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分别采用浸种、浸芽、注芽3种处理方式,利用灰葡萄孢培养繁殖的水稻干尖线虫接种健康的水稻种子,对3种方式接种的水稻种子田间发病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相同接种浓度和田间管理条件下,采用浸种方式接种水稻干尖线虫的种子发病,病株表现为典型干尖症状,而采用浸芽和注芽2种方式接种水稻干尖线虫的种子均不发病.浸种处理是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水稻干尖线虫是我国和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种传病害,为了解我国水稻干尖线虫生产种子带虫现状及其来源。【方法】以改良的贝尔曼漏斗法检测了来自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新疆、宁夏、和吉林等省(区)种子市场的341份水稻生产种种子、40份杂交水稻制种母本,168份水稻品种比较和区域试验材料所携带的干尖线虫。【结果】发现生产种子24 h内干尖线虫检出阳性率为21.11%,其中籼稻阳性率为23.21%,显著高于粳稻11.48%的阳性率(P=0.0427);粳稻阳性样本百粒检出虫量显著高于籼稻阳性样品(P=0.0201),籼、粳稻中均有个别品种检获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品种比较和区试材料中19.16%的参试材料携带干尖线虫。杂交稻制种母本干尖线虫检出率为17.5%,病种百粒检出量在0.33~2.67头之间,染虫母本制种田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其F_1代杂交种也携带干尖线虫。【结论】生产种携带的线虫很可能来自育种单位的原种,加强对制种基地亲本和育种部门原种的消毒处理,对预防水稻干尖线虫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工接种测定水稻干尖线虫在水稻上的病害发展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近年来江苏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水稻—“小穗头”和水稻干尖线虫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在水稻“小穗头”上分离出干尖线虫,经人工培养,在温室中接种到镇稻2号和武运粳7号的芽鞘部和叶鞘部,通过测定发病程度,稻谷饱满度,谷粒中线虫虫量和线虫死亡率等指标来确定对“小穗头”形成以及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 镇稻2号“小穗头”与健康稻穗相比水稻株高下降6.7%、稻穗长度减少16.4%、稻谷粒数下降13.5%。在开花期之前,线虫主要分布于叶鞘部和生长点周围,虫量增加40%;花期后,线虫主要分布于稻穗上并且虫量增幅达90.8%。饱粒种子中带虫率、线虫虫量最高,空粒种子则最低。线虫死亡率在胚乳发育正常的种子中要比胚乳发育不正常的种子低。【结论】水稻干尖线虫是造成水稻“小穗头”症状的病原。武运粳7号仅表现“小穗头”而无叶片干尖症状,说明该现象是干尖线虫在水稻上呈现的新症状。  相似文献   

4.
为减轻干尖线虫病对水稻生产产量的影响,采用化学和物理方法对带有干尖线虫的水稻种子进行试验处理,初步探究出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的2种有效途径。一是选择不同药剂对水稻干尖线虫的防治效果试验,筛选出防治效果好的药剂进行不同浓度和浸种时间的试验处理;二是采用不同温度的温水浸种对水稻干尖线虫的防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7%杀螟·乙蒜WP 15 g 400倍液浸种24 h和温汤浸种用50~53℃温水浸种45 min处理后再次浸种或直接播种不影响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  相似文献   

5.
40%灭菌净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种传病害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延缓病原菌抗药性原则研制的复合型广谱杀菌剂40%灭菌净,对水稻种子安全,具有杀灭稻种携带病原真菌、细菌、线虫的良好效果,较当前常用种子处理剂TC CA、浸种灵、402、线菌清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干尖线虫、恶苗病的防效更优。尤其对稻恶苗病的防效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6.
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是重要的水稻种传病害。目前生产上均使用菌虫清等浸种剂防治,随种子产业化进程的加快,迫切需要新的水稻种子种衣剂。我所在研制生产水稻浸种剂的基础上又研制出水稻专用型种衣剂,它对水稻种子的发芽、出苗安全,对水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具有优良的防病效果,保产作用显著。1998、1999年连续两年在江苏、上海等地示范,均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研究了减少水稻种子繁殖和生产过程传播干尖线虫病风险的方法。【方法】室内试验3种常用杀线剂对离体及种子内干尖线虫的杀灭作用,并通过大田试验评价了温汤浸种、药剂浸种、干热处理等种子处理方法对下代百粒种子带虫量的影响。【结果】噻唑膦对离体及种子内干尖线虫杀虫效果均能达到90%以上;温汤浸种、噻唑膦浸种和干热处理均能显著降低下代水稻种子的带虫量,其中温汤浸种和噻唑膦浸种处理种子的植株繁殖种子的百粒虫量均低于1头,干热处理的平均百粒虫量低于10头,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种子植株繁殖种子的平均百粒虫量(65.22头)。【结论】种子处理是高效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的方法,不同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来防治水稻种传干尖线虫。  相似文献   

