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信息探索》2008,(7):47-47
经过12年努力,以云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番兴明研究员为首的“热带高油玉米云瑞21的选育”课题组,成功选育出国内外首个热带白粒高油玉米品种—云瑞21。该成果拓宽了高油玉米的遗传基础,解决了长期困扰全球的高油玉米种质基础狭窄、遗传多样性匮乏的重大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2.
陈天祥  杨顺瑛  王书伟  苏彦华 《土壤》2022,54(5):873-881
针对当前我国稻田土壤普遍施氮过量,水稻氮素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本文综述了水稻氮素利用率与其基因型差异的生理机制和分子生理层面的研究进展。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品种间的氮素利用效率差异是制约实际生产的关键因素,这种差异对水稻氮素营养特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水稻产量形成、光合特征和根系生物学特征等方面。水稻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转运和同化等过程都由相关的转运蛋白、酶类所控制,有关分子遗传方面的研究将对水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源库关系的协调提供助力。另外,氮素的同化需要能量和碳骨架,增强叶片光合碳同化的强度将驱动植株体内的氮素趋于更合理的分配,有利于氮素利用效率的提升。当前,利用水稻基因型差异的生理特性和遗传操作对调控水稻氮素利用的尝试已经有了诸多成果。未来应借助其多个遗传位点的功能特性,并通过增碳调控途径,以增强叶片作为光合同化物源强的方式更好地优化和协调源库关系,并对这些过程的生理机制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以期对改善当前的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和促进生产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水稻广亲和性是利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的桥梁,正确掌握广亲和性的遗传是利用的前提。但广亲和性的遗传基础复杂。国内外学者对水稻广亲和性遗传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主要从水稻广亲和性的遗传标记、水稻广亲和性的遗传模式两方面对水稻广亲和性的遗传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以两个三系杂交水稻组合来测定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与野败型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关系,以一个二系杂交水稻组合来测定水稻抗瘟性与光敏不育性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水稻抗瘟性(对88-9菌株,ZB15小种)与野败不育性是独立遗传的;抗瘟性与光敏不育性是连锁遗传的,交换值接近40.90。  相似文献   

