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生是山西省重要的油料作物,在全省经济作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花生高产示范栽培技术在山西省汾阳市的应用,使产量达到8298.6kg/ hm2。该高产示范重点采用了“品种+农机+农艺”的集成技术。通过该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以期为该地区乃至全省花生的高产栽培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花生是山西省重要的油料作物,在全省经济作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花生高产示范栽培技术在山西省临县圪垛头村示范点的应用,使产量最高达到4 732.5 kg/hm2。该高产示范重点采用了"品种+农机+农艺"的集成技术。通过该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以期为该地区乃至全省花生的高产栽培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花生是山西省重要的油料作物,在全省经济作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花生高产示范栽培技术在山西省汾阳市的应用,使产量达到8 298.6 kg/hm~2。该高产示范重点采用了"品种+农机+农艺"的集成技术。本文介绍了晋花7号花生高产示范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种子处理、适期播种、及时放苗与查苗补缺、土肥水管理、适度化控、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该地区乃至全省花生高产栽培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炭基花生专用肥以及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与普通三元复合肥及不施肥相比,对花生产量、生物学性状、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炭基花生专用肥和有机肥对花生产量的提高有显著效果,能够增加花生分枝数和结果枝数,提高单株生产力,增加饱果数,提高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荚果饱满度等各项经济指标。两者配合施用增产效果更加突出,其中处理5炭基花生专用肥450kg/hm2+有机肥2160kg/ hm2(有机肥中N+P2O5+K2O替代40%炭基肥基准用量中氮磷钾)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花生是山西省重要的油料作物,在全省经济作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在山西省汾阳市冀村镇东河村应用花生高产示范栽培技术,花生产量达到7 734 kg/hm2。本文介绍了晋花10号花生高产示范栽培技术,包括地块选择及精细整地、良种选用与种子处理、适期播种、及时放苗与查苗补缺、土肥水管理、适度化控、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该地区乃至全省花生的高产栽培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开展多年等离子体处理花生种子的不同处理剂量、不同处理次数以及不同处理时期的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花生种子,使出苗率、开花率、下针率明显提高,分别为7.5%、9.2%、2.2%。表明等离子体处理花生种子,明显促进生育期提前,为花生生产达到安全成熟,提供根本的技术保证。处理比ck的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分别增产343.2kg/hm2,增收2745.6元/hm2,为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养殖肥液不同灌溉强度下,硝化-脲酶抑制剂-生物炭技术(Nitrapyrin+NBPT+Biochar)对氮素淋失的抑制效果,本研究采用土柱模拟淋溶试验,测定淋溶液中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总氮(TN)的浓度以及土壤中NH4+-N、NO3--N的含量,探究养殖肥液不同灌溉强度下Nitrapyrin+NBPT+Biochar技术对氮素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硝化-脲酶抑制剂-生物炭阻控技术使淋溶液中NH4+-N、NO3--N、TN浓度降低了25.3%、53.6%、38.2%,累积淋失量减少了34.5%、61.0%、38.6%。该技术在灌溉强度增加30.0%、60.0%和100.0%后,仍使NO3--N淋失量减少了59.3%、55.1%、46.6%,TN淋失量减少了31.7%、27.1%、15.4%,土壤NH4+-N增加86.5%、60.0%、44.5%。