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定点系统调查的方法对豇豆田间生态系统中斑潜蝇及其天敌结构与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豇豆田间斑潜蝇及天敌复合生态系统中(complex ecosystem)昆虫种类有8种,优势种群为美洲斑潜蝇.在豇豆整个生育期,美洲斑潜蝇的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而复合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呈下降趋势.经主成份分析表明对复合生态系统作用最大的是寄生蜂.对各时期复合程度的评价发现,前期的复合程度高,而后期的复合程度低.  相似文献   

2.
黄板诱杀对斑潜蝇及天敌复合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板诱杀对美洲斑潜蝇和蚜虫的诱杀效果均十分明显,对豇豆群落、黄瓜群落中的天敌诱杀作用低,因此黄板诱杀发可用于菜豆、黄瓜群落系统。  相似文献   

3.
云南南美斑潜蝇寄生性天敌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云南蔬菜上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 (Blanchard)的寄生性天敌种类及优势天敌的寄生和取食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是:已鉴定出寄生蜂12种;优势寄生蜂为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isaea(Walker)和潜蝇茧蜂Opius sp.  相似文献   

4.
在西昌为害蚕豆的斑潜蝇主要有南美斑潜蝇[Liremyza huidobrensis(Blanchard)]和美洲斑潜蝇(L.satiuae Blanchard),据近几年调查资料表明,田间植株受害率可达95%,单株叶片被害率可达72%(以叶面积计)。斑潜蝇发生为害已严重影响本区蚕豆生产。本试验结果表明,用20%绿宝素乳油3000倍液2.5%的功夫乳油6000倍液以及用20%绿宝素乳油3000倍液与2.5%的功夫乳油6000倍液轮流交替使用均有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斑潜蝇种类及其天敌资源调查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对危害贵州省蔬菜的斑潜蝇种类、寄主作物、受害叶率、受害株率及其寄生性天敌种类和种群数量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危害贵州省蔬菜的斑潜蝇主要是美洲斑潜蝇,其次是南美斑潜蝇;受害蔬菜主要是豇豆、丝瓜和扁豆等;优势寄生性天敌种类为甘蓝潜蝇茧蜂。  相似文献   

6.
贵阳地区南美斑潜蝇主要寄主与天敌种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美斑潜蝇是一种蔬菜和观赏植物上的重要害虫,自1993年传入我国后,迅速蔓延,分布在贵州、四川、重庆、山东、北京、甘肃、新疆等8个省、市、自治区.  相似文献   

7.
蚕豆上南美斑潜蝇防治指标及危害损失率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豆生长期间,利用田间自然虫源及人工控制,使之形成斑潜蝇危害虫情梯度来研究斑潜蝇种群数量对蚕豆产量的影响,通过试验建立了蚕豆生长期间斑潜蝇危害的虫情指数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数学模型:y=8.704 2-0.046 6x, r= -0.874 0。根据相关模型得出,要使蚕豆受南美斑潜蝇的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下,田间虫情指数达到18.4时应进行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8.
蚕豆上南美斑潜蝇的发育历期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在蚕豆植株上不同恒温条件下发育历期不同,随温度升高发育历期缩短。在10℃,15℃,20℃,25℃,30℃的恒温下,发育历期依次为71.8 d,47.5 d,33.7 d,16.3 d,14.1 d。卵 ,1~3龄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依次为(11.5±2.8)℃,(7.6±3.2)℃,(8.8±4.3)℃,(10.3±2.9)℃,(5.3±2.1)℃;日有效积温依次为(39.98±10.6)℃,(45.5±10.4)℃,(29.44±3.9)℃,(21.57±5.5)℃,(169.9±22.4)℃。并得出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与温度的6个回归关系式,可用于南美斑潜蝇发生期的幼虫分龄预测、历期预测和有效积温预测。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类杀虫剂对美洲斑潜蝇及天敌的作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干扰控制指数(ⅡPC)的方法评价了几种杀虫剂对美洲斑潜蝇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供试的几种杀虫剂中,控制效果较好的有48%毒死蜱、18%杀虫双及阿维菌素类的绿宝,ⅡPC值分别是0.111,0.119和0.124;而24%灭多威对美洲斑潜蝇控制效果较差,ⅡPC值为0.434.对美洲斑潜蝇寄生性天敌的排除控制指数(EIPC)分析表明,几种杀虫剂中以使用绿宝对天敌的EIPC值为最大,以杀虫双及毒死蜱次之,而以灭多威最小,亦即绿宝对天敌最为安全,其使用区内天敌仍发挥着较大的作用;灭多威对天敌的杀伤力最大.经室内毒力测定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拉美斑潜蝇生物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拉美斑潜蝇卵、幼虫、蛹历期分别为2-3,7-15,8-18天,发育最适温度分别为22℃-26℃,22℃-26℃,22℃-28℃。雌雄比约为1:1。成虫期第5天为产卵高峰日,第5-11天为产卵高峰期,日产卵高峰随季节而变化。春季为10-12时,夏季为14-18时,秋季为14-16时。在24℃-30℃下,成虫多在10时前羽化。  相似文献   

