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华绒螯蟹扣蟹的生态养殖是太仓市浮桥镇的特色水产养殖之一,现从池塘条件、放养前准备、放苗、日常管理、捕捞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中华绒熬蟹扣蟹池塘生态养殖的技术特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采用群体选育、养殖实验和定期采样的方法,比较了中华绒螯蟹二龄早熟和晚熟选育群体第三代(G3)和非选育群体在扣蟹阶段的生长、成活率、平均体质量、体质量分布比例和产量,结果显示:(1)二龄早熟雌体在7-8月和9-10月的增重率(WGR)及特定增长率(SGR)显著高于二龄晚熟雌体(P0.05);无论雌体还是雄体,二龄晚熟群体在7-10月总体生长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整个实验期间3群体的生长速度大小顺序为:对照组早熟G3晚熟G3(P0.05);(2)二龄早熟和晚熟群体G3在扣蟹阶段的成活率接近,但二龄晚熟群体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扣蟹;二龄早熟群体G3最终扣蟹平均体质量显著高于晚熟扣蟹,对照组居于两者之间,3组扣蟹产量高低顺序为:早熟G3晚熟G3对照组;(3)就扣蟹体质量分布而言,3群体扣蟹体质量主要集中于小于3 g和3~6 g这两个体质量范围内,晚熟G3在小于3 g和3~6 g两个体质量范围内比例最高。综上,二龄早熟群体G3在扣蟹阶段具有生长速度快、扣蟹平均体质量大和单产高的优点,二龄晚熟群体G3在扣蟹阶段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选育群体G3在扣蟹养殖上均具有一定的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3.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中华绒螯蟹长江种群与辽河种群在一龄阶段的成活率和生长性能进行了比较试验。对两种群群各生长月份的体重、壳长和壳宽等数据进行线性模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种群与辽河种群的成活率和增重率差异不显著(P〉0.05)。(2)长江种群与辽河种群各月份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月份间的生长差异均极显著(P〈0.01);两种群雄性月平均体重均高于雌性,但差异不显著(P〉0.05)。(3)两种群个体生长差异明显,变异系数达40以上,长江种群的系数高于辽河种群,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中华绒螯蟹长江种群与辽河种群在一龄阶段的成活率和生长性能进行了比较试验。对两种群群各生长月份的体重、壳长和壳宽等数据进行线性模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种群与辽河种群的成活率和增重率差异不显著(P〉0.05)。(2)长江种群与辽河种群各月份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月份间的生长差异均极显著(P〈0.01);两种群雄性月平均体重均高于雌性,但差异不显著(P〉0.05)。(3)两种群个体生长差异明显,变异系数达40以上,长江种群的系数高于辽河种群,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中华绒螯蟹人工培育幼蟹过程中,缺少必需的维生素C的添加,会导致约14%左右的雌性个体性早熟出现。正常幼蟹的肝胰脏、肌肉的维生素C含量高于早熟幼蟹1~2倍。性早熟现象与其体内Vc的含量不足存在着正相关。初步判断,Vc源的缺乏或不足是造成幼蟹性早熟的重要原因。饵料中Vc的添加,对幼蟹克服性早熟与促进生长有明显的作用,适宜的添加量为3000~5000mg·kg-1。  相似文献   

6.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不同家系扣蟹阶段生长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所建立的10个长江水系河蟹家系,在2008年8月份、9月份和10月份,从每个家系随机取样60个,测定其体长、体宽和体重等性状值,计算各家系8~10月份的绝对增重率,通过方差分析比较各家系间的生长性能差异,并对不同家系8~10月份的体长、体宽、体重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间在不同月份体重性状间存在较大变异,10月份体重LSD多重比较显示家系5生长优于其他家系。家系相关分析表明,8月份体长、体宽和体重与10月份体长、体宽和体重间相关系数(0.338、0.344、0.224)和决定系数(0.114、0.118、0.050)均较小,8月份体长、体宽和体重对10月份体长、体宽和体重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7.
中华绒螯蟹成蟹生长与主要气象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高淳县固城湖中华绒螯蟹成蟹养殖区,安装自动气象站的方法,对成蟹蜕壳生长期间的温度、日照、降水等主要气象因素进行观测并分析成蟹蜕壳生长与温度、日照、降水等主要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中华绒螯蟹成蟹蜕壳生长的主要因素;日照通过影响水草生长和水温影响中华绒螯蟹成蟹的蜕壳生长;降水除特大暴雨和严重干旱外,对中华绒螯蟹成蟹的蜕壳生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中华绒螯蟹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毛蟹、螃蟹、大闸蟹。主要分布在我国沿海省份。长江口是最主要的产卵场,沿江的五大湖泊是河蟹的育肥场所。河蟹肉味鲜美细嫩,蟹黄(肝脏)更是独具风味。活蟹是经济价值高的传统出口商品。蟹壳可提取甲壳素、壳聚糖和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等高新技术产品。它广泛应用于食品、轻工、医学、环保、农业等领域。河蟹头胸甲背面隆起、额宽,具4个额齿,均尖锐,居中一缺刻最深。前侧缘具4齿,第4齿小而明显。螯足掌部与指节基部内外表面均生绒毛。头胸部背面呈墨绿色,腹面灰白色。河蟹喜栖息在水质清晰、水草丰盛的湖泊、江河水域,营…  相似文献   

