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铁壳虾对克氏原鳌虾品质带来不利影响。本文分析了克氏原鳌虾铁壳虾的形成原因、危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为克氏原鳌虾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培 《农民致富之友》2014,(12):284-284
<正>一、克氏原鳌虾生物学特性1.概述2.生活特性2.1生活习性2.1.1克氏原螯虾有掘洞的习性。洞位于池塘水面以上20cm左右,深度达60cm到112cm,内有少量积水。以保持湿度,洞口一般以泥土封住,以减少水分散失。2.1.2克氏原螯虾有同类相残的习性。当养殖池塘中饵料不足或群体密度过大时常常发生相互残食的现象,大虾吃小虾,硬壳虾吃软壳虾,被蚕食的个体打多体弱有病或者是处于正在蜕  相似文献   

3.
介绍克氏鳌虾的生物学特性,总结其池塘养殖技术,以为克氏鳌虾的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克氏鳌虾在中国各地又名蝲蛄、螯虾、小龙虾。因因体型比其他淡水虾类大,肉也相对较多,及肉质鲜美之原因,而被制成多种料理。小龙虾多数都是投机主义者,连粪便或是动物尸体,都成为其盘中飧;放养在水族箱中也能有效地清除鱼的排泄物以及青苔,对水文环境整治十分有贡献。由于大部分小龙虾的抗污染性十分强,因此在含有高污染性毒素的水质下,依然可以存活,所以在我国养殖范围比较广。文章就对克氏鳌虾的养殖技术进行初略探讨。  相似文献   

5.
总结藕田克氏原螯虾健康养殖技术,包括藕田工程建设、虾苗放养、饲料投喂、日常管理、成虾捕捞等方面内容,以为藕田克氏原螯虾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克氏原螯虾养殖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孝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884-5885
阐述了克氏原螯虾的生物学特性、经济价值及人工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7.
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开展了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的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是可行的,并可获得较好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8.
方建平  郑毅  王林  刘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866-18867,18876
[目的]探讨克氏原鳌虾壳聚糖生产过程中废液处理的无公害化工艺。[方法]以当地小龙虾的头胸甲为原料提取壳聚糖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液为研究对象,研究废液处理工艺的效果。[结果]用脱钙后的酸性废液和脱酰基后的废碱液按体积比2.5∶1.0进行中和,回收钙质效果好,去Ca(OH)2后的碱性废液稀释至9%,可作脱蛋白之用;将含蛋白废碱液的pH值调节为3.0-4.0,可回收大量蛋白;将脱钙洗涤废酸液和脱蛋白洗涤废碱液按照1.0∶1.2的体积比混合后,pH值为7.5,可直接排放;氧化脱色废液与还原漂白废液以体积比3.4∶1.0、氧化脱色水洗废液与还原漂白水洗废液以体积比2.8∶1.0的比例混合,可消除废液中残留的高锰酸钾和亚硫酸钠,回收氧化锰沉淀,达到安全排放的标准。[结论]采用该工艺对废液综合处理后可节约化学试剂50%以上,达到无污染废液目的。  相似文献   

9.
从养殖设施、放养前准备、放养模式、虾苗放养注意事项、饲料投喂、日常管理及科学捕捞等方面介绍了克氏原螯虾池塘养殖技术,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克氏原螯虾池塘高产养殖试验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于2007年在盱眙县河桥镇进行了克氏原螯虾池塘高产养殖试验。试验池面积为0.27hm2的小池15个,分别编号为1~15号;面积0.67hm2的中池2个,分别编号为16、17号;面积0.6hm2的中池1个,编号为18号(苗种繁育池)。总体池塘面积5.93hm2;全年共销售商品克氏原螯虾31807kg,平均规格26.9尾/kg,平均单产5964kg/hm2,最高单产8265kg/h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不同饵料配比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及抱卵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饵料配比条件下克氏原螯虾生长和抱卵的情况。结果表明,不同饵料配比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和抱卵有明显的影响。适当增饲水草、蚕蛹和小杂鱼饵料的克氏原螯虾生长较快,其中适当增饲水草的克氏原螯虾,无论雄虾还是雌虾,在44d中生长速度均表现最快,分别达36.23%和27.17%。在投饵和水环境完全一致的条件下,雄虾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均低于雌虾。雌虾的成活率是雄虾的1.12倍,这与自然界中克氏原螯虾雌雄比例为1.13:1、雌性明显多于雄性的事实基本吻合。雌虾的生长速度是雄虾的1.09倍,即雌性个体增重比雄性略快。均衡的植物性和动物性营养配置,有利于雌虾的抱卵,抱卵率可达75%,适当增饲牛粪、虾仁饵料的雌虾抱卵率也高达71.2%。可见有利于克氏原螯虾生长的饵料配比,不一定适合于其生殖和繁育,应根据不同生育阶段应配制不同的专用饵料。  相似文献   

