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
20 0 0年 5月 ,我们在安溪县金谷镇金山村金谷供电所旁边的茶园里 ,发现一通墓碑 ,碑呈半月形 ,完好无缺 ,上书“清诰授奉政大夫赏戴花翎心妙谢公墓”楷书二行字。经调查 ,墓主谢冰后裔提供了墓志铭。在与墓主后裔谢聪忍、谢才伍、谢海滨等交谈中得知 ,谢冰曾在家乡开发并在台南经销安溪药茶 ,我们认为这是安溪和台湾茶叶生产和贸易史上的一个鲜为人知的亮点。据金谷谢氏族谱记载 :墓主谢冰 ,系金谷谢氏第十六世祖 ,字心妙 ,滨轩公次子。清委办台南税厘洋药局务。因山东赈灾 ,皇清光绪诰授奉政大夫 ,赏戴花翎 ,候选广州知府、五品衔、赐匾“…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随着运河的全线开通,济宁运河沿岸商业逐渐繁荣起来。城内居民生活市井色彩大大增强,南茶北渐,城内的茶叶贸易迅速发展起来,茶行、茶馆遍布运河两岸,不同茶馆消费区隔的背后反映的是不同社会层次群体所持有的社会资源与生活条件状态,进而体现出个体占有的经济资本、欣赏“趣味”或“品味”不同。普通商贩走卒在茶馆追求的是必需品... 相似文献
4.
5.
中国茶史上向来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宋代是中国茶文化重要的发展时期和繁荣时期,当时茶叶区域日益扩大,茶叶产量不断增加,茶叶贸易得到发展,茶文化事项也丰富多采。与宋同时存在的辽金疆域,对茶文化向各地区、各层面扩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论唐宋时期的茶叶消费与茶文化的发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茶叶生产异军突起,获得了快速发展,茶业遂成为传统社会中新兴的、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产业。茶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商品茶,满足了社会城乡居民对茶叶的消费需求,促使自唐代以来的饮茶风习日炽,茶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备的生活必需品。唐宋茶叶消费逐渐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茶文化由此发端并不断发展,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7.
毫不夸张地说,在有中国茶乡之誉的婺源县,一家名为婺源县绿苑茶叶有限公司的民营企业正投入巨资,全力以赴破解茶文化经济方程式。…… 相似文献
8.
9.
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的江西,产茶历史悠久,名茶辈出,茶叶贸易活跃。早在东汉之际,就有僧人采茶。《庐山志》载:在晋代,庐山上的“寺观庙宇僧人相继种茶”,庐山东林寺名僧慧远以自种之茶招待陶渊明,呤诗饮茶,叙事谈经,终日不倦。唐代杰出诗人白居易曾挥写诗句,描绘“前日浮梁买茶去”的情景。至宋元,公元1162年,江西隆兴府(今南昌)年产茶278万斤,主要品种有双井,西山白露,鹤岭等名茶(1)(引据《茶史》)。元朝时,江西九江已是我国的第一大茶市,当时九江茶商云集,集中售茶买茶者,你来我往,川流不息。此后,江西一直是全国重要的茶叶产… 相似文献
10.
11.
旅游业对传统茶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茶文化的定义及其精神内涵;分析了旅游业继承、弘扬茶文化的重要途径和主要表现;提出了更好地利用旅游业促进我国茶文化发展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12.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仍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但是,传统茶文化所赋存的社会环境已经不复存在,新时期需要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全新茶文化,这既需要继承原有的文化内涵,也应该增加新的时代内容,并需采用更广泛地手段予以传播,以弘扬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3.
茶树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茶树外植体的选取、表面灭菌、培养基的确定及生长调节物质的确定等方面对茶树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研究进行综述,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开展茶树组织培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关于《茶经》题名和创作地、陆羽生活状况和死后葬地问题,笔者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判断,期望得出符合历史真实的结论,使读者重新认识陆羽和《茶经》,也希望读者指正笔者论证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2013年起,中国8省联合拟将中俄从武夷山到恰克图的万里茶道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实际上,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这一中俄传统茶叶运输路线发生了重大历史变迁,汉口成为中俄茶叶贸易之津梁,武夷和恰克图的地位下降,水路和陆路的联运、汉口经内河沿海运输至海参崴,以及从汉口直接运往欧俄黑海港口敖德萨的贸易路线被开辟,这些新兴茶叶贸易路线的开辟带动了输俄茶叶的数量和货值迅速增加。但中俄茶叶贸易路线为俄商所掌控,华商的传统商业地位损失殆尽,这是汉口外贸茶市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近年来信阳茶叶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综述了信阳茶树在茶园病害微生态控制、茶树无性系良种短穗扦插繁育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当前信阳茶叶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18.
《茶经》是我国茶文化形成的标志性著作,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物我同源”的“一体观”、“崇敬自然、遵循规律”的“自然观”、“天人调和、平和淡然”的“中庸观”以及“精行俭德、清心御欲”的“道德观”四个方面。在全球生态危机背景下,深入分析《茶经》的生态哲学内涵,并尝试从“整体观”、“系统观”、“自然观”等角度寻求其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契合,实现传统生态智慧与现代生态理论的结合,对当下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茶与舞的关联。“御舞”非“舞”而为茶。“乌程之御舞”出于宋·杨伯嵒《臆乘》一书的《茶名》。迄今首次发现文献上记载“乌程”即今之湖州市吴兴区有名茶“御舞”。其他典籍史料均未记载。《臆乘·茶名》将“丹丘之仙茶”与“乌程之御舞”并列,对比突显名茶之优异。“谢氏论茶”疑为皎然《茶诀》内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