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该文分析了贵州苦丁茶植物粗壮女贞鲜叶及成品中各种主要化学成份。苦丁茶鲜叶及成品各检出17种游离氨基酸,18种水解氨基酸,未检同茶氨酸。在鲜叶及成品苦丁茶中,总黄酮含量较高,未检出咖啡因。  相似文献   

2.
以粗壮女贞苦丁茶[Ligustrum rbutum(Roxb)Blume]、大叶冬青苦丁茶(Ilexlartifolia Thunb)为试材,在体外模拟胃液pH条件下,对比研究了不同冲泡条件下苦丁茶浸出液对NO2-和·OH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茶样对NO2-的清除作用多随冲泡温度上升或冲泡时间延长而增强;磨碎冲泡的清除效果比直接冲泡好;大叶冬青苦丁茶对NO2-的清除作用优于粗壮女贞苦丁茶.但粗壮女贞苦丁茶对·OH的清除作用较大叶冬青苦丁茶好,直接冲泡对·OH的清除效果略比磨碎冲泡好,较好的冲泡温度在80~90℃.  相似文献   

3.
苦丁茶对NO2-和·OH清除作用的体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粗壮女贞苦丁茶[Ligustrum rbutum(Roxb)B lum e]、大叶冬青苦丁茶(IlexlartifoliaThunb)为试材,在体外模拟胃液pH条件下,对比研究了不同冲泡条件下苦丁茶浸出液对NO2-和.OH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茶样对NO2-的清除作用多随冲泡温度上升或冲泡时间延长而增强;磨碎冲泡的清除效果比直接冲泡好;大叶冬青苦丁茶对NO2-的清除作用优于粗壮女贞苦丁茶。但粗壮女贞苦丁茶对.OH的清除作用较大叶冬青苦丁茶好,直接冲泡对.OH的清除效果略比磨碎冲泡好,较好的冲泡温度在80~90℃。  相似文献   

4.
贵州苦丁茶原植物粗壮女贞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贵州苦丁茶原植物粗壮女贞(Ligustrum robustum Bl.)的叶用水蒸气蒸馏乙醚提取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NIST、WILEY化合物谱库检索,应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贵州苦丁茶中分离出92种成分峰,鉴定出53种,鉴定率为57.6%,主要成分是十六烷(Hexadecane),含量为9.43%;其次是α—石竹烯(alpha.—Caryophyllene),含量为6.31%。贵州苦丁茶原植物粗壮女贞挥发油成分主要是萜类,类型为单萜和倍半萜。  相似文献   

5.
锌处理对粗壮女贞(苦丁茶)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粗壮女贞(Ligustrum robustum)为材料,通过砂培研究了不同锌浓度(0.22mg/L、2.00mg/L、4.00mg/L、6.00mg/L)对粗壮女贞生理特性和苦丁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粗壮女贞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随着锌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浓度大于2.00mg/L时它们呈下降趋势,丙二醛含量变化相反,呈先降低后增加变化;粗壮女贞叶片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总量、茶多酚、儿茶素的含量均随着锌浓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锌浓度大于4.00mg/L时逐渐降低。锌为4.00mg/L有利于品质成分的形成,但是茶叶评审中酚氨比是重要的参考指标,锌为2.00mg/L时酚氨比最低,品质相对较好。粗壮女贞在锌浓度2.00mg/L时受到伤害较小,根系活力、适应性以及抗逆性较强,能够明显改善粗壮女贞整体的生理机能,给植株的碳氮代谢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能量保证,从而有利于粗壮女贞的生长发育,提高苦丁茶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贵州苦丁茶植物学特征及分类鉴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贵州苦丁茶树植物学分类上属木犀科、女贞属的粗壮女贞,常绿半乔木,枝干上具明显皮孔,叶对生,叶形有长椭圆形、卵形和披针形、叶革质较脆,两性花,种子长圆形,弯曲。文中还介绍了贵州苦丁茶树的资源调查情况及适生条件。  相似文献   

7.
木犀科苦丁茶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木犀科苦丁茶植物物种间的遗传差异、亲缘关系,为木犀科苦丁茶的物种分类、鉴定和遗传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木犀科苦丁茶8个物种,包括粗壮女贞[Ligustrum robustum(Roxb.)Blume]、丽叶女贞(L.henryi Hemsl.)、日本女贞(L.japonicum Thunb.)、日本毛女贞(L.japonicum Thunb. var. pubscens Koidz)、女贞(L.lucidum Ait.)、序梗女贞(L.pedunculare Rehd)、牛矢果(Osmanthus masumuranus Hayata)和川滇蜡树(L.delavayanm Hariot),共21份种质材料进行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计算不同种质材料间的Jaccard遗传相似性系数,并采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0个引物共获得427条谱带,多态性百分率(PPB)为97.7%,个体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1522~0.8322,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5466,木犀科苦丁茶各物种间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基于RAPD遗传相似系数的UPGMA聚类分析图可把供试材料完全分开并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结论】RAPD分子标记技术可有效地应用于木犀科苦丁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亲缘关系及分类地位研究;日本毛女贞与序梗女贞的亲缘关系在所有的供试物种中最近,而与日本女贞的关系较远。作者据此认为,日本毛女贞是否应该划分为日本女贞种下一变种或是可以独立划分为一个种的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RAPD的分析结果支持紫茎女贞(L.pururascens Y.C.Yang)归并为粗壮女贞。  相似文献   

