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糖基转移酶基因sm-Ngt1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烟草中受甲基茉莉酸和水杨酸双重诱导的糖基转移酶基因sm-Ngt1过表达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sm-Ngt1的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浸染法转化籼稻粤泰B,对获得的阳性转基因植株进行高度检测。[结果]共获得117株阳性转sm-Ngt1植株。在成功转入sm-Ngt1基因后,水稻植株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矮化,其中37%的转基因植株高度为71.4±9.8cm,27%的转基因植株高度为65.1±4.6cm,而未转基因的对照YTB的平均高度为130.0±4.3cm。[结论]为进一步研究sm-Ngt1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烟草中受甲基茉莉酸和水杨酸双重诱导的糖基转移酶基因sm-Ngt1过表达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sm-Ngt1的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浸染法转化籼稻粤泰B,对获得的阳性转基因植株进行高度检测。[结果]共获得117株阳性转sm-Ngt1植株。在成功转入sm-Ngt1基因后,水稻植株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矮化,其中37%的转基因植株高度为(71.4±9.8)cm,27%的转基因植株高度为(65.1±4.6)cm,而未转基因的对照YTB平均高度为(130.0±4.3)cm。[结论]该研究为研究sm-Ngt1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转基因恢复系转ipt R527和金23A杂交后代F1群体的DNA检测,检测到杂种F1群体中阳性植株和阴性植株的比例为7∶1,不符合孟德尔规律;考察了转ipt R527和金23A杂种F1的株高、单株产量、结实率、千粒重、穗长、穗粒数、穗数等7个性状,与对照(金优527)相比,结实率、千粒重、穗长高于对照,单株产量、穗粒数、穗数低于对照,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千粒重和穗数是影响转基因杂种F1单株产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以T7代转GmESR1基因大豆株系4-17、4-18、4-21、4-24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析其遗传稳定性以及环境安全性,调查其花粉活力、土壤微生物、生育期、产量农艺性状等重要环境安全性指标,探究转基因大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标记基因Bar基因在T7代可稳定遗传;GmESR1基因在转基因株系根、茎、叶中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花粉传播能力、生育期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转基因株系4-18放线菌数量高于对照;转基因株系4-17和4-21分枝数和单株荚数显著增加。研究结果将为转基因大豆资源环境安全性评价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BAR基因对水稻的影响,对转BAR基因的Bengal HU-10、Bengal HC-11、Cypress PB-6、Cypress PB-13的抗性遗传、生理特性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对除草剂Liberty的抗性均受一对显性核基因控制,在这4个实验材料中,BAR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位置互不等位,株高、生育期和每穗粒数等农艺性状也不相同.转BAR基因水稻与原亲本比较,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GS酶活性等均未有明显差异,但用Liberty处理2 d后,上述生理性状变化明显,且在这4个转BAR基因材料之间也有显著差异,说明与BAR基因的插入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我国北方小豆地方品种资源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参数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观察值在品种间、年间均达显著差异,各农艺性状的平均值(X)、遗传变异系数(gcv)、遗传力(h2)、相对遗传进度(RGS)等遗传参数在不同年份间也有极显著差异;遗传参数的变异系数是CVRGS> CVgcv> CVh2 > CVX,即群体农艺性状的平均值年间比较稳定,其次是h2,而RGS年间最不稳定;农艺性状间遗传参数的稳定性有显著差异,综合变异系数是单株荚数和单株产量>单荚粒数和荚宽>主茎分枝数>生育前期、株高、百粒重和荚长>生育后期、全生育期和主茎节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揭示转基因水稻的纹枯病抗性及其非目标变异性状的遗传特性,为合理利用转基因水稻进行抗病育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海转A为父本、竹籼B为母本杂交,通过对杂交F1和F2代的抗病性状进行分析,揭示海转A的纹枯病抗性和部分非目标变异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转基因海转A除抗纹枯病性较非转基因亲本竹籼B有显著提高外,还存在穗粒数和千粒重两个非目标性状的变异,穗粒数较竹籼B增加44.2%,而千粒重降低12.1%.海转A的抗纹枯病性表现为存在主效基因的多基因数量遗传特性,而穗粒数和千粒重表现为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此外转基因海转A的抗病性、穗粒数和千粒重3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显著大于竹籼B,说明其稳定性较低.[结论]外源抗病基因的导入提高了水稻的抗病性,这种影响以主效基因的形式表达;而外源基因导入引起非目标性状的变异,但没有改变其原有的典型数量性状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以皖麦48和扬麦87158两个小麦品种的转bar基因株系为材料,探讨bar基因在转基因小麦自交后代的遗传表现及对农艺性状的影响。【方法】利用涂叶法和PCR法研究bar基因在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T1、T2的遗传表现,并对产量及品质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证实抗除草剂bar基因已经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并能稳定表达;遗传分析显示bar基因能稳定的遗传给后代,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在产量及品质等主要农艺性状方面,转bar基因小麦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硅是水稻生长发育中不可代替的元素,它在水稻矿质营养吸收,产量、品质形成以及逆境抵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植物体所需的硅主要从环境中摄取。对我国耕地土壤中硅元素状况,硅与其他元素的相互作用,水稻中硅含量的遗传差异,硅元素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品质的影响及水稻硅含量的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采用加性-显性(AD)遗传模型分析了水稻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在7个农艺性状中,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以加性效应为主,稳数和单株产量以显性效应为主,除单株产量的加性效应外。其他性状的加性及显性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从亲本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效应来分析,FR796对千粒重增加效应最大。其次是宁粳12号,94FR30及2002FR24对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增加效应大,宁粳12号和宁稻216对稳数增加效应大;但没有一个亲本对单株产量的效应达到0.05的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转OsMAPK4基因水稻耐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构建了由组成型启动子E12启动子调控的OsMAPK4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CME12,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黑龙江省主栽品种五优稻1号水稻愈伤组织,Southern杂交检测表明,OsMAPK4基因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上,获得了转基因水稻植株。对转基因水稻在种子发芽期和苗期进行了耐盐性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种子在含0.2mol·L-1NaCl的培养基上能正常萌发;转基因水稻幼苗在0.4mol·L-1NaCl处理时茎部仍然为绿色,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情况略优于非转基因植株栽至无盐土壤中,植株能萌发出新叶片。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宁夏粳稻粒形逐渐变长的趋势,本研究以75份宁夏不同粒形的粳稻种质为材料,利用31对SSR标记研究不同粒形材料的粳稻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为拓宽宁夏水稻遗传基础,培育优新品种提供依据。宁夏水稻粒形有阔卵形(1.80~2.20)、椭圆形(2.20~3.00)、中长形(3.00~3.30)和细长形(3.30以上)4种类型,虽然大多数为椭圆形(61份),占参试材料的81.3%,但粒形表现多样化。按籽粒长宽比把参试材料分为6个组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Nei’s基因遗传多样性指数(He)表现为籽粒长宽比2.20~3.20之间的4个群体较高,均在0.5481~0.5768之间;籽粒长宽比2.20以下和3.20以上群体的He较小,且与其它4个群体呈显著差异性。结果表明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丰富的宁夏水稻种质资源主要集中在籽粒长宽比2.20~3.20的椭圆形和中长形之间。聚类分析表明,籽粒长宽比在3.20以上群体单独聚为1类,籽粒长宽比2.80~3.20群体也单独聚为1类,其余4个群体聚为1类,表明粒形性状的多样化对拓宽宁夏稻种资源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遗传和表达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转基因材料的应用前景.研究以转chi+rip双价基因大豆株系G0431、G0433的T2、T3及T4连续世代为材料,通过PCR、Southem杂交、Real-time PCR进一步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并稳定遗传给后代;Real-time RT-PCR、W...  相似文献   

