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濮阳冬小麦生育期气候变化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利用线性分析方法,分析濮阳多时间尺度气温、降水、日照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气温:濮阳地区冬季气温异常度在1991年发生跃变,从-0.3到0.8,春季气温异常度在1997年发生跃变,从~0.6到0.9;逐旬气温气候系数25旬有23旬为正值,最大为3月下旬的0.42;冬小麦生育期内寒冷日和酷冷日数平均每10a分别减少4.30d和1.81d。(2)降水:冬季降水距平百分率阶段性明显,极端事件增多,春季极端事件减少,降水变化趋向缓和;逐旬降水气候趋势系数25旬中有17旬为正值,最大为1月中旬,但生育内整体增减趋势不明显。(3)日照:冬季和春季日照异常度发生了跃变,冬季在1984年由0.1跃变到1985年的-2.2,进入一个明显减少的下降通道;春季在1983年由0.3跃变为1984的-1.1,跃变时间同步。逐旬日照气候趋势系数25旬中有19旬为负值,绝对值较大的为1月中旬和6月上旬,均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结论:生育期内冬季气候明显变暖,寒冷日数和酷冷日数减少,有利于小麦安全越冬,生长期和灌浆期延长;冬小麦生育期各旬降水量呈现抛物线分布,降水为减少趋势,对冬小麦稳产高产不利;生育期内尤其在中后期日照时数迅速减少,不利于小麦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2.
陇东地区越夏小麦条锈菌等级的气象预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陇东地区越夏小麦条锈菌等级与夏季气象要素相关分析得出,越夏小麦条锈菌等级与气温、降水、日照和空气相对湿度的关系密切.7月下旬和8月下旬的旬平均气温、7月中下旬和8月中旬降水之和、7月下旬和8月下旬日照、7月下旬和8月下旬相对湿度是影响越夏小麦条锈菌的关键因子,据此建立了越夏锈菌等级预报方程(p<0.01);利用此方程对陇东地区2006年和2007年越夏小麦条锈菌等级进行预报,结果与市植保站当年实际观测调查结果吻合,说明模型可用于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旱地小麦最佳土壤库容深度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在山西浮山人工模拟建立不同土壤库容系统,对不同库容蓄水供水效应及水分生产效率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黄土高原旱地小麦的最佳库容深度(ds)为1.5~2.0m,为黄土高原旱地小麦建立适宜的土壤库容提供了理论依据。1.5~2.0m深的土壤库容改善了小麦全生育期土壤水分状况,特别在小麦需水关键期(拔节期)能最大限度地供给小麦水分,从而有效地增加小麦成穗数及穗粒数。该系统可增产小麦2137.5~2617.5kg/hm^2,增产率高达63.3%~78.7%。  相似文献   

4.
河南是全国小麦生产和调出第一大省,小麦面积500万hm^2,每年向市场提供的商品小麦占全国的25%-30%,河南小麦长期保持着“三个第一”(面积第一,总产第一,提供商品粮第一)。2008年全省小麦收获面积526万hm^2,总产306亿妇,占全国夏粮总产的25.4%,单产383.1kg/667m^2,总产和单产均创历史新纪录。其中优质专用小麦面积347.2万hm^2,占麦播总面积的66%。河南省小麦生产的丰歉已经密切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形势和人民温饱饥饿,日前正在进行的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必将为今后河南省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上接第二期) 五、粮食分品种 (一)小麦 1.生产 2009年小麦播种面积2421万hm^2,比2008年增加59.3万hm^2;产量1.1495亿t,比2008年增产249.4万t。增幅2.2%,  相似文献   

