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亚贡叶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研究了贵州产亚贡叶的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定性分析及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亚贡叶的挥发性成分共检出68种化学成分,可大致归为9类,其中烯类(25种)的数量最多,相对含量大于1%的物质有14种,包括α-萜品烯(28.82%)、3-甲基戊醛(11.6%)、(1R)-4-甲基-1-(1-甲基乙基)-3-环己烯-1-醇(9.61%)、右旋大根香叶烯(8.23%)等。由此可知,贵州产亚贡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抗菌、驱虫作用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继续深入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亚贡叶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研究了贵州产亚贡叶的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定性分析及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亚贡叶的挥发性成分共检出68种化学成分,可大致归为9类,其中烯类(25种)的数量最多,相对含量大于1%的物质有14种,包括α-萜品烯(28.82%)、3-甲基戊醛(11.6%)、(1R)-4-甲基-1-(1-甲基乙基)-3-环己烯-1-醇(9.61%)、右旋大根香叶烯(8.23%)等。由此可知,贵州产亚贡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抗菌、驱虫作用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继续深入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印度松露品质判断、采收期的选择和松露香料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依据,采用HS-SPME结合GC-MS联用法测定松露中的挥发性成分,对影响松露中挥发性组分的萃取条件(萃取头种类、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解吸温度及解吸时间)进行优化,研究松露中香气成分的变化及特征差异。结果表明:HS-SPME结合GC-MS联用测定松露中的挥发性成分的最佳萃取条件为采用黑色萃取头,萃取温度70℃,萃取时间50 min,解吸温度250℃,解吸时间2 min。该条件下6次测定的松露中各挥发性组分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58%~26.83%,说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可用于松露中挥发性成分含量的测定。采用该方法对云南不同产地来源的7个印度松露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发现印度松露主要含有醇类、酯类、醛类及酮类等物质,其中含量较多的是酯类和醛类,平均占比为31.89%和23.90%,其中,产自云南省富民县的印度松露(4#样品)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91个,其总量为83.6%,在7个样品中均为最高,表明该样品的香气丰富度和浓郁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4.
八月瓜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八月瓜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八月瓜的挥发性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鉴定出13种化学成分。[结论]八月瓜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蝴蝶兰2个品种挥发性成分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法对2个蝴蝶兰品种花瓣进行挥发性成分和含量的测定. 结果显示:2个蝴蝶兰品种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都有着显著差异,其中具有香气的品种'翠友美人'挥发性成分主要为 L-沉香醇(5.237 μg·g-1·h-1)和3,7-二甲基-1,3,7-辛三烯(3.238 μg·g-1·h-1),而无香气的品种'小男孩'挥发性成分则为3,7-二甲基 1,3,7 辛三烯(10.375 μg·g-1·h-1)、橙花醇(5.283 μg·g-1·h-1)、乙酸橙花醇酯(3.344 μg·g-1·h-1). 使蝴蝶兰产生香气的主要成分可能是 L-沉香醇.  相似文献   

6.
任竹君  罗亚男  王道平  陶晨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00-19102
[目的]检测罗勒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罗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共鉴定出53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草蒿脑(64.55%),其次为甲基丁香酚(12.16%)、1,8-桉叶素(8.355%),T-荜澄茄醇(1.50%)、E-细辛脑(1.412%)、(E)-β-罗勒烯(1.028%)。[结论]罗勒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较复杂,其中4种醚类化合物占74.455%、3种酚类化合物占12.208%、22种烯烃占5.401%,9种醇类化合物占1.751%、并含有少量的酮类、酯类、酸类物质等。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对榆叶梅 (Amygdalustriloba(Lindl.)Ricker鲜花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对各成分进行了定量。从榆叶梅花中分离并确定了14个挥发性成分,占98.76%。榆叶梅鲜花挥发性成分类别分属于烷烃类4种(31.49%)、腈类3种(28.53%)、酯类2种(17.00%)、芳香化合物3种(17.28%)、萜烯1种(大根香叶烯, 2.29%)、酮类1种(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2.17%) 和其它(1.24%)组成。其中l-甲苯-2,4-二异氰酸酯(11.75%)、2-羟基戊酸甲酯(14.98)、2,4-二甲基-5-甲酰基-吡咯-3-甲腈(9.91%和12.36%)、2,6,10,14-四甲基十六烷(11.28%)、2,5-二甲基-5-甲酰基-吡咯-3-甲腈(6.26%)、十五烷(10.02%)和二十一烷(6.59%)为其主要成分。该研究阐明了自然条件下榆叶梅鲜花的挥发性成分, 为其生理生态学作用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为白花羊蹄甲化学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白花羊蹄甲花朵在20℃和50℃温度下萃取所产生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温度对白花羊蹄甲花朵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的影响较为明显,在20℃时,鉴定出34种挥发性成分,在50℃时,鉴定出44种挥发性成分。50℃下萃取产生的挥发性成分含量较20℃的含量高。50℃萃取产生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有愈创木烯(26.96%)、β-榄香烯(7.98%)、β-杜松烯(6.47%)、依兰油烯(5.92%)、β-人参烯(3.98%)、α-芹子烯(2.92%)、2-甲基-呋喃(0.07%)、玫瑰醚(0.03%)、3,7-二甲基-6-辛烯-1-醇(0.11%)、茴香脑(0.03%)、γ-榄香烯(0.08%)和异榄香脂素(0.15%)等。  相似文献   

9.
