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近30年来我国人均直接消费的粮食从1986年的207kg降到2010年的148kg,降幅为28.5%,但间接消费的粮食却大幅增长,如饲料用粮。这说明,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据科学估算,中长期内我国城乡居民的口粮需求约为2亿t"食物当量",而家畜饲料需求则为5亿吨"食物当量"。为保障13亿人口大国的食物安全,中国工程院任继周、李文华、张子仪等九位院士近日联名倡议我国"耕地农业"应向"粮草兼顾"转型。  相似文献   

2.
《农业科技通讯》2006,(12):58-59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在召开的“2006中国食物与营养高层论坛”上透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培育主要农作物新品种5000多个,2005年粮食总产量增至4.8亿吨,基本满足了13亿人口的消费需求。翟虎渠说,我国突破了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矮败小麦、杂交油菜等一系列重大核心技术,取得了盐渍土改良、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使粮食单产由1949年的每亩68.6kg大幅度提高到2005年的310kg,粮食总产量从1亿t增加到4.8亿t。此外,我国还建立了瘦肉猪、蛋鸡、奶牛、肉羊、水产品等良种繁育体系,研究出优质高效配合饲料和集约化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3.
市场与信息     
《新农村》1996,(1)
最近,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的专家们介绍了2000年和2010年我国主要农产品需求预测的情况:1.粮食粮食需求的主体部分是口粮需求和饲料需求。据预测,2000年我国人均口粮消费需求为233公斤,2010年为214公斤。届时,全国口粮的总需求(贸易量)分别为2899亿公斤和2996亿公斤。饲料需求是指人们对粮食的间接消费。测算结果表明,2000年我国人均饲料间接消费量为83.8公斤,2010年为112.9公斤。  相似文献   

4.
中国实现“九五”粮食增产目标的战略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中央提出的“九五”期末全国年新增500亿kg粮食的目标,要以满足人和饲养动物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为目标,将原生产饲料粮的耕地划出1/3面积用于生产作物绿色营养体作为饲料,其营养素产量相当于新增400-1200亿kg饲粮粮,新增的植物营养素通过畜、禽、鱼等动物转化,从而扩大肉、奶、蛋、鱼等非粮食物生产,以调整食物结构、改善食物营养,达到小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在“2006中国食物与营养高层论坛”上透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培育主要农作物新品种5000多个,2005年粮食总产量增至4.8亿吨,基本满足了13亿人口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6.
《北京农业》2007,(3):52-53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在“2006中国食物与营养高层论坛”上透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培育主要农作物新品种5000多个,2005年粮食总产量增至4.8亿吨,基本满足了13亿人口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7.
我国肉类消费总量快速增长和结构调整加剧了饲料粮供求矛盾,准确测算和预测饲料粮需求将是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长期内满足粮食安全的政策基础。本文通过对居民肉类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的研究与调整,结合饲料转化率估计肉类消费对粮食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收入弹性、经济增长、人口变动、城镇化与老龄化的影响,预测未来肉类生产耗粮规模的变化以及对我国粮食供求造成的冲击。结果显示,肉类生产耗粮量将由2014年的近2亿t增长至2050年的3.95亿t;而肉类生产耗粮率则会由2014年的32.52%上升至2050年的58.79%;肉类生产耗粮率的上升会进一步导致粮食自给率的下滑和粮食贸易依存度的上升,未来我国的"粮食安全"主要表现为"饲料安全"。这样的分析结果为我国农业长期内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一个参照系。  相似文献   

8.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曾出现了两次较为突出的“卖粮难”.一次是粮食总产量突破4000亿kg的1984年,另一次是总产量达到4250多亿kg的1990年.深刻剖析“卖粮难”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将有助于我国农村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素有“北大仓”之称的黑龙江省2009年提出粮食总产超425亿kg,力争达到450亿kg的生产目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将再立新功。  相似文献   