8.
采用砂培法,研究了5种氮素营养浓度(即1.2 mmol/L、5.8 mmol/L、10.4 mmol/L、15.0 mmol/L、19.6mmol/L)对粗壮女贞品质(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黄酮类化合物、茶总皂甙、水浸出物、水溶性总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营养浓度处理对粗壮女贞品质有明显影响,适宜的氮浓度处理能显著改善和提高粗壮女贞的品质。5种氮浓度处理条件下,在5.8 mmol/L和19.6 mmol/L处理时出现极值,5.8 mmol/L氮浓度处理条件下最适宜总黄酮化合物、茶皂甙、水浸出物及水溶性总糖的同时合成;19.6 mmol/L氮浓度处理条件下茶多酚含量最低、氨基酸含量最高;在适宜的氮浓度环境下,粗壮女贞苦丁茶的茶多酚、黄酮类化合物、茶叶水浸出物三项品质的含量会显著提高;叶片中茶多酚与黄酮类化合物、茶叶的水溶性糖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黄酮类化合物与茶叶的水溶性糖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粗壮女贞叶片中酚氨比与黄酮类化合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粗壮女贞生长最适宜的土壤酸碱性,找出粗壮女贞最佳的栽培环境,为其无公害栽培提供理论基础,以粗壮女贞(Ligustrum robustum)为材料,采用国际通用的营养液配方,通过砂培研究不同pH值(pH3.5,pH4.5,pH5.5,pH7.0,pH8.0)对粗壮女贞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粗壮女贞在pH5.5时受伤害程度低,根系活力强,净光合作用速率大,适应性以及抗逆性较强,能够明显改善粗壮女贞整体的生理机能,给植株的碳氮代谢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能量保证.  相似文献   

10.
贵州非茶类饮用植物资源开发与特色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具有山地明显,高原峡谷地貌突出的地理特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异值性出现区生物资源相对丰富[1]。地处长江、珠江上游的乌江、赤水河、清水江、都柳江、南北盘江流域为全省生物资源的集中分布区域,非茶类饮用植物亦分布于此。 1 贵州主要非茶类饮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目前,贵州已发现能作茶饮用的植物至今有6种,主要有以下4种。 1.1 木樨科苦丁茶   木樨科苦丁茶为粗壮女贞(Ligustrum robustum.(Robx) Bl.),常绿灌木,喜阴,生于山野、湿润的次生林中。主要分布于乌江、清水江、都柳江流域。内含成分主要有多酚类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酶、胆碱、果胶、糖类、色素、芳香物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其中三萜皂甙类物质中的羽扇豆醇、乌索酸、胡萝卜甙、地榆甙、苦丁茶甙、3-4-二咖啡酰鸡纳酸和腺苷等为药理有效成分。木樨科苦丁茶具有生津止渴、消食提神、清热解毒、降压减肥等多种药理功效,其香气独特,滋味醇和,进口微苦,回味甘甜绵长而爽口[2]。目前,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台江县、余庆县、石阡县已分别开发出夜郎牌、银角牌、狮达牌、泉都牌苦丁茶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  相似文献   