6.
四川旱地作物水分盈亏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四川53个农业气象站点1971-2009年逐旬气象、土壤湿度和作物发育期资料,运用农田水量平衡原理和气候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5个气候子区域近40a来玉米、小麦、油菜全生育期和关键生育期水分盈亏量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和关键生育期内,各分区小麦、油菜均为水分亏缺,但关键期亏缺量在减小;各区域温度升高、水汽压增大、风速减小、日照减少趋势明显;水分盈亏量与降水、水汽压呈正相关,与气温、日照、风速呈负相关。由此可见,四川旱地作物以水分亏缺为基本特征,但由于日照和风速的减小引起作物需水量减少,从而使水分亏缺程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7.
我国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水热资源丰富,小麦是主要秋(冬)播作物之一。但在小麦灌浆期(4月上旬—5月上旬),常受日照少、阴雨天多、湿度大等气候条件的影响,小麦单产不稳不高,品质也较差。为了弄清限制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气候生态因子,以便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本文在湖南桃源和江西吉安定点观察的基础上着重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小麦施钾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增施适量钾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小麦子粒产量提高9.6%-25.0%,平均增产15.5%。小麦钾肥的增产效应与土壤有效K含量和施K量有极大关系。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钾肥(K2O)施用量x1、土壤有效K含量x2与小麦单位钾肥增产量y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17.678-0.0446x1-0.0963x2。当前生产水平下,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小麦钾肥适宜施用量为K2O 130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9.
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苜蓿改良的盐碱土壤仍以施N肥对小麦的增产作用最明显,盆栽小麦可增产61.2%,相对叶重增加16.2%,穗粒教增加37.36%,穗粒重增加10.3 %;施P肥小麦增产l6.78%,穗粒重增加8.39%,怛对穗粒教影响较小;施K肥效果不明显;NP结台施用小麦增产74.76%.大田试验拖N肥小麦可增产60%;NP结合施用小麦增产73.5%.施N补P是苜蓿改良的盐碱土壤作物增产的关键,也是该类地区的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业信息探索》2013,(10):46-47
1稻谷、小麦、玉米是我国人民三大主粮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粮食总产5.8957亿t,其中稻谷2.0429亿t.小麦1.2058亿t,玉米2.0812亿t,三大主粮占90.4%。近9年来.我国粮食连续增产,累计增产1.5890亿t,年均增产1765万t.增量主要来自稻谷、小麦、玉米。一个客观的事实是,连续9年增产后,主粮继续增产有难度。  相似文献   

11.
根据农业部要求,结合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有关精神,沈丘县开展了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活动。沈丘县2010年小麦播种面积6.27万hm^2,小麦生育过程中虽然遭遇了低温寡照和倒春寒,但由于播种基础牢,管理措施到位,经过全县广大干群和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目前,小麦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据农技中心站调查,全县小麦每667m^2成穗44.3万,穗粒数35.6粒,  相似文献   

