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晶  李昀东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3):131-137
采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在控制个人特征、经济水平、流动特征、社会融合4个维度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并探究了土地对流动人口城市居留及落户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远低于居留意愿,拥有土地或宅基地的人群拥有更低的落户意愿,但拥有土地对居留意愿影响不显著,其中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对其有一定的影响;有承包地且遭受劳动力短缺问题的人群,拥有更高的居留及落户意愿;土地对居留及落户意愿影响呈现出明显的代际差异,对老一代流动人口居留及落户影响更大.总体来看,土地对流动人口城市居留及落户意愿有负向影响,土地的经济保障功能带来了更低的落户意愿,但有限的经济保障功能并非是居留及落户意愿最终决策的关键性因素.居留落户意愿与土地的养老保障作用及流动人口的落叶归根思想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张宁  左丽  陈彤  张澜  董宏纪 《新疆农业科学》2020,57(12):2340-2350
【目的】 研究干旱地区智慧水利建设中的多元社会主体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新疆南疆三地州为例,采用问卷与实地调查收集数据,将管理部门、农村社区、农民用水组织、个体农户四大农村社会多元主体整理分类,运用Probit非线性概率模型,对干旱地区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农村水利智能化、智慧化管理与建设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在合理辨别多元主体类别的前提下,共回收462份有效问卷,智慧水利建设支持及参与者共299人,比例达64.72%。四类不同多元主体参与比例也均超过了60%,其中农村社区参与的占比最大,达到68.33%,管理部门愿意参与比例仅为61.06%,个体农户与农民用水组织占比相当,分别为64.39%与64.95%。【结论】 文化程度、社会资本积累、社会权威认可度、社区经济情况、网络信息平台对管理部门智慧水利参与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文化程度、社会资本积累、项目熟悉度、社区紧密度、信息共享程度对农村社区智慧水利参与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年龄、社会资本积累、社会权威认可度、社区紧密度、信息共享程度对农民用水组织智慧水利参与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项目熟悉度、社区紧密度、信息共享程度对个体农户智慧水利参与意愿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通过实证分析就业质量对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影响,以期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助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方法/过程】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MDS),运用二元Logit模型,研究就业质量对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发现:(1)就业质量会显著提高农民工的落户意愿;(2)工资收入、工作稳定性和社会保障会提高农民工的落户意愿,而工作时长会降低农民工的落户意愿;(3)就业质量对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与代际差异,对女性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影响更大。据此提出促进公共就业服务、重视工会等团体组织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针对性实施政策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西藏农牧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为科学推进当地农地流转,保障其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利用西藏自治区15个农业县和9个半农半牧县的377份问卷和实地调研资料,从个人力、地域力和文化力三方面选择18个因子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个人力、地域力和文化力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255、0.260和-0.388。个人力因子中,受教育程度的因子载荷最高,为0.79;家庭兼业程度次之,为0.73。地域力因子中,非农技术培训满意度的因子载荷最高,为0.83;承包地面积次之,为0.81。文化力因子中,土地情结的因子载荷最高,为0.82;生活方式改变接受度次之,为0.81。【结论】个人力和地域力因素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提高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家庭兼业程度和非农就业能力可提高其对农地流转的倾向性和认可度。文化力因素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深厚的土地情结和较低的生活方式改变接受度会降低其对农地流转的倾向性和认可度。【建议】政府要加大力度宣传土地流转的效益;鼓励中青年农户回乡创业;对农牧区农户的思想进行正确引导;推进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高原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业合作社建设;转变农牧民受教育观念,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通过探索五感体验需求对潜在游客体验意愿的驱动影响,以期能够准确理解与把握潜在游客的行为意向,为森林康养步道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过程】以潜在游客为研究对象,借助AMOS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引入“认知程度”这一调节变量进行层级回归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五感体验需求对潜在游客选择体验森林康养步道的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在森林康养步道中,对五感体验需求影响最大的为触觉体验需求,其次为嗅觉体验需求、视觉体验需求和听觉体验需求,影响最小的是味觉体验需求;潜在游客对森林康养的认知程度对于五感体验需求与体验意愿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农户对政策性生猪保险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政府优化该保险制度设计提供有益借鉴。