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南沿海养殖贝类重金属Cu、Cd、As、Pb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4年6、8、10和12月采集温州沿海贝类养殖区具有代表性的产品青蛤、缢蛏、泥蚶和牡蛎共4种128份,对金属含量进行污染评价,运用危害商数(THQs)评价食用海产品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结果表明,样品中铜、铅、镉、砷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355~2.155、0.028~1.231、0.138~1.282、0.126~1.275mg/kg。金属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青蛤重金属污染程度最高,污染程度为青蛤缢蛏泥蚶牡蛎。铅、镉、砷的危害商数小于1,说明养殖贝类中这几种重金属对人体健康不具有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2.
2009年对华南沿海部分海域牡蛎、文蛤和江珧产品中重金属元素Cd、Cu、Pb、As、Hg和Zn的含量水平进行了分析,对牡蛎样品中这些重金属元素的海域分布特征以及季节差异进行了讨论。统计结果表明,不同海域、不同种类、不同养殖季节的贝类产品中重金属元素Cd、Cu、Pb、As、Hg和Zn的含量具有显著的差异。Cu、Zn在牡蛎样品中的含量远远高于其在文蛤、江珧等样品中的含量。采用粗略的点估计方法,计算重金属元素的膳食暴露量,对贝类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对于成年人,正常食用牡蛎、文蛤等产品,重金属元素的膳食暴露量低于JECFA的推荐值,处于安全范围。而食用同量的江珧产品,Cd的摄入量超过JECFA的推荐值,存在危害健康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2009年对华南沿海部分海域牡蛎、文蛤和江珧产品中重金属元素Cd、Cu、Pb、As、Hg和Zn的含量水平进行了分析,对牡蛎样品中这些重金属元素的海域分布特征以及季节差异进行了讨论。统计结果表明,不同海域、不同种类、不同养殖季节的贝类产品中重金属元素Cd、Cu、Pb、As、Hg和Zn的含量具有显著的差异。Cu、Zn在牡蛎样品中的含量远远高于其在文蛤、江珧等样品中的含量。采用粗略的点估计方法,计算重金属元素的膳食暴露量,对贝类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对于成年人,正常食用牡蛎、文蛤等产品,重金属元素的膳食暴露量低于JECFA的推荐值,处于安全范围。而食用同量的江珧产品,Cd的摄入量超过JECFA的推荐值,存在危害健康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对大连地区5种常见贝类及其生长环境海水养殖用水重金属铅(Pb)、镉(Cd)的含量状况进行了研究调查,评价该地区贝类重金属污染情况及人类食用潜在健康风险,并为合理控制该地区重金属污染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重金属含量均符合相应标准。重金属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虾夷扇贝、栉孔扇贝、牡蛎中含量属于轻污染水平,菲律宾蛤仔、贻贝含量尚处于正常浓度值范围。各贝类对Pb、Cd的富集能力大小顺序为: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牡蛎>贻贝>菲律宾蛤仔。危害商数<1,不具有潜在的健康风险,可以放心食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原子吸收法对2009年6-10月所采集的浙江自然海域68个样品中重金属Pb、Cu、Cd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贝类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和累积,对不同海区的贝类生物体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比较,对贝类的质量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泥蚶、缢蛏、紫贻贝和牡蛎体内重金属含量大小顺序均为Cu〉Cd〉Pb,而青蛤的含量大小顺序为Cu〉Pb〉Cd。5种贝类体内重金属含量Cu最高。不同贝类品种间重金属累积存在明显差异,泥蚶含Cd量最高,牡蛎含铜量最高。缢蛏、紫贻贝和青蛤体内重金属含量处于正常范围和轻污染水平,但部分泥蚶体内Cd为重污染水平,部分牡蛎体内Cu为严重污染水平,其食用安全性存在一定风险,应该引起政府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嵊泗4个主要养殖区贻贝重金属(铅、镉)含量,为贻贝食用安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2018年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枸杞岛、绿华岛、壁下岛、嵊山岛固定区域采集的贻贝样品中铅、镉进行监测,对比国标《食品中污染物限制量》(GB 2762—2017),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Pi)、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综合)、靶器官危害系数(THQ)和暴露剂量-反应外推模型(R总)为参考指标进行污染评价和健康风险,研究通过膳食途径可能导致的健康风险.