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夏黑葡萄近年发展迅速,成为我国南方地区的主栽品种。元谋县采用覆棚膜促早栽培技术使夏黑葡萄提早成熟15~20 d。本文主要介绍了元谋县夏黑葡萄促早栽培技术,从树体管理、肥水管理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介绍了促早栽培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的1~3月进行夏黑葡萄促早栽培(促早区)与避雨栽培(对照区)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温室大棚的温度调控,在保证合理的光照和湿度的前提下,夏黑葡萄采取促早栽培措施可提早达到各物候期所需的有效积温,各物候期有不同程度的提前,2012年和2013年分别提早21 d和32 d成熟。  相似文献   

3.
摘要:研究比较露地栽培、避雨栽培和大棚促早栽培等不同栽培模式下葡萄生产成本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露地栽培葡萄成本低于设施栽培葡萄,但果实品质和效益最低;钢架大棚促早栽培模式下葡萄成本最高,但品质最佳,经济效益好于其他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探究不同补光时段对设施栽培夏黑葡萄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明确利于设施葡萄生长和树势营养的最佳补光时段,为葡萄设施栽培提供理论支撑。以5年生夏黑为试验材料,在大棚避雨生产模式下,采用以红光为主波段的红蓝光LED灯作为光源,设T1(05:00—21:00)、T2(05:00—09:00)、T3(17:00—21:00)3个不同时段的补光处理,测定葡萄新梢生长、叶片营养、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指标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设施栽培模式下,人工补光增加了夏黑葡萄新梢前期生长的粗度,缩短了节间长度,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延缓了老叶叶绿素的降解,延长了叶片功能期,3个补光处理的嫩叶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差不大,而老叶的叶绿素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补光处理增加了叶片中氮、钙、镁的含量,增加了叶片面积和干物质含量,T1处理果实单粒质量增加9.09%,果实品质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中夏黑葡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高温是夏黑葡萄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人工补光提高了葡萄光合作用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光饱和点,T1、T2处理的光合特征参数(除胞间CO2浓度外)均与对照呈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葡萄保护地栽培是采用多种保护设施,有效地控制葡萄生长发育所需的生态条件,使葡萄生育期延长、提早结果、提早成熟、采收多次果、调节果实采收期、提高果实品质的一种特殊栽培方式。1地址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根域限制条件下基质栽培与夏黑葡萄生长的关系,为休闲观光、庭院栽培葡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夏黑葡萄为试材,以沙子和椰糠(体积比1∶4)为基质,以根域限制泥土栽培及露地泥土栽培为对照,分析根域限制条件下基质栽培对夏黑葡萄茎粗、产量、品质和病情指数的影响.[结果]根域限制基质栽培条件下,夏黑葡萄植株生长、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等与根域限制泥土栽培差异不明显,其主干粗度、单果重、单穗重及产量均明显小于露地泥土栽培,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抗病能力均优于露地泥土栽培.[结论]根域限制基质栽培夏黑葡萄效果与泥土栽培相似,是适合观光农场、庭院绿化栽培推广应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果树设施促早栽培是近年兴起的高产值种植模式,可大幅提早春季水果上市时间,用于樱桃、草莓、枇杷、桃、葡萄等栽培。设施栽培植物冬季仍处于生长期,易受寒潮影响。现以葡萄为例,讲讲设施促早栽培果树的防冻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设施栽培技术的成熟,设施葡萄的生产和经济效益也日益凸显。在实施促早栽培中,冬春季升温过程中不同的温度管理对葡萄的生长及产量等都有较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葡萄设施栽培的经济效益,因此,本试验以不同温度控制对设施夏黑葡萄的生长及产量等展开试验,为本地区设施葡萄的生产管理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园概况试验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81团五连设施日光温室基地进行,年平均气温8.6℃,平均日照时数2839小时。试验地土  相似文献   

9.
桂林市夏黑葡萄促成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黑葡萄原产日本,为欧美杂交种,近年来成为我国南方地区发展速度较快的品种。桂林市兴安县葡萄基地采取避雨促成栽培技术使夏黑葡萄提早成熟15-20d。文章介绍了桂林市夏黑葡萄促成栽培技术,从设施管理、树体管理、肥水管理及病害防治等方面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浙江东南沿海地区不同砧木对新品种晨香葡萄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综合品质优良的砧木组合,以贝达砧晨香为对照,对3年生自根夏黑葡萄及贝达砧夏黑葡萄的主干短截后高接晨香葡萄,结果表明,夏黑砧+晨香组合的萌芽成花率、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适宜于排涝条件较好的园块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塑料大棚内葡萄Vitis vinifera促成栽培中萌芽期根区土壤加温对树体生长发育、果实品质以及土壤温度的影响,试验以5年生红地球葡萄Vitis vinifera‘Red Globe’为试材,在需冷量满足后进行根区土壤加温处理,设置(25±1)℃/(15±1)℃(昼/夜)(简称T25)和(20±1)℃/(15±1)℃(昼/夜)(简称T20)和对照(ck)等3个温度梯度,探讨它们对土壤温度、葡萄物候期、树体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萌芽期T25和T20处理下土壤日平均温度分别比ck高13.1℃和8.4℃;萌芽期分别比对照提早26,20 d,始花期提早27,21 d,成熟期提早18,10 d;新梢长度和粗度、单株果穗数显著增加(P<0.05);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质量分数增加,酸质量分数降低,果实品质提高;果穗质量和单株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说明萌芽期适当提高土壤温度可以使葡萄提早解除生态抑制性休眠,提前进入萌芽,果实品质改善,提早上市。图3表5参13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不同水分处理梯度,对河西地区延后栽培设施葡萄的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耗水特性、水生产力和水分生产函数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萌芽期适度亏水尧其余生育期充分供水是延后栽培葡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优的调亏模式。