黄名正  李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2):182-185
[目的]对紫苏(Perilla frutescens)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extraction,SD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研究紫苏的挥发性成分。[结果]一共鉴定出4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醇类7种,占总含量的3.96%;醛类3种,占总含量的2.63%;烯烃3种,占总含量的0.67%;酮类1种,占总含量的1.61%;酚类3种,占总含量的0.74%;酯类5种,占总含量的2.69%;酸类3种,占总含量的1.22%;芳香族6种,占总含量的25.37%;萜类13种,占总含量的61.02%。[结论]紫苏的挥发性成分中既有具风味的挥发性成分,也有具药效的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10.
含笑花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含笑花中的挥发性成分,出油率为0.36%。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从中分离出48个色谱峰,鉴定39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0%。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贵州十大名茶中茶多糖的含量,为茶叶的种植、加工及质量综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水提法提取茶多糖、蒽酮-硫酸法比色测定茶多糖含量的方法,对贵州十大名茶中茶多糖的含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富硒绿茶的茶多糖含量最高,为2.67%;遵义毛峰的茶多糖含量最低,为1.11%。表明,贵州十大名茶中茶多糖的含量与其品种及产地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更全面的检测茶叶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全二维气相飞行时间质谱相结合(HS-SPME-GC×GC-TOFMS)的方法建立茶叶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分析方法,并通过质谱数据库匹配、内标相对定量、日内及日间相对标准偏差等参数进行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对茶叶中77种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其质谱正、反匹配度均大于800,日内及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1.3%和13.4%,方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贵州典型植烟区烟叶挥发性香气成分与香型风格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GC—MS方法对贵州典型植烟区烤烟挥发性香气物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黔西北、黔西、黔西南烟区的类胡萝卜素类香气成分总量低于黔南、黔东北烟区;黔西北、黔西烟区的茄酮、类西柏烷类成分总量、糠醛、棕色化产物类成分总量及其他香气成分总量均高于黔南、黔北、黔东南烟区;香气成分组总量与评吸总分呈显著正相关,显示致香化合物量与感官评价的一致性;各类香气物质按地区聚类分析,黔西部地区的黔西北、黔西及黔西南(“清甜香”烟区)与黔东北、黔北及黔东南(“醇甜香”烟区)植区分别聚为两类,表明贵州植烟区烟叶香型风格与香味物质含量差异性相关,且地域分布呈现规律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挥发性萜类化合物是茶叶香气的重要成分,大多数具有手性结构,存在香气特性完全不同的对映异构体。查明不同茶类中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的立体构型分布特征,为深入研究茶叶香气的形成机理及提高茶叶的香气品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手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Supelcoβ-DEX110为手性气相色谱柱,以萜类化合物的不同手性异构体标准品为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依据,建立茶叶中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分析方法,并对代表性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及黑茶样品中萜类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9种萜类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的检测方法,发现所有茶样中均能检测到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B的对映异构体:大部分茶样中芳樟醇的主导构型为S型,但英德红茶、云南滇红和印尼白茶中以罕见的R-(-)-芳樟醇为主;芳樟醇氧化物B在绿茶、红茶、白茶及黑茶中的构型完全一致,而部分乌龙茶(岭头单枞、文山包种)中该物质的主导构型与之相反。