该研究中养殖肥液灌溉强度越大土壤氮素淋失风险越大,但是硝化-脲酶抑制剂-生物炭技术明显抑制了氮素淋失,并且在增加一定灌水量范围内仍然有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大气CO2浓度逐渐升高背景下的毛竹林适应性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运用开顶式气室(OTCs)模拟大气CO2浓度升高(500、700 μmol/mol)情景,以目前环境背景大气为对照,研究了Na+、Fe2+-Fe3+、Ca2+、Mg2+等矿质离子在毛竹器官中吸收、运输和分配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除CO2浓度700 μmol/mol对Ca2+浓度在毛竹器官中大小排序会产生影响外,CO2浓度500、700 μmol/mol并未改变毛竹器官中Na+、Fe2+, Fe3+、Mg2+、Ca2+浓度的大小排序。CO2浓度升高对竹叶Fe2+-Fe3+和竹枝Fe2+-Fe3+、Mg2+浓度无明显影响,但对器官的其它矿质离子浓度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竹叶Ca2+和Mg2+、竹枝Na+和Ca2+、竹秆Na+和Ca2+及Mg2+、竹根Na+和Mg2+浓度明显提高,竹叶Na+、竹秆Fe2+-Fe3+、竹根Fe2+-Fe3+和Ca2+浓度明显降低;随着CO2浓度的升高,竹叶Fe2+-Fe3+/Na+、Mg2+/Na+和Ca2+/Na+,竹枝Ca2+/Mg2+及各器官Mg2+/Fe2+-Fe3+、Ca2+/Fe2+-Fe3+均逐渐增大,而竹枝、竹秆、竹根Fe2+-Fe3+/Na+、Mg2+/Na+、Ca2+/Na+和竹叶、竹秆、竹根Ca2+/Mg2+均逐渐减小;CO2浓度升高后除竹根-竹秆SCa,Na、竹秆-竹枝SMg,Fe和竹枝-竹叶SCa,Mg明显下降外,其余的毛竹器官矿质离子向上运输系数变化平缓或明显提高。研究表明CO2浓度升高增强了毛竹立竹根部积累Na+能力和Fe2+-Fe3+、Ca2+和Mg2+的向上选择性运输能力,提高了光合器官竹叶中矿质养分元素浓度,可维持体内矿质养分元素平衡,有利于提高毛竹对高浓度CO2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适合在盱眙县推广的小麦品种,特选择了14个品种进行示范展示、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各示范小麦品种的全生育期为200~205d,最大差异为5d;基本苗在337.5万~397.5万/hm2、高峰苗在966.9万~1278.0万/hm2、成穗率在47.5%~64.7%;产量超过8200㎏/hm2的品种有农麦88、农麦165、淮麦20、烟农999、淮麦40等5个,赤霉病、白粉病和锈病的田间发病程度均表现为轻。因此,建议盱眙地区推广种植上述5个高产、抗病能力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氮素形态对烤烟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1993~1997年在云南不同自然条件下进行不同比例的硝态氮、铵态氮试验。试验分5个处理:NO3--N100%,NO3--N75%+NH4+-N25%,NO3--N50%+NH4+-N50%,NO3--N25%+NH4+-N75%,NH4+-N100%.试验结果表明NO3--50%+NH4+-N50%的配比适合云南的气候和土壤。此配比的烟叶香气质、香气量、烟叶含钾量均显着优于其它配比。本试验系统研究了K+,NH4+,NO3-在土壤中的迁移与根系吸收和在叶片中变化积累的相关规律,揭示了NO3--N50%+NH4+-N50%烟叶香气味最好和含钾量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同等氮水平下不同形态氮肥对设施黄瓜生长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通过无土盆栽研究6种不同形态氮肥(100% NH+4-N、50% NO-3-N + 50% NH+4-N、100% NO-3-N、50% NO-3-N + 50% CO(NH2)2、100% CO(NH2)2、50%NH+4-N + 50%CO(NH2)2)对黄瓜干质量、氮素吸收效率、吸收速率、15N转运量及总N的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干质量、果干质量、植株干质量、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吸收速率以及根、叶、果、植株15N转运量和总N的积累量均在50% NO-3-N+50%CO(NH2)2时最大。茎部15N的转运量、总N的积累量在50%NH+4-N+50% CO(NH2)2处理时达到最大。氮素的生理效率和根干质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均在100%NH+4-N处理时达到最大值,100%NO-3-N处理时最小;叶片和果部15N转运量和总N的积累量明显高于根和茎。