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对人工养殖条件下长蛸Octopus variabilis的繁殖行为和胚胎发育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长蛸营底栖生活,以活体的蟹、贝、虾类等为主食,夜间或傍晚摄食活动加强;繁殖季节,雌、雄个体间存在交配行为,临产时雌体较为平静,产卵后一般不进食,卵子分批成熟,分批产出,受精卵较为分散地悬挂于池壁或附着基上,雌体具有护卵行为;人工养殖条件下亲蛸不能全部产出其所怀的卵,产卵量为25~54粒,单位体质量产卵量为0.8~1.3粒/g,亲蛸产卵时的最小体质量为36.2 g;受精卵行盘状卵裂,直接发生,胚胎发育经过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器官芽形成期、红珠期、黑珠期和胚胎的逆转,在水温为19~25℃、盐度为32~34时,胚胎经过66 d孵化出膜。  相似文献   

2.
在室内恒温条件下,通过观察和记录受精卵在6个温度梯度下的孵化情况,并运用公式计算和直线回归的方法,研究了长蛸(Octopus variabilis)受精卵发育的生物学零度、有效积温及胚胎发育的温度系数(Q10)。结果表明,长蛸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9.17℃和1239.94℃·d;长蛸胚胎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0~26℃。  相似文献   

3.
对人工养殖条件下长蛸Octopus variabilis的繁殖行为和胚胎发育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长蛸营底栖生活,以活体的蟹、贝、虾类等为主食,夜间或傍晚摄食活动加强;繁殖季节,雌、雄个体间存在交配行为,临产时雌体较为平静,产卵后一般不进食,卵子分批成熟,分批产出,受精卵较为分散地悬挂于池壁或附着基上,雌体具有护卵行为;人工养殖条件下亲蛸不能全部产出其所怀的卵,产卵量为2554粒,单位体质量产卵量为0.854粒,单位体质量产卵量为0.81.3粒/g,亲蛸产卵时的最小体质量为36.2 g;受精卵行盘状卵裂,直接发生,胚胎发育经过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器官芽形成期、红珠期、黑珠期和胚胎的逆转,在水温为191.3粒/g,亲蛸产卵时的最小体质量为36.2 g;受精卵行盘状卵裂,直接发生,胚胎发育经过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器官芽形成期、红珠期、黑珠期和胚胎的逆转,在水温为1925℃、盐度为3225℃、盐度为3234时,胚胎经过66 d孵化出膜。  相似文献   

4.
以长蛸DNA为模板,利用单因子试验分别对影响长蛸ISSR-PCR反应的DNA浓度、Taq DNA聚合酶、Mg2+、dNTPs和引物的浓度进行了优化,并通过梯度PCR确定最适退火温度,最终确定长蛸最佳反应体系和PCR扩增程序为:25μL体系,其中包括Taq DNA聚合酶1.5 U,Mg2+2 mmol/L,dNTPs 0.15 mmol/L,引物0.4μmol/L,DNA模板量约50 ng确立退火温度为52℃。利用所建立的ISSR-PCR反应体系,通过对24份野生长蛸样本的检验,获得了清晰、重复性好、多态性高的条带,研究结果对于把ISSR标记技术引入研究长蛸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技术,分析了我国沿海长蛸4个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变异。经比对获得了1个长度为512 bp的核苷酸片段,检测到48个变异位点,占分析位点总数的9.4%,45个个体共检测到30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为0.964 6,总体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为0.032 9,表现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AMOVA分析表明,4个长蛸群体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分化,82.07%的遗传差异存在于群体间,而仅有17.93%的遗传差异存在于群体内。聚类分析也表明4个群体可明显聚为2个类群,一个由大连、青岛和舟山群体组成,另一个由厦门群体组成;厦门群体与其它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达到0.094,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分别达到0.97和0.02,表明厦门群体与其它3个群体有着显著的遗传隔离,可能为亚种水平的分化。上述群体间的分化可能与长蛸自身的底栖生活方式、海区水文条件及地理历史因素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传统的系统形态解剖学方法对短蛸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进行观察,并描述、绘图.结果表明,短蛸中枢神经系统由围绕着食道的脑神经节、足神经节和脏神经节组成,周围神经系统可见口球神经节、视神经节、胃神经节、鳃神经节、外套神经节和脑神经索;短蛸的消化管从前到后包括口、口球、食道、嗉囊、胃、胃盲囊、肠、直肠、肛门,消化腺包括1个肝脏及前唾液腺、后唾液腺和胰脏各1对.  相似文献   

