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润标  左国超  李娟  丁运芳  简亚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996-4998,5029
针对目前水质监测系统存在的缺陷,提出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进行洱海水质实时监测的方法。在洱海周边部署一定的传感器节点对洱海水进行实时监测,利用无线传感器节点自组织的方式传送到监控终端,实现区域监控。后台软件采用LabVIEW图形化编程软件设计,利用其提供的多种工具箱和函数库以及其强有力编程功能实现了系统的实时数据采集、数据显示、数据存储、监测报警等功能。该系统可实现对洱海水质有效实时监控,对水质状况的综合分析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GSM无线传输的温室环境因子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巧年  张海辉  胡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845-13847
针对传统温室环境因子监测系统实时性差,缺少预警功能等问题,设计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温室环境因子监测系统。系统将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数据经过单片机处理后通过GSM模块进行无线传输,实现对温室环境的远程监测。传感器采用通用多针数据接口模式,可根据需要检测不同的环境因子,具有很强的通用性。系统采用GSM短消息的方式将信息发送给用户,有较高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森林火灾监测系统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进行火灾监测的方法。通过对监控区域温度、烟雾等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测,利用无线传感器节点自组织的方式传送到监控终端,实现区域监控。该系统可实现对森林火灾预警和火灾现场的实时定位,对森林火灾实现有效监控。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测距的CDPE算法。该算法可以较好地满足森林火灾监测中实时性高、定位错误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粮食储藏过程中人工逐点测量效率低、准确性差等弊端,为减少粮食储藏过程中的损失,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粮仓监测系统。本系统通过传感器实现对温度、湿度、虫害等多种数据信息的采集,并利用GPRS传输给远程监测中心。监测管理软件完成对上传数据的实时查询,并对超标的参数进行报警,不仅仅保证了粮食的品质和质量,而且最终降低了劳动强度,实现了粮仓监测系统的实时性和智能化要求。  相似文献   

5.
温湿度及二氧化碳是农业中考量自然环境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马铃薯合理贮藏,设计了一套基于STM32单片机的马铃薯贮藏环境智能监测系统。本设计本着实时性、可靠性、低功耗、低成本以及缩短开发周期等原则,介绍了硬件中微控制器及传感器的选择与设计、通信模块的设计及通信方式的选择、软件开发的选择几个方面,实现了多数据采集、存储及通信的过程,达到对马铃薯储藏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化粮仓测控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粮食实际储藏过程中,为了给粮食提供较好的保存环境,需要对粮仓的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为此,本研究设计了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粮仓环境智能测控系统,此系统充分利用了单片机的数据处理及实时监测能力,实现了粮仓环境参数的智能检测;测控系统中,上位机实现串行通讯和数据存储与显示等功能,下位机实现粮仓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的采集。  相似文献   

7.
果园环境远程监测系统构建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时获取果园环境信息,及时科学指导生产,设计了1种果园环境信息远程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基于LoRa技术和GpRS无线传输技术,通过布置在园区的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LoRa模块负责传感器数据汇集,GpRS模块将数据进行远程传输。在用户中心开发了基于B/S结构的远程监测系统,实现了数据信息的实时及历史查询,数据报表及变化曲线的导出等功能。系统采用低功耗设计,集采集、监视、环境信息获取于一体,适用于果园环境的大范围、远距离监测。  相似文献   

8.
为应对当前农业区域气象环境监测的要求,设计了将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与GPRS技术相结合的农业区域气象环境远程监测系统,实现了气象信息采集节点的规划部署、相关数据的远程传输和监测。凭借该系统,农业管理者可以实时、精确地获取同一地区不同农业区域内的气象环境信息,包括温湿度、浓度、光照度、风速风向等。系统可应用于温室、农田、农林等区域,有助于农业部门更加有效地预测农作物收成、提高农作物产量以及决策来年的农业布局。初步测试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半夏生长过程缺乏有效监测手段的问题,基于LabVIEW平台设计了半夏生长环境因子实时监测软件系统,结合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实现了半夏生长环境土壤湿度、酸碱度和大气温湿度等因子的实时监测和重点参数预警,达到了精准监测半夏生长环境信息的目的。监测软件系统兼具实时监测和预警功能,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和可移植性。测试表明,相较于人工经验判断模式,该系统具有相应速度快、数据准确度高、预警效果好、系统稳定性高等特点,整体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10.
对农业生产环境进行实时监测,能及时获知农作物生产状态,对指导农业科学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环境监测系统方案,设计了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网络服务中心,实现了对农业生产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为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提供参考,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科学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李建英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19(10):164-166,171
通过对丛书再认识,提出了目前图书馆在CNMARC环境下,丛书著录和标引方法。  相似文献   

