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国内对叶尔羌高原鳅的关注度、研究及开发等方面都还处于初级阶段,规模化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技术尚未开展,为有效开发与保护新疆重要的优势土著鱼类叶尔羌高原鳅,本文对叶尔羌高原鳅一龄鱼种土池塘人工饲养试验进行了总结,为叶尔羌高原鳅规模化苗种的培育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笔者在毗邻南四湖的采煤塌陷区水域进行了青鱼大规格鱼种网箱培育试验。经过一个生产季节的养殖,在55米2的网箱内共计产出鱼种1490千克,其中青鱼鱼种1350千克、平均规格2.2千克/尾,实现产值2.8万元,去除2.0万元的养殖成本,获得利润0.8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0∶1.4,平均每平方米网箱纯收入145元,取得较好的生产效果。现将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3.
内陆寒冷地区乌鳢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塑料大棚简易水泥池温室内,对40组亲鱼孵化的26.19万尾乌鳢幼体经过25d培育后(温室内培育10d,室外网箱内培育15d),获得规格为2~3cm夏花18.00万尾,这阶段成活率达到68.7%,然后放入室外土池中培育50d,获得规格为10~15cm鱼种10.30万尾,这阶段成活率达到57.3%,总的成活率为39.4%.  相似文献   

4.
放养大规格鱼种,是提高池塘养鱼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大规格鱼种的抗病和抗敌害能力强,成活率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鱼的最快生长期。但  相似文献   

5.
<正>台湾泥鳅又名土鳅,与大鳞副泥鳅极相似。2014年5月中旬,笔者从浙江海洋学院实习场购买鳅苗进行养成,2015年6月2日、6月6日利用简易设施分两批进行半人工繁殖,出池体长1厘米鳅苗5万余尾。此法十分适宜小规模的养殖户自繁鳅苗。一、育苗设施1.育苗缸采用农家盛雨水的陶瓷大水缸,容积为0.7米3,共4只。2.亲鳅产卵网箱产卵网箱用于让催产后的亲鳅进行自然交配、产卵  相似文献   

6.
唐玉华 《科学种养》2014,(11):44-45
<正>黄颡鱼,又名昂刺鱼、昂公鱼、黄鳍鱼、黄骨鱼等,是江河湖泊中常见的小型底栖鱼类,因刺少无鳞、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名特优养殖品种之一。黄颡鱼大规格鱼种培育是指将体长2~3厘米的夏花(火片、寸片)培育成体长8~10厘米的鱼种。现将相关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一、培育池条件培育池应靠近水源,水量充足,周边环境安静,无  相似文献   

7.
人工鳅苗经过夏花苗种培育才能进入商品鳅的养殖,否则鳅苗成活率底、成鳅产量不高。因此,养殖户自繁的或外地购进的泥鳅小苗(体长0.7~1.0厘米)必须经过1个月左右的培育,养成体长3~4厘米体重1克左右的夏花鱼种,再分筛放养于大塘养成。  相似文献   

8.
正为保护博州境内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使水生野生动物有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根据相关法规,博州境内的博尔塔拉河、精河、库苏木齐克河、鄂托克赛尔河、艾比湖湖滨区等自然水域常年禁捕,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垂钓、围网捕捞,严禁炸鱼、毒鱼、电鱼、迷魂阵等作业行为。2019年,博州计划在赛里木湖水域、州域内各中小型水库人工增殖放流鱼苗550万尾。博州各  相似文献   

