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草原退化已成为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资源和环境问题之一。研究草原退化,分析草原退化的原因,认识在各种影响因子下草原的退化过程和机制,采取合理、科学的工程和技术措施防止草原退化,保证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草业科学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中国草原底数亟待搞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加文 《草地学报》2009,17(5):543-546
提出在草原保护建设事业中存在诸多问题:草原实际面积、草原动植物资源现状、草原退化及变化情况、草原载畜能力、草原生态经济价值、草业经济产值、草原生态系统涵养水源能力、草原生态系统的储碳能力、草原防风固沙能力、草业对农牧民增收的贡献、草地农业效益、我国草原人口总体情况、牧民及少数民族数目等基本现状均不甚明确,建议深入调查与客观分析中国草原的底数,为其长远发展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近60亿亩天然草原,2019年计划治理退化草原1亿亩以上.国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立祁连山、三江源国家公园,是草业发展的契机,也是草业教育的新阶段、新机会.面对党和国家对发展草业的期望,草业教育工作者应该肩负起为国家培养草业人才的重担.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优良牧草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天然草地改良建设与保护管理、国家草原建设项目的实施、草产品开发等方面回顾了“十五”期间凉山州草业建设的成就;指出了凉山草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十一五”草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退牧还草工程等一系列草原政策、项目的相继深入贯彻落实,我省草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期,尽管草业未来发展的形式一片大好,但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1我省草原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1.1资源底数不清,缺口不明我省草原资源只在上世纪80年代进行过一次普查,三十多年来由于历史、自然、人为等原因,草原退化严重,面积逐年减少,草的产量和  相似文献   

6.
信息广场     
<正> 农业部5月18日正式公布我国草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过实施重大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使“草原绿起来、草业强起来、农牧民富起来”。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的良性生态系统。据介绍,具体阶段性目标是:到2010年,全国累计草原围栏面积达到1亿公顷,改良草原面积达到4000万公顷,人工种草  相似文献   

7.
中国草原适应性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侯向阳  尹燕亭  丁勇 《草业学报》2011,20(2):262-269
目前我国草原退化形势依然严峻。已有的草原管理模式难以应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态性、不确定性等复杂性特征。适应性管理是管理动态、不确定性系统的有力工具之一。笔者概述了适应性管理理论与实践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草原适应性管理的重点任务,提出加强草原生态系统基础研究、整合多维度理论、知识与方法、开展模式示范、构建数字草原信息网络、提高监测预测能力等重要措施,为全面开展草原适应性管理,遏制我国草原退化,维持系统稳定并提高草原生产力水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草地发生学、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理论、草地资源学及系统管理学等理论是草原管理的基础理论。把这些理论应用到草原实践中 ,并对草原管理的技术措施、方法与手段作出正确的选择 ,立足于生产、生活和生态的统一 ,因地制宜、分类管理 ,增加物质和能量投入 ,掌握草地资源开发利用限度 ,是草原管理的基本原则。而高产品和好环境、草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草业生产的稳定性、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草原管理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凉山州因受气候变化、草原退化等因素影响,草原蝗虫发生为害趋势逐年加重,其大量啃食牧草、破坏草原,致使草原退化,对凉山州草业和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针对草原蝗虫的防治,研究不同药剂对凉山州草原蝗虫的防治效果,旨在多方面贮备防治草原虫害技术、维护草地生态系统功能、提高草地生产力和改善草原虫害耐药性,并为草原虫害防治增加药剂选择性、针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草业科学教育发展的道路及其在世界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特色的高等草业教育和教学指导思想。俄罗斯的草地经营学高等教育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认为草地经营是饲料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在合理利用和改良天然草地的基础上,生产干草、半干贮草、青贮草、放牧饲料、草粉以及其他饲料,因此,俄罗斯的草地经营学教育至今仍是畜牧学教学的一部分。英国的草地科学史悠久,草地科学教学以土—草—畜系统理论为指导,形成了以草地科学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教育,没有建立独立的草地科学专业。美国的草原管理学教育始于20世纪初,在利用草原的多种功能,把草原的流域水土保持、野外游憩与放牧饲养家畜结合在一起,全面发挥草原的重要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科学思想指导下,建立了独立和庞大的草原管理学专业教育体系。我国的草业科学教育始于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建立了独立的草原专业。80年代以来,在草业系统工程思想和草业生态系统理论的指导下,草业教育有了极大的发展。与俄罗斯、英国和美国的草业教学思想相比,我国草业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具有更丰富、更系统的科学内涵,也具有更强的产业概括性,为我国的草业教育奠定了科学思想基础,在草业生产的推动下,实现了草业教育的高质量、健康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黄河首曲湿地功能区--玛曲县的天然草场类型和分布特点、利用方式、生产经营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制约当地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生产经营方式改善的主要原因,从优化畜群结构、发展季节畜牧业、家庭牧场统分经营、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今后黄河首曲湿地功能区草地畜牧业发展的新思路和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数字草业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国内外数字草业理论、技术与方法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我国草业信息系统、草业生产过程监测、管理决策等方面的数字草业理论与技术平台的研究与应用,探讨了我国数字草业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草业科学框架纲要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草业科学是研究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科学,主要研究对象是3个要素群,3 个主要界面和 4 个生产层.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因子群居于核心地位,非生物因子群是生态系统的自然立地条件,社会因子群是草地农业系统所处的社会立地条件,草业科学需要分别设立相应的基础课,以探讨各个因子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草业科学最重要的3个界面是草丛-地境界面、草地-家畜界面、草畜-社会界面,它们是系统最活跃、最敏感、功能最密集的部分,是草业科学新的分支学科的生长点,草业学科针对3个界面及其功能的特异性和必要性设立专业基础课,而且针对生产需要,对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加以综合,开设专业课.3个界面,连缀了草业生产前植物、植物、动物和外生物4个生产层,根据社会生产的要求,草业科学按照4个生产层可将相关课程重组成二级专业,或沿着生产流程,按照有关学科的内在联系,重组成二级学科.  相似文献   