12.
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村图书馆由于经费严重不足等因素,导致藏书少,文献信息资源极度贫乏,制约了图书馆为农村地区提供知识援助。要解决图书匮乏难题,必须有稳定的经费投入;实行借书、编书、捐书并存的模式;利用市级以上公共馆和地方高校馆的资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网络采访的优势以及网络为采访工作带来的便利条件,同时对网络采访面临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通过分析图书被引用次数与豆瓣读书平台图书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探究社会化阅读平台图书评分数据作为学术图书Altmetrics评价指标数据的可用性。[方法/过程]分别获取各大类图书被引用次数与豆瓣评分数据,通过皮尔逊相关分析和斯皮尔曼相关分析,比较不同大类图书被引用次数与豆瓣评分之间的相关系数,揭示社会化阅读平台图书评分数据作为Altmetrics评价数据的可用性。[结果/结论]社会化阅读平台图书评分数据具有一定的Altmetrics评价可用性,不同大类图书的社会化阅读平台图书评分数据可用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农业类图书因其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图书选题开发、出版、营销等与常规图书的出版有很大不同。文章从农业类图书出版的角度出发,就政治思想理论素养、选题策划素养、编辑加工素养、营销策划素养四个方面,介绍了农业专业类图书编辑应该具备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基于技术革新的智慧图书馆对原有开架书库排架方式与评估标准产生冲击,需要研究新环境下最优化的开架书库管理与评价方法。[方法/过程]以第六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省级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的开架书库评估标准为例,提出开架书库分类到三级,正确率80%。笔者分析其存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弊端:分类级数与排架正确率之间逻辑不合理,单个三级类目容量过大,破坏三级以下类目的分类标准;不便读者快速查找同类文献,不利于工作人员工作,导致编目和排架工作脱节。分析产生弊端的原因:对开架书库排架方式研究不足,智慧图书馆技术革新带来的冲击以及开架书库评估标准不成熟、不稳定。[结果/结论]多方协同研究,寻求智慧图书馆以“阈值”为单位的多方兼容线性排架体系;智慧图书馆时代,明确原有开架书库排架方式人机兼容的特性并微调应用;完善开架书库评估标准,改进智慧图书馆内部管理与外部评价。  相似文献   

17.
关于如何解决纸制型图书消毒的问题,我们做了一些实践探索,经过消毒前后对样本微生物的培养监测,证明了所检图书100%检出霉菌;但在经过微波高效杀菌消毒后,细菌杀灭率接近90%,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MOOC对地方高校教与学的影响越来越广。MOOC背景下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面临着信息资源融合不足、图书管理队伍适应不够、图书信息资源使用者利用能力不高等一系列问题。要改变现有教参资源建设模式,建设满足需求的MOOC教参资源保障系统;加强地方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促进MOOC环境下馆员角色转换;创新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提高MOOC学员信息素质。  相似文献   

19.
豆敏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11):241-243,252
图书业的繁荣是宋文化繁荣的条件也是宋文化繁荣的表现,宋代虽武功黯弱,但科技文化灿耀千古,图书业发展尤为繁荣。表现为图书种类多样化,发行渠道的多样性。图书业繁荣的原因主要是:宋代君主推行的崇文国策,经济科技的发展及由以上因素形成的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0.
左羽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095-5097
开发岩溶地区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测技术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的优先主题。以毕节地区喀斯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关键信息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对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结构的分析研究,提出在喀斯特山区建设分布式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的完整系统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