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充分利用栽桑养蚕副产品,笔者进行了桑树伐枝栽培金针菇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伐桑枝条处理 收集桑枝伐条晒干,粉碎备用。另外,蚕沙也要及时晒干(或烘干),以防霉变。 2栽培季节和菌株 金针菇是低温型菇类,在北方地区秋末、冬初、初春寒冷季节均可栽培。当日平均温度在15~25℃时,可进行接种栽培。通过试验,北方内陆地区因气候干燥,温度偏低,应选择较耐干旱的中低温型品种,如:金针菇杂交19号、金针菇Fv088、金针菇Fv8802、深圳纯白金针菇等。 3栽培场地的选择 ①室内栽培:利用闲置房屋可在适温季节进行栽培。室内清洁卫生,四壁用石灰抹光消  相似文献   

2.
通过白酒丢糟栽培金针菇的L16 (45)正交实验,研究了白酒丢糟培育金针菇的最佳生产条件.结果表明:影响金针菇栽培的主要因素是丢糟前处理方式,其后依次为木屑麸皮添加量、灭菌条件和袋料pH.经过正交实验分析,结合实际生产条件,筛选出的最佳水平组合是A3B4C1D2,即丢糟水洗后压干,袋料pH 7,木屑麸皮添加量30%,灭菌条件为常压10 h.在此条件下的金针菇生物转化率为74.9%左右,菌丝生长30 d满袋,污染率16.67%.  相似文献   

3.
张瑞 《中国食用菌》1997,16(4):28-29
金针菇菌袋冷藏后分批出菇技术张瑞(新疆昌吉市人防办昌吉831100)新疆夏季气候炎热不利于金针菇袋料栽培因而盛夏初秋金针菇断销;漫长的严冬,尤其春节前后由于蔬菜缺乏,新鲜菇类也很紧俏。根据金针菇耐低温的生长特性,在春秋气温适宜时节集中力量制备菌袋,待...  相似文献   

4.
新疆石河子地区的食用菌栽培起步较全国晚,1978年左右,引入棉籽壳袋料栽培这一突破性技术,使平菇栽培在80年代初很快形成了市场.之后,猴头菌、金针菇、木耳、香菇、灵芝等相继开始栽培,兵团、农垦科学院、石河子蔬菜所、石河子农学院等科研和教学单位均开展了此项工作,其中平菇的发展势头是最快的,随之木耳的袋料立体栽培技术迅速普及.90年代初期,金针菇的生产也形成了规模,一年四季,平菇、木耳、金针菇都有上市.1995年之后,双孢菇在新疆试种成功,极大地刺激了食用菌的销售市场,鸡腿菇、香菇、阿魏蘑菇等也以迅猛的速度发展起来.食用菌栽培在石河子地区的农牧团场已成为脱贫致富、繁荣经济扩大就业面的一个新型的产业;种植规模也由原来的单户分散、手工操作等方式向专业、大规模的方向发展;同时,野生食用菌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有了较快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金针菇袋料畦式简易栽培技术初探汪凯华(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226541目前,平菇市场日趋饱和,菇农又把目光转向了金针菇的开发上。我们针对冬季室温较低的情况,利用室外地畦就金针菇的发菌、出菇栽培作了一些探讨。1配料装袋配方:棉籽壳73%,麸皮20%,玉米...  相似文献   

6.
短轮伐期木麻黄木屑栽培金针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木麻黄木屑栽培金针菇研究,从产量、利润、生物效率和营养成分方面的分析均表明:短轮伐期木麻黄木屑适合于栽培金针菇在其栽培配方中以木麻黄木屑、棉籽壳各半为主要原料,栽培出金针菇的产量、利润、生物效率均较高,接近于棉籽壳栽培金针菇的效果,加入棉籽壳可起到改良配方的作用:以木麻黄木屑为主要原料栽培出金针菇的形态、营养成分和食用口味不变。  相似文献   

7.
玉米秸袋栽金针菇灵芝科学依据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玉米秸为主料,筛选出分别适于金针菇(F.velutipees)和灵芝(G.lucidum)袋料栽培的培养基配方,同时确定金杂19号和韩芝为适应玉米秸栽培料的高产菌株;栽培试验显示生物学效率均达到70%以上,从而为利用玉米秸生产食用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曾召和 《食用菌》1993,15(1):5-6
近年来,金针菇袋料栽培在浙西地区发展较快,但由于所用的菌株比较混乱,产量高低悬殊。为了筛选适宜本地区气候条件的袋栽优良菌株,笔者对近年引进的9个菌株进行了生产性能比较观察。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以茎瘤芥叶、棉籽壳为主要原料栽培金针菇,筛选最佳栽培配方,拟为茎瘤芥叶的循环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金针菇最适栽培配方的质量百分数为24%茎瘤芥叶、60%棉籽壳、10%麸皮、5%玉米粉、1%石膏;以此配方栽培金针菇,每袋产量最高为248.48g、生物学效率为88.74%,投入产出比为1∶3.30,比全棉籽壳栽培金针菇降低成本21.43%,提高毛利润16.44%。  相似文献   

