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膜小麦与套种的增产和减沙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三年试验,渭北地区种植地膜小麦一般增产16.2% ̄22.6%,若套种秋作(马铃薯),增产幅度达58.7%,地膜小麦的增收效益显著,分别达6281元/hm^2和10456.7元/hm^2,地膜小麦起茬耕作,或套种秋作起垄管理,水土保持效益明显,仅起垄种植可减沙28.3%,起垄留残茬减沙54.6%,对实施“山川秀美”工程和农民脱贫致富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研制成功的无公害双降解地膜及其大田覆盖示范试验项目最近通过专家鉴定。该地膜解决了国内外同类技术存在的降解诱导期可控范围窄和土压部分降解缓慢的技术难题以及农田地膜覆盖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已研制出的 1 0余吨可控光氧化物复合可降解聚乙烯地膜 ,经上海市郊 40 0 0亩蔬菜、瓜果和花卉田地膜示范试验 ,其农业效果和降解性不仅具有与普通地膜同样的增温、保墒和增产效果 ,而且降解诱导期可控范围较宽 ,优于国外同类产品无公害生物降解地膜成功问世  相似文献   

3.
地膜覆盖技术应用带动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对保障我国农产品安全供给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地膜应用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大量残留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进行,对农业环境的安全与健康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本文在青岛市5个农业主产区选择了27个代表性作物种植片区,对常年覆膜农田土壤地膜残留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青岛市农田土壤中地膜残留量在10.7~69.3 kg·hm~(-2)之间,平均残留量为32.3±15.7 kg·hm~(-2),中位值27.3 kg·hm~(-2),其中有7个作物种植片区的残膜量均值超过40 kg·hm~(-2),最高残留量均值达到69.3 kg·hm~(-2),具有一定的残膜污染作物损害风险。青岛市农田土壤中地膜残留量与种植模式、覆膜年限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而与当季残膜回收率有关。农田土壤中残膜大小以大于100 cm2的最多,且90%以上残膜分布在0~20 cm耕作层。为控制农田土壤地膜残留污染,提出3点建议:一是建立和完善地膜残留污染综合治理机制;二是强化超薄型聚乙烯(PE)地膜的质量提升与达标地膜的应用;三是积极研发推广生物可降解地膜,从源头解决PE地膜残留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农用地膜残留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型种植制度下农田地膜残留系数及地膜残留状况调查,是制定清洁生产技术规范、保障农田环境安全的基础。按照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农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测算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天津市共计安排各类地膜残留现状监测点6个。结果表明:全市各监测点当季地膜残留系数在4.44%~14.80%之间,平均值为10.30%;农田土壤中地膜残留量平均值为33.69±12.18 kg.hm-2,低于60 kg.hm-2的全国平均水平。在几个典型种植制中,露地蔬菜种植类型残留量最高,达到了52.92±1.36 kg.hm-2;其次是西瓜种植类型,为39.96±2.27 kg.hm-2;春玉米种植类型也较高,为37.63±0.54 kg.hm-2;保护地蔬菜类型较低,为25.55±8.04 kg.hm-2;棉花种植类型的2个监测点也较低,但2个点之间略有差异分别为26.55±0.99 kg.hm-2和19.57±1.96 kg.hm-2;地膜铺设年限、当季地膜铺设量均对地膜残留量产生影响,年限越长、铺设量越大,地膜残留量也越大。而地膜厚度、地膜的规格、揭膜时间和方式等由于监测太少而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广西八步区贺街镇利用试验示范,积极推广蔬菜避雨、避寒、避晒“三避”技术生产蔬菜.蔬菜外观漂亮品质好,产量高,提早上市,卖价高,667m2增产20%左右、增值500~1000元.蔬菜生产出现了一年无淡季的良好态势,成为珠三角名副其实的“后菜园”.  相似文献   

6.
六盘山地区甘蓝生产的高效栽培措施尚未明确,不利于甘蓝产业向高效化和标准化生产方式发展。该研究以‘中甘15’为试验材料,以地膜光照透过率、起垄高度及移栽苗龄为试验因素,进行了3因素3水平二次回归正交试验,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土壤综合环境指数和甘蓝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光照透过率和移栽苗龄交互作用对土壤环境综合指数的影响显著(P<0.05),其他因素交互影响不显著。起垄高度与地膜光照透过率、地膜光照透过率和移栽苗龄交互作用对产量影响显著(P<0.05)。经响应曲面分析及多目标优化,当起垄高度为30 cm、地膜光照透过率为80%、苗龄为39 d时,土壤环境综合指数和甘蓝产量最优,土壤环境综合指数为7.79,甘蓝产量为86.51 t/hm2。研究结果可为有效改善土壤环境、提高甘蓝产量、促进甘蓝产业标准化和机械高效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地膜栽培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它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收入等方面都有十分明显的效果.通过前几年的资料分析发现:蔬菜、瓜果类经济作物的经济收入都是成倍的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增加也十分明显.文章还分析了地膜栽培增产的原因.最后,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地膜种植的效益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渭北旱塬持续高效农田种植模式研究与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渭北旱塬自然经济特点,提出了该区农业持续发展的着急技术和增产新途径-农田高效优化种植模式(以双元覆盖小麦为主)。通过4a的试验示范与推广,结果表明:该模式可较对照增产小麦62.92%;复种黄豆增收1500 ̄2250kg/hm^2,较对照增产100%。该模式的聚水、保墒、增温和促进有机质矿化、增加土壤养分效应显著,可使土不、热环境改善,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9.
正3月26日,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袁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签署了《共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合作协议书》。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正式签约落户重庆大足,由袁隆平院士团队在大足开展品种选育(含水稻、高粱、蔬菜)和杂交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优质水稻品种的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化肥氮在保护地土壤-蔬菜系统中的当季利用与损失,在浙江嘉兴和云南昆明15个点位上进行15N田间微区试验。结果表明,保护地莴苣化肥氮当季利用率为8.32%~14.52%,保护地西芹化肥氮当季利用率为6.34%~13.85%,保护地结球生菜化肥氮当季利用率为11.34%。相同土壤、同一种类蔬菜保护地种植中,随着保护地种植年限的增加,蔬菜对化肥氮当季利用率显著降低。莴苣和西芹吸收化肥氮和土壤氮的比例在不同种植年限保护地土壤上差异不显著。当季蔬菜收获后,0~20 cm土层15N丰度和化肥氮残留量显著高于20 cm以下各土层。在保护地莴苣种植系统中,施入土壤中的化肥氮有18.98%~42.5%损失。在保护地西芹种植系统中,有11.7%~18.9%损失。在保护地生菜种植系统中,施入土壤中的化肥氮有16.0%损失。  相似文献   

