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农业大数据的需求、数据来源进行分析,指出农业大数据的来源与需求之间存在的错位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农业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体系不完善、人才储备不足等。最后,提出应加强农业大数据应用规划、加快农业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农业大数据服务体系、培养农业大数据分析和服务人才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农业大数据建设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目标选择,是新阶段农业高效化推动生产、科学化施策管理、精准化拓展服务的重要要求。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农业大数据的基础作用和推动力量。当前农业大数据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应用大数据思维、方法和技术解决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问题,将使农业发生重大变革。未来一段时期,农业大数据建设应着力构建农业基础数据资源体系、标准体系、关键技术体系,突出问题导向、品种导向、应用导向、市场导向,大力开展中国主要农产品大数据建设,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数据经济和数据产业。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因此,进一步研究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阐释数字技术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产业集约化的价值意义,进而分析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面临内外环境条件的现实困境,最后从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体系、资金支持、农民数字素养四个方面提出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陈卫峰 《安徽农业科学》2023,(22):246-248+275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业态,数字农业在技术层面包括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等新技术的运用。陕西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地处中国东数西算的核心区域,发展数字农业具有一定优势。陕西省农业生产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居民生活数字化是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基础和现实条件。该研究对陕西省数字农业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剖析陕西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并分析数字农业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逻辑联系。然后建立陕西省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陕西省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数字农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研发力量较为缺乏,创新能力不足;农业数字化人才缺乏。最后,提出陕西省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数字农业投入力度;创建数字农业试验区,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建立多层次的数字农业人才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MAP先农数科是中化农业MAP模式服务于数字农业与数字乡村建设的创新团队。团队以"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为导向,基于数字技术和MAP服务体系,联合各级政府部门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农业生产管理一体化云平台,着重解决农业生产管理中信息不对称、沟通不顺畅、政策不落地等问题;同时,依托平台构建信用和大数据体系,帮助农户缓解生产成本高、销售价格低和资金周转难等问题,为政府提高管理和决策效率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意义]为资源化数据并支持智慧推荐服务多样化、提升用户交互体验,系统分析国内大数据赋能的用户兴趣建模、项目信息管理技术研究成果,阐述智慧推荐中用户及项目信息规范管理的技术体系。[方法 /过程]文章用文献研究法归纳了507篇文献内容,从用户兴趣建模、项目信息管理两方面对国内大数据赋能的智慧推荐资源管理技术进行总结分析:前者包括模型表示、初始化、进化,后者包括数据采集、挖掘、存储、更新、解释。[结果 /结论]大数据赋能的用户兴趣建模技术核心研究依托大数据技术在线、离线赋能用户兴趣数据分类采集及预处理、模型进化;大数据赋能的用户、项目信息管理技术核心研究用大数据技术赋能数据分类采集,并用大数据计算基础设施赋能数据离线挖掘、数据存储、数据更新、数据在线解释。现有研究需强化用户、数据双驱型的智慧推荐方案设计、实践研究,且需强化数据安全研究。  相似文献   

7.
产业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与关键,新时期的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与数字中国的重要举措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基于此,结合实践与经验构建出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产业的分析框架,即基础赋能、主体赋能、技术赋能与资源赋能。分析得出数字乡村建设在有力地推动了乡村产业的改造与升级的同时,也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数字人才不足、技术应用不充分以及资源缺乏的困境,需从资金、政策、技术应用方向、产业发展定位等角度来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的融合发展已经迈入探索实践阶段,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向。现阶段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覆盖不全面、农民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和农民核心利益的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普遍存在。应该加快建立与完善乡村数字化服务平台和城乡农业数据要素流动系统、实施多主体参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同时加快培养农村地区信息化人才,多层次、全方位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9.
农业大数据应用体系架构和平台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数据具有容量大、关联性强尧复杂多变等特点。大数据技术能从庞大的数据集合中寻找、挖掘有价值的数据和知识。推动大数据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实践和应用,对把握农业信息内在联系和规律意义重大。首先阐述了大数据的基本内涵和农业大数据概念与特点;然后从服务、管理、应用、技术、资源5个关键环节分析设计了农业大数据SMART应用体系架构,重点分析了构建体系的关键技术、重点资源与主要应用领域;最后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农业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并详细分析了平台的总体架构、功能设计及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农业大数据清洗技术、尺度转换技术、融合技术、关联分析与预测技术、可视化技术及具体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从分布式并行算法、时空插值、本体理论、背景挖掘、时空制图等方面对农业大数据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研究结果对促进大数据技术与农业信息科学交叉发展及建立农业大数据基础技术体系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猪场空气细菌数量与猪高热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01年入夏以来,浙江、上海等许多地区的猪群中流行以持续高热、气喘、皮肤发红为主要特征的猪"高热综合征",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到目前为止,其主要病原依然未被确定.为了研究空气中细菌含量与该病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我们对浙江省几个不同规模、不同发病情况的猪场的空气细菌含量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该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猪舍内空气的细菌含量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树冠圆满度对树木生长的影响及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树冠是树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指标———树冠圆满度不仅客观地反映了树木占有生长空间的状况及竞争能力,而且对树木的生长过程和树木的形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树木直径、树高较小(或年龄小)时,其树干材积也较小,而树冠圆满度较大,随着直径、树高的增加,其树干材积随之增加,但树冠圆满度逐渐变小。所以,树冠圆满度与直径、树高及树干材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关关系,其相关指数(R)基本上在0 80以上,而形数与树冠圆满度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孙淑芬 《北京农业》2011,(3):208-209
吉林省通榆县向海水库为通榆县水利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分析向海水库发展的现状,认为要加强对向海水库的管理,因地制宜,通过向海这一品牌发展旅游经济。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完备的合同必须具备四方面条件:完全竞争的市场;完全的理性;无外部负效应;零交易成本。但这些条件均不具有现实性。合同法的功能就是纠正合同的非完备性,使之趋于完备。在此分析基础上,对我国《合同法》的立法目的进行了审视。  相似文献   

15.
从犯的原因力是指成立从犯所必需的因行为人的行为与其他人的犯罪行为之间产生的内在的必然联系。从犯是否成立,要经过一般性判断、具体性判断和排除性判断三个环节。一般性判断主要考虑是否具有成立从犯所要求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具体性判断涉及事前判断与事后判断、主观判断和客观判断、应然判断与实然判断,排除性判断主要考虑刑法分则的特殊规定和刑法总则中的但书。  相似文献   

16.
"营改增"工作已于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对建筑施工企业带来深远的影响。分析了"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并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应对"营改增"的变化提出了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7.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党的领导是依法行政的保障。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8.
西藏青稞育种的成就与经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回顾了西藏青稞育种的历程,育种研究的是基本成果以及品种性状演替过程,总结了青稞育种的成就和基本经验,提出青稞育种必须根据实际正确制定育种目标,合理选用亲本材料,改进育种方法等.另外,本文还展望了西藏青稞育种前景,提出今后西藏青稞育种应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1.选育高产优质抗性强的品种2.选育和开发有特殊保健功能的专用品种3.选育和发展啤酒大麦新品种等.  相似文献   

19.
20.
和谐社会构建中农民工弱势群体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民工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处境尴尬,与和谐社会构建极不协调。农民工弱势群体的形成,既有自身原因,又有历史原因、制度原因。应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创新就业制度,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