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南疆地区棉田棉蓟马种群数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2~2004年研究了南疆地区棉田棉蓟马的种群动态及棉花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和以前相比棉蓟马依然是南疆棉花的重要害虫,2002、2003和2004年棉田棉蓟马日最高密度分别为5 328、3 033和3 383头/百株.对转基因抗虫棉GK19(表达Cry1A杀虫蛋白)、SGK321(表达Cry1A+CpTI杀虫蛋白)和普通棉花泗棉3号、石远321的研究表明棉蓟马在不同品种上的季节性数量动态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南疆果棉间作种植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疆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商品棉产区,该区域优质棉生产不仅强化了新疆棉花在数量、质量和主副产品加工等诸多方面具有的显著区位优势和经济比较优势,更重要的是,也使得新疆棉区在我国棉纺织工业中的作用更加突出。然而,随着果品价值的提升以及特色林果业的崛起,果棉争地矛盾已经显现。2008~2012年,南疆林果面积连续以年均增长20%的速度扩大,已突破80万公顷。新增面积主要由棉  相似文献   

3.
斜纹夜蛾种群空间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频次分布法和分布型指数研究了斜纹夜蛾低中龄幼虫在菜芯Brassica parachinensis Bailey地内和种群空间分布图式,并研究了各龄幼虫在菜株上的垂直分布。结果表明:斜纹夜蛾 龄幼虫在菜株上呈聚集颁上,频次分布拟事的结果大部分样本符合负二项分布,半产本符合奈曼分布,而不符合泊松分布,频次分布拟事的结果大部样本符合负二项分布,半数样本符合奈曼分布,而不符合泊松分布,幼虫在菜株上的分  相似文献   

4.
南疆地区棉田蚜虫种群数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2002~2004年研究了南疆地区棉花蚜虫的发生和种群动态及棉花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为害棉花的蚜虫有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棉长管蚜(Acyrthosiphon gossypii Mordvilko)、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拐枣蚜(Xerophilaphis plothikovi Nevsky)和棉黑蚜(Aphis atrata Zhang),其中棉蚜和棉长管蚜是主要为害种类.2002、2003和2004年,棉蚜和棉长管蚜的最高密度分别为15 138和2 787头/百株,25 333和1 213头/百株,343 925和13 643头/百株.对转基因抗虫棉GK19(表达Cry1A杀虫蛋白)、SGK321(表达Cry1A+CpTI杀虫蛋白)和普通棉花泗棉3号、石远321的研究表明几种蚜虫在不同品种上的季节性数量动态没有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5.
南疆三地州粮棉果间作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实地调研南疆三地州的粮食棉花果树间作模式,了解当地的多种间作模式及其基本情况,确定粮棉果最佳的间作模式.[方法]选取10个静态指标和2个动态指标,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对24种粮棉果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评价,并用熵值法进行复核评价,两者的评价结果通过了Kendall-W协和系数法的一致性检验,由集成综合评价法得最终评价结果结果.[结果]果树处于不同时期,其适宜的间作模式不同,因果树类别及间作作物而异;处于盛果期时,核桃-小麦、核桃-玉米、核桃-小麦-玉米,这种核桃间作粮食作物的模式的经济效益较高,并且除了棉花单作的经济效益较高外,其他单作的经济效益都比间作低.[结论]粮棉果间作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疆北疆地区三叶草夜蛾Scotogramma trifolii(Rottemberg)田间长期监测数据,掌握其种群发生过程及特点,为田间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黑光灯对石河子垦区农田三叶草夜蛾进行长期定位监测,采集相关数据并分析北疆地区三叶草夜蛾种群的年际变化以及年内种群消长规律。【结果】在新疆北疆地区,三叶草夜蛾种群数量年际间存在较大波动,且呈周期性波动,周期为4~5 a;三叶草夜蛾年内变化规律为,一般始现于4月中下旬,越冬代的蛾量高峰为5月中旬、第一代的蛾量高峰为6月中下旬、第二代的蛾量高峰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个别年份会出现第三代高峰。【结论】新疆北疆地区三叶草夜蛾年际间种群数量呈周期性波动,周期为4~5 a;年内共发生3~4代,全年蛾量高峰期在每年的5~7月。  相似文献   