9.
设置1~#、2~#、3~#、4~#4个池塘和a~#、b~#2个水族箱进行大刺鳅的越冬试验。试验池塘均为面积40米2的水泥池,其中1~#池塘加温加土,2~#池塘加温不加土,3~#和4~#池塘均加土不加温,1~#、2~#、3~#在温棚内,4~#池塘在温棚外,4个池塘有增氧设施。水族箱长宽高分别为120厘米×40厘米×50厘米,内不加土,装有加热和增氧设施。大刺鳅放养情况:1~#池塘300尾,2~#池塘300尾,3~#池塘100尾,4~#池塘100尾,2个水族箱分别放入25尾,大刺鳅平均体长18.7厘米,平均体重13.24克。试验时间从2019年11月12日至2020年4月12日。试验期间,水族箱的水温维持在16℃以上,而1~#~3~#池塘的水温为9.5~25℃,4~#池塘水温为6.8~18℃。结果显示,水族箱中的大刺鳅成活率为100%,1~#~3~#池塘大刺鳅成活率则分别是76.3%、72.3%和16%,4~#池塘大刺鳅越冬成活率为0。结果说明,温棚对大刺鳅越冬具有明显效果,可大幅度提高大刺鳅越冬成活率。加土池塘水体温度比不加土池塘高出0.3~1℃,对提高大刺鳅越冬成活率具有一定帮助。当水温长期处于7~10℃时,大刺鳅无法安全越冬;当水温高于16℃时,大刺鳅则可以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0.
大鳞副泥鳅俗称黄板鳅,属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副泥鳅属。我国常见的泥鳅品种有大鳞副泥鳅、青鳅和灰鳅,其中以大鳞副泥鳅体型最大,生长最快。在北方地区春季投放体长3~5厘米的大鳞副泥鳅苗种进行人工养殖,到秋末成鳅平均规格可达20克/尾左右。现将北方池塘无公害养殖大鳞副泥鳅技术介绍如下:一、池塘修整养殖大鳞副泥鳅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面积不宜过大,以2~3亩为好。池塘应背风向阳、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保持水深0.8~1米,淤泥厚15~20厘米。池壁应高出水面50厘米以上,进水口应高出水面20~40厘米,排水口处于池塘最低处,进、排水口和溢水口均应设置防逃网罩,以防大鳞副泥鳅外逃。  相似文献   

11.
生殖季节野生大刺鳅雌雄鱼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更好地开展大刺鳅的人工繁殖。采用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生殖季节野生大刺鳅雌雄鱼性腺、肝胰脏和肌肉的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研究结果表明,雌雄鱼各组织的SFA、MUFA含量最高的分别是C16:0、C18:1n-9;PUFA在雌鱼各组织和雄鱼的肝胰脏、肌肉中含量最高的是DHA,在精巢中是C22:4n-6;雌鱼卵巢、肝胰脏和肌肉中,含量最高的脂肪酸分别是C18:1n-9(32.65%)、DHA(18.54%)、C18:1n-9(34.99%);雄鱼精巢、肝胰脏和肌肉中含量最高的脂肪酸分别是C22:4n-6(33.52%)、DHA(45.68%)、C18:1n-9(23.24%)。大刺鳅亲鱼培育可雌雄鱼分池养殖;在雌鱼饲料中添加C18:1n-9、DHA、ARA,可促进卵巢发育,提高卵子质量;给雄鱼投喂添加DHA、C18:1n-9、ARA和C22:4n-6的饲料,能提高精子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为比较人工养殖大刺鳅与野生大刺鳅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差异,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法对养殖和野生大刺鳅幼鱼、鱼种、成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及其相对含量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养殖和野生大刺鳅肌肉中共检出24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均最高,平均含量分别达到(65.63±1.88)%和(59.03±2.11)%,特别是含有丰富的C18:2、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和 ,花生四烯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ΣUFA/ΣSFA比值从幼鱼到成鱼阶段显上升趋势,且养殖大刺鳅(2.45±0.21)高于野生大刺鳅(1.98±0.15);养殖大刺鳅成鱼阶段的P/S比值达到1.0,超过一般的淡水鱼类。综合分析表明,养殖大刺鳅肌肉品质在脂肪酸组成及均衡性略优于野生大刺鳅,但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泥鳅激素浸泡催产试验的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寻找一种简易的泥鳅催产方法。浸泡催产激素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和地欧酮(DOM),以HCG250 IU+LHRH-A22 μg+DOM1 mg/尾为基本剂量(X),食盐作为浸泡助渗剂,食用色拉油为消泡剂。分别进行不同浸泡时间、浓度和盐度的泥鳅催产试验。累计激素浸泡催产种鳅13.987 kg,900尾,获受精卵80.218万粒,其催产率在0%~100%,平均催产率为34.66%;得泥鳅水花苗71.42万尾。孵化率为在45.6%~93.3%之间,孵化率平均值为81.21%。激素浸泡催产率高达80.0%,激素浸泡催产获得泥鳅受精卵的孵化率和注射激素催产获受精卵的孵化率差别不大,说明利用激素浸泡泥鳅催产方便省时,是一种有前途的新方法。浸泡催产激素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和地欧酮(DOM),按照HCG250IU+LHRH-A22μg+DOM1mg/尾基本剂量(X);食盐为浸泡助渗剂,食用色拉油为消泡剂。2011年6月15日至20日,笔者分别进行不同浸泡时间、浓度和盐度的泥鳅催产试验。累计激素浸泡催产种鳅13.987kg,900尾,获受精卵84.826万粒,其催产率在 0.00%~80.0%,得泥鳅水花苗71.42万尾。孵化率为在45.6%~93.3%之间,孵化率平均值为81.21%。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江河水系密布,袂花江贯穿茂南区东西230公里,形成了水质清新的贯穿交错河湾。适宜养鱼河湾80公里,面积2000多亩。近年来,袂花江沿岸农民兴起河湾养草鱼热。2010年,农民黄某在袂花江河湾设置30个网箱,放养250克/尾以上大规格草鱼鱼种,  相似文献   