12.
化感小麦种质资源的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国内外90份不同小麦为材料,采用土壤-琼脂三明治法和田间杂草调查法,对不同小麦种质资源进行化感潜力评价,筛选出具有较强化感潜力的小麦品种。土壤-琼脂三明治法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的化感潜力存在明显差异,对莴苣根长抑制率IR在10.1%和69.1%之间;筛选出“115/青海麦”、“92L89”、“百泉3199”、“81-214”和“92H31”5个强化感潜力的小麦品种,其对莴苣根长抑制率依次为69.1%、68.5%、68.7%、69.1%和65.2%,筛选出“抗10103(80)”和“A246”2个弱化感潜力的小麦品种,抑制率IR依次为10.1%和12.2%;田间杂草调查评价和土壤-琼脂三明治法表现出相似趋势,检测结果也得到了琼脂迟播共培法的佐证,表明采用土壤-琼脂三明治法筛选化感小麦种质资源是可行的。这为小麦化感作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种质资源,也为化感小麦种质资源的筛选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追肥运筹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青州市东夏镇薛庙村进行了追肥运筹对面包强筋小麦济南17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各处理的基肥种类和用量均相同的情况下,追施不同种类肥料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各不相同。追施N90kg/hm^2与不追氯比较,小麦产量增加579.0kg/hm^2,增产11.1%;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分别增加1.3和2.3个百分点,稳定时间提高10.0min。在追施N90kg/hm^2或N90kg/hm^2、K2060kg/hm^2的基础上,追施P20530kg/hm^2与不追磷比较,小麦产量增加334.5—409.5kg/hm^2,增产5.9%一7.1%,但对小麦品质影响不明显。在追施N90kg/hm^2和P20530kg/hm^2的基础上,追施K2060kg/hm^2与不追钾比较,小麦产量基本无差异,但追施钾尤其是硫酸钾更能提高面团稳定时间,可提高面团稳定时间1.5—2.5min。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粮食作物施肥状况的评价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对山东省不同地区1046个农户1997年施肥状况调查表明,山东省粮食作物化肥施用中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农民偏重小麦施肥,小麦化肥氮全省平均280.0kg/hm2,有机肥氮90.4kg/hm2;玉米化肥氮208.5kg/hm2,有机肥氮33.0kg/hm2,均高于合理施氮量.计算结果表明,仅小麦超量施用化肥氮就达40万吨.合理施肥量范围内的农户比例不足20%,70%以上农户超量施肥.小麦玉米轮作周期施氮量已达到吨粮田的施氮水平,但产量只有吨粮田的70%山东省今后提高化肥增产效应需要重点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钾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钾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增加小麦株高、穗长、千粒重及穗粒数,因而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小麦增产10.2%~24.8%。施用钾肥能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但对籽粒沉降值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小麦套作玉米花生种植制氮肥周年平衡施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双佳值法对砂质潮土小麦套作玉米和花生种植制N肥周年施用量及作物之间分配比例研究结果表明,该种植制周年N肥最佳施用量为311.1kg/hm^2,3种作物间适宜分配比例为33.7:35.1:31.2,即单位自然面积各作物施N量分别为小麦104.8kg/hm^2、玉米27.3kg/hm^2、花生72.8kg/hm^2,单位自然面积周年施肥量为204.9kg/hm^2。该施肥用量比单作常规周年施肥量减少29.9%,但小麦、玉米、花生及总产量分别增产9.3%、3.7%、4.8%和6.3%。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小麦赤霉病气候预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福建省小麦产区赤霉病发生的必要条件和育分条件,并对影响赤霉病发生的温度、相对湿度、雨日、日照等气候因素进行指标鉴定,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福建省小麦赤霉病年景气候预报指标,并提出了用“雨湿度”来反映一个地区的雨湿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或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利弊程度。  相似文献   

18.
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巨大,为促进平罗县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给平罗县开展农业气象服务提供参考。本文通过对2022年与历年值(1991 — 2020年)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资料的比较,并分析了该年度年气象因子对主要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2022年作物生长季期间热量条件充足,水分和光照条件略欠。2022年平均气温较历年平均值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偏少。小麦抽穗扬花期受大范围持续高温影响出现干热风,影响授粉受精,灌浆期高温影响干物质积累。玉米抽雄、开花期多对流性强降水,不适宜授粉受精,灌浆期寡日照影响结实;水稻抽穗扬花期降水量多,有利于病害发生,寡日照不利于灌浆。综上认为,极端气象因子对主要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水源保护区坡耕地不同种植模式水土保持效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源保护区16.5°的坡耕地上,通过3种种植模式(玉米+小麦、牧草混播、黄梨+绿肥)进行连续3年水土保持试验,研究水源保护区坡耕地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1)与玉米+小麦习惯轮作模式相比,牧草混播及黄梨+绿肥种植模式降低径流量、土壤流失量、养分流失量分别为27.7%、44.2%、38.0%及14.4%、20.9%、27.9%,牧草混播及黄梨+绿肥2种种植模式都能有效地降低水土及养分流失,并且效果随着年限延长而增加;2)在肥料施用量比玉米+小麦种植模式减少34.0%的条件下,牧草混播种植模式的纯收益仍能与玉米+小麦轮作模式持平;黄梨+绿肥种植模式纯收益比玉米+小麦种植模式提高5.9%,梨树盛果期以后,产值还有很大提升空间;3)从水土保持角度看,牧草混播种植模式的效果最好,从经济角度分析,黄梨+绿肥种植模式效益最高,二者都可作为水源保护区种植结构调整及坡耕地综合治理的较好模式。  相似文献   

20.
播量与氮肥用量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得出,播量与施氮量不同处理组合的产量以每公顷播量105kg施纯氮225kg的小麦产量6724.95kg/hm^2最高。施氮量因播量不同酌情增减,每公顷播种52.5、105及157.5kg的最大施氮量分别为270.285、210—225及195~210kg/hm^2,施用氮肥对提高小麦子粒品质的作用明显,播量与小麦品质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