[结果]样品中铅检出率为94.4%,镉检出率为100%.检出含量均符合《食品中污染物限制量》(GB 2762—2017)的要求.重金属铅和镉的Pi和P综合均<1.0.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4~17岁儿童及成人的THQ均小于安全基准1.0,数据表明暴露人群没有明显的健康风险.R总的评价结果为1.61×10-5~4.67×10-5a-1,7~10岁儿童的评价结果接近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值(5×10-5a-1).[结论]嵊泗区域贻贝重金属含量及健康风险评价整体情况较好,部分年龄段儿童健康风险较成人高,但风险尚在可接受水平内,望有关部门继续加强贻贝养殖健康风险的防控.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水产品中重金属镉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6-12月对浙江省水产品中的镉含量进行调查分析,并用生物质量指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42个水产品样品中,处于正常背景值水平的占80.2%,微污染轻污染水平的占16.5%,污染水平的占3.3%。未发现超标样品。贝类的镉富集能力比较强,淡水鱼类、虾蟹类对于镉元素的富集能力一般。贻贝、泥蚶、紫贻贝等品种对镉元素富集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售贝类重金属含量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深圳市售贝类为试材,样品经过微波消解之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同时测定样品中的Cd、Cr、Cu、Pb、As 5种重金属含量,并依据国家标准检测方法GB/T 5009.12及我国食品相关重金属限量标准,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自深圳市售的129份贝类样品中,除铜和铬2种重金属元素超标率较低外,其他3种重金属元素超标率均在90%以上。说明深圳市售贝类中重金属污染严重,应对铅、镉和砷应进行重点监控。  相似文献   

9.
山东沿岸经济贝类体内重金属含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了山东沿岸经济贝类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平均含量为Cu 24.765 mg/kg、Cd 1.939 mg/kg、Pb 0.0784 mg/kg、Cr 0.1683 mg/kg、As 0.5922 mg/kg、Hg0.01475 mg/kg。铜、镉含量存在超标现象,其超标率分别是25%和100%。从富集能力上分析,贝类不同科间重金属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牡蛎科对铜、镉高富集,贻贝科对镉的富集明显。从工业源、农业源、交通源、自然源等方面分析重金属的来源,结合检测结果及与国内外多处贝类相比较,判断山东沿岸经济贝类的铜污染主要来自船舶运输业的污染,镉则是工业排污、沿海公路交通污染等多种污染源的综合污染。研究表明,该地区贝类体内重金属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反映出养殖环境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有机肥施用对蔬菜及其土壤环境中重金属的影响,采集龙泉市蔬菜及其对应土壤样品共68批次,测定蔬菜及其土壤样品中6种重金属(Cr、Ni、Cu、Zn、Cd和Pb)的分布状况,并通过污染指数评价方法和膳食暴露风险健康评估,分析蔬菜及其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以及摄入人群的重金属膳食暴露风险。结果表明,极少数土壤样品中重金属铅、镉和锌含量超出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但龙泉地区的蔬菜对儿童、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膳食暴露风险均低于1.0,表明该地区的蔬菜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且并无证据表明部分受污染土壤中超标重金属来自有机肥料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检测了68个养殖区域192个底泥样品中铜、铅、镉、铬、锌、汞、砷的含量,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来评价了养殖区域底泥的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2.
为调查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大米中的重金属镉元素含量,2018年在查哈阳、五常、方正、响水、建三江五个地区抽样110份,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进行检测,并采用Monte Carlo方法推算黑龙江省居民通过食用大米途径镉的膳食暴露量,进而进行镉的膳食暴露评估.结果表明:镉含量总体平均值为0.004 mg·k...  相似文献   

13.
