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栀子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一年生枝条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栀子为中间生根型,属较易生根植物,以200 mg/L IBA处理1.5 h,其扦插生根率、平均生根数、平均根长和根系效果指数在各处理中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不同萌发阶段的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种子进行可溶性糖、粗脂肪、淀粉、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测定,以探讨栀子种子的萌发机制。结果表明,栀子种子萌发过程中粗脂肪首先被分解利用,其转化为其他营养物质;随后可溶性糖、淀粉、游离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在相关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为胚的生长提供氮源、碳源和能量;蛋白质最后被动员。试验发现种子中的氨基酸存在2个大量积累的阶段,可能是为后期的组织生长、生化反应准备基础物质。因而确定,粗脂肪的分解为栀子种子萌发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以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不同萌发阶段的种子为材料,测定种子含水量及CAT、SOD、POD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栀子种子含水量的变化符合一般种子变化规律,可分为快速吸水阶段、缓慢吸水阶段及重新迅速吸水阶段,在长叶阶段含水量达到最高,为86.13%。在不同萌发阶段,3种抗氧化酶活性从吸胀期开始升高,较干种子均有明显变化,变化趋势不尽相同,POD活性最先出现明显的升高趋势,SOD活性在露白阶段急剧升高之后变化趋势较平缓,CAT活性变化较大。种子萌发之后对环境有害因素的抵抗能力大大增强,3种酶的活性变化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和关联性,说明CAT、SOD和POD活性能够较好地指示栀子种子萌发后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4.
对自然条件下贮藏1、4、8个月的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种子的发芽率、生活力和含水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采集后短时间贮藏栀子种子能保持较高的生活力和发芽率,但栀子种子寿命较短,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的生活力、发芽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种子对环境的耐受性也大大降低。生活力与贮藏时间的相关系数r=0.958,种子的生活力(Y)与贮藏时间(X)回归方程Y=102.794-3.736 X;发芽率与贮藏时间的相关系数r=0.881,种子的发芽率(W)与贮藏时间(X)回归方程W=95.740-6.368 X,均显著相关。长时间贮藏后栀子种子的含水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牡丹皮本草学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秀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052-1053,1127
查阅古文献记载,对牡丹皮进行名称、产地、原植物、药性以及功效与主治考证,并进行综合分析。牡丹皮以"牡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所载尽管名称各异,但其产地、原植物特征及其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与现代牡丹皮基本相符。古本草中记载的"牡丹"即现在的中药"牡丹皮"。古文献记载其产地、原植物、药性及功效主治与现代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栀子中绿原酸含量影响。[方法]采用Inersil ODS-2 C18柱(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浓度0.1%冰醋酸水溶液(12∶88,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7 nm,柱温为25℃。[结果]在0.42~2.52μg/μl范围内,绿原酸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n=6),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83%,RSD为1.3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良好,可用于控制栀子不同炮制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对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Fortuniana’)切叶瓶插期间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气孔开度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栀子切叶不同部位叶片的蒸腾速率和其气孔导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中部叶片的蒸腾速率及其气孔导度从瓶插当天(第0天)至瓶插第1天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随后基本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部叶片的蒸腾速率及其气孔导度则从瓶插当天至瓶插第2天迅速降低,随后也维持在较低的水平;2栀子切叶瓶插期间中部叶片的气孔开度呈明显降低的趋势,不过上部叶片的气孔开度则呈波动性下降;3栀子切叶瓶插期间中部叶片和上部叶片的蒸腾速率与其气孔导度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中部叶片的...  相似文献   

8.
为益智的临床应用及开发利用提供本草学依据,通过查阅古今历代本草,地方植物志以及相关文献,对益智的名称、植物形态、产地、生境分布及性味功效进行了考证。明确了益智以药用部位命名,对其植株形态特征,产地来源以及功效应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田春元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9974-9975
[目的]考证回回豆在我国本草史上的起源及其沿革,以确定正品、排除伪品。[方法]考查古今文献记载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历代本草所载回回豆尽管名称各异,但其功用和植物体特征与现代物种鹰嘴豆基本相符。[结论]回回豆来源于鹰嘴豆的种子,而非《本草纲目》中所认为的“回回豆”、“胡豆”和“豌豆”。  相似文献   