7.
对长柱金丝桃各类器官进行了整体透明和解剖学研究,确定合理的采收部位和采摘时间。结果表明,植株富含分泌囊和分泌小管道两种分泌结构;叶片中分泌囊(道)的发育属于裂生型;地上部分泌结构分布较多,尤以叶片中数量最多、分布密度最大;确定植物的最佳采收时期是每年8~9月的花果期、最佳采收部位是地上部。此研究结果为此药用植物合理的采收部位和采收时间的确定提供解剖学依据,同时为其他植物分泌囊(道)发育规律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囊瓣木属1种和野独活属4种植物叶形态结构的比较研究表明:囊瓣木和野独活属4种植物的叶表皮形态、表皮细胞形状、表皮细胞内的晶体类型、叶肉组织结构、叶肉中油细胞的分布和密度、主脉维管组织结构等具有很大的相似形。结果同意将囊瓣木属归并于野独活属的观点,并将囊瓣木(Saccopetalum prolificum)组合为囊瓣野独活(Miliusa prolifica)。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日本海马(Hippocampusjaponicus)生殖期雄性成体育儿囊组织结构变化和卵胎生特点。日本海马生殖期育儿囊壁的组织结构随胚胎发育而变化。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成体育儿囊壁的疏松结缔组织随胚胎发育逐渐形成突起,把胚胎大部分包裹起来,疏松结缔组织上皮也由胚胎发育前的1~2层低柱状细胞变成单层扁平细胞,包围胚胎的疏松结缔组织内毛细血管明显大量增加。日本海马的生殖特点是雌体将卵产入雄体育儿囊内,卵在囊内受精并完成胚胎发育。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未发现成体和胚胎之间有脐带样等结构出现,胚胎发育所需营养均由胚胎自身卵黄提供。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100个不同类型的大麦品种在不同季节经过长日(16h-18h)、春化(0℃-3℃,20天)处理后,幼穗分化进程与植株外部形态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麦品种的对应关系不同,春性品种在小花原基分化期节间开始伸长,拔节期基本与药隔期同步;冬性品种在三联期节间开始伸长,拔节期处于雌雄蕊分化期,长日与短日(对照)结果基本一致。长日对春性品种叶龄与穗分化对应关系影响较大,而对冬性品种影响较小.春播穗分化各期的叶龄均表现为比秋播大,说明温度对出叶有促进作用。长日对冬性品种有促进分蘖的作用,短日则有抑制分蘖的作用;而春性品种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1.
选用幼龄、成龄、老龄栓皮栎在幼年期和成年期的叶片,研究成熟效应过程中蛋白质及组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随成熟效应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为幼年期﹥成年期,幼龄﹥成龄﹥老龄;不同蛋白质组分在成熟效应过程中变化动态和含量都存在差异,清蛋白含量逐渐增加,出现了27.0、61.8 kD与104.8 kD的清蛋白条带,球蛋白、醇溶蛋白含量逐渐减少,14.4、28.4、53.4 kD与66.0 kD的球蛋白条带和53.4 kD的醇溶蛋白条带消失,谷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4种蛋白组分含量表现为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  相似文献   

12.
为了建立栓皮栎体胚遗传转化体系,以未成熟合子胚诱导的体胚为转化受体,采用带有pCAMBIA1301质粒的根癌农杆菌菌株EHA105,其中含有hptⅡGUS基因,研究不同因子对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培养中适宜的抗生素浓度为300 mg/L头孢霉素和30 mg/L潮霉素。预培养时间为15 d时,转化率达91.7%;菌液浓度为OD600=0.5,乙酰丁香酮浓度为200 μmol/L时,转化率可达100%。在添加潮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中培养4周后,组织化学染色和PCR检测证实,GUS报告基因已经转入到体胚中并正常表达。  相似文献   

