈现随贮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的趋势,贮藏期间两品种失重率均维持在4%以下,失重率差异不显著.随采后贮藏时间的延长椪柑果皮色泽逐渐由橘黄色向橘红色过渡,果实的色泽变优.2个椪柑品种采后果皮色泽的差异主要体现在a*和CCI值上,贮藏使果皮a*和CCI值显著增大.贮藏前后'辛女'椪柑果皮色差a*值的增幅明显大于'早蜜'椪柑,贮藏80 d后'辛女'椪柑果皮的CCI值显著高于'早蜜'椪柑.采后贮藏期间'早蜜'椪柑的可溶性固形物显著高于'辛女'椪柑,前者保持在13.3°Brix左右,后者在11.8°Brix左右;2个椪柑品种果实贮藏前后可溶性固形物变化不显著.贮藏期间'早蜜'椪柑Vc含量持续显著高于'辛女'椪柑,2个椪柑品种Vc含量均呈现先急剧下降然后又相对平稳的变化趋势,贮藏结束时Vc含量显著减少,'早蜜'100 g FW含Vc量为37.7 mg,'辛女'100 g FW含Vc量为28.1 mg.贮藏期间'早蜜'椪柑各糖组分含量整体上高于'辛女'椪柑,以蔗糖含量差异最明显.两品种蔗糖含量在贮藏30 d最高,后逐渐下降;葡萄糖、果糖和总糖含量在贮藏30 d内变化不大,贮藏50 d时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2个椪柑品种在采后贮藏过程中柠檬酸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果实贮藏初期'早蜜'椪柑柠檬酸含量为4.86 mg/g FW,'辛女'椪柑为7.45 mg/g FW,贮藏80 d后均维持在1.95 mg/g FW.'早蜜'椪柑苹果酸的含量略高于'辛女'椪柑,两品种苹果酸在贮藏30 d内变化不大,30~40 d迅速下降,贮藏40~80 d有机酸含量有上下波动至贮藏结束.[结论]'早蜜'椪柑和'辛女'椪柑的采后贮藏特性存在显著差异,'早蜜'椪柑采后短期内易腐烂,该品种采后果实表现出高维生素C和高可固、高糖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