5.
水稻的许多重要农艺性状均属于数量性状,研究水稻数量性状遗传对水稻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揭示了水稻QTL的基本特征,剖析了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给水稻遗传改良带来了新策略,不断深入的研究已经完成了水稻特定数量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一万多个水稻QTL进行了定位,其中有19个进行了克隆,这对水稻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QTL定位的理论基础,水稻QTL定位的研究进展,并对水稻QTL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利用CERESRice模型开展宁夏河套灌区水稻低温冷害影响定量化评估,需要确定河套灌区主栽水稻品种的遗传参数。采用1996-2013年中卫、永宁国家一级农业气象试验站水稻试验观测资料,结合同期气象和稻田土壤属性数据,对河套灌区宁粳28号(晚稻)、富源4号(中稻)、宁粳16号(晚稻)3个主栽水稻品种进行遗传参数调试,并以水稻开花期、成熟期、籽粒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和最大叶面积指数进行误差验证。结果表明:中稻富源4号遗传参数调试效果最好,开花期、成熟期和产量一致性指标分别为0.86、0.77和0.84;晚稻宁粳16号遗传参数调试效果较好,开花期、成熟期和产量一致性指标分别为0.86、0.64和0.91;晚稻宁粳28号开花期、成熟期和产量的一致性指标分别0.58、0.77和0.92;对成熟期、地上部生物量和最大叶面积指数模拟效果一般,对开花期和产量模拟效果较好。表明主栽水稻品种遗传参数调试总体效果较好,3个主栽品种遗传参数适于河套灌区水稻生长发育,可用于低温冷害对水稻影响的定量化评估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水稻辐射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21世纪以来,浙江省通过辐射诱变获得的水稻穗型、株高、叶形、叶色、花器等性状突变体种质资源的概况,开展相关突变性状的分子定位、克隆、遗传机理的研究进展,以及这些研究对于水稻新品种培育的促进作用。对浙江省通过直接或间接利用辐射选育而成的245个水稻新品种的分析发现,其中89.9%的品种源自辐农709和浙辐802;甬优系列籼粳杂交水稻不育系的81.8%源自辐农709。浙江省辐射育种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揭示,继续深入开展水稻辐射诱变创制突变体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有利于丰富水稻种质资源,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8.
卢瑶 《南方农业》2008,(3):91-91
为了更好地指导广大农户搞好春播春耕生产,3月28日,重庆电视台“巴渝新农村”栏目就近期水稻苗床管理及生产上应注意的相关技术环节采访了我院水稻专家李经勇研究员。采访中,李经勇研究员就如何推进渝东南和渝西北海拔900m以上地区水稻播种和保温育秧,加强全市渝西、渝中和沿江河谷地区水稻秧苗管理,施好断奶肥,搞好水稻立枯病、稻瘟病、稻蓟蚂等苗床病虫草害的防治等技术措施作了详细介绍,同时提醒广大农户:一要关注天气变化,严防寒潮造成冻害死苗;二要积极抓好本田整理,及时备足农用物资,为适龄秧苗的移栽作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9.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不育基因的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由显性基因控制的核不育水稻,在理论研究与育种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水稻雄性不育基因定位方面,过去主要借助于标记基因法等形态标记分析确定不育基因所在的染色体。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水稻雄性不育基因的定位研究。本研究用微卫星标记结合最新发表的遗传连锁图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不育基因进行了定位。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广东省惠州市种植的常规水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本实验利用ISSR标记对47份水稻品种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从49条引物中筛选出5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53条带,每个引物可以扩增出9~13条带,平均为10.6条,其中47条具有多态性,比率为88.7%。不同水稻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319~0.936,平均达0.691,说明ISSR标记能够揭示材料间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聚类,从分子水平对水稻品种资源的遗传关系进行分析,并对47份水稻品种资源进行分类,ISSR标记能将47份水稻品种完全区分开,为水稻品种资源的研究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深入地研究杂交水稻的遗传问题,掌握其性状的遗传规律和控制性状的遗传机理,对于杂交水稻的育种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试验对杂交水稻结实率的遗传机制,不育细胞质和可育细质对杂种优势的遗传效应、控制性状的基因数目的探讨和杂种二代性状分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是,杂交水稻的结实率受其亲本的结实率影响,结实率与花粉的可育率有密切的关系,不育细胞质和可育细胞质对杂种一代优势的遗传效应差异不显著,茎秆颜色是受一对基因控制,育性是受两对基因控制,株高是受三对基因控制,杂种二代性状分离较大,出现超亲遗传。  相似文献   

12.
水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的粮食体系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我国有65%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但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种植水稻的制约因素增多,限制了水稻产量的增长。由张金恒、唐延林共同编撰的《高光谱技术在水稻氮素营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一书,是课题组经多年研究水稻氮素营养高光谱的成果总结。  相似文献   

13.
<正>从南京农业大学获悉,该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杨东雷,在高产基因资源库中寻找具有抗病功能的基因,通过诱导型地表达抗病基因使水稻达到了既高产又高抗的育种目标。日前该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植物》上。  相似文献   

14.
唐章林     
《南方农业》2013,(7):103
唐章林,男,1966年2月生,四川罗江人,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97年晋升副研究员,2002年晋升研究员,2004年2—7月赴新西兰Lincoln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现任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副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人。长期从事油菜遗传育种研究工作,1987—1995  相似文献   