【方法】利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获取农户支付水平及Probit模型分析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结果】影响农户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有受教育程度、养猪规模、养猪专业化程度、对生猪保险的认知、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以及是否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结论】加大政策性生猪保险宣传力度;着眼于小规模养殖户、提供多样化的险种选择、扶持专业合作社;完善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分析消费者需求、了解消费者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消费者购买生鲜水果意愿、升级消费者购买体验以及促进生鲜水果新零售模式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利用消费者调查数据,基于消费者感知价值理论、计划行为理论构建概念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新零售背景下消费者购买生鲜水果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生鲜水果质量、物流配送质量、服务质量对消费者感知功能价值和感知情感价值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功能价值和感知情感价值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生鲜水果质量、物流配送质量、服务质量能够通过感知功能价值和感知情感价值的中介作用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亲子农庄是近年发展迅速的新式旅游,探明亲子农庄消费意愿的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发挥其在农村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提供参考。【方法】从需求侧入手,利用山东省4个地区的994份有效调查数据,从6个维度设置18个变量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人口统计特征、消费能力、消费认知、设施及资源、管理与服务和体验与功效对亲子农庄消费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消费者基本因素方面,文化程度、收入、对亲子农庄的了解程度对消费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景区因素方面,自然资源的丰富度、功能区布局的合理性及亲子项目种类、体验度、互动程度、教育价值、对亲子情感的促进程度对消费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旅游成本对消费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结论】消费者因素与景区因素对亲子农庄消费意愿均有一定影响,亲子农庄应向丰富个性化景观、强化教育体验属性等方向发展,提高其吸引力与社会价值,发挥其对乡村经济、社会、文化及生态等各方面的振兴作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3年对江苏省南京市农民工的调查,运用Probit模型分析影响农民工留城定居意愿的决定因素,重点考察社会保障中医疗保险对其留城定居意愿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新农合由于异地报销困难等原因对农业转移人口留居城市的意愿有负向影响,城居保、城职保对农业转移人口留居城市有正向影响,但是由于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特征与流动性特点,以及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等原因,农业转移人口的医疗保险以参加新农合为主。  相似文献   

10.
潘勇辉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1):3596-3603
【目的】探究蕉农对香蕉保险的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为政府优化香蕉保险制度设计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海南省1 167户蕉农的实地调查,分别运用Logistic和CVM模型对影响蕉农参加香蕉保险意愿的微观影响因素和支付能力测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影响蕉农参加香蕉保险的重要因子包括种植年限、身份、受教育程度、种植品种、2007年香蕉种植损失对家庭生产生活的影响程度、香蕉种植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是否试点区;蕉农平均意愿保费费率为0.14,蕉农平均意愿支付保费的能力为39%,蕉农希望政府补贴水平应达到60%。【结论】加大财政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深度和广度;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增加农业保险的有效供给;积极推进香蕉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启动农业保险发展的规划。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城市规模对流动人口主观相对贫困的影响,为流动人口流向选择、城市发展提供更多经验证据。【方法】基于CLDS 2016年数据,运用Probit、IV Probit等计量模型,从主观角度分析并检验了城市规模对流动人口相对贫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城市规模越大,流动人口越不容易陷入主观相对贫困。同时,老生代流动人口以及受教育水平较低的流动人口均能从城市规模经济中受益,即城市规模扩大能够显著降低他们陷入主观相对贫困的可能性;城市规模对新生代流动人口和受教育水平较高的流动人口主观相对贫困不存在显著影响。此外,城市规模主要是通过降低失业可能性、提高收入满意度两条途径降低流动人口陷入主观相对贫困的可能性。【结论】大力建设中小城市、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并合理发挥政府调控、监管职能对缓解相对贫困问题、持续提高流动人口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了解当前年轻群体的茶叶消费意愿,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培养年轻群体的喝茶习惯,助力解决我国茶叶产销失衡的现状。【方法/过程】利用AMOS软件以山东省3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样本,从个人认知因素、环境因素、营销组合因素、饮茶习惯、饮茶意愿5个方面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结论】结果显示,5个因素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除了环境因素、营销组合因素对饮茶习惯,营销组合因素对饮茶意愿为负向影响,其他因素对饮茶意愿都为正向影响。建议从宏观和微观方面,采用新潮的营销方式,多措并行培养大学生的饮茶意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分析加入工会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推动农民工融入城市,为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发展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法(OLS)、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Bootstrap法,分析加入工会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加入工会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分维度来看,加入工会能够显著提高农民工的经济整合、社会适应和心理认同程度,但却会显著降低其文化习得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在加入工会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中存在一定中介效应。据此提出应完善农民工入会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的维权作用、推动工会与社区的积极联动、扩大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休闲农业补贴是政府推动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农户作为休闲农业经营的主体,通过了解农户对休闲农业补贴的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相应的补贴政策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福建省农户的调研数据,利用Logit模型,对农户参与休闲农业补贴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假设进行检验。