8.
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原之一,主要通过种子传播,因此浸种剂的开发与应用对该线虫的防治十分重要。基于浸渍法,室内测定和评价了噻唑膦和吡虫啉及其混配剂对水稻干尖线虫杀灭活性的效果,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并将杀虫活性最高配比组合加工成农药制剂用于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噻唑膦和吡虫啉单剂对水稻干尖线虫致死中浓度LC50值分别为71.96 mg/L和317.07 mg/L;噻唑膦和吡虫啉按质量比1∶2至1∶8的比例混配后均对水稻干尖线虫杀灭活性具有相加作用,其中1∶3配比的杀虫活性最高;按此配比加工的10%和40%噻唑膦·吡虫啉可分散油悬浮剂按1∶1 000倍液浸种对水稻干尖线虫的田间防效分别为94.48%和96.26%,线虫减退率分别为97.01%和96.28%,同时显著提高水稻百粒重以及降低籽粒受损率。综上,噻唑膦和吡虫啉二元复配剂可用于水稻干尖线虫的有效防治,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对保障水稻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6%杀螟丹水剂对水稻翘穗头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室内检测结果表明,应用6%杀螟丹水剂2000倍液浸种48h,对水稻种子中含有的线虫杀灭效果超过93%。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杀螟丹水剂对由水稻干尖线虫引起的水稻翘穗头有明显的防治作用,田间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干尖线虫病对不同水稻品种(系)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该研究旨在了解干尖线虫病对不同水稻品种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表型观察与室内考种试验,对自然发病状态下的4个常规粳稻品种(系)和粳稻恢复系 R161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不同水稻品种(系)被侵染后的症状存在差异,常规粳稻宁1707、宁1818、镇稻88和南粳9108被侵染后表现"干尖"和"小穗头"症状,粳稻恢复系R161只表现"干尖",不表现"小穗头"症状,且"干尖"的位置不同,分别位于剑叶叶尖,整片剑叶及倒二叶。供试材料被水稻干尖线虫侵染后均能抽穗,但是株高、穗长、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R161被干尖线虫侵染后,不同发病部位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同,整片剑叶干枯扭曲的稻穗受影响最大。[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我国水稻干尖线虫病的危害规律和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明确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部分水稻长势弱,叶尖表现灰白干枯、扭曲干尖等症状的病因,为进一步研究水稻上该病害的发生危害规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改良贝尔曼漏斗法和直接浸泡法分离采集水稻地上部的线虫,挑取单条雌虫在胡萝卜愈伤组织上进行单雌扩繁,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纯化培养的水稻线虫KF-1群体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形态学结果表明待鉴定线虫与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 Christie, 1942)的形态特征较一致。rDNA的ITS和28S rRNA基因中D2-D3区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待鉴定线虫与GenBank中水稻干尖线虫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最高分别达到100%和98.98%。基于rDNA-ITS和28S D2-D3区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结果与已知鉴定结果相一致,待鉴定线虫与其他水稻干尖种群位于同一高度支持的分支。【结论】通过形态和分子鉴定,确定了造成河南开封市祥符区部分水稻叶尖干枯的病原为水稻干尖线虫,这是河南东部地区首次发现该线虫的发生危害,应采取相应措施避免该线虫病害的进一步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水稻干尖线虫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系统地分析了干尖线虫对水稻剑叶、穗长、株高、结实率、千粒质量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水稻干尖线虫对水稻剑叶的危害程度可分为4级。由于水稻干尖线虫的危害,造成稻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严重下降,致使产量损失10%~50%。研究可为农业生产中水稻干尖线虫病对水稻产量损失的测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稻干尖线虫是典型的种传害虫。从种子萌发出苗到新种子形成整个生育过程的营养体、生殖体均可受害,导致幼穗、穗形,谷粒发育变形,形成缩颈穗、畸裂谷等异型穗粒。为有效防治该虫害,分析了干尖线虫对水稻的危害规律,并提出了相关防治策略,即选用无线虫危害的稻种作种、采用药剂浸种、加强田间适应性栽培等。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水稻干尖线虫的危害情况和发病症状,分析丹东地区水稻干尖线虫逐年加重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水稻"小穗头"发生原因和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江苏省大面积、多品种水稻普遍发生"小穗头"症状.经室内检测,发现"小穗头"谷粒中含有大量的线虫,而健康稻穗的谷粒中不含线虫.鉴定结果表明水稻"小穗头"中含有的线虫为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小穗头"症状是水稻干尖线虫病的一种非典型症状.田间试验表明,应用巴丹、恶线清(16%咪鲜·杀螟)等杀干尖线虫药剂在水稻播种前浸种48~60 h,可有效防治水稻"小穗头"症状发生,其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恶线清浸种防治水稻"小穗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检测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近年来江苏省发生的大面积、多品种水稻“小穗头”的主要原因为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的危害,应用恶线清浸种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生产杀螟丹农药所排放的废水对水稻干尖线虫病具有稳定而优良的防效。田间小区试验表明,应用杀螟丹废液2000倍液浸水稻种子48h,对水稻干尖线虫病防效达90%以上,而且对水稻发芽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水稻品种种子带菌检测及药剂消毒处理效果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采用平皿测定方法分别对黑龙江、云南、湖北和湖南等水稻主产区的13个当地主栽水稻品种进行了种子带菌检测和分离鉴定,研究了5种不同杀菌剂和2种水稻专用种衣剂对种子带菌的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水稻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主要为Fusarium,Penicllium,Rhizopus,Cladosporium,Aspergillus;种子内部寄藏的真菌主要有Fusarium,Alternaria,Cladosporium,其他分离频率较高的寄藏真菌还有Penicillium,Aspergillus和Rhizpous等,不同水稻品种之间种子表面携带真菌种类有较大差异。种子内部寄藏真菌种类差异不大,20%克福甲水稻种衣剂、20%克多甲水稻种衣剂、甲基立枯磷和福美双对于种子带菌消毒辣处理具有良好的效果,显著优于多菌灵、恶霉灵和三唑类杀菌剂腈菌唑。  相似文献   