中国花生中镉含量调查与膳食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中国花生中镉元素含量水平及地区、品系间的差异,对其膳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2009、2010年在安徽等13个花生主产省对多个品系抽样检测了2578份花生样品,结合中国居民4个消费人群及其亚群的花生消费量与体重信息,采用非参数概率方法对花生镉的膳食暴露量进行了估计。镉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TAS-986(G)测定,最低检测限(LOD)为0.0001mg·kg-1,定量限(LOQ)为0.0003mg·kg-1。检测结果表明,花生镉元素的平均含量为0.1634mg·kg-1,仅有2.4%的样品镉含量超出最高限量(ML,0.5mg·kg-1);各省花生中镉含量的差异不明显,不同年份、品系间及品系内的镉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将膳食暴露评估结果比照JECFA推荐的暂定每月耐受摄入量(PTMI)25μg·(kg·bw)-1,花生镉的膳食暴露风险总体轻微。一般消费水平下,人群的暴露量远低于PTMI值;高消费水平下,人群中有5%的个体暴露量接近或超过PTMI值,有一定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7年和2009年对广东、广西沿海部分海域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文蛤(Meretrix meretrix)的监测资料,分析了贝类产品中镉(Cd)、铜(Cu)、铅(Pb)、锌(Zn)的含量特征及其季节差异,并采用点估计方法对贝类产品中的Cd、Cu、Zn、Pb进行了风险分析.结果表明,贝类品种的差异决定了其体内Cd、Cu、Pb、Zn含量的差异,近江牡蛎样品中Cd、Cu、Zn的含量远远高于另外4种贝类,文蛤样品中Cd、Cu、Pb的含量明显低于其他4种贝类.贝类产品中Cd、Cu、Pb、Zn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这可能与海水的温度、盐度、溶解氧等因子的季节变化有关.与<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限量值相比,贝类产品中Cd、Cu、Pb的合格率分别为65%、67.7%和100%.与其他海域贝类产品的调查结果相比,此次贝类样品Cd、Cu、Pb、Zn的含量处于正常的波动范围内;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推荐的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相比,太平洋牡蛎、翡翠贻贝、菲律宾蛤仔和文蛤的Pb、Cd的膳食暴露量处于安全范围内,而近江牡蛎的Cd膳食暴露量可能存在风险.  相似文献   

15.
舟山市海水养殖贝类质量安全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5年对舟山地区60批次贝类样品开展调查,覆盖舟山主要养殖品种和外地在舟山市场销售的品种,包括贻贝、缢蛏、扇贝、泥蚶、毛蚶、杂色蛤和文蛤。监测指标包括麻痹性贝毒、腹泻性贝毒、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铅、镉、甲基汞和无机砷。结果表明,贝类的麻痹性贝类毒素有9批次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有6批次样品为阳性,60批次样品的综合评价均为合格,说明2015年舟山市海水养殖贝类总体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山核桃中重金属含量及质量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了浙江省151个山核桃样品中铅、镉、汞、铜4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根据有关国家标准对山核桃的质量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山核桃中汞、铜、铅和镉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087、8.1、0.21和0.027 mg/kg,分别占各自标准限量的43.5%、81%、52.5%和54%。表明浙江省山核桃重金属含量总体处于安全水平。所测重金属的单因子污染指数排序为铜>镉>铅>汞,均小于1,为未污染。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污染极大影响食用菌质量安全,掌握食用菌重金属污染状况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保障食用菌产品质量,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黔东南州食用菌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依据,对黔东南州各县(市)食用菌生产单位不同种类食用菌的铅、镉、砷、汞含量进行检测,并根据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评价样品的质量等级。结果表明:102个食用菌样品中,重金属含量超标样品为2个,均为镉含量超标,超标率为1.96%,样品合格率为98.04%。