10.
仓廪实而知礼节,粮食足则天下安。“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其中粮食生产5年连续增产,连续4年超过5000亿kg,实现新突破成为一大亮点。2010年粮食总产达到5465亿kg,再创历史新高。这为满足市场需求、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粮食需求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数量统计方法预测表明:本世纪末,中国人口(大陆地区)可控制在12.5205-12.7285亿,国民收入年增长速度以7.6%-9.2%为宜。口粮消费总量趋于稳定,动物性食品消费持续增加,说明食物结构正向营养化、科学化方向转化。估计到2000年我国粮食需求总量为4863.9-5096.7亿公斤,我国完全有能力解决自己的粮食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用数量统计方法预测表明:本世纪末,中国人口(大陆地区)可控制在12.5205~12.7285亿,国民收入年增长速度以7.6%~9.2%为宜。口粮消费总量趋于稳定,动物性食品消费持续增加,说明食物结构正向营养化、科学化方向转化。估计到2000年我国粮食需求总量为4863.9~5096.7亿公斤,我国完全有能力解决自己的粮食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由于预测期较长,目前农业生产结构正在进行战略性调整,又面临着我国即将加入WTO的新情况,变动因素较多,定量分析难度较大。初步试算的结果,主要情况如下: 1.食油生产进一步发展。按不同时期各种因素综合计算,前5年产量年均增长8.5万t,到2005年食油总产量为1 043万t,后5年产量年均增长11.2万t,到2010年食油总产量为1 099万t。 2.食油消费需求继续增加。一种算法:到2005年,人口增加6 770万(总人口达13.26亿),食油消费需求增加61万t,人均社会消费9.9kg(其中市镇13kg,农村7.63kg),比1999年增加0.9kg;社会消费需求总量为1 313万t。到2010年,由于人口比1999年增加12 692万人(总人口达13.86亿),食油消费需求相应增加114万t。人均社会消费10.58kg(其中市镇13kg,农村8.58kg),比1999年增加1.58kg;社会消费需求总量为1 466万t。另一种试算,按购买力计算食油消费需求,2005年食油社会消费需求总量为1 410万t,2010年为1 627万t。比第一种试算多。 3.食油产消平衡缺口有所扩大。由于食油生产试算是一个方案,而消费需求试算是两个方案,因而产销平衡缺口也有两个数。2005年缺口为270~367万t,2010年为367~528万t,都比现在有所扩大。 (摘编自2001-01-30《粮油市场报》)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粮食生产战胜多种困难和风险挑战,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首次"九连增",粮食总产连续6年超过5 000亿kg,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成绩来之不易,取得的经验十分宝贵. 1 粮食"九连增"特点突出,面积单产同步增加,主要作物全面增产,主产区贡献最大 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连续9年增产,2012年粮食产量达到5 895.5亿kg,9年累计增产1 588.5亿kg.这9年,是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粮食持续增产时间最长的时期,也是建国以来增产总量最大的时期,主要有4个特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粮食生产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粮食直接消费需求和间接消费需求都将持续快速增长,粮食生产发展压力巨大。通过粮食单产、品种和区域潜力分析,到2020年我国粮食尚有6 000万t左右的增产潜力,基本上可以满足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当前我国粮食生产仍然面临耕地资源刚性减少、淡水资源短缺、品种结构矛盾、供需区域矛盾、种粮比较效益偏低等问题,作者结合当前全世界粮食生产形势,针对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和食物自给以及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陈璐  吴子林 《饲料博览》1999,11(11):16-18
1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三.三饲料资源反乏仍将是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据专家预测,2030年,我国人口达到最高峰*亿时,粮食的总需求量为7.34亿吨,超过目前生产能力的53%。届是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大约只有现在的800。有关专家指出,通过增加复种指数和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单产,我国粮食产量在2030年可望达到7.1亿吨,基本能够满足粮食需求;但是,到20O0年、2010年、ZOZO年和2O30年我国粮食需求的33o、38o、430、50%将用作饲料。K以说,ZI世纪中国的粮食问题,实际上是解决养殖业所需的饲料粮问题。另外我国蛋白质饲料资…  相似文献   

17.
多年以来 ,我国在人均粮食 4 0 0kg左右徘徊的条件下 ,由于居民的膳食消费习惯和相对不变的畜种结构 ,畜牧业以食粮型为主 ,加上饲料的报酬率不高 ,因而导致粮食在低水平下貌似过剩的基础上呈结构性短缺 ,我国每年都要进口数百万吨玉米和大豆 ,以弥补饲料粮之不足。未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以饲料粮为基础的畜产品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用于饲料的玉米消费将大幅度提高。本世纪的前 10年 ,我国新增玉米消费基本上都要用作饲料。在粮食需求中 ,饲料用粮比重将由目前的 30 %上升到 2 0 0 5年的 32 %和 2 0 10年的 35 %…  相似文献   

18.
世界农业发展规律表明,传统农业追求自给自足,以生产粮食为主;现代农业追求高质高效,以畜牧养殖为主。畜牧业已成为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发达国家,牧草和饲料玉米一般占耕地面积的60%以上,因为饲草作物的蛋白质含量为粮食作物的几倍。我国人民生活从温饱向小康过渡,不仅要求粮食、蔬菜的稳定供应,还要求动物性食品的稳定供应和优质多样,并符合营养科学。因此,按照小康生活的食物需求组织农业生产,建立相对稳定的、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经济作物”三元种植结构,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发展饲料饲草业,推进种植…  相似文献   

19.
从调整食物结构、尽快使食物营养达到小康水平的愿望出发,树立以满足人和饲养动物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为目标,将原来生产饲料粮的耕地部分划出1/3面积用于生产作物绿色营养体作为饲料,其营养素产量相当于新增(400~1200)×108kg饲料粮,这些新增的作物营养素通过畜、禽、龟等动物转化,从而扩大肉、奶、蛋、鱼等非粮(或动物性)食物生产,这是一条投资省、见效快、较之生产粮食难度小的实现中央提出“九五”期末年新增粮食500×108kg指标的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20.
2020年中国全面小康社会食物需求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回顾了中国40年食物消费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热量、蛋白质和脂肪消费与日本和美国比较的情况,并依据分析结果对2020年总的食物人均消费量再进行初步预测。综合世界不同的消费模式比较及未来食物营养的发展趋势,预计中国的谷物人均消费量还可能持续下降,肉类、蛋类和水产品将缓慢增加,奶类的人均消费将会有迅速的增加。2020年小康社会我国主要食物的人均消费量为:谷物人均消费量为173.5千克,肉类人均消费量为58千克,牛奶人均消费量为27千克,蛋类人均消费量为26千克,鱼类人均消费量为27千克,粮食需求的总量为6亿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