11.
化州市是广东省农业生产大市,蔬菜是化州重要支柱产业,叶菜类种植占整个蔬菜种植面积的40%以上。由于农户的种植管理水平不同,其产量、品质差异也较大,种植效益相差也较大,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肥料的使用配方和使用量上。根据生产上存在的问题而展开的系列试验研究总结之一,可供试验蔬菜品种及同类蔬菜作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稻作为农业生产领域的支柱型产业,也是全国消费量第一的农产品。近些年,国家大力推广绿色水稻种植技术,其核心技术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广西贺州市贯彻国家发展绿色农业的理念,近些年不断研究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并完成了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示范。基于此,阐述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示范,进而提出3点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宁夏西吉县属干旱半干旱黄土丘陵区 ,冬季吃到新鲜蔬菜十分困难。我站采取集雨蓄流水保工程结合节能日光温室生产蔬菜的试验示范获得了成功。1999年我站在试验基地建造节能日光温室 4座 ,面积 1333m2 。为了解决冬季温室的生产用水问题 ,在温室周围打罐罐窖 10眼 ,每眼容积在  相似文献   

14.
塑料温室生态环境调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塑料温室温度、湿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光照强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人工合理调控温室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可改善温室生态环境,促进冬季和早春蔬菜的生长发育,抑制病虫害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5.
新疆棉田残膜回收方式及资源化再利用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的同时,地膜残留问题也给农业生产环境及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危害,地膜使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及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新疆作为中国棉花主产区,受种植面积增长、长年连作、地膜强度差及回收力度不够等多重因素影响,棉田残膜污染问题尤为严重。该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当前新疆棉田地膜使用基本状况及残留污染情况,以当前新疆棉田残膜回收方式及资源化利用情况为主要研究内容,对采用不同回收方式回收的棉田残膜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实地调查当前新疆残膜初清理方式、再加工处理工艺流程及利用途径等基本情况,分析了各生产环节配套设备及工作过程,结果表明:先进适用的农田残膜回收机械缺乏、机收棉田残膜含杂量较高、残膜初清理及再加工设备缺乏且技术不成熟、残膜初清理及再加工企业较少等是阻碍新疆农田残膜资源化利用进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通过加快耐候性及高强度地膜推广与示范,提升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水平,合理布局残膜初清理及再加工企业等多种途径,实现地膜生产、使用、回收及资源化利用各环节协同推进,形成全产业链闭环残膜污染治理模式,全方位及多层次解决新疆农田残膜污染问题,为新疆乃至全国农田残膜污染治理及资源化利用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生产中使用普通农用塑料地膜导致农田土壤污染的现状,进行了不同厚度可降解(光、生物降解)地膜、普通地膜和露地栽培玉米对比试验,探讨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性能及对土壤水分、温度和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005mm厚可降解地膜的降解速度及强度均优于0.008mm厚膜,二者在覆膜后90d分别达降解5级、4级水平,地膜质量损失率达55.48%、39.99%。两种可降解地膜对土壤水分、温度和玉米生长的影响与普通地膜相当,均使0~20、>20~40cm土壤水分含量、地表及地下10cm土壤温度明显高于露地对照,使玉米出苗率提高,生育进程加快,株高、叶面积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其中0.008mm厚膜覆盖玉米效果优于0.005mm厚膜。研究认为,以可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应用于农业生产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和推广,设施蔬菜的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栽培品种和方式也越来越多。但先进的设施不仅可以人为地创造有利于蔬菜生产的温、光、水、气、肥等各种条件,同时它创造地特殊的环境条件以及菜农的周年生产、连作、过量施肥、不科学用药等原因也造成设施内环境日趋恶化,病虫害发生呈现出新的特点。因此,为满足对蔬菜生产质量安全的要求,因地制宜的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措施进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是目前的重要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8.
《南方农业》2013,(5):4
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下属企业重庆中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的中国援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再传捷报。中心11名专家于2012年3月底先后赴坦,积极开展试验研究、人员培训、示范推广工作。水稻、玉米、蔬菜、花卉及组培、养殖等项目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9.
2011年,引入瓜类、茄果类、叶菜类和豆类等蔬菜品种22个,在援建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进行小规模种植试验。试验结果初步看出:从中国引入的杂交、常规蔬菜品种,在坦桑尼亚表现适应性较好,在雨季和旱季都有明显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20.
应用地中膜农业技术在吐鲁番沙地进行了蔬菜、小麦、棉花及瓜类作物种植试验 ,结果表明 ,蔬菜平均增产 64.9% ,小麦增产 65 .0 % ,瓜类增产 79.0 % ,各类作物每季平均节水分别为 10 6.2 % ,5 6 .3% ,162 .1%。正确使用地中膜农业技术可以增产、节水、节肥 ,地中膜技术是一项经济易行的沙漠改良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