4种重金属中,镉的检出频次和均值最高,分别为83个、0.070 mg/kg;铅和汞的平均值均在较低水平,分别为0.017 mg/kg、0.011 mg/kg;铅的检出率最低,为28.9%,但变异系数最大,其在不同种类食用菌中的含量差异明显。平菇、香菇、木耳、秀珍菇、猪肚菇、鸡枞菌5种食用菌的4种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0.6,重金属含量接近或略高于背景值,产品等级综合评价均为一级,符合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贵州省清镇市农村土壤为研究对象,考察清镇市部分农村土壤中铅、镉、铬的含量。[方法]对5个乡镇50份土壤样品进行检测,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铅、镉含量,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铬含量。[结果]土壤样品中的铅、铬、镉最高含量分别为81.9、193.7、0.792 mg/kg,铅、铬均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的350、250 mg/kg,部分乡镇镉元素超出0.6 mg/kg。样品中铅、铬、镉单因子污染指数最大分别为0.107 8、0.466 7、1.160 3,镉元素大于1,铅、铬元素均小于0.7,说明镉元素有轻微污染,而铅、铬均在安全范围内;综合污染指数最大为0.916 3,小于1,达到尚清洁、安全的水平。[结论]该研究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广西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为稻田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广西水稻主产区农田50个0~20 cm耕层土壤样品,分析其重金属镉、铅、砷含量,分别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环境质量和土壤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广西稻田土壤中总镉、总铅、总砷的含量分别为0.941、26.46和10.16 mg/kg.有54.0%土壤样品中的镉含量、2.0%土壤样品中的砷含量高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的二级标准值.稻田土壤中的镉为高生态风险.[结论]广西稻田土壤主要受重金属镉的污染.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两大优势产区小麦重金属镉含量调查与膳食暴露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中国两大小麦优势产区小麦重金属镉的污染水平和特点,明确不同消费人群食用小麦引起的镉膳食暴露风险,以期为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中国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两大小麦优势产区的8个省(市)采集2013年收获的小麦样品393份,利用低温消解进行前处理,通过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全部小麦样品中镉浓度,分析不同区域不同品种小麦镉的含量差异。结合中国不同消费人群的小麦消费数据和体重信息,利用非参数概率方法对小麦镉的膳食暴露量进行评估。【结果】中国两大小麦优势产区的小麦镉含量均值为(0.032±0.051)mg·kg-1,97.5%的小麦样本镉含量低于国家限量要求。长江中下游优势产区的小麦镉含量均值为(0.060±0.091)mg·kg-1,黄淮海优势产区的小麦镉含量均值为(0.024±0.025)mg·kg-1,长江中下游小麦优势产区的小麦镉含量水平显著高于黄淮海小麦优势产区的小麦镉含量水平,不同品种、同一品种的小麦镉含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国不同消费人群对于小麦镉的膳食暴露风险不同,总体表现为:农村高于城市,低龄高于高龄,18岁以下的消费人群呈现女性高于男性,18岁以上的消费人群则呈现男性高于女性的特点。中国不同消费人群对于小麦镉的平均暴露量为国际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推荐的PTMI(暂定每月耐受摄入量:25 μg·kg-1 bw)的9.0%-16.8%,P97.5百分位数暴露量为PTMI的28.9%-53.8%,暴露量最高值出现在4-7岁女童,暴露量最低值出现在60-70岁女性。中国城市消费人群对于小麦镉的膳食暴露风险表现为:低龄高于高龄,男性高于女性,但60-70岁的城市消费人群中女性偏高于男性,并且城市女性消费人群中14-18岁和45-60岁两个年龄段的暴露量偏低,中国城市消费人群对于小麦镉的平均暴露量为PTMI的7.3%-13.1%,P97.5百分位数暴露量为PTMI的23.4%-42.2%,暴露量最高值出现在4-7岁男童,暴露量最低值出现在14-18岁女性。中国农村消费人群对于小麦镉的暴露量呈现与全国类似的规律,平均暴露量为PTMI的9.6%-17.9%,P97.5百分位数暴露量为PTMI的30.9%-57.4%,暴露量最高值出现在4-7岁女童,暴露量最低值出现在60-70岁女性。【结论】中国黄淮海小麦优势产区和长江中下游小麦优势产区的小麦受到的重金属镉污染程度较轻,区域间和品种间差异都较为明显。中国不同消费人群对于小麦镉的膳食暴露风险不同,食用这些区域生产的小麦引起的镉暴露量较低,且风险在可接受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