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调查采样及室内测试分析方法,研究了江苏省不同地区不同原料4个有代表性堆肥厂商品有机肥料中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状况。结果表明,供试的4个商品有机肥中Cr含量为23.98~41.60 mg·kg-1,As含量为5.75~11.70 mg·kg-1,Cd含量为0.59~3.10 mg·kg-1,Pb含量为6.24~9.52 mg·kg-1,Cu含量为54.73~80.56 mg·kg-1,Zn含量为358.88~569.27 mg·kg-1,Ni含量为15.22~21.03 mg·kg-1,Mo含量为3.23~3.85 mg·kg-1。与国内外相关商品有机肥标准比较,仅以药渣为原料的1个有机肥产品Cd、Zn含量超标,其他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3个有机肥产品重金属含量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表明江苏省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生产的商品有机肥产品重金属含量总体水平较低,有机肥产品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2.
以贵州的32个分布地的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立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pH值、土壤类型、土壤有机质和土壤中大量元素、微量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个分布地土壤类型属于黄壤,2个属于紫色土;46.9%的土壤pH值在4.5~5.5,是茶树最适宜生长的pH值范围;21.9%的土壤pH值小于4.5,土壤酸化较重;31.3%的土壤pH值在5.5~7.0。分布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范围分别在11.01~162.62 g·kg-1、0.05~8.13 g·kg-1、0.02~4.03 g·kg-1、24.81~456.01 mg·kg-1、3.89~84.04 mg·kg-1、27.31~516.67 mg·kg-1;多数分布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含量较高,有效钾、有效磷含量较低。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或过量,交换性铝、交换性镁、交换性钙、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锌含量范围分别在0.08~8.80 cmol·kg-1、0.18~4.05 mg·kg-1、0.86~10.46 mg·kg-1、5~142.5 mg·kg-1、0.24~9.88 mg·kg-1、0.27~12.04 mg·kg-1。  相似文献   

3.
沼肥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浙江省各地取样的沼液沼渣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 17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沼渣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平均值为947.6 mg·kg-1, 80%的沼渣游离氨基酸总量在930.4~1 359.3 mg·kg-1,平均值为1 151.0 mg·kg-1,原水中游离氨基酸很少,平均值为83.9 mg·kg-1,而沼液比原水中的游离氨基酸更少,平均值仅为8.4 mg·kg-1。  相似文献   

4.
利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余杭区3个蔬菜基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3个蔬菜基地土壤的重金属元素含量为Cr14.6~39.5mg·kg-1,Ni8.9~30.4mg·kg-1,Pb18.9~29.5mg·kg-1,As5.38~9.67mg·kg-1,Hg0.060~0.330mg·kg-1,Cd0.12~0.52mg·kg-1。土壤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Pi)平均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d>Ni>Hg>Cr>As>Pb。总体来看,余杭区蔬菜基地部分土壤污染程度尚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缺素试验和不同施肥量比较试验,分析菜用大豆对铜、镁和钠等3种元素吸收利用特点。结果表明,菜用大豆豆荚干物质含量23.0%24.1%,秸秆干物质含量32.6%35.6%。菜用大豆豆荚干物质中铜、镁和钠含量分别为11.0013.93 mg·kg-1、3.404.19 g·kg-1、10.0719.00 mg·kg-1。菜用大豆秸秆干物质的铜、镁和钠含量分别为8.7118.50 mg·kg-1、3.413.94 g·kg-1、26.3346.73 mg·kg-1。菜用大豆豆荚和秸秆中铜、镁和钠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8.01 g·hm-2、7.84 kg·hm-2和54.93 g·hm-2。建议在长期种植需铜镁元素较多的菜用大豆的地块应适时补充铜肥和镁肥。  相似文献   

6.
为培育满足钵苗摆秧机插的连作晚稻标准壮秧,以本地常规种植的籼型三系杂交稻甬优1540为材料,研究多效唑浓度和秧龄2因素对水稻秧苗素质的调控效果。多效唑浓度设置5个水平,从0~300 mg·kg-1,秧龄设置4个水平,从15~30 d。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多效唑可以有效控制连作晚稻钵苗苗高,增加浓度可以加强控制苗高的效果,对比不使用多效唑,每增加75 mg·kg-1浓度苗高降低10%左右(约2 cm),但多效唑的使用浓度不宜超过225 mg·kg-1,因为边际效应明显降低。秧龄对苗高影响极显著,随着秧龄增加苗高逐渐增加,对比15 d秧龄,每增加5 d秧龄苗高增加50%左右(5 cm左右)。秧龄20 d使用多效唑浓度150 mg·kg-1,秧龄25 d使用多效唑浓度150、225、300 mg·kg-1是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7.
