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常发的一类真菌病害,近些年该病害在泗县的发生程度呈逐渐加重的趋势,给当地小麦的增产、提质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该文结合泗县小麦生产实际,对小麦赤霉病的流行发病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以期为小麦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黄龙兵  丁蕾  王昕  汪瑜 《中国农业信息》2015,27(10):149-151
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响水县麦区流行频率高,已成为该地区的常发病害之一,对小麦产量造成严重威胁。文章对淮北沿海地区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年份的发生情况进行大量调查和梳理,通过试验示范,分析大流行原因,结合常规防控措施,探索新的防控技术,为今后科学预报和指导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小麦赤霉病发病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并从气候条件、品种以及栽培条件等方面总结了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生因素,并从品种选择、农业生态控病、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方面提出了防治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赤霉病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小麦生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表现为苗枯、穗腐等症状,常造成小麦的减产、品质降低,严重者减产幅度超过50%。该文结合寿县小麦生产实际,总结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发病条件、症状、传播途径等,并提出了其综合防控措施,为寿县地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密 《农家参谋》2022,(5):75-77
小麦赤霉病作为影响小麦生长最严重的一种病害,会对小麦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威胁.在对小麦赤霉病进行防治时,需要对其发病特点、发病原因、危害程度等信息全面把握,提高防治效果.本文结合小麦生长实际情况,对赤霉病流行发病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6.
赤霉病是小麦主要病害之一,对小麦生产和食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综述了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选育抗病品种、化学防控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等,旨在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该文概述了2016年铜陵市义安区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及其为害特点,分析了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控对策。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播种、实施健康栽培等。  相似文献   

8.
<正>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流行受菌量、气候、品种抗性和栽培管理等各种因素影响,具有暴发性和间歇性的特点。在防治方法上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选用抗病品种,关键时期进行药剂保护的综合防治措施。 1.选用抗性强品种 选择对赤霉病及其它病害有较好抗、耐性的品种,如皖麦27(91808)、皖麦32(2219)、扬麦158等。 2.进行种子处理 推广种子包衣技术,选择质量高、效果好的专用剂型进行包衣。药剂处理用40%拌种灵100克拌种50千克,可预防小麦的各种病害。  相似文献   

9.
<正> 小麦赤霉病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重要病害之一。今年4、5月份沿淮地区持续阴雨引起小麦赤霉病在该地区近几年来的一次大流行,一般减产2~3成,重者5成,严重影响了午季小麦丰产丰收。 一、发病症状 小麦赤霉病从苗期至成熟期均可以引起苗枯、茎腐和穗腐,其中又以穗腐危害最重。穗腐主要发生在灌  相似文献   

10.
赤霉病属于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它在全国主要产麦区属常发病害,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严重影响着小麦的产量与品质。本文就2012年江苏淮北地区小麦赤霉病危害程摄氏度进行详细调查,探索小麦赤霉发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以期控制其危害,实现本地区小麦优质、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沿淮地区冬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总结了赤霉病的防治措施,并分析了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以期为沿淮地区冬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控制小麦赤霉病流行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88年以来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赤霉病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均有所减轻。针对这一现象,作者调查分析了1960-2000年的有关气象资料。相关年份江苏省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及扬州地区小麦大面积生产情况,初步认为,近10多年来长江中下游麦区赤霉病流行程度减轻。虽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但主要原因是推广抗赤霉病小麦品种。其次是采用药剂防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综述了国内外科学家在小麦赤霉病抗性类型划分,抗性评价方法。抗性遗传.抗性机制及次级抗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青海各春小麦种植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已成为青海春小麦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轻病田病穗率在2%~9%,重病田可达50%以上,个别田块高达100%。赤霉病的发生主要是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并以黄河、湟水流域,实行小麦和玉米套种或冬春麦混种的地区发病较重。用多菌灵、灭病威、甲基托布津三种杀菌剂,进行大田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其防治效果可达60.50%~88.60%。多菌灵、灭病威、甲基托布津一次和二次喷雾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灭病威胶悬剂喷施的有效剂量均为750g/hm^2,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为900g/hm^2。  相似文献   

15.
探究了同一药剂对赤霉病不同抗性小麦品种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药剂处理下,中抗品种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中感品种次之,高感品种防治效果最差;在赤霉病大面积流行期间,对于高感品种采取药剂防治的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介绍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症状,对固镇县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总结,并对发病原因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总结提出具体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7.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及综合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小麦全蚀病在我国的发生情况,并从抗病品种利用、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小麦全蚀病的综合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小麦赤霉病的抗侵染性和抗扩展性的强弱和组配 ,及对小麦赤霉病抗性的影响。中抗侵染和强抗扩展的品种为较好的抗性 ,其对赤霉病可以保持较稳定的抗性。小麦赤霉病一般属于多基因效应 ,两个不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都含有抗赤霉病的微效性基因 ,则可以通过杂交累加或重组 ,选出抗病的品种 ,带有抗赤霉病微效抗性基因的品种 ,采用系统选择或辐射的方法 ,亦可以选出抗赤霉病能力较强的品种。本文最后还提出抗赤霉病育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王艳晓 《北京农业》2012,(18):78-79
通过对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气象要素温度、湿度、光照的分析,发现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气象要素密切相关。找到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消长规律相协调的预测和防治措施,从而为有效防治小麦病害,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小麦种子中与抗赤霉病性相关的生化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FPLC方法分析了抗小麦赤霉病程度不同的8个小麦品种种子的水溶性组分。结果表明,所有小麦品种都有1个保留时间为9min的吸收峰(P9),且抗病品种中该吸收峰的高度明显高于感病品种。种子水溶液经过氧化氢温育处理后,P9明显升高,表明有大量的P9生成。因此,推测P9可能是1种与小麦抗赤霉病性相关的生化成分,在小麦抗赤霉病的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