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德明  杨艳生  吕喜玺  梁音  史学正 《土壤》1991,23(2):103-104
第14届国际土壤学大会共收到有关土壤侵蚀方面论文15篇,作者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加拿大、菲律宾、冰岛、南非等国家。  相似文献   

2.
赵其国 《土壤》1990,22(6):281-289
本文介绍了第14届国际土壤学会议情况及土壤学的研究趋势,并对土壤学的发展前景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3.
土壤区划问题是土壤地理学科中的一项极重要的问题。其科学意义和实际意义在第六届国际土壤学会议列图诺夫的报告中已有阐述。  相似文献   

4.
第18届国际土壤学大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其国 《土壤》2007,39(1):2-18
1 第18届国际土壤学大会组织系统 本届国际土壤学大会组织系统分4个部门,部门下分设专业委员会,具体组织结构如下:  相似文献   

5.
龚子同  张甘霖  黄标 《土壤通报》2008,39(1):158-162
简述18届国际土壤学大会的特点,讨论了大会对我国土壤学发展的一些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艳生 《土壤》1980,12(5):196-196
尼日利亚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的土壤学教授拉尔(R. Lal)来我国参加北京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后,于四月七日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参观访问,四月八日向我所有关科技人员介绍了他们的工作情况,并作了有关水土保持方面的报告。  相似文献   

7.
熊国炎  赵其国 《土壤》1981,13(6):239-241
国际土壤学会土壤分类组主席、西德霍尔海姆大学斯里奇廷教授(E. Schlichting),1981年9月22日和23日应邀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作土壤分类研究概况的报告。兹将内容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第16届国际土壤学大会包括全会和45个分会,内容涵盖土壤所有分支并反映了本世纪土壤学的进展。本文综述了土壤学在全球资源与环境问题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世纪之交土壤学面临的挑战和契机,提出土壤学只有拓展与其它学科以及社会的联系,服务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持自己的特色并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不断创新,才能在未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发展与创新现代土壤科学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6  
赵其国 《土壤学报》2003,40(3):321-327
本文针对国际土壤学发展趋向 ,在总结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土壤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 ,对我国现代土壤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核心、重要内容、根本任务、重要动力及战略目标进行了论述 ,最后提出了现代土壤科学发展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0.
赵其国 《土壤学报》1995,32(1):1-13
本文介绍了第15届国际土壤学会会议概况及土壤学跨世纪的发展趋势,并对土壤学跨世纪所面临的任务作了综合分析,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张学雷 《土壤通报》2011,(2):257-261
通过参加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召开的第19届世界土壤学大会与国际同行交流结合有关资料,整理出所在土壤地理与生态学专题研讨会的有关情况,包括该专题论文提交的基本情况(论文数目、来源和涉及到的研究领域)、5篇口头报告和14篇墙报形式论文的介绍,对论文的主要论点予以解读与分析,使读者能够了解本专题所有论文所涉及的有关研究现状,可以从中得知有关信息,进而了解本领域国际同行最新研究进展,对我国类似领域研究起到积极的启发与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土壤学的新分支——计量土壤学(Pedometrics)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舟  RMLark 《土壤学报》2007,44(5):919-924
计量土壤学(Pedometrics)是土壤学一个新兴的分支,是经过澳大利亚、美国、欧洲等许多国家的土壤学家近三四十年的努力,而逐渐发展建立起来的。在2002年第17届国际土壤科学大会后成立了计量土壤专业委员会,与传统的土壤地理、土壤发生、土壤分类等专业委员会并列。本文就国际上计量土壤学产生的理论背景和技术背景,以及发展过程做一个综合的介绍,对我国在计量土壤学方面的相关工作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杨劲松 《土壤》1992,24(1):57-57
1991年9月9日至9月15日,在前苏联伏尔加格勒市举行了"国际盐渍土发生及肥力管理研讨会"。这次会议由苏联道库恰耶夫土壤研究所、全苏土壤学会和国际土壤学会盐渍土分会共同组织。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他们分别来自奥地利、中国、匈牙利、罗马尼亚、苏联、泰国和美国等7个国家。  相似文献   

14.
汪安球 《土壤》1962,5(2):1-5
在1956年国际土壤学会上Н. Н. 罗佐夫曾发表了"土壤分类原则"一文,Е. Н. 伊万诺娃在这个会上发表了"一般土壤分类的经验"一文1)。其后在1960年国际土壤学会上Е. Н. 伊万诺娃和Н. Н. 罗佐夫又共同发表了"苏联土壤分类"一文。  相似文献   

15.
赵其国  周健民 《土壤》2002,34(5):237-246
今年8月14~21日,在泰国曼谷召开了第17届国际土壤学大会,这是在21世纪首次举行的全球性的土壤科学学术盛会。在14日的开幕式上,泰国皇家王室M C Sirindhorn公主亲莅会场致开幕词,并为大会展览厅揭幕。曼谷市市长、泰国土地发展部部长、本届国际土壤学会主席及秘书长等人在  相似文献   

16.
施卫明 《土壤》1997,29(6):332-334
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土壤圈物质循环开放研究实验室、国际土壤学会土壤与环境专业委员会(Commission Ⅷ)和中国土壤学会联合主持,中国科学院、国际土壤学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加拿大磷钾研究所和加拿大Canpoex公司以及美国土壤学会的联合资助下,“土壤-人类-环境相互影响”国际学术讨论会已于1997年5月4日至11日在南京召开。会议主题是协调土壤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提高土壤的持续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7.
龚子同 《土壤通报》2022,53(6):1506-1512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中日友好源远流长,现代土壤学两国也交流颇丰。我作为一个土壤工作者,从1978年开始多次访日,有幸参与土壤学相关领域学术交流,包括参加中国科学院农业科学考察团,出席在日本京都举办的第14届国际土壤学大会和东亚、东南亚土壤联合会(ESAFS)会议,与日本知名土壤学家谈合作,协助出版日文版《中国土壤》以及中日两国土壤学家互访等。现将作者的经历和体会进行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18.
《土壤》2015,(6)
<正>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所韩晓增研究员等4人于2015年9月18日至25日赴德国哥廷根参加了第五届国际土壤有机质论坛会议,现将会议概况介绍如下:第五届国际土壤有机质论坛会议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召开,大会由著名的土壤学专家Yakov Kuzyakov教授主持,并担任大会主席。共有来自52个国家的近500余位专家和科研工作者参加。参会代表分别通过大会特约报告、学术报告和墙报的形式进行了学术交流。其中特邀大会报告9场,分组会议30场,会议的主要时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土壤代表团参加了在加拿大召开的第11届国际土壤学会议,代表团于1978年6月13日出国,7月27日回到北京。  相似文献   

20.
于天仁 《土壤》1987,19(4):169-176
土壤化学作为土壤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学科分支,其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一百多年来的发展道路决不是一篇短文所能概括。而且,不同的作者所着重看到的也可能有相当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