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福珍 《土壤》1959,(11):32-33
种庄稼离不了土。"万物土中生"。这说明作物跟土壤的关系,有如鱼跟水的关系一样密切。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土壤庄稼长得好,有的长得差,有的产量高,有的产量低,甚至有的土壤寸草不生变成光秃秃的不毛之地。  相似文献   

2.
林永年 《土壤》1959,(8):40-41
我们是生活在充满着各种微生物的世界中,无论是空气中,水中,土壤中到处都有微生物存在。这些微生物有的是我们的朋友,有的是我们的敌人。  相似文献   

3.
黄照愿 《土壤》1959,(9):29-32,4
我国境内的盐渍土,主要分布在渤海沿岸、苏北、华北平原的河北中南部、河南、山东等省。  相似文献   

4.
熊大爻 《土壤》1959,(5):29-31,25
为适应农业生产更大跃进的需要,我们创制了一种新的土、肥速测法,以供各地人民公社用来分析土、肥性质和庄稼生长的相互关系,便于及时提出丰产措施。  相似文献   

5.
罗进儒  白志坚 《土壤》1959,(12):31-32
所谓侵蚀一般是指由于水冲和风力的作用,使土壤和岩石遭到破坏,同时将碎砾及土壤随水流和风力搬运到他地的各种现象,叫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6.
席承藩  毛达如 《土壤》1959,(4):31-32
这块地是肥的,意思就是土壤性质良好,不松不紧,很适于庄稼扎根;土壤水分充足,养分又能充分供应。我们知道,影响土壤肥沃的一些性质,如质地松紧、耕锄的难易。  相似文献   

7.
郭焕忠 《土壤》1960,3(4):29-30
"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水是庄稼的血,粪是庄稼的粮;庄稼离了水、肥命不长"。这几句农谚简单、生动、逼真地说明了肥料与作物,肥料与土壤之间的血肉关系。  相似文献   

8.
林永年 《土壤》1960,3(6):30-31
土壤中居住着无数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有的对作物有益,有的对作物有害,但一般来说,有益微生物占极大多数。有益微生物能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或改善植物营养,刺激作物生长,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愈多,作物生长愈有利。因此我们必须用各种方法来发展有益微生物,控制和消灭有害微生物。而使用细菌肥料就是用人工方法调节土壤微生物组成,使它向着我们需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郭焕忠 《土壤》1960,3(1):33-33
凡是种过地的人,一般都有这样的经验:把地分为好地,坏地(包括有病的盐渍化地),肥地,瘦地。好地当然是比较肥的地,能够多打粮食;坏地是瘠薄的地,作物生长不好,产量低。  相似文献   

10.
张莲生 《土壤》1960,3(8):31-31
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需要氮、磷、钾常量营养元素,还需要硼、铜、锰、锌、钼等元素,这几种元素因植物需要量很少,因而被称为微量元素。但是,并不因为作物对这些元素需要量少,就可忽视对它们的使用。正相反,作物缺少任何一种微量元素,就不能生长好,这种微量元素是不能用其他元素所代替的。  相似文献   

11.
郭焕忠 《土壤》1960,3(2):33-33,14
根据肥料来源不同,我们常把肥料分为天然肥料和人造肥料两个大类。天然肥料一般是指农家肥料。有机肥料多属这一类型。人造肥料是指经过加工制造或合成的肥料。  相似文献   

12.
宋荣华 《土壤》1960,3(7):29-30
自从1959年华北平原的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部分低洼易涝盐硷地区实现河网化后,收到了很好的效益。事实证明:华北平原实现河网化,可以较彻底的根治水灾、旱灾和土壤盐渍化的为害,并能促进农业多种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席承藩 《土壤》1960,3(3):29-30
农民都说"猪粪劲头足"。种过地的人都深深知道此事实,施了猪粪以后,地里绿油油的,秸秆高,粒实饱满,是什么原因呢?要知道一般土壤里,氮肥较缺,特别在分蘖拨节时,最需要氮肥。  相似文献   

14.
《土壤》1959,(3):31-31,21
最近一个时期,我们接到很多读者来信,要求本刊随时登一些有关土壤肥料方面的科学知识。我们接受这个意见,从本期起,特试办本专栏,对象是广大的农民群众.由于我们人力有限,经验不足,因此希望广大的土壤工作者随时写稿,广大的读者不断提出改进意见。本期由席承藩同志编写。  相似文献   

15.
熊大爻 《土壤》1959,(6):31-32
原理:利用一种试剂在不同酸碱程度时,能显示出不同的颜色,来鉴别土壤(或肥料)的酸碱度。  相似文献   

16.
熊大爻 《土壤》1959,(7):29-32
(十五)庄稼的分析根据田里庄稼长"相"和以上土、肥测定结果所进行的庄稼分析,主要包括下面两方面:(1)查清养分数量;(2)弄明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7.
以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性指数为参数、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了不同地区三种土壤纳米胶体的粒径与形貌,研究了pH及重金属离子对纳米胶体粒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苏九华(JH-4)土壤纳米胶体主要为形状规则的黏土矿物粒子,并部分被有机质包裹或覆盖,平均粒径为21.5nm(n=98),多分散性程度高(PI=1.9);浙江富阳(FY-1)土壤纳米胶体主要是无规则形状的有机质包裹的粒子,平均粒径为20.3nm(n=133),多分散性程度高(PI=2.0);江西德兴(DX-9)土壤纳米胶体主要是球状或近球状的无机粒子,平均粒径为56.3nm(n=147),多分散性程度较低(PI=1.3)。pH及重金属铜离子的存在对纳米胶体粒径和形貌会产生或分散或团聚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与土壤纳米胶体的电荷性质、有机质含量等因素有关,形貌变化较为复杂。这种复杂性对理解和研究胶体在环境过程中的行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家坊  何群 《土壤》1979,11(2):45-49
我们在研究苏州地区水稻土发僵问题时[1,2],除了测定土壤的某些物理性质外,还测定了土壤胶体的数量和特性,希望从它们之间的表观联系,瞭解某些田块土壤物理性质恶化(即发僵)的原因,为提高和保持水稻土的肥力提供部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然土壤、旱作土壤、水稻土的氧化还原状况和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丁昌璞 《土壤学报》2008,45(1):66-75
以原位测定资料作基础,首次系统地总结了我国主要自然土壤、旱作土壤和水稻土的氧化还原状况。自然土壤、旱作土壤同属于氧化性土壤,Eh为440~730mV,还原性物质量相当于Mn2+0.00~4.01×10-5molL-1,一年内基本上处于氧化状态,物质转化迁移微弱;水稻土的Eh为670~-70mV,还原性物质量相当于Mn2+0.01~17.8×10-5molL-1,变动范围从氧化性到还原性,氧化还原状况随水分条件而周期性变化,物质转化迁移的强度和速度远甚于前两者;依据水稻土的氧化还原状况,可将其划分为氧化性、氧化还原性、还原性三种类型;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特点为:Eh与还原性物质量之间相关性良好、具水平带谱和垂直带谱分异、不均一性显著、变动的范围宽和变化的可逆性强。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新疆地区草甸土形态的变异和成土特点,从新疆地区选取了10个代表性的草甸土剖面,详细分析了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包括土壤颗粒组成、质地、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pH、电导率、碳酸钙和全盐含量等指标,又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进行检索,确定10个草甸土剖面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并探讨了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问题.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