陈安娜  孙敏  李博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8):1594-1595
本研究建立使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竹荪中镍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镍在0~1.0 μg·mL-1浓度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38,通过三水平六平行加标实验验证,加标回收率为102.2%~106.3%,相对标准偏差为0.7%~2.0%。本方法简单快速、精密度和重现性好,可用于竹荪中镍含量测定。实验选取的3个产地竹荪均含有一定量的镍,福建古田的竹荪镍含量为2.41 mg·kg-1,四川广元的竹荪镍含量为2.10 mg·kg-1,贵州织金的竹荪镍含量为2.21 mg·kg-1。  相似文献   

8.
张辉  李文凤  赵盈盈  张井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1):2118-2119
为研究猪饲料中重金属元素在猪肉及猪体各内脏中的残留状况,利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温州市不同生猪养殖场中生猪各生长期饲料中铜、锌含量,以及生猪屠宰后铜、锌在猪肉及各器官中的残留。结果表明,28~105d时,猪饲料中铜含量较高,最高为239.39mg·kg-1;28~78d时,猪饲料中锌含量较高,最高为468.46mg·kg-1;生猪出栏前,饲料中铜、锌含量均有所下降;生猪屠宰后,猪肉及各内脏铜、锌残留量不一,其中肝脏中铜含量较高,达23.35mg·kg-1,其次为猪肾、猪心和猪血,分别为2.82、2.36、1.29mg·kg-1,其他各部位铜含量均低于1mg·kg-1,猪肝脏中锌含量最高,为68.54mg·kg-1,其次为猪肉、猪肾、猪心,残留量分别为27.39、21.96、21.06mg·kg-1。本研究旨在为食品中铜、锌限量卫生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湖南省主要茶叶产区的绿茶、白茶、黄茶、黑茶、红茶和茉莉花茶中铜(Cu)、锌(Zn)、硒(Se)、钒(V)、铬(Cr)、钴(Co)、镍(Ni)、砷(As)、镉(Cd)、铅(Pb)的含量进行测定, 对照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NY 659-2003《茶叶中铬、镉、汞、砷及氟化物限量》和NY/T 288-2018《绿色食品 茶叶》, 结合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茶叶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 所测茶叶样品中Cu、Cr、As、Cd和Pb含量均在国标限量范围内, 1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为Zn(39.15 mg·kg-1)>Cu(17.75 mg·kg-1)>Ni(7.77 mg·kg-1)>Pb(0.62 mg·kg-1)>Co(0.56 mg·kg-1)>Cr(0.36 mg·kg-1)>V(0.21 mg·kg-1)>As(0.08 mg·kg-1)>Se(0.07 mg·kg-1)>Cd(0.059 mg·kg-1)。茶叶中Cu的单项污染指数最高, 为0.592。所采茶叶样本中, 红茶的综合污染指数最高(0.648), 小于0.7, 整体来看, 所有茶叶样本均属于安全等级, 处于清洁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微波间歇干燥方法对山核桃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了山核桃微波间歇干燥动力学模型,对干燥后的山核桃进行加速贮藏实验,研究干燥后山核桃油在贮藏期间酸价、碘价、过氧化值和脂肪酸组成变化,以明确微波间歇干燥对山核桃原料贮藏特性的影响。微波间歇干燥实验表明,将山核桃含水量干燥至6%以下仅需200 min,有效水分扩散系数为2.38×10-9 m2·s-1,Page模型最符合山核桃微波间歇干燥(R2=0.984)。贮藏实验表明,加速贮藏4周后,山核桃酸价从0.07 mg·g-1升至0.36 mg·g-1,每100 g过氧化值在117~130 mg·kg-1波动,碘值从10.646 mg·kg-1降至9.227 mg·kg-1,酸价和过氧化值均符合《GB/T 24307—2009山核桃产品质量等级》要求;山核桃总不饱和脂肪酸和总饱和脂肪酸分别下降了123.80和11.76 mg·g-1。综上所述,微波间歇干燥能显著缩短山核桃干燥时间,提升原料贮藏特性,在山核桃干燥领域有较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国北方麦区监控施钾下小麦产量与养分吸收分配变化与土壤速效钾的关系,为节约钾资源,实现小麦丰产优质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20年在我国北方麦区43个地点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土壤速效钾水平下监控施钾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籽粒氮磷钾含量及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北方麦区农户小麦施钾不足和过量问题同时存在。小麦产量随土壤速效钾含量升高显著增加,在土壤速效钾含量150—180 mg·kg-1时,小麦产量达到最高,为6 340 kg·hm-2。土壤速效钾过高并不能持续提高小麦产量,当土壤速效钾含量>180 mg·kg-1时,小麦产量显著降低,平均为5 409 kg·hm-2。与农户施肥相比,在土壤速效钾含量<90、90—120、120—150和>180 mg·kg-1时采用监控施肥技术增加了钾肥用量,在速效钾含量150—180 mg·kg-1时减少了钾肥用量,各土壤速效钾水平下采用监控施肥技术施用钾肥均提高了小麦产量,且在速效钾含量<90和>180 mg·kg-1时显著增产。土壤有效磷含量>30 mg·kg-1时,土壤速效钾含量120—150或>180 mg·kg-1时,不施钾肥小麦产量有降低的趋势。土壤速效钾含量升高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氮含量,农户施肥和监控施肥处理的籽粒氮磷钾含量无显著变化,速效钾含量>180 mg·kg-1时不施钾肥的小麦籽粒磷钾含量显著降低。速效钾含量>150 mg·kg-1时,监控施肥的钾肥偏生产力与钾肥吸收效率较农户施肥显著提高。【结论】在北方麦区,土壤速效钾含量150—180 mg·kg-1时,合理施肥可使小麦产量达较高水平,但当土壤有效磷较高,超过30 mg·kg-1时,不施钾肥小麦有减产风险。应根据土壤速效磷钾和小麦产量水平监控施肥,合理确定钾肥用量,实现北方麦区小麦丰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2.
