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本文针对农业生产的新形势,以满足油菜绿色高效轻简生产和生态环境新要求为目标,提出了油菜栽培技术研究的重点内容,包括肥料种类选择、肥料施用方法、前茬作物选择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现代农业种植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水稻与油菜轮作是缓解农村劳力紧张、有效提高土地复种指数的一种方式。本文在分析水稻与油菜轮作模式优缺点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稻油轮作栽培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稻油轮作模式下油菜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种植、病虫草害防治、肥料管理、沟系配套、机械收获、油菜秸秆处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相关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汉中是典型的稻油轮作区,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了一套适宜汉中地区的油菜稻茬免耕直播技术,不仅能够解决油菜传统育苗移栽用工荒、成本高的矛盾,也能作为播期遇连阴雨、机械播种无法按时作业时的替补技术。  相似文献   

5.
以水稻-油菜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设3个钾肥用量,分别为K2O用量0、120、240 kg/hm2,其中K2O用量为120 kg/hm2是当地测土配方推荐钾肥量,通过一个轮作周期的田间试验,研究了钾肥用量对水稻-油菜轮作系统作物产量、钾素吸收和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油菜轮作系统作物产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K2O用量为120 kg/hm2时达最高。水稻季和油菜季的钾肥利用效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且水稻季钾肥利用率明显低于油菜季。在本试验条件下,K2O用量为120 kg/hm2时,湖北省武穴市水稻-油菜轮作系统可获得较高的钾肥利用率,并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外农产品对我国市场冲击很大,传统油菜栽培模式将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取而代之的将是栽培简便而又经济高效的生产方式,目前长江中下游推广的稻茬优质油菜超稀植垄作栽培模式,每hm2产量达3750kg以上,适应油菜生产,现将其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2017-2018年在湖北省江汉平原开展钾肥一次性施用肥效田间试验,研究秸秆全量还田下钾肥用量对江汉平原直播水稻-油菜轮作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农田钾素表观平衡和钾肥(钾素)吸收利用率及农学利用率的影响,并结合肥效模型明确直播稻-油轮作的钾肥适宜用量。结果表明:钾肥施用能够显著提高直播水稻和油菜的产量、地上部干物质量及钾素吸收,并通过增加直播水稻的密度、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直播油菜的密度、一级分枝数,角果总数来实现增产。秸秆不还田、周年钾肥投入量(K_2O)360 kg/hm~2条件下,轮作系统的钾素表观平衡仍为负值,亏缺量达85.4 kg/hm~2;而秸秆全量还田下,年投入90 kg/hm~2钾肥即可实现农田钾素表观盈余。直播水稻和油菜的钾肥农学利用率平均分别为10.6 kg/kg和2.9 kg/kg,而钾肥吸收利用率则为42.6%和54.1%,表明直播水稻施用钾肥增产效果明显高于油菜,同时也反映出直播油菜更依赖于外源钾肥投入。水稻季钾素农学利用率、吸收利用率与其钾肥农学利用率、吸收利用率结果一致,而油菜季的钾素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则分别为2.1 kg/kg和38.5%,均显著低于油菜季钾肥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根据线性加平台方程拟合并结合农田钾素平衡得出秸秆还田下直播水稻和油菜的钾肥适宜用量分别为62.31 kg/hm~2和70.18 kg/hm~2,对应的经济产量为10 066 kg/hm~2和2 182 kg/hm~2,比当地推荐钾肥用量分别减少44.4%和28.2%,且旱地直播油菜需要更多钾肥投入来支撑群体生长。因此,鉴于直播方式下作物生长对养分需求存在差异,应根据农业轻简化生产要求重视直播稻-油轮作的钾素养分管理,以提高作物产量、养分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适应怀化山区高产、优质、抗性好等特征的杂交水稻品种。在以稻油两熟制生产模式的基础上,选用湖南省主推的17个杂交水稻品种开展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悦两优1672、振两优泰丝、振两优钰占、悦两优8549、玮两优6246、悦两优钰占、玮两优倩丝、誉两优1267、野香优海丝、华浙优261、晶两优534、泰优农39、淳丰优6319个等13个品种综合表现较好;誉两优1267、玮两优6246、淳丰优6319、华浙优261、青香优香九、野香优海丝、玮两优倩丝、悦两优钰占、晶两优534、泰优农39等10个杂交稻组合丰产性、综合性状突出,表现出极强的优势,在中高海拔地区具有示范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劳动力日趋紧张,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单一作物种植比较效益越来越低,推广一年三 造免耕轮作栽培模式不仅可以节省成本、减轻劳动强度,而且可提高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 产环境。文章借鉴广西横县的一年三造免耕轮作实践经验,介绍了甜玉米- 水稻- 甜玉米免耕轮作栽培模式 的主要技术措施,分析了其栽培模式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研究氮肥用量对水稻油菜轮作作物产量、氮素吸收、经济效益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探讨氮素利用与施氮量的关系,确定作物系统氮肥投入阈值,达到高产和环境友好双赢的目的,为重庆地区稻油轮作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于2018-2019年在重庆市典型水稻油菜轮作区,设置5个氮肥用量(0, 75, 150, 225, 300 kg/hm2),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氮肥用量对重庆地区水稻油菜轮作作物产量、氮素利用、土壤矿质氮空间分布及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能显著提高重庆地区水稻油菜轮作的作物产量和氮素积累量,其中施氮量对产量促进作用以油菜季300 kg/hm2和水稻季225 kg/hm2最佳,分别提高125.75%和37.74%;对氮素积累量促进作用皆以300 kg/hm2最佳,分别提高187.29%和111.66%.油菜季氮肥偏生产力(PFPN)、氮肥农学利用率(AEN)、氮肥表观利用率(REN)及水稻季PFPN和AE...  相似文献   