9.
中华绒螯蟹扣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入海口的淡海水交融之处是中华绒螯蟹交配繁殖的理想场所,沿江农民充分利用这一独特的自然条件,从80年代中期就自发地捕捞回游的大眼幼体养殖扣子蟹,收益甚  相似文献   

10.
合浦绒螯蟹(Eriocheir hepuensis)主要分布在广西沿海,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养殖潜力,尚未见合浦绒螯蟹可食率和营养组成的报道。本研究以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为对照,测定和比较了野生合浦绒螯蟹和中华绒螯蟹成蟹的可食率、色度值、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常规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合浦绒螯蟹雄体总可食率显著低于中华绒螯蟹雄体,但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和出肉率无显著性差异;无论雌雄,合浦绒螯蟹蟹壳湿样的a*值和b*值均显著高于中华绒螯蟹,合浦绒螯蟹雄体肝胰腺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中华绒螯蟹雄体;合浦绒螯蟹雌体性腺中水分含量显著高于中华绒螯蟹雌体,而合浦绒螯蟹雌体肌肉中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中华绒螯蟹雌体,合浦绒螯蟹雄体肌肉中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中华绒螯蟹雄体;合浦绒螯蟹雌体肝胰腺中ΣSFA、肌肉中C18∶1n、ΣMUFA、DHA/EPA和卵巢中C18∶0、C20∶1n9含量均显著高于中华绒螯蟹雌体;合浦绒螯蟹雄体肝胰腺中C22∶16n3、ΣPUFA显著高于中华绒螯蟹雄体。综上,合浦绒螯蟹和...  相似文献   

11.
野生和人工繁育大眼幼体在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比较   总被引:3,自引:10,他引:3  
长江野生扣蟹在成蟹养殖阶段具有优异的养殖性能,但是野生大眼幼体在成蟹养殖阶段的养殖效果却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系统比较了野生和人工繁育大眼幼体养成的扣蟹(蟹种)在成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性腺发育、成活率、产量、饲料系数、成蟹平均体重及规格分布。结果显示:(1)无论是雌蟹还是雄蟹,野生群体中后期的平均体重显著大于人工繁育群体。野生群体雄蟹在5-6月和7-8月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人工繁育群体,野生群体雌蟹在8-9月WGR和SGR也显著高于后者(P0.05)。(2)尽管野生群体最终成蟹规格显著大于人工繁育群体(P0.05),但成活率略低于人工繁育群体,故两群体的最终成蟹产量基本一致(P0.05)。(3)就最终成蟹规格分布而言,野生群体大规格雄蟹(体重≥175 g)和雌蟹(体重≥125 g)比例多于人工繁育群体,而中等规格雄蟹(体重125~174.9 g)和雌蟹(体重100~124.9 g)的比例低于人工繁育群体。因此,长江水系野生大眼幼体在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优于人工繁育大眼幼体,可以进一步发掘其优异种质资源,进行中华绒螯蟹良种培育。  相似文献   

