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桂林"两江四湖"6个旅游景区的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建立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研究区域的植物景观进行评价,同时划分出植物景观等级。结果表明:"两江四湖"6个旅游景区的植物景观差异较明显,其中杉湖、榕湖隶属于Ⅰ级,桂湖、木龙湖、漓江(市区段)隶属于Ⅱ级,桃花江(市区段)隶属于Ⅲ级。无Ⅳ、Ⅴ级,表明"两江四湖"植物景观总体较好。基于以上结果,对隶属于Ⅰ、Ⅱ、Ⅲ级旅游景区的植物景观提出相应提升与发展策略。研究结果对桂林"两江四湖"旅游景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科学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2.
"两江四湖"是桂林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展示了桂林悠久的历史文化。从造园理念、造园手法、植物配置、建筑、意境的营造等方面对"两江四湖"的景观进行分析,总结了艺术特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桂林及其它城市的景观设计及建设起到借鉴与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城市湿地建设的角度,分析桂林市“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工程的特点及效益,剖析其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中央公园是居民日常休闲的重要场所,本文基于居民的视角,对桂林市两江四湖景区植物景观满意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居民对两江四湖景区植物景观的感知均值4.243,处于基本满意水平。居民满意度主要受植物色彩、空间层次、植物与周围小品搭配、景观层次和遮荫效果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崔丽丽 《现代园艺》2014,(19):84-85
图腾是一种族群信仰,也是一种宝贵的地域文化遗产。本文在研究分析桂林两江四湖景区景观小品的基础上,提出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可以与城市环境景观规划相结合、相协调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桂林是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著名中国古城,当地自然风光优美、独特,历史遗迹众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其中的两江四湖,更是世界闻名的旅游景观。桂林两江四环境舒适,自然山水景观元素丰富,但是也丝毫未影响其人文景观元素在整体景观中的显现。本文研究分析了人文景观元素在桂林两江四湖中的融入。  相似文献   

7.
正继刚刚在澳门举办第33届全国荷花展览后,中国荷花界又迎来一大盛事:7月9日,由中国花卉协会荷花分会指导,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政府、六合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池杉湖湿地公园、南京艺莲苑花卉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的"第六届中国荷花品种展暨2019南京六合池杉湖荷花文化旅游节"在南京池杉湖湿地公园开幕。中国花卉协会荷花分会会长陈龙清,副会长尤传楷、丁跃生,  相似文献   

8.
景因水而活,园林造景离不开水的运用,水系驳岸的处理是水景建造时的重点,如何打造自然和谐生态的驳岸景观,已成为现代园林设计师的一项重要命题。本文结合桂林两江四湖景区驳岸的处理实例,对水体驳岸的具体处理原则和方法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根据城市公园植物规划与设计的相关理论,实地调查桂林两江四湖景区植物,具体分析其植物配置形式,包括植物与植物、植物与景石、植物与水体、植物与建筑、植物与园路、植物与景观小品之间的配置研究,并分析植物配置存在的不足,再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完善景区的植物景观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漓江主景区代表性地段,选择漓江丰水期、过渡期和枯水期3个时间段,利用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漓江水资源"丰-枯"变化对游客景观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游客对于过渡期景观满意度较高,与丰水期相比,枯水期对游客的景观满意度影响更大,水体和植被是影响"丰-枯"水季节变化对游客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游览季节的选择直接影响游客对景观的整体印象,游客对漓江景色的总体印象与漓江水质、水相、植物生长状况、驳岸与环境的协调性、堤岸亲水性等因素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为减缓漓江水资源丰枯变化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应充分考虑水体、河岸线、植物三者之间的关系,设置生态河岸、营造多层次植被空间、柔化驳岸与水体的交界面;充分发挥青狮潭水库的水资源调控作用,注重生态保护理念,保护漓江山水资源。该研究对提高游客满意度,促进漓江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城市休闲广场是城市广场建设的典型代表和树立城市新形象的伟大创举,也是城市广场建设热潮影响下的相应产物.在哈一百中心休闲广场植物造景对环境的影响-温度、湿度、景观效果及广场利用率等方面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进一步规范城市休闲广场植物造景的设计、施工与养护管理市场;正视"大树",发挥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积极鼓励"公众参与"植物造景设计;避免政绩工程,做好宏观决策与调控.  相似文献   