12.
水稻-油菜轮作条件下磷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采用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不同磷肥用量对水稻-油菜轮作体系中作物产量、磷素吸收量以及磷肥当季利用率和残留利用率的影响,评估水稻季不同磷肥用量对油菜的后效大小,探讨周年轮作内磷肥的分配,为水稻-油菜周年轮作体系下油菜季磷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稻-油菜周年轮作田间试验,前季水稻包含4个不同的磷肥水平,分别为P0(0 kg P2O5•hm-2)、P30(30 kg P2O5•hm-2)、P60(60 kg P2O5•hm-2)和P90(90 kg P2O5•hm-2),后季油菜在水稻季试验基础上采用裂区试验,每个小区裂区为施磷(60 kg P2O5•hm-2)和不施磷(0 kg P2O5•hm-2)2个副区,研究不同施磷条件下水稻-油菜轮作体系中作物产量、磷素吸收量、磷肥当季利用率和残留利用率,以及水稻季不同磷肥用量对后季油菜产量和磷素吸收量的影响,并引入“后效磷量”的概念评估水稻季磷肥后效。【结果】水稻季施磷60 kg P2O5•hm-2时水稻产量最高,磷肥当季利用率最大,分别为9 694 kg•hm-2和19.2%,施磷不足或者过量均会降低油菜的产量和磷肥当季利用率。与油菜季不施磷处理相比,油菜当季施磷60 kg P2O5•hm-2显著增加油菜干物质量765-1 195 kg•hm-2,其中油菜籽增产427-503 kg•hm-2;油菜产量和磷素吸收量也受到水稻季磷肥用量的影响,水稻季施用磷肥后季油菜干物质量显著增加212-816 kg•hm-2,其中油菜籽粒增产136-409 kg•hm-2,磷素吸收量增加0.4-4.9 kg•hm-2。水稻季残留在土壤中磷肥可以供后季油菜吸收利用,增加油菜当季磷肥的农学效率和磷肥贡献率,具有明显的后效。水稻季磷肥当季利用率16.3%-19.2%,残留利用率为5.4%-7.3%,累积利用率为21.8%-25.6%,磷肥的后效与磷肥用量显著正相关,水稻季磷肥后效相当于油菜当季施磷2-9 kg P2O5•hm-2的增产效果。水稻季磷肥后效也受到油菜季磷肥用量的影响,油菜季施磷处理水稻磷肥对油菜磷素吸收增加作用低于油菜季不施磷处理。【结论】在水稻-油菜轮作体系中,合理的施用磷肥能明显提高两季作物的产量、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水稻季施用的磷肥残留在土壤中可以被后季作物吸收利用,显著地增加油菜的产量和磷素吸收量,对后季油菜具有明显的后效,其后效的大小与施磷量显著正相关。因此在水旱轮作体系中,在兼顾“重旱轻水”的磷肥管理策略下,油菜季应该充分考虑前茬作物水稻季磷肥后效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磷肥管理。  相似文献   