19.
水稻干尖线虫病又称干尖病、白尖病,全国各水稻产区都有发生,一般可造成减产10%~20%,严重者可达30%以上。在缺乏了解的情况下,有些农民误认为是水稻品种种性退化,由于此病害随种子调运传播,会影响种子市场正常运作,稻干尖线虫病是一种经种子传播引起的水稻病害,一般减产可达10%~30%,从病症、病原、发病特点、发病条件等  相似文献   

20.
水稻干尖线虫是水稻上重要的寄生线虫,严重危害水稻安全生产,准确识别该病害与病原在制定防控策略方面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在实际生产中认识水稻干尖线虫田间发生与危害情况,采用水稻干尖线虫病害典型症状识别法和室内线虫镜检法,将试验设定为水稻阴性组、假阴性组和阳性组等3个处理,通过对3个处理组测定其株高、穗头长度、穗粒数、结实数、千粒重及线虫载量等表型特征来分析水稻干尖线虫病为害情况。结果显示:与阴性组对照组相比,阳性组株高降幅为11.54%、穗头长度降幅为20.43%、穗头粒数降幅为44.13%、结实数降幅为48.41%,千粒重降幅为10.38%,阳性组稻穴发病率为47.63%。差异显著性分析显示,阳性组与阴性组、假阴性组仅在千粒重上差异显著,其它如株高、穗头长度、结实数等表型数据差异不显著。在被线虫侵染的稻株中,稻穗和叶片是线虫主要隐匿部位,穗头线虫载量最高,阳性组中穗部线虫载量高达26.20条·穗-1,茎秆中线虫载量低,达0.73条·株-1;阳性组叶片部位线虫载量与假阴性组对比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而在穗头和茎秆部位线虫载量差异不显著。该研究为农业科技工作者重新认识、评估水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