14.
水稻OsSAMT1基因的克隆及其遗传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T-PCR法从水稻中成功克隆了1个水杨酸甲酯转移酶基因(OsSAMT1),构建了该基因的超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粳稻品种日本晴,获得10个转基因阳性植株.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基因组中共有12个OsSAMT1的同源基因,它们分别属于第6和第11号染色体上的2个基因族,而位于第2号染色体上的OsSAMT1基因与第6号染色体上的同源基因具有更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以福伊A、谷丰A和全丰A等抗稻瘟病水稻不育系选育系谱中的谷农13、天谷B、福伊B、谷丰B、全丰B为母本,以CO39为轮回亲本的6个近等基因系和感病对照丽江新团黑谷(LTH)为父本,组配了包括亲本(P)、F1、F2 3个世代的遗传材料.以3个稻瘟病菌系进行苗期室内喷雾接菌鉴定,应用经典遗传学分析方法研究该系谱中的5个供试...  相似文献   

16.
早籼稻谷粒性状遗传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广陆矮4号等8个粗短粒品种和湘早籼3号等5个细长粒品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显遗传模型,对早籼谷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谷粒性状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粒重和穗重等性状主要受制于基因的加性效应,其狭义遗传率为50.9%—95.0%,均达极显著水平。相对遗传进度表明,长宽比性状的选择效果好于其它性状。亲本和杂交组合遗传效应预测值表明,在长粒品种中容易选出谷粒长宽比大和宽度小的亲本,而在谷粒厚度大的品种中则易选出粒重和穗重高的亲本。浙农921、湘86-70和湘早籼3号等亲本在粒形和产量性状改良中具有很大的增值作用,其中浙农921/湘86-70、中156/湘86-70和浙农921/湘早籼3号等组合能够显著降低粒宽、增加粒长和长宽比以及提高粒重和穗重。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1042—4、1042—13和1045—7等3个新矮源半矮秆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1042—4和1045—7两个品种的矮秆基因与矮仔占的基因等位,1042—13的矮秆基因与矮仔占的sd1sd1和新桂矮的sdgsdg以基因非等位,其遗传基因为一对主基因sdk(t)sdk(t)。  相似文献   

18.
杂交粳稻品质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给杂交粳稻稻米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利用489A、216A、552A、中作59A、16A、秋光A 6个不育系和94FR30、2002FR11、2002FR24、1229、FR7969、8FR2 6个恢复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采用禾谷类作物胚乳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及分析方法对杂交粳稻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糙米率、精米长宽比、精米长厚比主要受种子直接显性效应的控制,整精米率、透明度和垩白率主要受种子直接加性效应控制,垩白面积的遗传主要受种子直接加性效应和母体显性效应共同控制,糙米率、垩白率的细胞质效应也达极显著水平,环境因素、抽样误差等剩余效应对精米率、垩白率、透明度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杂交粳稻组合F2代种子品质性状平均杂种优势预测值中,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精米长宽比、精米长厚比5个品质性状均有杂交优势达显著或极显著的组合,此外还根据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预测值对亲本在育种中的利用潜力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