相关性和隶属函数分析表明50% NO-3-N+50% CO(NH2)2为黄瓜最优氮肥配方,单一氮肥中100%NO-3-N最有利于黄瓜生长和对N的吸收,100% NH+4-N最不适合黄瓜,这一结论为设施黄瓜生产中氮肥的选择和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农业生产中,实行花生、糯玉米及连州菜心周年轮作栽培模式,1hm2土地可产出花生4725kg、糯玉米13125kg、连州菜心37500kg,按市场价格计算,1hm2一年三造经济产值可达13.527万元,极大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另外花生、糯玉米及连州菜心周年轮作栽培模式即解决了粮油问题又充实了“钱袋子”,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成果及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19年在丹阳市实施了南粳3908稳定超高产12750㎏/hm2的攻关试验研究和集成技术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丹阳市产量12750㎏/hm2超高产穗粒结构指标为有效穗330万~360万/hm2,穗粒数145~150粒,结实率93%~94%,千粒重28~29g;超高产栽培的技术途径是稳定穗数、主攻大穗、扩库强源;通过软盘稀播育壮秧、扩行减苗、精确定量施肥、节水定量灌溉、综合防治病虫害及抗逆栽培等技术措施,塑造12750㎏/hm2超高产的库容量,实现稳定的超高产。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纳米Fe3O4负载联合硝酸改性椰壳炭对Pb2+、Cd2+单一及复合溶液的吸附特性,通过静态吸附实验,针对吸附剂的表面特性、投加量、溶液初始pH、吸附时间、重金属初始浓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应用等温吸附模型及吸附动力学模型对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Fe3O4负载酸改性炭比表面积较未改性椰壳炭增加了221.03 m2·g-1,表面含氧官能团如O-H、C=O、C-O-C增加,芳香性增强,等电点提高至5.68。从经济效率角度考虑5 g·L-1为合理吸附剂用量,pH为5.0时,吸附效果最好,吸附在4 h达到平衡。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吸附的拟合度更高,吸附主要是化学吸附,吸附由快速外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作用,Pb2+、Cd2+的吸附分别更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纳米Fe3O4负载酸改性椰壳炭对Pb2+、Cd2+的最大吸附量(Qm)分别达42.54 mg·g-1和25.79 mg·g-1,为未改性椰壳炭的1.87倍和2.23倍,复合溶液中Pb2+、Cd2+Qm分别为单一溶液的65.16%和54.21%,这揭示了离子共存条件下的吸附竞争现象。研究表明,纳米Fe3O4负载联合硝酸改性提高了椰壳炭对Pb2+、Cd2+的吸附能力,且Pb2+的吸附性能及吸附竞争性优于Cd2+。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网箱养鳝模式下空心莲子草和麦饭石对水体中Cu2+的吸附效应和共生体系中黄鳝、鲤鱼存活率,增重率及肌肉Cu2+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黄鳝12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分别放养于网箱内;鲤鱼24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分别放养于网箱外水泥池中。饲养56 d。检测空心莲子草、麦饭石、水体Cu2+含量和黄鳝、鲤鱼的存活率,增重率及肌肉Cu2+含量。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和麦饭石对水体中的Cu2+均有较强的吸附作用,水体Cu2+浓度明显降低;随水体Cu2+浓度升高,黄鳝和鲤鱼的存活率、增重率明显降低,肌肉中Cu2+含量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6.
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与其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密切相关,本研究选取我国9个不同类型的非石灰性土壤,探究了Cd2+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通过电位滴定获得土壤表面酸碱性质(pKa1和pKa2),基于1-site/2-pKa模型,使用ECOSAT和FIT拟合得到土壤与Cd2+的络合常数(lg K (SOCd+),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很好地描述Cd2+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为了进一步探究土壤性质对Cd吸附固定的影响,通过逐步回归分析了pKa1、pKa2、lg K (SOCd+与土壤性质间的关系,发现土壤pH和CEC是pKa1的主控因子,土壤pH同时也是pKa2、lg K (SOCd+的主控因子。为了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结合历史文献,基于土壤pH和CEC预测了历史文献中土壤表面酸碱性质和lg K (SOCd+,利用得到的参数预测了Cd的吸附过程,发现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该模型能解释86%的变异。