11.
大叶冬青苦丁茶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叶冬青苦丁茶是一种用途较广的珍贵药用植物资源,近几年来市场对大叶冬青苦丁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本文综述大叶冬青苦丁茶化学成分、繁育技术、病虫害防治、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研究苦丁茶的抗氧化性能及其对肉品质的影响,采用丙酮、甲醇和乙醇3种溶剂分别处理水提冬青属苦丁茶粉末,通过测定DPPH、ABTS+值,对其抗氧化性能进行分析;再将水提苦丁茶粉末按照0、0.5%、1%的比例添加进鲜肉末中,并在第0、5、10天测定DPPH、ABTS+、TBA值,对不同浓度水提物处理后的鲜肉进行简单的感官评定,综合上述两方面内容的评定分析,对苦丁茶水提物的抗氧化作用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苦丁茶水提物能明显提高鲜肉的抗氧化性,改善肉的品质。因此初步断定,苦丁茶水提物应用于肉中对保持肉的品质,延长肉的保存期,提高肉的抗氧化性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外源纤维素酶对苦丁茶浸提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外源纤维素酶对苦丁茶浸提效果的影响。[方法]在温度55℃、pH值4.8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以纤维素酶浓度、茶水比和浸提时间为因素、苦丁茶内含物浸出的含量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合适的苦丁茶浸提方法。[结果]随着纤维素酶浓度的增加,苦丁茶中氨基酸、水溶性糖、水浸出物的含量上升,纤维素含量下降,0.30%为最佳纤维素酶浓度。随着茶水比的增加,苦丁茶中氨基酸、水溶性糖和水浸出物的含量增加,黄酮含量减少,茶水比1∶40时浸提效果较佳。苦丁茶中氨基酸、水溶性糖、黄酮的含量受浸提时间的影响不大。[结论]当纤维素酶浓度为0.30%,茶水比为1∶40,浸提时间为40 min时,苦丁茶的浸提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4.
苦丁茶的保健作用与开发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苦丁茶叶片含有多酚类,黄酮类,氨基酸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经过动物试验,认为苦丁茶具有降低血压,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之疗效,并经过毒理试验,认为苦丁是一种安全性的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苦丁茶的综合利用与深度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苦丁茶叶中的总黄酮含量,运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分析影响不确定度的各种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合成计算总黄酮含量的不确定度。[结果]通过分析及计算样品称量质量、样品定容体积(25、100ml容量瓶)、标准溶液配制、仪器读数的标准4个B类不确定度和回归方程y=a+bx中y残差的标准、样品测量重复性2个A类不确定度,最后合成苦丁茶中总黄酮含量的不确定度。苦丁茶中总黄酮含量的不确定度为ω=2.26%±0.15%,包含因子K95=2.06。样品质量及定容体积对不确定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结论]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准曲线的拟合及样品的重复性测定是苦丁茶中总黄酮含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初始修剪高度对贵州苦丁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修剪试验,研究初始修剪高度对贵州苦丁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州苦丁茶不同的初始修剪高度其苦丁茶黄酮、氨基酸和皂甙的含量差异达到了显著(P<0.05)水平,对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其中,70 cm初始修剪高度有利于提高贵州苦丁茶主要保健成分含量。不同的处理对苦丁茶产量也有较大影响,不修剪处理的苦丁茶各项生长指标均为最高;不修剪和初始修剪高度110 cm的苦丁茶产量较高。不同的处理对苦丁茶的各项生理指标也产生影响,其中对叶绿素及各组分含量、SOD酶活性的影响都达到了显著水平,修剪高度70 cm的苦丁茶生理活性最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最强,为最适宜的初始修剪高度。  相似文献   

17.
茶树在生长过程会发生各种变化,对茶树进行实时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其生长异常状况,并采取有效手段减少经济损失、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该研究设计了1个茶树生长图像监测系统,在茶园中架设1台可变焦云台摄像机,将茶园划分为若干监测区域,利用摄像机的变焦和转动获取监测区域的视频流,实现茶树生长的实时监测。定时对各监测区域进行图像抓拍,并按监测区域和时间保存到茶树生长图像库。通过对茶树生长图像库的分析,可以得到茶树的嫩芽萌发情况、病害发生过程、营养缺失情况等生长信息,以及光照、天气变化等环境信息。通过茶树图像的颜色特征参数与含氮量之间的回归分析,得到茶树含氮量的快速监测模型,平均相对误差在6%以内。本系统为获取茶树生长信息提供了一种快捷、简便、经济的技术手段,同时也适用于其他作物的生长监测。  相似文献   

18.
信阳茶区茶叶冻灾发生的原因及灾后恢复生产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信阳茶区2007-2008年冬春时节发生的茶树雪冻的调查,分析了信阳茶区茶园冻害形成的原因及信阳茶区历年茶树发生冻害的类型。建议茶区结合茶园实际,采取加强茶树自身的抗寒能力、改变茶园不利的环境条件等措施有效预防茶树冻害;同时提出了灾害发生后恢复生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茶树离体培养类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离体培养在茶树育种、种质创新和茶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述了茶树腋芽、茎段、茶籽、花药、叶片和愈伤组织等离体培养类型的相关研究进展,阐述了茶树离体培养在离体快繁、胚状体诱导、种质离体保存、次生代谢产物生成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茶树离体培养未来的发展前景,为茶树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38份大叶茶种质资源绿茶样和21份大叶种普通绿茶11种矿质元素(S,P,K,Ca,Mg,Fe,Zn,Mn,Na,Ni,Cu)进行了比较分析,相对标准偏差在1.56%~7.25%之间,方法简便可靠。结果显示:种质资源中S,P,Zn,Mn,Na,Ni的平均含量均低于普通绿茶,而K,Ca,Fe,Cu平均含量均高于普通绿茶;种质资源11种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在9.7%-48.9%之间,反映了茶树种质资源矿质元素多样性高;基于矿质元素的主成分聚类分析,可以清楚地将茶树种质资源分为野生型和栽培型两类。研究结果为茶树种质资源的化学分类,资源种质鉴别,新品种选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