15.
刘捷 《南方农业》2008,2(5):22-24
利用30对水稻SSR引物和17对玉米SSR引物对重庆市2007年18个水稻生产试验品种和8个玉米生产试验品种进行分析.对水稻品种的聚类分析表明多数供试材料相似程度较高,遗传差异较小,遗传基础相对单一.本实验筛选出17对水稻引物够把水稻生产试验品种相互区分开,4对玉米引物能够把玉米生产试验品种相互区分开.这些引物带型清晰,多态性高,很适合用于真实性鉴定.  相似文献   

16.
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挖掘新的抗病资源、鉴定和利用抗病基因是防治稻瘟病最为经济有效的策略。因此,挖掘新的抗病资源以改良水稻品种的抗病持久性,是当前稻瘟病抗病育种的当务之急。空间诱变育种在创造优异新种质、诱导新的基因资源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上已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是农作物遗传改良的新途径,是未来作物育种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空间诱变手段可对水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进行有效改良,且已育成多个抗稻瘟病优良品种。本文对近20多年来水稻空间诱变抗稻瘟病育种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如空间诱变水稻稻瘟病抗性变异特点、空间诱变抗稻瘟病育种成果以及空间诱变稻瘟病抗性变异机理等,以期为进一步揭示空间诱变变异机理和开展水稻空间诱变抗病育种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高通量下水稻育种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通量水稻种植试验以及表型现象检测是水稻分子遗传育种研究中的重要步骤。针对种植试验中容易大量存在的育种信息记录错误、延迟、整合繁琐、查询困难、共享不便等问题,设计了基于RFID、数据库和网络技术的水稻育种网络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以水稻种植试验为研究对象,通过RFID电子标签实现水稻盆栽的实时标识;建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对种植水稻信息进行远程访问和操作;并针对水稻突变体库的多代种植,提出了水稻种植家系可追溯的数据管理方法,实现水稻家系的自动追溯和家系树的自动生成。种植区试验证明系统能可靠记录入场水稻盆栽信息,并有出错提示功能;能实现水稻盆栽在种植区位置的自动分配及跟踪管理。系统远程访问、操作,管理正常运行,有效地提高了水稻遗传育种试验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实现水稻广谱持久抗性育种,以及水稻病害的有效防治,本研究利用文献中报道的与抗稻瘟病及白叶枯病相关的43个功能基因相关标记,研究了76个中国籼型(Oryza sativa ssp.indica)三系杂交水稻骨干亲本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36个标记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81.81%,共检测到87个等位基因位点;其中有效等位基因(Ne)61.96个,占71.22%,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变幅为0.358~0.974,平均值0.629。76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为0.341~0.925,平均值0.550。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0.624处分为保持系和恢复系两类。保持系和恢复系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158,呈高度遗传分化,Nei遗传距离(D)0.201。结果显示,功能基因相关标记具有较高的DNA多态性检测效率,用于类群划分和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分析等方面更具准确性和可靠性;中国三系杂交稻骨干亲本在43个功能基因位点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基础狭窄,同源性较高。但保持系群和恢复群系间在这些功能基因位点的遗传差异较大,遗传分化程度较高。研究结果提示,所研究材料在DNA水平存在丰富的杂种优势利用空间,特别随着更多更细的功能基因位点的发掘,为水稻分子辅助抗性选育以及病害防治提供了有效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水稻纹枯病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志国  张丽靖  黄世文  王磊 《核农学报》2009,23(6):997-1000
水稻纹枯病以其危害面积大和造成产量损失多而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中国长江流域和南方许多省份水稻生产上的第一大病害。本文就水稻纹枯病抗源的发掘、抗性遗传方式以及抗性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希望对今后水稻抗纹枯病育种起到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利用60Coγ射线辐照粳稻品种Kitaake,获得一个性状稳定遗传的水稻矮杆突变体del1,本研究对其形态学、矮化性状遗传、叶片超微结构及生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体田间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直立,叶色浓绿和不结实;矮化突变性状由单隐性基因控制;突变体的叶肉细胞超微结构正常,但体积明显小于野生型;突变体幼苗株高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