12.
目前海绵城市正在各个城市实施运行,自2012年首次提出海绵工程以来,海绵城市是建设生态型城市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许多的景观区域也强加了工业痕迹,欠缺融入创新思考,导致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人文艺术、生态设计、科学技术配比失衡.过度建设呈现出"人工生态"之景.将文化艺术与海绵工程景观的结合切入海绵工程技术要素,...  相似文献   

13.
浙江安吉县森林城市建设规划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浙江省安吉县森林城市建设现状;阐述安吉县森林城市建设规划的范围、期限和指导思想,认为安吉县森林城市建设由县域和建成区两个层面组成;提出"一轴、三区、六线、七环、百村"的县域城市森林布局结构体系和"一环、二廊、三区、四带、六楔、多园"的城市规划区布局结构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园林绿化工程是人工绿地风景建设工程;园林绿化工程主要通过人工创造一个良好生态"绿地"环境,给人们带来舒适休闲娱乐场所,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愿望,有效改善城市环境和保护自然环境,是如今城市建设过程中生态建设的最重要措施.园林绿化工程涵盖面很广,如园林筑山工程、园林理水工程、园林铺地工程等等,通过人工工程技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把人造景观和自然景观融合实现人工与自然统一.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月中旬,海口市科工信局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深化电子农务体系建设,让扛锄头的农民也能点鼠标."他表示,海口市在已建设18个电子农务服务点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在全市249个行政村都建立电子农务服务点,实现全覆盖.  相似文献   

16.
邹蕾 《中国果树》2022,(8):后插13-后插13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关于"三农"问题的前路拓进不再局限于产业振兴和经济发展,而是实现由物质到文化、由一元到多维的跃升.其中,农村体育教学体系建设更是被纳入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就历时性角度而言,我国农村体育教学体系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由点及面、由无人问津到各方关切、由百废待兴到不断突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近几年农村体育教学体系建设的发展态势集合了以往十余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成就.但从共时性角度着眼,我们不难看到在"城市偏向"二元结构主导下,城乡农村体育教学体系建设差距明显.一边是农村日渐旺盛的体育教学需求,一边是发展迅猛却后劲不足的农村体育教学建设,供需之间的断裂和脱节使得农村体育教学体系建设亟需探索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影响园林苗木移栽成活率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许多环境建设和城市绿化工程都需要"一次成园"或者"短期成景",因而提高园林绿化苗木(尤其是大规格苗木)的移栽成活率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阐述了影响园林苗木移栽成活率的因素,并探讨了提高移栽成活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贯彻市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建设美丽天津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思想,天津市决定实施美丽天津"一号工程"。目的在于通过大面积建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居住环境,因此,生态林带成为城市绿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本文以天津市东丽区新新地河生态林绿化工程为例,分析探讨了城市防护林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国家加大了对生态文明的建设,风景园林绿化工程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变化明显,如PPP项目的兴起、兴建雄安新区生态城市、建设国家公园体系等,彰显了国家对风景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防护林建设、庭院绿化、家庭园艺等的兴起也拓展了风景园林绿化的业务领域,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风景园林绿化工程因投入比重大,其利润对施工单位来讲,也是可观的。但目前风景园林绿化工程结算时争议问题较多,尤其以苗木结算数量以哪个为准争议较大。  相似文献   

20.
1"山水城市"--21世纪城市建设新模式 山水城市是继"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山水园林城市"后所提出城市发展模式.城市建设的研究学者们指出"山水城市"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必然模式,而且她涵盖了"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山水"即城市的自然环境,"城市"即人工环境,"山水城市"即城市的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有机结合,相互协调发展的城市.它一方面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另一方面是城市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