此外,利用回归模型得到的结合常数预测了历史文献中土壤溶液中的Cd含量,发现模型预测的Cd含量与蚯蚓体内Cd含量同样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能解释83%的变异。本研究基于Cd2+在不同性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使用广义复合法建立的表面络合模型可以描述Cd2+在非石灰性土壤中的吸附与分配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价态金属阳离子对天然富含木质素的椴木屑在腐解期间腐殖质组成的影响,明确各金属阳离子对椴木屑腐殖化进程的贡献,为以木质素为主要成分的农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以富含木质素的椴木屑为供试材料,在培养体系中分别添加0.5 mol/L K+、Mn2+和Fe3+,以不添加任何金属阳离子为对照(CK),于28 ℃恒温好氧培养90 d,分别在培养0,45和90 d时取样,分析椴木屑腐解期间总有机碳(TOC)、水溶性物质碳含量(CWSS)、可提取腐殖酸碳含量(CHE)、胡敏酸(HA)碱溶液色调系数(Δlg K)、胡富比(胡敏酸与富里酸碳含量之比,CHA/CFA)和胡敏素碳含量(CHu)的变化。【结果】①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不同处理的TOC含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培养结束(90 d)时与CK相比,Mn2+和Fe3+处理的TOC含量均显著下降,其中Mn2+处理的TOC含量下降幅度较大。②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处理CWSS先降低后升高,最终表现为K+和Fe3+能够促进WSS的积累,而Mn2+更易促进WSS的消耗。③与其他处理相比,添加Fe3+不仅减缓了CHE的下降,而且在整个培养期间使CHE维持在最高水平。④与培养0 d相比,培养结束时,Fe3+和K+处理的HA碱溶液Δlg K均下降,而Mn2+处理的HA碱溶液Δlg K则增加;Fe3+和Mn2+处理的CHA/CFA分别降低了13.1%和6.7%,K+处理的CHA/CFA无显著变化;Fe3+、Mn2+、K+和CK处理的CHu分别下降了37.9%,14.6%,11.2%和21.5%,其中Fe3+更有利于促进Hu的矿化分解。【结论】相比于K+和Mn2+,Fe3+可有效促进椴木屑的分解并释放WSS,在促进Hu矿化的同时还能减缓HE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蛇纹石对污染物Pb2+的去除效果,实现废水中Pb2+的高效去除,本研究将天然蛇纹石矿物高温改性,探究改性后蛇纹石对Pb2+的吸附机理、解吸情况及蛇纹石用量、溶液的初始pH、蛇纹石粒径大小和吸附时间对吸附量和Pb2+去除率的影响,并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改性蛇纹石吸附Pb2+的实验条件。结果表明:改性蛇纹石吸附性能明显提升,理论最大饱和吸附容量更高,二者吸附过程均更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进行的。改性蛇纹石吸附Pb2+的机理主要为蛇纹石裂解产生的Mg2+与溶液中溶解的CO2结合形成MgCO3,MgCO3与溶液中的Pb2+发生溶积置换生成PbCO3沉淀;Pb2+与改性后蛇纹石表面形成的高能键结合,以Pb(NO32·Si-O、PbO·O-Si-O配合物的形式吸附在蛇纹石表面。改性蛇纹石在溶液中Pb2+的解吸量及解吸率均较低,改性蛇纹石对Pb2+的吸附情况较为稳定,Pb2+不易被解吸出来。改性蛇纹石对溶液中Pb2+最佳吸附条件为固液比为1∶200(m∶V),pH=5.5,粒径为140目,吸附时间为36 h,此时吸附量及Pb2+去除率分别为15.26 mg·g-1、79.89%。研究表明,改性蛇纹石对Pb2+吸附性能明显提升,具有较高吸附容量且吸附较为稳定不易解吸,对去除废水中Pb2+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富华22是云南玉滇玉种业有限公司2012年杂交组配而成,具有优质高产、生育期适中,抗病虫害、抗倒伏能力强等优良特性。2020年开展品种示范展示,产量为8076kg/hm2,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为种植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开展玉米吉单361氮肥不同用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00kg/hm2、300kg/hm2施肥水平下,抽雄吐丝期及生理成熟期较其它处理提前1天;氮肥施用量过低,使植株全生育期叶绿度含量较低,且生育后期快速降低,不利于产量的形成;在200kg/hm2施肥量水平下,产量达到最高,为亩产868.4公斤;各处理之间百粒重差异不显著,300kg/hm2的百粒重最高。结果明确氮肥最佳施肥量,为该区域玉米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