探明高产稻田土壤肥力特征,对于培育高产水稻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选择浙江省6个县(市)具有代表性的稻区水稻土,采集54个水稻土样品进行物理化学性质分析,以期揭示高产稻田的土壤肥力特征。结果表明,高产稻田耕层土壤pH平均为7.13,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6.40 g·kg-1,全氮含量平均为2.19 g·kg-1,碱解氮含量平均为143.85 mg·kg-1,有效磷含量平均为20.12 mg·kg-1,速效钾含量平均为88.44 mg·kg-1;土壤机械组成中粉粒占55%~68%,黏粒占20%~24%;0.005~<0.010 mm微团聚体含量25%~49%,0.001~<0.005 mm微团聚体含量23%~50%。土壤剖面中耕作层厚度15~20 cm,犁底层厚度5~8 cm,渗育层厚度30~50 cm,淀积层厚度达40 cm以上,潜育层土层深度≥100 cm。因此,高产水稻土具有良好的土体构型、丰富的基础肥力和较强的供肥保肥能力。  相似文献   

13.
对泰顺县稻田土壤镁含量的调查结果表明,稻田土壤有效镁含量在 2.4~57.6 mg·kg-1,平均含量 15.68 mg·kg-1,属于缺镁土壤。在水稻田中施 225 kg ·hm-2 硫酸镁增产达14.4%;施镁量与水稻产量、叶片含镁量及土壤含镁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连续施用沼液后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和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在浙江省桐乡市设置不施沼液和连续沼液施用时间为4、2 a的稻田样区各1个,并在各样区采集4个0~30 cm的土样,分析其土壤肥力主要指标。结果显示,1)施用沼液4 a处理的土壤pH比不施沼液的土壤pH显著降低;2)施用沼液4 a的土壤有机质含量(27.98 g·kg-1)、阳离子交换量(19.75 cmol·kg-1)、电导率(116.5 μS·cm -1)显著高于不施沼液土壤;3)施用沼液4 a土壤全氮(1.45 g·kg-1)、全磷(2.61 g·kg-1)、全钾(26.3 g·kg-1)、碱解氮(89.7 mg·kg-1)、有效磷(234.7 mg·kg-1)、速效钾(254.5 mg·kg-1)和NH4-N(48.40 mg·kg-1)含量均比不施沼液处理显著提高;4)施用沼液4 a处理的土壤C∶N∶P比为8.71∶1.00∶4.84,显著低于不施沼液的土壤。稻田施用沼液4 a处理与不施沼液的C∶N比无显著性差异,而C∶P比和N∶P比则低于不施沼液的土壤。在土壤肥力较高稻田上施用沼液导致土壤全量和速效养分的累积以及C∶P、N∶P比的降低,稻田土壤可能存在养分流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我国北方八省区不同土壤有效磷水平和施磷量条件下小麦产量和籽粒锰含量的变化规律,为提高小麦产量、调控小麦锰营养水平和保障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2019年在我国北方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黑龙江8个省区的34个地点布置田间试验,设置农户施肥、监控施肥和监控无磷3个处理,研究北方八省区小麦的产量和籽粒锰含量及不同土壤有效磷水平下监控施磷及不施磷对小麦产量和籽粒锰含量的影响。【结果】在我国北方八省区,小麦产量平均为6 066 kg·hm-2,籽粒锰含量平均为42 mg·kg-1。籽粒锰含量<32 mg·kg-1的试验点占8.8%,>44 mg·kg-1的占36.8%,籽粒锰含量偏高的问题应引起注意。随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小麦产量和籽粒锰含量均显著提高,有效磷含量20—30 mg·kg-1时小麦产量最高,有效磷含量>40 mg·kg-1时籽粒锰含量最高。监控施肥与农户施肥处理相比,其磷肥用量平均降低了45.4%,但两者产量分别为6 358和6 222 kg·hm-2,籽粒锰含量分别为42.8和43.6 mg·kg-1,无显著差异。不同土壤有效磷水平下,监控施肥处理的小麦产量均无显著降低;土壤有效磷<10 mg·kg-1时,不施磷肥降低了小麦籽粒锰含量,也降低了产量,而监控施肥仅降低了籽粒锰含量;其他土壤有效磷水平下,监控施肥均不降低籽粒锰含量。