采用经典的最小二乘法对延后栽培设施葡萄的水分生产函数进行拟合,通过对两种模型的比较,探索适用于河西地区延后栽培设施葡萄的水分生产函数模型,验证了Blank模型在河西地区延后栽培设施葡萄中是合理有效的,且水分敏感系数按照浆果膨大期、抽蔓期、着色成熟期、开花期以及萌芽期的顺序依次递减,葡萄的耗水规律与水分敏感系数的变化规律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一年两收栽培夏黑葡萄夏果和冬果的香气成分,为提高该品种的芳香品质及促进其一年两收栽培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年生一年两收栽培的夏黑葡萄为试验材料,于始转色期、成熟期和成熟后期采集夏果和冬果。采用HS-SPME-GC-MS方法,分别对夏果和冬果3个时期的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监控不同发育期持续天数、气象指标和浆果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一年两收栽培夏黑葡萄从萌芽到成熟过程中,夏果的每日气温逐渐上升,而冬果的每日气温逐渐降低,冬果较夏果转色期更早,成熟期持续的时间更长。成熟期冬果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均高于夏果;夏果和冬果于始转色期、成熟期和成熟后期分别检测到48、51、47种和52、56、56种香气成分,包括醛类、醇类、酯类、酮类、萜烯类和酸类。冬果3个时期的香气成分总含量分别为472.83、1020.27和836.43 μg/L,均显著高于夏果的459.39、638.57和659.20 μg/L(P<0.05,下同)。成熟期夏黑葡萄中香气成分含量最高的是醛类化合物,其次是醇类化合物,夏果和冬果中醛类化合物含量分别为446.34和600.18 μg/L,醇类化合物含量分别为120.21和163.44 μg/L。成熟期夏黑葡萄中单体类香气成分以C6化合物为主,其中含量最高的是青草及苹果香味的己醛,其后依次是草本香和果香型的2-己烯醛、(Z)-3-己烯醛和己醇,冬果中上述单体类化合物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夏果。成熟期夏果和冬果中最具代表性的8个差异香气化合物为2-己烯醛、乙酸乙酯、香茅醇、苯乙醇、橙花醇、(Z)-3-己烯醛、香叶醇和辛酸乙酯,冬果中上述差异化合物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夏果。通过对气候条件的分析,与夏果相比,夏黑葡萄冬果生长季后期冷凉的环境和更为干燥的气候是其香气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夏果的主要原因。【结论】一年两收栽培模式下两季葡萄果实香气成分组成和含量的差异是气象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冬果生长季的气候条件更有利于葡萄芳香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葡萄林下栽培不同食用菌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葡萄枝条和稻草为栽培原料,研究葡萄林下栽培大球盖菇和棘托竹荪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栽培大球盖菇和棘托竹荪后,10 cm、20 cm、30 cm土层的含水量高于对照,土壤pH、有机质、水解性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均高于对照,有效磷含量则在种植大球盖菇后最低(53.456 mg/kg);大球盖菇和棘托竹荪各采收3潮菇,产量分别为6.86 kg/m、1.50 kg/m;栽培食用菌后,葡萄单串鲜质量和单粒鲜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但栽培大球盖菇与棘托竹荪的差异不显著;葡萄中维生素C和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对照葡萄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栽培处理,达14.311%。综上,葡萄林下栽培大球盖菇和棘托竹荪可获得较高产量的食用菌,栽培后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综合效应明显,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蜜红葡萄适宜栽培地区的广泛,介绍了蜜红葡萄的主要性状,选育的过程,提出了栽培技术要点和肥水管理及其病虫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对国内外葡萄延迟栽培的研究现状作了综述,内容包括园地选择,适宜延迟栽培的品种,延迟栽培途径及对葡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并对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措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10年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引入昌黎1号、昌黎4号、昌黎5号、昌黎8号、昌黎25号和昌黎26号6个品种,通过对引入品种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果实经济性状及抗病性的比较筛选适合浙江及其相似生态区种植的葡萄新品种。通过连续4年的试验,初步筛选出葡萄综合性状比较全面、丰产性好、果实形状较优、品质较好、比较适宜浙江地区栽培的品种有昌黎1号和昌黎4号。总结出了配套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张掖市设施葡萄延后栽培温湿度调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设施葡萄延后栽培的成功,人为控制环境因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分析设施葡萄延后栽培温湿度调控标准的基础上,针对张掖市设施葡萄延后栽培室内温度、湿度变化特点,提出了具体的温湿度调控措施,以期为设施葡萄延后栽培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葡萄不同品种对设施环境的适应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选择适宜设施栽培环境的葡萄品种。【方法】以22个5年生设施葡萄常用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葡萄品种对设施环境的适应性,明确影响设施葡萄连年丰产的重要环境因子。【结果】设施栽培环境条件下连年丰产能力强的品种其耐弱光能力强,但耐低浓度CO2和耐高温能力不一定强;弱光是影响设施葡萄连年丰产的主要环境因素,而低浓度CO2和高温不是影响设施葡萄连年丰产的主要环境因素。【结论】红旗特早玫瑰、紫珍香、无核白鸡心、无核早红、红标无核、87-1、乍娜、莎巴珍珠、奥迪亚无核、香妃和红香妃等品种对设施栽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连年丰产能力强。弱光是影响设施葡萄连年丰产的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20.
对北京市通州区地理概况、栽培现状、生态条件、葡萄品种的物候期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适宜栽培的葡萄品种、栽培技术和发展葡萄生产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对进一步充分利用通州地区的生态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葡萄品种的生产优势,提高葡萄和葡萄酒品质,加强市场竞争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