12.
通过养殖实验,比较野生捕捞大眼幼体(G0)和野生亲本人工繁育大眼幼体(G1)在扣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成活率、早熟率和最终产量等指标,结果显示:(1)无论雌体还是雄体,野生群体在扣蟹阶段的平均体质量一直低于野生子一代群体,其中雌体120和150日龄时规格差异显著(P 0. 05);(2)两群体的增重率(weight growth rate,WGR)均呈下降趋势,且野生群体在扣蟹阶段的WGR总体低于人工繁育群体,仅雌体150~180日龄及180~210日龄这两个时间段内高于人工繁育群体;特定增长率(specific growth rate,SGR)变化趋势及差异性与WGR类似;(3)野生群体养成扣蟹的最终平均规格和一龄早熟率均低于人工繁育群体,但平均成活率和最终产量却高于人工繁育群体;(4)野生群体养成的最终扣蟹体质量主要集中于0~4. 00 g(36. 76%),并且显著高于野生G1人工繁育群体(P 0. 05),人工繁育群体体质量主要集中于4. 00~5. 99 g(26. 93%)和6. 00~7. 99 g (25. 43%)这两个范围内,两群体扣蟹在≥12 g体质量范围内的占比均较低,分别为8. 46%和7. 60%。野生亲本繁育子一代的大眼幼体在扣蟹阶段的平均体质量较大,但成活率和平均产量相对较低。通过养殖实验初步比较了两种不同来源的野生大眼幼体在扣蟹阶段的养殖效果,为合理选育和利用野生大眼幼体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河蟹雌雄单性化养殖是一种新型的养殖方式,尚不清楚雌雄分养对成蟹养殖性能和性腺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初步比较了群体养殖条件下雌雄分养和雌雄混养对河蟹亚成体生殖蜕壳率、成活率、增重率、性腺指数和肝胰腺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论雌体还是雄体,雌雄分养组的生殖蜕壳速度均快于雌雄混养组,其中单性雌体第15天和20天的生殖蜕壳率显著高于混养雌体组(P0.05);实验过程中,单性雌体组的死亡率一直高于混养雌体组,而单性雄体组20~30 d的累计死亡率低于混养雄体组;(2)就最终成活率而言,单性雌体组和混养雌体组的成活率接近(P0.05),而单性雄体成活率显著高于混养雄体组(P0.05);雌雄分养和雌雄混养对其增重率均无显著影响,雌雄平均增重率均在50%左右;(3)雌雄分养对其性腺指数和肝胰腺指数均无显著影响,生殖蜕壳后25~40 d,雌雄性腺指数分别为7.3%和2.6%左右。综上,雌雄分养可以促进雌体提前生殖蜕壳,提高雄体单养的成活率,且对成蟹增重率和性腺发育均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组织切片技术研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脑和胸腹神经团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的脑位于2个眼柄基部之间,由前脑、中脑、后脑和各部分发出的神经束组成;在脑的切片中可以观察到多种髓质和不同类型的细胞体群。中华绒螯蟹胸腹神经团呈圆盘状,靠近腹甲中央,向外发出多条神经束;在其切片中也可观察到多种类型的细胞体群。详细地描述了中华绒螯蟹的脑和胸腹神经团的组织学结构,为进一步研究中华绒螯蟹的神经分泌细胞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研究其它甲壳类生物的脑和胸腹神经团的组织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F_1具有优异的养殖性能,但F_1不同规格仔蟹对扣蟹养殖性能的影响并不清楚。本研究系统地比较了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F_1不同规格仔蟹在扣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成活率、早熟率、产量、养成规格和饵料系数等指标。结果表明:(1)生长阶段,小规格组扣蟹的平均体质量始终低于大规格组。就雌体而言,6—7月和8—9月,小规格组扣蟹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大规格组(P0.05);就雄体而言,6—7月和7—8月,小规格组扣蟹的WGR和SGR显著高于大规格组(P0.05)。(2)小规格组正常扣蟹平均体质量低于大规格组,成活率较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规格组最终养成扣蟹无一龄早熟现象,而大规格组则存在一定的早熟率。小规格组饵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大规格组(P0.05)。(3)就最终规格分布而言,小规格组养成扣蟹规格主要集中于0~6.00 g,所占百分比为80.09%;大规格组养成扣蟹规格主要集中于3.00~9.00 g,所占百分比为70.56%。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F_1不同规格仔蟹在扣蟹养殖阶段养殖性能存在差异,这为野生中华绒螯蟹的种质资源评价和优良性状挖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长江水系和辽河水系网围养殖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道了长江水系和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在安徽省女山湖围网区的生长性能的研究结果。(1)两水系河蟹的生长速率各月略有差异,长江蟹3月-7月生长速度稍低于辽河蟹,但差异不显著(P〉0.05);8月-10月份长江蟹生长快于辽河蟹,差异极显著(P〈0.01)。(2)辽河蟹青春期蜕壳时间比长江蟹提前30d,生殖洄游期也相应提前30d。(3)两水系河蟹养成的商品蟹规格、增重倍数和回捕率差异极显著(P〈0.01)。综合分析认为,长江蟹在淮河流域湖泊中网围养殖的生长性能指标优于辽河蟹。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长江水系和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在安徽省女山湖围网区的生长性能的研究结果。(1)两水系河蟹的生长速率各月略有差异,长江蟹3月-7月生长速度稍低于辽河蟹,但差异不显著(P〉0.05);8月-10月份长江蟹生长快于辽河蟹,差异极显著(P〈0.01)。(2)辽河蟹青春期蜕壳时间比长江蟹提前30d,生殖洄游期也相应提前30d。(3)两水系河蟹养成的商品蟹规格、增重倍数和回捕率差异极显著(P〈0.01)。综合分析认为,长江蟹在淮河流域湖泊中网围养殖的生长性能指标优于辽河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