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Dias模型描述岩矿石的激发极化效应,研究CSA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中的IP效应(激发极比效应)影响。首先分析了层状介质中CSAMT的IP效应对视电阻率的影响,然后对Dias模型中各参数对视电阻率幅值的影响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不同地电断面中,IP效应对视电阻率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很窄的低频段;充电率参数的影响显著水平最大,极化电阻系数和时间常数的影响显著水平较小,电化学参数对视电阻率幅值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在利用CSAMT资料提取Dias模型参数、去除CSAMT中IP效应影响时,应首先选择影响水平明显的充电率参数、电阻极化系数和时间常数。  相似文献   

2.
地层水电阻率的大小是测井解释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福山油田流沙港组储层致密,没有典型的水层,地层水纵、横向变化较快,利用常规测井很难准确确定目的层的地层水电阻率大小,导致测井解释符合率不是很理想。在取样地层水分析研究试验、试油测井等资料基础上,利用纯水层附近泥岩层的电阻率信息,建立了地层水电阻率的3种计算模型;并利用岩石的岩电试验数据统计了岩电参数随不同地层水电阻率的变化规律。在求准油气饱和度的基础上,结合油气运聚特征综合认为,高矿化度的氯化钙型地层水一般反映较高的构造位置和较封闭的形成环境,有利于保存有机质及形成较高的有机质丰度。  相似文献   

3.
应用ANSYS软件,在三维地层模型下对阵列方位侧向测井仪器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了仪器的某一方位视电阻率响应、伪几何因子及井眼校正曲线。通过对模拟结果分析,发现该仪器除了具有区分同一深度地层不同方位视电阻率变化的特性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特性,即阵列方位侧向测井仪器与普通三侧向测井仪器在不同直径井眼校正曲线的相对位置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4.
目标与雷达存在相对径向运动时回波相位一次项发生变化,产生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广泛用于雷达信号处理.目标横向运动分量不会导致回波相位一次项变化,但会导致回波相位高次项的变化,据此本文提出横向运动物体的高阶多普勒效应及其横向速度的计算方法.高阶多普勒效应与常规多普勒效应配合可以计算任意向平稳运动物体的标量速度.文中给出了计算方法和仿真结果.当目标横向运动速度为900 km/h,且回波信号信噪比大于0 dB时,计算误差小于0.06 %.  相似文献   

5.
常规测井资料在评价低阻油层等测井疑难层时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原因在于进行油水层识别时仅依靠深侧向电阻率曲线,摆脱不了"高阻是油、低阻是水"的评价局限。对径向电阻率比值评价低阻油层的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深侧向电阻率与冲洗带电阻率比值能够反映储层的含油性,与储层的含油性呈正相关关系,比值越大,储层的含油性越好,比值越小,储层的含油性越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深侧向电阻率与冲洗带电阻率比值评价低阻油层的2种方法:交会图评价法和视含水饱和度定量评价法。上述2种方法不受储层岩性变化和电阻率高低变化的影响,不需要孔隙度、岩电参数、地层水电阻率等资料,能够实现对油层的快速识别。由于深侧向电阻率与冲洗带电阻率比值的大小与储层自身电阻率的高低没有关系,因此可用于对低阻油层的评价。应用结果表明,利用深侧向电阻率与冲洗带电阻率比值评价低阻油层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弄清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凹陷地下深部电性结构,对于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凹陷的深部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综合钻井、地震、测井、地质露头观测及分析化验等资料,总结了研究区的地球物理特征,包括地层岩石密度特征、磁性特征、电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乌伦古凹陷的一条大地电磁测深原始时间序列的电场数据进行视电阻率曲线平滑处理和静态偏移校正处理,并采用Occam法进行反演,得到乌伦古凹陷地下10 km深度范围内的电阻率剖面。依据该电阻率剖面,结合地震及钻井资料,初步确定了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凹陷地层的构造形态,发现乌伦古凹陷西北端和东南端地下存在高阻异常,且基底中存在低阻地层。研究结论对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凹陷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推导双支座双质点简化模型多点输入地震响应功率谱密度函数解析式,从中分离出多点效应项,借此研究行波效应和部分相干效应等多点输入效应对大跨结构随机地震响应的影响.并以一门式桁架结构为例,检验由简化模型得到结果的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行波效应和部分相干效应均增大结构拟静力响应;相对动力响应受行波效应影响呈三角函数式波动,极值点分布由自振频率与行波频率的比值确定,极值点特性由振型特性与地震动方向共同确定;部分相干效应减小相对动力响应随行波频率的变化幅度,但不改变相对动力响应的极值点分布规律.对于实际工程而言,选取不同的视波速得到的结构响应差别很大,应使用可靠视波速或采用多个可能视波速试算才能保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部分相干效应的影响相对较小,特别是当结构跨度较小时,几乎不受部分相干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小麦族属种间杂种幼胚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本培养基N_6附加谷氨酸,酵母浸出液、激动素和水解乳蛋白,以及C_(17)基本培养基附加肌醇、椰乳和水解酪蛋白,对小麦族一些属、种间杂种进行幼胚离体培养,由胚直接发育成苗。成功地获得了Kengyilia Zhoasuensis,Hordeum bulbosum,普通小麦,Aegilops crassa, Ae. biconis, Ae.tauschii, H. vulgare ssp. spontaneum (Isreal)与其同父本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的属间杂种,和鹅观草属(Roegneria)的一些种的种间杂种,以及西藏杂草型普通小麦,四川白麦子(含中国春和成都光头)与Ae. tauschii(中国及中东产)的属间杂种植株,为进一步研究小麦族的系统学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其中多数远缘杂种植株的获得在国内外为首次报道。一个亲本(父本或母本)固定,与另一属、种、亚种乃至变种等分类级别的亲本(母本或父本)杂交,其杂种幼胚诱导成苗频率差异很大,但差异程度与分类级别无关。双亲亲缘关系较远的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的杂种幼胚成苗率显著高于具有相同D染色体组的中国春与Ae. tauschii的杂种幼胚成苗率。同时,不同基因型的杂交组合对上述两种培养基组成的成苗率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一个双列杂交组的两个播种期试验,探讨了播种期对籽粒大小及其生长特性的表型值、配合力均方、配合力效应值相对大小以及籽粒大小与其生长特性的配合力效应相关程度的影响等问题。结果表明:在考察的十个性状中,八个性状的表型值在播期间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只有一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均方和两个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均方在播期间的异质程度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平准。八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相对大小和五个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相对大小在播期间的表现是基本一致的。籽粒大小与其生长特性的一般配合力效应相关和特殊配合力效应相关在播期间的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高山松成熟林的树高、胸径、郁闭度、蓄积量与HV极化方式后向散射信号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该树种的森林生物物理参数与雷达后向散射信号之间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高山松的树高、胸径、郁闭度、蓄积量都与HV极化方式后向散射系数呈正相关关系.其中,郁闭度与后向散射信号之间的相关性较高,其相关性达到0.613 7,而树高、胸径、蓄积量等相关性相比则较低,这主要是由于C波段后向散射由冠层主导所致.由于研究区域地形起伏较大且研究对象为天然林,因此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地形起伏较大地区天然林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