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信息探索》2012,(8):41-41
2012年7月下旬以来。北方玉米主产区出现了较大范围降雨,天气条件对玉米中后期病虫害发生流行极为有利。大斑病、褐斑病等叶部病害为害突出.大斑病在华北和东北大发生态势明显.粘虫和玉米螟发生范围明显扩大。顶腐病和矮花叶病等病虫在部分地区为害加重。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12年8月份。东北大部、内蒙古中东部、华北、黄淮大部、西北东部、西南中北部降水较常年偏多,特别是吉林东南部、辽宁大部、河北大部、北京、天津、山东北部、四川西部偏多2-5成,未来天气对大斑病、茎腐病、穗腐病、玉米螟和粘虫等病虫害发生依然十分有利。大斑病在东北和华北北部春玉米区大流行、粘虫在局部地区集中为害的风险极高,茎腐病在华北、东北、西北、黄淮春、夏玉米区,穗腐病在黄淮和西南夏玉米区有偏重发生的可能;局部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有利于玉米叶螨、双斑萤叶甲、矮花叶病等喜旱性病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3.
4.
5.
滕青;刘维;许启东;吴慧帆;王运淇;陈坤 《南方农业》2023,(17):175-178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农户为控制水稻病虫害和提升水稻产量常过量施用化肥,导致仅少部分化肥被水稻植株吸收,大部分流失到环境中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不合理的施肥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有较大关系,综述了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研究进展,过量施用氮肥会加剧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合理控制氮、磷、钾的比例,增加有机肥和微肥施用量能有效减轻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科学合理地施用肥料既能减轻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又能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的环境危害。 相似文献
6.
介绍重庆市丰都县2012年水稻中后期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成灾气候特点,提出了具体的防治策略、防治指标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8.
9.
详细介绍了农业病虫害预测预报专家系统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包括系统的整体结构与功能设计、系统知识库的设计与知识组织模型、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及系统的特点等。系统主要由专家知识库、系统推理机、预测预报模块、知识库管理模块、案例库管理模块和预测结果解释模块等构成,以数据库形式来存放有关的专家知识,共定义10个数据表,各表间形成了特定的关联关系,使得表中所包含的有关知识描述、特征临界值、生成的判别条件及发生等级间构成一种网状模型。系统采用了基于专家知识的前向型推理与基于案例的推理(Case-Based Reasoning, CBR)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预测推理。各模块的用户界面采用“向导”或其它提示方式引导用户完成专家知识库的维护、用户数据输入、推理确认、病虫害预测预报结果显示、案例库管理(包括案例确认、补充信息及案例统计)及预测结果解释等操作。系统具有开放、自学习、易操作等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等病虫害预测预报专家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间作是一类提高农田生物多样性、增加农业生态经济效益的农田种植模式。本研究通过一年两季的田间试验,探讨了水稻与美人蕉间作对水稻生长性状、病虫害防控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稻单作相比,水稻与美人蕉间作在早稻分蘖末期、抽穗期降低了水稻株高,而在早稻抽穗期、成熟期及晚稻分蘖末期和成熟期提高了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间作下水稻分蘖数明显提高,在早稻分蘖末期、抽穗期和晚稻成熟期水稻分蘖数分别提高25.20%、11.20%和26.01%。在病虫害防控方面,水稻与美人蕉间作降低了纹枯病和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其中在早稻分蘖中期、末期以及晚稻分蘖末期、抽穗期纹枯病的病情指数分别显著降低35.61%、19.55%、24.83%和16.05%;在晚稻分蘖中期和末期,稻纵卷叶螟卷叶率显著降低46.35%和60.31%;水稻与美人蕉间作显著提高了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幅达11.16%。研究表明,水稻与美人蕉间作是一种能促进水稻生长、降低水稻病虫害、提高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新型生态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4.
15.
16.
水稻是绥棱县主栽作物之一,每年种植面积均在3.34万hm2左右,随着近几年水稻价格上升,农户种植水稻面积逐年扩大。由于目前种植的水稻品种多为优质品种,抗病性差,尤其对稻瘟病抗性较差,使稻瘟病发生面积有逐年加大、发生程度逐年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作为我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在水稻生产中面临严峻的病虫害威胁。为有效防治病虫害,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实现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广东省水稻主要病虫害,重点探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多种防治技术,包括选用抗性品种、清除田间杂草和病残体、利用杀虫灯和色板诱杀、释放天敌昆虫及应用微生物制剂等。 相似文献
18.
徐小燕;李成果;张忠富 《南方农业》2023,(14):1-3
随着贵州省水稻播种面积和种植密度的不断增加,再加上速效化肥的过量施用,当地水稻病虫害为害范围及程度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当地水稻种植户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为给贵州省水稻的绿色、高产、高效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针对现阶段贵州省水稻生产实际,以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稻飞虱、稻螟为例,重点阐述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基于历史产量丰歉影响指数的黑龙江省水稻产量动态预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稻是黑龙江省主栽作物之一,开展水稻产量动态预报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产量资料、发育期资料、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资料,根据历史年水稻产量丰歉气象影响指数,建立黑龙江省水稻产量丰歉趋势动态预报模型。另外,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确定影响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相应的产量预报模型,对产量丰歉趋势动态预报模型进行修订。通过对1997-2006年水稻产量进行动态预报,结果表明,5月31日、6月30日、7月31日和8月31日预报的水稻产量增减趋势的预报正确率平均为90%、70%、90%和80%,产量预报准确率为84%、90%、94%和93%,预报准确率较高,能够满足业务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稻飞虱与稻纵卷叶螟是威胁水稻的主要虫害,属于迁飞性害虫,是我国与泰国、越南、缅甸等国的主要水稻流行性病虫害.为了更好地保障水稻产量,建立跨境跨区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尤为关键.基于此,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五将镇为例,详细探究水稻重大病虫害跨境跨区域监测预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