13.
稻油轮作效益分析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岳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属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县,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终年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常年种植水稻65万亩、油菜36万亩,分别占全县粮、油总播种面积的19.7%、10.9%。安岳县水田除了少数冬水田和冬季休耕田外,均采用水旱轮作种植模式,其中稻油轮作占该模式的主导部分,面积约30.6万亩。2013年我县内创新性实施了免耕撒播机收油菜与全程机械化种植水稻轮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4.
吕世华 《西南农业学报》2004,17(1):F003-F003
四川盆地紫色丘陵区是四川省和重庆市农业的主体区域,随着三峡工程、退耕还林生态工程的实施及人地矛盾的进一步加剧,区域内稻田资源的高效利用显得十分重要。四川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合作,长期致  相似文献   

15.
稻—稻—草栽培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千家万户的耕作方式,种草养鹅由新兴产业向规模化发展,现已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03年种植黑麦草2584公顷,年出笼灰鹅971万羽,是1994年210万羽的4.6  相似文献   

16.
17.
文章介绍了水稻-小麦-油菜轮作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技术方法,探讨了不同留茬高度时的操作要点;介绍了不同的稻麦轮作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方法;还介绍了稻油轮作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方法。建议加大稻麦轮作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推广力度,以促进产量增加,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大历镇从1994年开始引进种植莲,推广莲-稻栽培模式。2004年推广面积1500亩,亩产红莲80公斤,晚稻472公斤,亩年产值3000多元。经过几年来的经验摸索,现将莲-稻栽培模式的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南方丘陵地区稻-稻-油菜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常规土壤农化分析和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方法,以安仁县长期稻-稻-油菜轮作(DDY)和稻-稻连作(DD)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长期(30 a)DDY和DD处理后3个时期(早稻成熟期、晚稻成熟期、油菜成熟期)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DDY处理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及pH值均低于DD处理,其中,全氮含量在3个时期均差异显著,全钾含量增加但与DD处理差异不显著,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呈动态变化。轮作对土壤全氮含量影响较大,3个时期DDY处理全氮含量分别较DD处理降低50.76%、46.67%、49.62%。土壤微生物PLFA分析结果表明,与DD处理相比,DDY处理土壤微生物PLFA总量显著提高,3个时期分别提高19.69%、20.20%、49.12%,其中,DDY处理土壤细菌PLFA量显著增加,真菌PLFA量显著降低,真菌与细菌PLFA量比值显著降低。对土壤微生物PLFA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轮作对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明显影响,2种种植方式主要影响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总之,长期稻-稻-油菜轮作促进了土壤全氮和全磷的分解,显著提高微生物生物量,尤其是细菌生物量,显著降低真菌生物量,提高两者的比值。  相似文献   

20.
烟-稻-菜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县在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烟-稻-菜栽培模式随之发展起来,一改原来的1年只种1季或两季水稻为“烟-稻-菜”三熟制。每667平方米全年总产值达3165~3880元,其中早季烟叶产量125~150千克,产值1250~1500元:烟后晚稻单产550~600千克,产值715~780元;菜(甘蓝)产量3000~4000千克,产值1200~16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