7.
<正>阿克苏地区果树主要种植在沿塔里木盆地边缘,土壤类型以棕漠土、沙质土和绿洲土壤为主。果棉间作田种植区域水、土条件较好,管理水平较高,因此土壤肥力、供肥性  相似文献   

8.
环塔里木盆地果棉间作棉花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环塔里木盆地果、棉间作棉花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该地区间作棉花品种的培育和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RAPD标记技术,对环塔里木盆地23个果、棉间作棉花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相似性进行分析,并对其分子聚类结果进行探讨。【结果】经筛选发现,在70个随机引物中,有27个引物能在23个间作棉花品种间扩增出较好的多态性片段,共扩增出136条多态性条带,占总条带数的67.3%。环塔里木盆地23个间作棉花品种之间的平均成对相似系数为0.665,成对相似系数大于0.7的品种对有66个,占总数的26.09%,而成对相似系数小于0.5的品种对仅占总数的6.72%。23个棉花品种可聚为2个大类5个亚类。【结论】环塔里木盆地果、棉间作棉花品种遗传相似性较高,遗传基础比较狭窄。  相似文献   

9.
转Bt基因棉对斜纹夜蛾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田间调查结果显示,斜纹夜蛾(PodopteralituraFabricius)对转Bt基因抗虫棉科棉1号叶片、花和蕾的为害率与对常规棉渝棉1号的为害率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但科棉1号棉田百株虫量最高达928头,显著高于渝棉1号百株虫量。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取食棉花后的各虫态发育历期和存活率等两品种间无明显差异,取食科棉1号棉花的斜纹夜蛾种群趋势指数略大于取食渝棉1号棉花的斜纹夜蛾种群。说明转Bt基因棉科棉1号对斜纹夜蛾并无抗性。  相似文献   