13.
在伏牛山南麓栓皮栎群落内设置30块样地,对物种组成、多样性及环境因子进行了系统调查,采用RDA和偏RDA排序法分析了环境因子对群落物种组成的影响,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讨了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6个环境因子共解释了栓皮栎群落物种组成变异的45.38%,其中坡向和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净效应达显著水平(P<0.05),为影响物种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作为建群种的栓皮栎在热干坡向、土壤碱解氮含量低的生境有最多的分布;坡向、枯落物厚度、灌木盖度、土壤pH和碱解氮含量能够显著(P<0.05)影响栓皮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较冷湿坡向、枯落物较厚、灌木盖度较高、土壤酸度较大且碱解氮含量丰富的生境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产栓皮栎软木杂质的构造观察及其化学成分分析,为栓皮栎软木除杂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软木夹砂(石细胞)为坚硬、白色、砂粒状,夹杂(褐色杂质)为皮孔通道及褐色填充物组成的皮孔组织;石细胞为厚壁细胞,细胞腔未见。夹砂(石细胞)、夹杂(褐色杂质)与初生软木中各主要化学成分区别在于软木杂质含有较少木栓脂,较多的纤维素,而石细胞灰分含量高于褐色杂质和软木。  相似文献   

15.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进一步揭示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潜在能力,以栓皮栎未成熟合子胚诱导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和非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对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总酚含量和蛋白酶活性的测定,研究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2种愈伤组织生化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胚性愈伤组织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及脯氨酸含量分别为97.6、25.3、28.3 mg·g-1和202.8 mg·g-1,均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两者的蛋白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但非胚性愈伤组织中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高于胚性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4—2005年中国鱿钓渔船资源探捕期间在印度洋西北部采集的104枚鸢乌贼Sthenoteuthisoualaniensis耳石样本,对其年龄和生长进行了研究。鸢乌贼的生命周期约为1年,样本年龄为88-363 d,优势年龄组为180-270 d,占总体的81.3%。样本孵化日期为2004年1—11月,几乎为全年性,但存在两个峰值:3—5月和9—10月,分别占总体的57.8%和14.4%。根据孵化日期可将鸢乌贼分为春季和秋季两个产卵群体。两产卵群体胴长与年龄符合线性方程,而体重与年龄符合指数方程模式。各胴长组间的瞬时相对生长率和绝对生长率存在变化,不同群体之间的瞬时相对生长率和绝对生长率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5年6—7月和10—11月中国秋刀鱼船在西北太平洋采集的秋刀鱼(Cololabis saira)样本,以耳石最大宽度(MW)与其总长(TSL)之比作为表征耳石生长的指标,利用方差分析耳石生长与性成熟度、个体大小的关系。结果表明,耳石扁平,核心靠后端,基叶较翼叶突出明显;除Ⅳ外,雌雄个体各期TSL和MW均值随性成熟度等级增大而增加,在Ⅳ~Ⅴ期TSL和MW均值明显增加。雌雄个体在Ⅱ、Ⅲ、Ⅳ、Ⅴ期性成熟度间耳石MW/TSL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从性成熟度Ⅱ期开始的个体,其耳石形态不随性成熟度的增加而变化。随着叉长增加,雌、雄性个体TSL和MW均值逐渐增加,不同叉长组间,耳石TSL、MW均值差异显著(P0.05)。在各个叉长组间雌雄个体耳石MW/TSL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W/TSL值增长不明显;秋刀鱼从性成熟度Ⅱ期开始,随着叉长增加,其耳石均匀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栓皮栎软木中的杂质与纯软木的不同,以有效去除软木中的夹砂和夹杂。【方法】以陕西产栓皮栎软木为材料,分析其杂质的结构及主要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并与纯软木细胞进行比较。【结果】夹砂的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较厚,为白色,细胞腔内充有白色物质,其木栓脂、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65%,28.57%和26.31%;夹杂的细胞整体上排列比较疏松,细胞间隙发达,其木栓脂、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20%,23.61%和24.32%;纯软木细胞为充满空气的薄壁细胞,相邻细胞交错排列,且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似蜂窝状,其木栓脂、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8.93%,7.89%和21.64%。【结论】栓皮栎软木中夹砂和夹杂与纯软木细胞的结构、主要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均不同,因而性能也不同。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质量分数高,木栓脂的质量分数低,是软木杂质硬而脆、弹性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