10.
火炭母药材是一味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中药,在民间广泛使用,但存在同物异名现象。为临床安全使用火炭母,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药材资源,在查阅古今医药典籍的基础上,对火炭母(Polygonum chinense L.)的名称、基原、性效、药用部位等进行考证,以期正本清源,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栀子种类与自然分布情况以及栀子药理研究和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分析了栀子的市场需求和导致栀子野生资源减少的内外因素,并提出未来栀子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12.
栀子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BA对栀子增殖生长和NAA及IBA对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栀子增殖培养过程中,BA 1.0mg/L处理增殖数为最多,而培养苗的鲜物重和干物重在BA 0.5 mg/L和BA 1.0mg/L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优于其它BA处理.在生根培养阶段,当培养基中加入0.1mg/L的NAA时促进生根,同时幼苗及根的生长均良好,将已生根的栀子苗栽植在小花盆中,其成活率可高达95%。  相似文献   

13.
栀子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栀子带腋芽茎段外植体为试验材料,研究了BA、IBA不同激素配比的MS培养基上栀子茎段初代培养、继代增殖及生根的影响,建立了栀子的茎段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初代培养基为MS+BA2.0 mg.L-1+IBA1.0 mg.L-1;最适继代培养基为MS+BA1.5 mg.L-1+IBA0.5 mg.L-1,增殖倍数可达2.9;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1.5 mg.L-1,生根率达98%,平均根长3.5 cm。  相似文献   

14.
高丽  邓青云  姜益泉  李国元  操德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445-11446,11531
[目的]探讨超声波法提取栀子黄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栀子果为原料,利用超声波法,研究了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料液比、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对栀子黄色素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栀子黄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栀子黄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40 nm,提取功率为60 W,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料液比1∶10 g/ml,提取温度50℃,浸提时间60 min,乙醇浓度50%。[结论]该研究可为栀子黄色素的大规模提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响应干旱胁迫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采用5%、10%和20%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轻度、中度与重度干旱胁迫,在胁迫开始的第5、10、15 d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栀子幼苗叶片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处理,随着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16.
黄栀子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栀子又名山栀子、黄果树、木丹、林兰等.黄栀干果是传统中药材,具有泻火、清热解毒等功效,从黄栀子果实中提取的天然色素栀子黄为绿色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等行业.作为食品色素对人体无副作用;作为工艺品的染色素,具有长期保持鲜亮不易褪色的优点.目前纯天然黄色素在食品业、染色业中所占比例仅为10%,而国内每年以20%~30%的需求速度增长,市场前景广阔.根据对苍南县400.0 hm2黄栀子生产基地的调查,4 a以上植株平均干果产量为3 750~4 950 kg/hm2,按目前市场价计算,产值可达5.25万元/hm2以上,净收入可达2.25万元/hm2左右.虽然4 a内黄栀子产量不高,但行间可套种花生、豆类、绿肥等作物,总体经济效益较高,是山区、半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可大面积推广种植.现将黄栀子生物学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录     
采用形态学和RAPD标记技术对来自樟树栀子种植基地的14个表型各异的栀子样品进行种质分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比较栀子果实的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依据综合得分筛选优良种质.形态学研究表明,栀子表型存在广泛的变异;RAPD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地栀子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聚类分析可将14份栀子样品分为4大类,且与形态学聚类结果较为吻合;结合分子鉴定和形态聚类分析可将14份样品分为6大类;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1、8、13、14号栀子综合表现较好.本研究初步筛选出4个优良种质,为种植基地栀子的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栀子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栀子果实是天然的黄色色素,在食品及化工工业中用途广泛,野生资源供应不足,人工栽培采取播种、扦插、分株繁殖方法,增施有机肥,合理修剪,注意防治病虫害,适时分批采收和加工,可提高其价值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采用形态学和RAPD标记技术对来自樟树栀子种植基地的14个表型各异的栀子样品进行种质分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比较栀子果实的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依据综合得分筛选优良种质。形态学研究表明,栀子表型存在广泛的变异;RAPD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地栀子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聚类分析可将14份栀子样品分为4大类,且与形态学聚类结果较为吻合;结合分子鉴定和形态聚类分析可将14份样品分为6大类;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1、8、13、14号栀子综合表现较好。本研究初步筛选出4个优良种质,为种植基地栀子的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福建黄栀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栀幼苗的顶芽为试验材料进行组织培养,筛选出黄栀不同组培阶段适宜的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最适的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6 mg/L,出芽率达100%,且芽长势最好;丛生芽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1 mg/L,生根率高达100%,且产生的根较粗壮,侧根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