10.
<正>植桑养蚕和食用菌袋料栽培都是一项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好、快速脱贫的好项目。近年来随着农村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河南省多地都在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植桑养蚕和袋料栽培食用菌产业,使桑产业和食用菌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壮大。然而,食用菌袋料栽培传统原料日趋紧张,如何解决替代物,使原料本地化、安全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是当务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林业废料杨树皮(枝)得到充分利用和解决金针菇栽培常用原料棉籽壳和锯木屑的紧缺问题,我们对杨树皮栽培金针菇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研究表明,只要选择合理的配方和合适的菌种,加上科学的管理,其生物效率可高达90%左右。它们比棉籽壳或杂木锯屑为主原料栽培金针菇的生物效率和经济效益都高,有推广前途。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山东省的养蚕业又逐渐发展起来,产生了大量的桑枝及蚕沙,为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笔者进行了用桑枝粉和蚕沙栽培金针菇的试验,并获得成功。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1 准备原料 将夏伐或秋伐的桑条晒干,蚕沙也要及时收集、晒干,贮藏备用。金针菇属低温型菇类,秋末、初冬、初春均可栽培,当日平均气温在15~25℃时可接种,适宜的品种有杂交19、Fv908等。2 栽培场地①室内栽培:可利用闲置的房屋、蚕棚等进行栽培,在温度适宜的季节,室内用石灰抹白消毒后备用。②室外栽培:挖宽4m、长12~15m的沟,将挖出的土放在地沟四  相似文献   

13.
陈若霞  应霞玲 《食用菌》2000,22(5):20-21
金针菇袋栽培养料一般配方为:杂木屑和棉子壳各 38%,米糠与玉米粉各 5%,麸皮 1 0 %,其它添加料2 %。金针菇是一种对木质素分解能力较弱的木腐菌类,生物效率仅 90 %~ 1 0 0 %,据报道,其料中的养分在栽培后至少还有一半未被利用,新鲜金针菇栽培废料含水分 4 5 3%,粗蛋白 4 8%,粗脂肪 1 9%,粗纤维 2 8 1 9%。近年来,由于金针菇栽培大面积发展,每年产生的栽培废料量也越来越多,合理利用这些废料,既可减少自然资源的浪费,又能降低食用菌栽培的成本。本研究试将金针菇栽培废料晒干后以不同比例与新棉子壳混合进行平菇袋栽,试…  相似文献   

14.
应玉都 《食用菌》2000,22(5):23-24
我区栽培金针菇培养料是以棉子壳与杂木屑混合为主,主栽黄色金针菇。由于市场变化,白色金针菇走俏。栽培白色金针菇用黄色金针菇栽培配方,产量偏低,质量次。为了提高白色金针菇产量,增加菇农效益,筛选最合理的栽培材料,是我们研究主攻方向。现将我们试验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  料 菌种为白色金针菇F2 1(引自浙江省江山农科所)。培养主料为棉壳,棉渣,杂木屑,麦秸(来源本地)。1 2 试验方法 按常规方法制备母种、原种和栽培种。试验设计:①棉壳 65%,杂木屑 2 0 %,麸皮 1 0 %,磷酸二氢钾 1 %,尿素 0 5%,…  相似文献   

15.
如何防止食用菌培养料污染杂菌,这是每个栽培者所关注的问题,在这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但收效不大。笔者偶而发现污染杂菌菌袋料和蚯蚓堆放在一起,接触蚯蚓粪土的杂菌生长便受到抑制,而未接触蚯蚓粪土的菌袋料,则污染的杂菌继续扩展蔓延。饲养过蚯蚓的料内是否含有抑制杂菌的某些物质?利用蚯蚓粪土这一特性,将它应用于金针菇培养料防污染试验中,取得较好的防污染和增产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急支糖浆药渣栽培金针菇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急支糖浆药渣为原料用袋栽法栽培金针菇试验.结果表明:当栽培料组成为药渣13.5%、棉籽壳60%、麦麸25%和石膏粉1.5%时,金针菇菌丝的生长速度、鲜菇产量及质量均高于对照,生物学效率可达104.20%.因此,急支糖浆药渣可以用于金针菇的栽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较高.  相似文献   

17.
以金针菇为试材,将工农业生产中产生的纤维废弃物添加到金针菇栽培培养料中,研究纤维废弃物对金针菇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优化现有栽培配方。结果表明:啤酒糟有利于金针菇菌丝健壮生长,甘蔗渣和甜菜渣可以提高金针菇菌丝生长速度,桔皮渣促进金针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甘蔗渣、甜菜渣、桔皮渣与啤酒糟搭配均有助于提高金针菇的产量和品质。最终得到的最优配方为30%玉米芯、39%米糠、15%麸皮、5%棉籽壳、5%啤酒糟、5%桔皮渣、1%碳酸钙。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将金针菇菌渣按10%、20%、30%、40%和50%的比例代替部分粗木屑用于秀珍菇的栽培,观察秀珍菇菌丝生长,测定产量,探讨金针菇菌渣对秀珍菇栽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料中用20%~30%的金针菇菌渣代替部分粗木屑进行秀珍菇栽培,节本增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袋栽金针菇一般都待菌丝长满料时再开袋出菇,这样不仅会延长栽培周期,而且由于先发菌的菌龄过长,袋口常出现菇蕾,对产质量均有一定影响。为此,笔者于1987年2—5月进行了菌丝长至袋料的2/3时开袋和按常规法菌丝长满料时开袋的比较试验。(一)材料:供试菌株为FL8603(引自厦门蘑菇菌种推广站)。原种培养基为蔗渣78%、麸皮20%、碳酸钙1%、糖1%,水为干料重的2倍。栽培种培养基为蔗渣73%、麸皮25%,其余同原种配方。  相似文献   

20.
高寒地区夏季利用金针菇等废料栽培鸡腿菇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淑敏  刘海林 《北方园艺》2010,(20):174-175
研究了青藏高原地区利用金针菇、侧耳等菇种栽培废料进行夏秋季栽培鸡腿菇试验。结果表明:以50%金针菇及平菇等废弃菌棒为主要培养料的配料,经处理后栽培鸡腿菇,生物转化率指标为100%,投入产出比为1∶6.6。说明采用金针菇及平菇等废料栽培鸡腿菇可以节省原材料成本,是循环利用食用菌废料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