【结果/结论】结果显示,57.41%的当地农户有意愿申请休闲农业补贴,农地面积、种植经验、受教育水平和休闲农业收入对农户参与休闲农业补贴的意愿有显著影响。政府制定休闲农业补贴政策时,应考虑本地的自然环境、农户的人力资本特征、家庭特征、生产特征,适当提高补贴额度,调动农户参与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亲子农庄是近年发展迅速的新式旅游,探明亲子农庄消费意愿的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发挥其在农村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方法】从需求侧入手,利用山东省4个地区的994份有效调查数据,从6个维度设置18个变量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人口统计特征、消费能力、消费认知、设施及资源、管理与服务和体验与功效对亲子农庄消费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消费者基本因素方面,文化程度、收入、对亲子农庄的了解程度对消费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景区因素方面,自然资源的丰富度、功能区布局的合理性及亲子项目种类、体验度、互动程度、教育价值、对亲子情感的促进程度对消费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旅游成本有显著负向影响。【结论】消费者、景区因素等对亲子农庄消费意愿均有一定影响,亲子农庄应向丰富个性化景观、强化教育体验属性等方向发展,提高其吸引力与社会价值,发挥其对乡村经济、社会、文化及生态等各方面的振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农民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意愿,为促进珠三角地区农村现代农业科技远程教育培训的开展及提高农民的现代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珠三角地区农村农民现代远程教育培训需求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培训意愿的农民个体特征、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条件和培训特征选择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愿意接受的培训时间、是否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愿意接受的培训费用、农村远程教育设施数量、文化程度与农民参与培训的意愿呈正相关,操作电脑和网络的水平、希望每堂课的授课时间与农民参与培训的意愿呈负相关。【建议】加大对远程教育培训投入以提高培训普及率,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以提高培训意愿率,创新远程教育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以提高培训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南宁市消费者在超市业态下购买有机农产品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促进有机农产品营销模式的优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南宁市有机农产品的消费市场需求进行抽样调查,分析不同消费个体的特性,并建立Logit回归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与消费者在超市购买有机农产品的相关程度。【结果】超市有机农产品的购买意愿受消费者家庭月收入、对有机农产品评级的信任程度以及对超市经营有机农产品认可程度的影响最大;同时,消费者的首选农产品消费场所、家庭中是否有老人或小孩成员也是重要影响因素;而年龄、受教育程度、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对有机农产品的了解程度等因素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较小。【建议】通过加强质量监管力度、实现规模经营、降低产销成本、多种途径完善超市有机农产品销售模式等手段促进超市业态下有机农产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农村现代化,对公众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为提高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意愿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福建省农村固定观察点开展的专项调查数据,建立Logistics回归方程,分析农民参与意愿对环境治理的影响。【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制度建设、社会资本与行为表现等对农民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健全教育体系、培育社会资本、扩大公众参与权和加强环境保护立法等方式,来提升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意识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19.
方平  周保吉  刘茜  陆受义  苏翔 《南方农业学报》2012,42(10):1298-1302
【目的】对南宁市消费者在超市业态下购买有机农产品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促进有机农产品营销模式的优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南宁市有机农产品的消费市场需求进行抽样调查,分析不同消费个体的特性,并建立Logit回归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与消费者在超市购买有机农产品的相关程度。【结果】超市有机农产品的购买意愿受消费者家庭月收入、对有机农产品评级的信任程度以及对超市经营有机农产品认可程度的影响最大;同时,消费者的首选农产品消费场所、家庭中是否有老人或小孩成员也是重要影响因素;而年龄、受教育程度、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对有机农产品的了解程度等因素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较小。【建议】通过加强质量监管力度、实现规模经营、降低产销成本、多种途径完善超市有机农产品销售模式等手段促进超市业态下有机农产品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规模经营下粮食经营主体的持续生产意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充分调动粮食生产积极性,为我国培养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和保障粮食持续稳定生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山东省陵城区、临邑县的220个经营主体的实地调研,通过Logit模型对粮食经营主体持续经营意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经营主体年龄、兼业化、家庭收入、土地流转、对补贴满意度、政策支持满意度和参加合作社对粮食经营主体持续生产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结论】加强农业政策补贴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建立综合性收入补贴,对种粮农民的收入进行补偿,巩固"收入路径依赖型"粮食经营主体的种粮意愿与积极性;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培养适应新时代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提高农户粮食种植积极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