土壤有效锰含量亦随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提高而升高,小麦籽粒锰含量与土壤有效锰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为实现小麦高产和适宜的籽粒锰含量,土壤有效磷应维持在20—30 mg·kg-1;采用监控施肥技术科学优化施磷,不会降低小麦产量,但当土壤有效磷含量<10 mg·kg-1,不施磷肥虽能降低小麦籽粒锰含量,但存在小麦减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组配改良剂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以萝卜为实验材料,通过盆栽方法研究了施用不同浓度组配改良剂(0、600、900和1 200 mg·kg-1)对800、1 200 mg·kg-1两种浓度铅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微生物种群数量、萝卜肉质根铅积累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900 mg·kg-1组配改良剂后,800、1 200 mg·kg-1两种浓度铅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21.32%和25.35%,且显著提高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但对土壤pH无显著影响。施用900 mg·kg-1组配改良剂可使两种浓度铅处理下萝卜肉质根的铅含量分别降低20.35%和27.69%,并显著提高萝卜肉质根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和干物质量。说明组配改良剂可显著提升铅污染土壤萝卜的食用安全性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7.
通过68%精甲·锰锌水分散粒剂对铁皮石斛疫病的防治效果及使用剂量的试验表明,以1 133~1 360 mg·kg-1处理,药后14 d,防效78.4%以上,与对照药剂72%霜脲氰·锰锌可湿性粉剂1 200 mg·kg-1、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143 mg·kg-1的防效相当。由此可见,68%精甲·锰锌水分散粒剂以1 133~1 360 mg·kg-1剂量处理能有效控制铁皮石斛疫病的为害。  相似文献   

18.
采用滴定法,建立了浙贝母中SO2的检测方法。同时,对浙江浙贝母主产区采集的样品经过无硫加工后的本底SO2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浙贝母样品的本底SO2总量在100~300 mg·kg-1,对比《中国药典》150 mg·kg-1的限量标准,部分样品超过150 mg·kg-1的限量。中药材中SO2的限量标准相对比较严格,建议在定点和长期监测的基础上,对浙贝母中SO2的本底含量进行科学分析,结合膳食暴露和风险评估,科学制定浙贝母中SO2的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9.
以早醉仙甜瓜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结合常规测试的培养方法,研究不同施磷量处理后,甜瓜干物质积累量、果实发育形态、功能叶片SPAD值、产量和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氮肥用量(65 mg·kg-1土)和钾肥用量(70 mg·kg-1土)一致的基础上,甜瓜各处理干物质积累量、株高、茎粗、叶片叶绿素SPAD值均表现为MP>HP>LP>CK。在产量品质方面,MP处理产量最高为14 553.5 kg·hm-2,较CK增产41.9%,其心糖(14.5%)和边糖(9.2%)含量均显著高于CK、LP、HP处理。这说明MP处理显著促进了甜瓜的生长、果实形态发育及产量的形成,同时改善了果实品质。因此,MP处理(36 mg·kg-1土)为本试验条件下较适宜供磷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以海南省种植的5个火龙果栽培品系为试材,对其单果重、果皮重、果肉重、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皮厚、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总酸、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总酚、类黄酮含量,以及含水量等16个性状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金都1号火龙果单果重和果肉重最大,分别为401.28 g和287.97 g,红花青白单果重和果肉重最小,分别为198.63 g和83.26 g。5个火龙果品系的可溶性总糖含量为4.05%~6.23%,总酸含量为0.12%~0.49%,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为0.21~0.35 mg·g-1,维生素C含量为610.6~1 062.4 mg·kg-1,含水量为53.54%~77.86%,总酚含量为3.24~5.08 mg·g-1,类黄酮含量为6.82~16.35 mg·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