10.
南疆棉区春季气温低、回升慢,并常出现"倒春寒",而9月中旬后气温下降过快,霜期来得早,大部分地区存在无霜期短、积温相对不足等不利因素,使得长绒棉的有效开花结铃期较短。因此,南疆长绒棉生产应以促早栽培为中心,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采用密植和水、肥、缩节安等综合调控措施,即"矮、密、早"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1.
棉花干物质积累和生长发育规律的动态变化,国内外有过不少报道,但研究的棉花产量水平一般都在1500Kg·hm-2左右[1-3]。进入九十年代后,新疆的棉花生产发展进一步加快,产量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大面积皮棉产量在2250~2400Kg·hm-2,乃至3000Kg·hm-2的高产棉田。近几年来,为从理论上找出棉花高产的原因,我们对南疆2250~2400Kg.hm-2高产棉花棉田施肥、土壤养分、棉株体内营养,生长发育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逐步掌握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益的营养特性和需肥规律,为更大面积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仪对高产棉花的子物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摸清山西不同地域蔬菜田夜蛾科害虫的种群动态及优势种,揭示其与气候变量的关系,为菜田害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监测、分类鉴定、标本制作、数据处理的方法,对夜蛾科害虫动态趋势进行研究.[结果]2015—2016年,新绛县、太谷县、忻府区的夜蛾科种群数量高峰主要集中在6、7、8月.新绛县、太谷县的优势种为甘蓝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忻府区的优势种为甜菜夜蛾、斜纹夜蛾、银纹夜蛾.不同地域不同优势种的数量高峰月份不同.夜蛾科的种群动态与三地的温度关系密切.新绛县的3种优势种的种群数量变化与月均低温的相关性最显著;太谷县的甘蓝夜蛾的种群数量变化与月均低温的相关性最显著;忻府区的3种优势种的种群数量与月均高温的相关性最显著.[结论]夜蛾科害虫种群动态变化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及小麦单作田麦长管蚜的种群动态研究,探讨果麦间作模式下麦田麦长管蚜的发生危害特点及与小麦单作田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定期定点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结果]麦长管蚜5月上中旬开始危害,核桃小麦间作田发生危害时间稍早于红枣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果麦间作模式下麦田麦长管蚜田间消长规律与小麦单作田基本一致,危害高峰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核桃小麦间作田麦长管蚜发生量大于红枣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麦长管蚜发生量.[结论]核桃小麦间作麦田、红枣小麦间作麦田和小麦单作田麦长管蚜的田间消长规律基本一致;麦长管蚜在核桃小麦间作田的危害重于其在红枣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斜纹夜蛾田间种群消长规律,提高预测预报和持续控害水平,采用性诱剂诱集的方法,于2005——2006年连续二年对斜纹夜蛾成虫进行了逐日系统监测。通过对斜纹夜蛾成虫诱集数据、气温等进行相关分析后表明:1-3月均未诱集到斜纹夜蛾成虫,8-10月3个月为斜纹夜蛾发生高峰期,其诱集量占全年的80.86%;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种群基数、旬累计平均气温是影响斜纹夜蛾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探明了斜纹夜蛾种群消长动态规律,并提出了2种简单、实用的种群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5.
<正> 棉花喜温,而绿豆(或豌豆)喜阴凉,二者间作套种,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土壤养分资源、时间与空间等。棉花采用大、小行种植,地膜覆盖,大行间作绿豆(或豌豆)。早春棉株小,光照资源丰富,绿豆(或豌豆)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完成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到7月上、中旬成熟收获。此时,棉花已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盛期,可集中肥水管理,确保棉花增产增收。整个生育期,在不影响棉花产量的情况下,每亩(1亩=667平方米)可纯增收绿豆(或豌豆)50~6O公斤。棉豆间作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种群动态及发生规律、筛选具有抗虫性的玉米种质资源,有助于对其进行有效防控。【方法】通过5点取样法对30个玉米品种进行了定期、定点、定株的田间系统调查,记录草地贪夜蛾幼虫种群数量、为害部位和龄期,明确幼虫种群数量动态、垂直分布动态、空间分布型及不同玉米品种对草地贪夜蛾种群的抗性。【结果】草地贪夜蛾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均能造成危害,抽雄期种群数量达到最高,随着果穗成熟种群数量逐渐减少;不同玉米品种上草地贪夜蛾幼虫种群数量消长趋势大体一致,但发生数量存在差异。不同玉米生育期,幼虫种群在玉米上的垂直分布情况不同,喇叭口期为害上部心叶,抽雄期及以后为害雌穗及其苞叶。草地贪夜蛾种群在玉米抽雄期呈聚集分布,聚集原因为自然因子引起,其他生育期呈均匀分布,总体上呈聚集-扩散-聚集的趋势。受害最轻的品种瑞白6号与受害最重的品种TR151之间的虫情指数相差3.5倍以上。【结论】草地贪夜蛾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均能造成危害,发生高峰期为8月上旬玉米抽雄期;不同玉米品种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石林县草地贪夜...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选用新近育成的特早熟春大豆在棉田早期间作,以探讨这一复合群体的生物学及其在生产、经济上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形成的复合群体在作物生育期、植株高度、植株横向生长及田间叶面积指数发展等方面相互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相互适应以及整体对本地综合生态环境的良好适应,取得了土地当量比为1.96的效果,在生产和经济上均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苏州地区间作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与绿色防控技术,笔者于2015—2016年对苏州市东山镇洞庭碧螺春茶区不同间作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纯茶园中种群数量大于间作茶园,且间作茶园中种群数量较纯茶园稳定。假眼小绿叶蝉在6月下旬和9中旬呈发生高峰期,利用物理、农业防治方法,如防虫网覆盖、黄板诱杀和茶树采后不修剪,可有效防治假眼小绿叶蝉。植物源农药0.3%苦参碱水剂药后3天的防效达76.11%。间作茶园可降低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量从而减少茶园危害,并且在其发生高峰期进行绿色防控可以有效降低假眼小绿叶蝉危害,同时可减少农药使用次数2次,利用不同间作茶园构建绿色防控体系是实现茶叶绿色生产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林下经济是指借助林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优势,在林冠下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旅游业等,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是生态、高效、循环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通过优选林下经济新模式,可有效促进区域生态和谐和富民增收。主要模式包括林禽、林畜、林菜、林草、林菌、林药、林油和林粮等模式。其中林菌模式指在林下间作食用菌,是解决大面  相似文献   

20.
湖北大冶市袁平清来信说:我1994年种上芙蓉李25株、布朗李15株,还有梨树和蜜桔,1999年开始挂果受益。去年6月挂果率很好,可是6月下旬至7月上旬,夜蛾把芙蓉李、布朗李吃去了五分之二,满园烂果使人心痛。请问专家,怎样消灭夜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