芳樟醇氧化物A在绿茶及黑茶中主导构型一致,而在祁门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水仙乌岽单枞及铁观音中构型相反;芳樟醇氧化物C和D在所有茶样中的构型均保持一致,且大部分仅检测到单一构型。其他重要萜类化合物在茶样中分布情况各异:α-蒎烯仅在正山小种红茶中以高比例的S-(-)-α-蒎烯被检测出;α-松油醇的主导构型及对映异构体过量值在不同种类的茶叶中各不相同;4-萜品醇在所有可测得的茶样中均以R构型为主导,且除六堡茶(黑茶)外,其他茶样中均未检测到S-(+)-4-萜品醇;α-紫罗兰酮在除了绿茶以外的茶样中均能被检测到,且均以单一的R构型存在。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芳樟醇在大部分茶样中都具有最高的含量,平均含量白茶红茶乌龙茶绿茶黑茶;芳樟醇氧化物B的含量在茶叶中往往仅次于芳樟醇,呈现红茶白茶乌龙茶黑茶绿茶的规律性;而其他萜类化合物在茶样中的含量普遍低于100ng·g~(-1),且在不同茶类中含量分布迥异。【结论】明确了不同种类茶叶中9种重要挥发性萜类化合物对映异构体的变化情况,有助于从更深层次上了解茶叶香气品质的化学实质,为今后茶叶香气品质调控、茶叶品种、产地判别以及质量认证等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膨化大米挥发性成分构成。结果表明,膨化大米主要为醛、碳氢、含苯衍生物、醇、酮、酸和其他类挥发性成分构成,其中醛14种(67.30%)、碳氢8种(3.35%)、含苯衍生物7种(3.29%)、酮4种(4.38%)、醇2种(1.20%)、酸2种(3.62)和其他类物质3种(16.86%),己醛(32.93%)、2-戊基-呋喃(13.28%)、(E,E)-2,4-癸二烯醛(11.27%)和壬醛(5.74%)为主要挥发性成分,醛类物质种类丰富、含量最高,为膨化米粉中重要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斑芫菁(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了分析鉴定,旨在为大斑芫菁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从大斑芫菁中共检出86种挥发性成分,并鉴定出其中的41种,以醇、醛、酮、酸类物质居多.其中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的有苯乙醛(4.07%)、油酸(3.21%)、1,13-十四碳二烯(2.22%)、芳樟醇(1.70%)、香叶基丙酮(1.64%).  相似文献   

17.
比较不同辣椒的主要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其含量的差异,探讨用辣椒挥发性物质区分不同辣椒的可能性。 选择 3个辣椒品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辣椒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在3种辣椒中,总共检测出90种挥发性物质,包括4种烃, 7种醇,5种,10种酮,4种酚,11种酸,15种酯,12种胺和 22种杂环类。这些物质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比例分别为4.06%、13.08%、2.84%、13.22%、10.70%、1.67%、15.10%、9.43%和18.61%,变异系数分别为70.93%、77.75%、122.89%、22.84%、45.14%、70.66%、12.65%、29.37%和32.40%。其中 9种物质为 3个辣椒品种所共有,包括丙三醇、异戊酸乙酯、四乙酰基-d-木糖腈等。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醛类、酮类、酚类和杂环类物质是辣椒挥发性物质的主要影响因子,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 59.861%和40.139%,累计贡献率为100%。3个不同品种辣椒挥发性物质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采用乙醇加热回流法提取麻疯树树皮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及GC对其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了解析,分离鉴定化合物的组成及相对含量。从麻疯树树皮的挥发性物质中分离出56个色谱峰,鉴定出37种化合物。化合物类型包括醛、酮、酯、萜类化合物、甾醇类、脂肪酸、烷烃、烯烃、芳香族化合物等,实验证明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是一种提取植物挥发性成分很有效的方法。麻疯树皮的提取物中发现了多种具有开发价值的三萜类和植物甾醇类物质,3个地点采集的麻疯树树皮的化合物组成和相对含量差异不明显,为了解麻疯树的化学物质基础和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农科二号"莲雾成熟果实中的挥发性物质,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农科二号"成熟果实检测到12种香气成分,其中萜烯类6种,占63.74%;醇类1种,占22.48%;醛类1种,占0.48%;酯类1种,占4.68%;呋喃类1种,占4.44%;其他2种,占4.17%。匹配度超过90%的有9种,约占93.46%,主要香气物质为顺-3-壬烯-1-醇、(-)-AlphA-荜澄茄油萜和反式石竹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