15.
罗非鱼性成熟早,自繁力强,在放养越冬片的稻田中,会有大量自然繁殖的未达商品规格的罗非鱼鱼种。罗非鱼属热带性鱼类,适温范围为15~40℃,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不能自然越冬。在江浙地区,当稻田水温下降到20℃时,10月中下旬就要进行干田捕捞,将达到上市规格的及时上市,小规格鱼种越冬。搞好鱼种越冬工作是翌年稻田养殖罗非鱼获得高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鱼种培育是鱼类养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鱼种培育成活率的高低、规格的大小和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成鱼养殖效益的好坏。因此,养殖者应予以高度重视。草鱼因生长快、规格大、产量高、成本低和销量大而深受广大养殖者的钟爱,是我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草鱼一龄鱼种培育是指将3厘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7月,笔者用硫酸铜、甲醛和食盐进行了淡水石斑鱼鱼种小瓜虫病的治疗试验,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基本情况。2015年7月中旬,我校水产养殖基地2个8米2的水泥池分别暂养体长4厘米左右的淡水石斑鱼鱼种2万尾,水深1.5米,养殖用水为自来水,水温31℃,用增氧机充氧,每天分3次投喂适口的全价鱼种颗粒饲料,根据水质状况,适时换掉大部分老水,加入自来  相似文献   

18.
提高水库养鱼效益五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水库养鱼由于鱼种放养不足、品种不全,造成养鱼单产较低。要提高水库养鱼效益,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人工培育鱼种 水库养鱼,鱼种的需求量很大,一般大中型水库每年需投放几十万尾鲢、鳙鱼种。利用网箱在水库内进行高密度集约化精养,是获得鱼种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马口鱼和半刺厚唇鱼是福建省2种土著淡水鱼,具有良好的市场基础、开发潜力和广阔的推广前景。但在规模化人工繁育过程中,发现两者亲鱼都存在繁殖期性腺发育缓慢、同步性差、怀卵量低和卵子质量较差等共性问题,严重影响品种的产业化进程。亲鱼的强化有助于提高繁殖性能,以便获得大量的优质苗种,故亲鱼的强化培育尤为重要。目前亲鱼强化研究已成一个重要、复杂而广泛的研究课题。本研究从亲鱼强化概念、强化方法(营养强化和环境刺激)和亲鱼保种方案等方面阐述2种土著淡水鱼亲鱼强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供参考,力促马口鱼与半刺厚唇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鱼种池,从每年6~7月份放入夏花至11~12月份培育成鱼种,其使用期仅6个月左右,与下一轮鱼种培育闲置间隔长达半年之久。如何合理、高效利用鱼种池的这一闲置期,提高鱼种池的利用率和养殖经济效益,是广大鱼种培育者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笔者现将相关技术介绍如下,以期与广大鱼种培育者共同分析和探讨。一、囤养成鱼鱼种销售或并池后,及时排干池水,使用含氯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