14.
关于草畜平衡的几个理论和实践问题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贾幼陵 《草地学报》2005,13(4):265-268
论述了与草原牧区草畜平衡密切相关的几个重要概念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问题,对草原“三化”的具体含义给出了概念上的区别;提出了草畜平衡的实质是人草平衡的观点;讨论了确定草原载畜量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实践问题,特别是牧业年度和年末存栏量对载畜量确定的影响。通过对畜群结构优化、草原畜牧业发展阶段、划区轮牧和季节畜牧业等概念的讨论,进一步阐述了在草原牧区提高畜牧业经营水平和维持草畜平衡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玛多县大型野生食草动物种群数量对草畜平衡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河源区玛多县为研究区域,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调查了县域内藏野驴、藏原羚、岩羊等大型野生食草动物和家畜的种群数量,利用降尺度算法生成了2016年玛多县30 m空间分辨率的产草量数据,在此基础上估算了包括野生动物和家畜在内的草畜平衡状况,分析了大型野生食草动物对玛多县草畜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1)通过飞行样带内种群密度,推算了玛多县内大型食草动物种群数量,分别与统计数据、暖季调查结果对比验证,估算出2017年冷季藏野驴、藏原羚和岩羊分别为1.71、1.60和0.93万匹(只),家牦牛、藏羊和马分别为7.08、10.22、0.12万头(匹、只),大型野生食草动物和家畜总计47.5万羊单位,大型野生食草动物羊单位数量与家畜羊单位数量之比为1∶4.5;2)仅考虑饲养家畜,载畜压力指数为1.13,表明草地略微超载;在综合考虑饲养家畜和野生动物的情况下,载畜压力指数为1.38,表明草地中度超载;3)若没有将大型野生食草动物纳入草畜平衡核算体系内,载畜压力将被低估22%。超载过牧是造成玛多县草地退化一个主要驱动因素,需人工补饲7.90万t干草或减畜30%才能维持草畜平衡。  相似文献   

16.
李莲香 《草业科学》2006,23(6):19-21
为核定草地载畜量,合理保护草地资源,实行草畜平衡,根据农业部草地资源监测新标准,利用典型抽样的方法,2004年对同仁县草地资源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2004年草地可食鲜草产量为3 065.8kg/hm2,超载7.4万个羊单位,超载率24.1%,牲畜超载较严重。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青海玛多县草畜关系特征,对2008—2009年9个样地的实测地上生物量与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分别基于线性、幂和指数函数建立回归模型,对理论地上生物量进行反演估算,并依据相关公式计算理论载畜量。结果表明:线性函数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2009年玛多县草地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2008年;玛多县基于NDVI的2008,2009年理论载畜量分别为40.93万、57.45万羊单位,基于EVI的理论载畜量分别为41.30万、59.03万羊单位;而玛多县2008,2009年年末的牲畜存栏数分别为33.11万、33.71万羊单位,可见玛多县这2年的理论载畜量尚有盈余。说明玛多县总体上正在由草畜关系极不平衡状态向逐渐草地恢复状态逐渐改变。  相似文献   

18.
由于超载过牧以及草地自身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导致中国出现大面积退化草地。究其驱动力因子,草-畜之间的平衡关系首当其要,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仅仅根据牧草生产力架构下的草畜平衡关系管理放牧系统是不准确,也是不全面的,科学的低排放放牧系统还需要兼顾"地下生物量"和"土壤侵蚀"状况。为此本文提出:适宜的放牧率=min(理论载畜量,以地下生物量最大化为准则确定的适宜放牧率,以土壤侵蚀最小化为目标确定的最适放牧率),在环县典型草原的研究实践表明在牧草生长期降水量为224.9mm时,最适宜的放牧强度为3.8羊单位/hm2。  相似文献   

19.
姜晓群  林哲艳  时钰  赵晋灵  李昂 《草业学报》2020,29(11):151-164
当初步遏制草地退化后,我国当前迫切需要对草地管理政策进行优化和调整,进而更好地通过草畜平衡和生态补贴实现生态保育和牧民利益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目标。长达90年的美国公共放牧地政策可以为我国调整和优化草地管理政策提供借鉴。美国经验表明,实现草地生态保育需要在社会共识、法律体系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牢固地树立和实现草地的多重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理念。进一步地,公有的草地产权制度是保障草地多重生态系统服务的法律前提,非牧产业发展是实现草地多重功能的经济基础,精细的行政管理是实现草地生产生态平衡的技术保障,多种利益主体参与是实现草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活力来源。美国草地管理制度发展的曲折反复,也说明了生态管理政策的失效和调整,禁牧和监管强度的张弛反复,不同利益集团的矛盾诉求和博弈消长,都是草地治理中的正常情况。我国草地治理也可能经历复杂曲折的过程。在下一阶段,草地产权的优化、行政管理的精细化、牧民利益和生态保育目标的协调,是实现我国草地可持续治理的核心要务。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我国草原管理的主要理论和政策现状,将我国草原管理的主要观点分为4类:系统发展论、本土发展论、替代发展论和游牧发展论。系统发展论是以任继周为代表的4个生产层理论和系统耦合理论;本土发展论是以达林太为代表的草原制度性退化和农耕对牧区的入侵理论;替代发展论是以张新时的人工草地理论、许鹏的生态置换理论和蒋高明"以自然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