11.
大麦/蚕豆间作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麦/蚕豆间作盆栽试验,研究了间作中大麦和蚕豆各生育期土壤含水量的差异以及间作大麦与单作大麦土壤含水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大麦苗期后期至抽穗期,蚕豆土壤含水量下降比大麦快。而在苗期前期和成熟期,大麦土壤含水量下降比蚕豆快。在大麦整个生育期中,间作大麦土壤含水量下降都比单作大麦快,尤其是在拔节至孕穗期下降最快。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大麦/蚕豆间作盆栽试验,研究了间作中大麦和蚕豆各生育期土壤含水量的差异以及间作大麦与单作大麦土壤含水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大麦苗期后期至抽穗期,蚕豆土壤含水量下降比大麦快。而在苗期前期和成熟期,大麦土壤含水量下降比蚕豆快。在大麦整个生育期中,间作大麦土壤含水量下降都比单作大麦快,尤其是在拔节至孕穗期下降最快。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通过富集植物小花南芥与蚕豆间作修复铅锌矿区周边农田土壤,分析在间作体系中植物对Cd和Pb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单作与间作条件下,蚕豆和小花南芥的株高以及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蚕豆在花蕾期Cd,Pb的含量相对较低,成熟期Cd,Pb含量最高,蚕豆的Cd和Pb含量在间作条件下分别比单作高30.9%和40.2%;小花南芥的Cd,Pb含量随种植时间逐步升高,小花南芥的Cd和Pb含量在间作条件下分别比单作高12.6%和低9.04%。蚕豆与小花南芥间作条件下对Cd的富集系数比单作高,而对Pb的富集系数间作和单作没有差异。蚕豆与小花南芥对Cd和Pb的转运系数,单作与间作条件下均没有差异。蚕豆对Cd和Pb的净化效率,间作的均大于单做,小花南芥的净化效率单作与间作没有差异。因此,蚕豆花蕾期Cd,Pb含量最低,成熟期Cd,Pb含量最高,均是间作高于单作;小花南芥在120 d时Cd,Pb含量最高,Cd含量间作高于单作,Pb含量低于单作。研究表明富集植物小花南芥与蚕豆间作修复铅锌矿区周边农田土壤,具有一定的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14.
小麦蚕豆间作对作物根系活力、蚕豆根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蚕豆根系活力和蚕豆根瘤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对作物根系活力、蚕豆根瘤生长及作物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在同样氮素水平下间作小麦的根系活力均比单作小麦高,如孕穗期在N0,N90,N180,N270分别增加了0.91%,3.5%,3.0%,2.4%;而间作蚕豆的根系活力均低于单作蚕豆:如开花期在N0,N90,N180,N270分别降低了1.3%,28.1%,13.7%,5.7%;间作蚕豆根瘤数均高于单作蚕豆,如结荚期在N0,N90,N180,N270分别提高了13.6%,31.4%,5.4%,30.6%,随施氮量的增加,根瘤数均呈减少的趋势。间作蚕豆产量结果是N180>N90>N0>N270 ,间作小麦产量结果是N180>N270>N90>N0。  相似文献   

15.
蚕豆枯萎病病株田间分布型及调查取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种群空间动态分析原理,根据田间调查数据,按泊松分布、奈曼分布和负二项分布模型,统计检验频次适合度;用聚集度指标判断聚集程度;确定蚕豆枯萎病病株田间分布呈聚集分布。聚集原因为环境因素或环境与病菌综合作用所致。田间调查抽样采用模拟比较和计算理论抽样数方法,初步认为蚕豆枯萎病田间调查宜用平行线取样法,取样点至少应有30个样点,取300个植株。  相似文献   

16.
蚕豆提高土壤肥力及土壤效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养分含量、固氮能力、抗盐碱能力及改良土壤能力等四个方面对蚕豆作为有机绿肥的优越性进行评估,阐述了蚕豆用作绿肥对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效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蚕豆人工春化技术的成熟,江苏省春化蚕豆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发展春化蚕豆产业对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增加农民种植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春化蚕豆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深入剖析了春化蚕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扶持力度、降低春化蚕豆成本、加强推广力度等相关建议,以期为春化蚕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小麦蚕豆间作中作物对氮的吸收利用   总被引:7,自引:10,他引: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条件下,两种作物对氮的吸收利用。结果表明,在小麦蚕豆间作的整个生育期内,作物的氮吸收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小麦、蚕豆对氮的最大需求高峰分别在开花期和拔节期。与单作相比,小麦蚕豆间作具有明显的氮养分吸收优势。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蚕豆种质资源丰富。本所通过农艺性状、抗病性、抗逆性鉴定和营养成份测定 ,对其种质作出评价 ,并对其中 7个品种进行重点评述和推荐。  相似文献   

20.
通过蚕豆在南通市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分析 ,论述了蚕豆作为食、菜、饲、肥兼用作物 ,可起三方面作用 :1 .协调用养地关系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 .利用间套作技术 ,开发多种增效种植模式 ;3.开展以菜、蔬为目的的食品加工、保鲜产业 ,利用蚕豆含高胡萝卜素、核黄素、维生素等 ,还富含硒、钙等 ,可作为保健食品等产业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