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数字普惠金融是将数字技术融入普惠金融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利用2011~2018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存在区域异质性。其中,数字普惠金融覆盖的广度、深度以及数字化程度能抑制城乡收入差距但抑制效应不同,数字普惠金融对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大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2.
胡旭萌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3):224-226,276
运用DIF-GMM模型对2010—2019年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居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非农产业发展对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为正,基础设施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应当着力实施加大农民教育培训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亟须解决,相比于传统的普惠金融而言,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依托大数据技术,可以更快地扩大金融覆盖范围从而优化城乡结构。为研究河北省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通过收集河北省2011—2020年8个市的面板数据以及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来探究数字普惠对城乡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且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对收入差距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是的收敛效果,采用2011—2020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数字普惠金融总体上和三个不同维度展开讨论。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总体上对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收敛效果,主要体现为覆盖广度带来的影响。建议持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和产品。  相似文献   

5.
促进农民稳步增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重点之一,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为此提供了新的可能,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值得关注。本文基于数字基础和城镇化视角,以广东省为例,利用2011—2020年各地级市数据,运用OLS模型、分位数回归和调节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变异系数逐步缩小,区域间差距发展趋于均衡;农村居民收入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变异系数稳定在0.3左右,但经济欠发达的粤东西北与珠三角存在显著差距。数字普惠金融整体上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且具有非线性特征,其子维度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对农民收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作用效果逐步递减。异质性检验显示数字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在高收入农民群体和珠三角地区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此外,数字基础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强化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因此,基于帮助低收入农户实现共同富裕的角度考虑,提出应积极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完善欠发达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发展普惠金融是新时代完善金融供给,增强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举措。基于古典经济模型构建政府干预普惠金融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经济假设,以福建省各地级市2014—2019年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进行普惠金融测度,并将普惠金融测度结果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OL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区域不平衡,大部分地区普惠金融仍处于低水平状态;普惠金融发展显著缩小收入差距,闽南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高于闽北地区;与其他实证结果不同的是福建省普惠金融发展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先缩小再扩大非线性"U型"结构。因此本文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因时因地发展调整普惠金融政策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主要有传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服务、金融科技公司的农村产业链金融和互联网+农村供应链金融服务三种模式。数字普惠金融具有低成本、跨空间、速度快等特点,农村地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金融服务全覆盖,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农村居民的教育程度不高以及互联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还存使用程度不足、缺乏有效的征信体制和监管较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根据1985~2014年海南省城乡居民人均消费、人均收入、消费价格指数等数据,探索影响海南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差距的主要因素。利用逐步回归进行变量筛选,消除多重共线性,发现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受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的影响显著;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由收入水平唯一决定,符合绝对收入假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储蓄差距对消费差距影响显著,消费差距函数符合生命周期假说的近似形式。消费水平的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果表明:收入和物价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长期边际效应大于短期;收入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短期边际效应大于长期。消费差距的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差距的短期效应略大于长期;储蓄差距对消费差距的长期、短期边际效应都较小,长期边际效应略大于短期。Granger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与消费水平、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之间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消费差距与收入差距、储蓄差距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上海农村居民收入发展状况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利用近年来《上海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表明:近年来上海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稳中有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正在拉大,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出现两极分化。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主要源于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保障性收入的增长,家庭经营收入明显减少。各区县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较小。  相似文献   

10.
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是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金融科技作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显著缩短了人与金融、乡村与金融的距离.该文运用网络爬虫技术,构建并测算出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金融科技发展指数,然后利用201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科技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在使用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问题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金融科技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会显著加强.因此,未来应面向农村地区加大金融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深金融科技“既普又惠”的发展要义,加强金融科技的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继续扩大,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成了当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了导致农民人均收入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为政府和决策部门促进农民增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5年来,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一直在3倍以上,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全球价值链这一新视角,探索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做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是助力共同富裕奋斗目标的时代要求。为揭示数字普惠金融助农增收的内在机理,本文以2011—2020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相关收入统计数据为基础,对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及其收入结构变化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农民收入结构中不同来源收入增长的促进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农民转移净收入、农民财产净收入、农民工资净收入、农民经营净收入;数字普惠金融在经济发展水平低的中、西、东北地区助农增收效果更加明显;总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是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但对经营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差距有拉大的风险。基于此,政府应该顺应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特征更加高效高质量地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在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区域大力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同时也要制定出避免经营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拉大城乡差距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数字普惠金融的迅猛发展为推进普惠金融、缓解金融排斥提供了新思路,在缓解城乡差距问题上也可有所作为。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31个省市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减小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分地区回归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对中部地区的影响最明显,西部次之,东部最小。通过调节效应模型,发现地区产业结构发展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收集相关资料,构建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排序图测度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并找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结果表明:在三次产业及GDP的测度中,第一产业发展对城镇居民收入影响最大,第三产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影响最大;在人口、就业的测度中,城镇就业问题对城镇居民收入影响最大,人口对农村居民影响最大。因此,要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西部地区18个省2008-2016年的162个样本数据,在建立惠普金融指数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混合模型、固定效应模型以及随机效应模型,并利用Hausman检验。研究发现:近年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水平发展稳步上升,但地区间差异较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发展对成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加强各省间普惠金融的发展力度、完善相关法律和金融发展环境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99—2013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从生产要素市场化视角出发,重点探索了金融(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的市场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全国层面,金融市场化水平提升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市场化的作用不明显,土地市场化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分时段和分区域的差异化分析表明,3种要素的市场化在1999—2007和2008—2013这2个时段的影响存在时段差异性、对东部和中西部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3)进一步的机理分析发现,金融市场化和劳动力市场化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提升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土地市场化和劳动力市场化则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推动因素。基于上述发现,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风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7):185-186,194
通过选取河南省1978年以来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的数据,对河南省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的规律性以及未来趋势进行研究。通过建立消费与收入的自回归模型发现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他们当期的消费水平不仅受当期与前期收入水平有关,还与前期消费水平有关,但是农村居民当期消费水平受到前期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城镇居民,且城乡消费水平差距主要受前期消费水平差距影响。通过对城乡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差距进行灰色预测发现二者在未来仍会处于一个上涨的趋势,但消费水平差距的上涨速度远远要低于收入水平差距。最后提出加强对农村地区发展的建议进而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86~2015年甘肃省庆阳市城乡居民收入数据,构建ARIMA模型分别对"十三五"期间庆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进行预测,得出"十三五"期间的城乡收入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庆阳市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逐年拉大而相对差距逐年缩小。提出了进一步缩小庆阳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长三角74个县域单元1991—2011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密度函数核估计法,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进行了非参数估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长三角县域居民城乡收入差距及其演变趋势。结果表明:长三角县域居民城乡收入均在逐年提高,然而,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高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均不断扩大,同时,城镇居民高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明显大于农村居民高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此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收入分布两极分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巨大差距将成为阻碍长三角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亟待采取相应措施来减缓收入分布两极分化现象,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