12.
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两种规格母体后代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两种规格母体上刚离体的早期幼虾经过40 d的培育,后代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小规格母体后代的个体间差异较大,存活率均较低.分级后,再培育40 d,两种规格母体的后代生长性状差异极显著(P<0.01),大规格母本的后代显著大于小规格母本的后代,随着培育时间延长幼虾体重变异系数和体长变异系数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浮床空心菜对稻虾鳝共作稻田环沟水体的净化作用。[方法]分别在占环沟水面积10%、20%和30%的浮床上栽培空心菜,研究不同空心菜覆盖率对稻虾鳝共作稻田环沟部分水质指标(p H、溶解氧、氨氮、亚硝酸氮含量)的影响。[结果]空心菜浮床能有效稳定水体p H。空心菜浮床能提高养殖水体溶解氧含量,空心菜覆盖率与水体溶解氧含量成正比。通过空心菜的浮床栽培,稻田环沟水体中氨氮的水平控制在1.00 mg/L以下,亚硝酸氮水平则控制在0.03 mg/L以下。当空心菜覆盖率为20%与30%时,氨氮和亚硝酸氮含量最低,但考虑到浮床成本,以20%的浮床覆盖率为宜。[结论]该研究可为水稻-黄鳝-克氏螯虾种养模式的发展与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水稻减叶角度出发,在阐述寒地水稻品种特性的同时,着重介绍了寒地水稻减叶的成因,明确了寒地水稻减叶的诊断方法和田间生育特点,并针对2010年垦区水稻的实际生育调查状况,提出了水稻减叶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全球红葡萄在新疆的表现及合理架面管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红葡萄在新疆表现为着色不良、果粒偏小、抗病性差等问题。通过对篱架和棚架的栽培现状的调查分析,认为篱架具有成形快、结果早的特点,但从栽培管理上及提高品质上看,还是以棚架栽培较好。控制合理的负载量和叶果比是提高单果重、着色、品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提高我国森林培育质量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林业局党组提出要着力加强“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三项工作的要求,界定了森林培育质量管理的概念,构建了森林培育质量管理五大体系.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针对森林培育的六个关键环节,完善规章制度,制定技术标准,公平质量评价,加强质量监管和强化质量保证.针对影响森林培育质量的因素,提出了提高我国森林培育质量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克氏原螯虾大颚器促性腺发育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克氏原螯虾(Procamharus clarkia)大颚器的组织学特点,探讨其大颚器在性腺发育过程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颚器和性腺组织的离体联合培养法,用卵黄发生期的克氏原螯虾大颚器刺激不同发育期的克氏原螯虾性腺。[结果]2处理组卵巢的最大卵径为(0.32±0.05)mm和(0.27±0.06)mm,2对照组卵巢的最大卵径为(0.24±0.05)mm和(0.20±0.05)mm;2处理组精巢的精母细胞直径为(13.09±0.75)μm和(12.93±0.98)μm,2对照组精巢的精母细胞直径为(10.29±1.00)μm和(10.02±0.68)μm。[结论]数据显示处理组的性腺细胞均比对照纽的性腺细胞显著增大(P〈0.05),表明大颚器的功能性物质具有促进性腺细胞发育的作用,支持大颚器作为促性腺生长发育腺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2014年四十里湾一次海洋卡盾藻赤潮发展过程及其成因。[方法]根据2014年8月7日至9月28日烟台四十里湾海域一次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赤潮的监测数据,对赤潮生消期间的水文、生物、化学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赤潮面积约30 km~2,赤潮生物最高密度达2 910 000个/L。该海域充足的氮营养盐,尤其是NH_4-N浓度的突然升高、相对较低的PO_4-P浓度、适宜的盐度和水温等理化环境及低光照、低气压的气象条件是此次赤潮发生的关键因子。[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赤潮暴发防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花灌木绿化苗木之一红王子锦带,以其微茎尖为外植体进行诱导培养,经过多组合的培养基对比试验,筛选出各培养阶段最适宜的培养基:诱导分化,MS+KT2.5mg/L+NAA0.2mg/L;继代增殖,MS+KT3.0mg/L+NAA0.25mg/L;生根培养,1/2MS+IAA4.0mg/L。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菲律宾水稻生产的现状是总产不足,单产较低和杂交稻比重低.导致这些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充分利用杂交稻的优势和栽培技术落后,社会经济的因素则是深层的原因.大力推广杂交稻和提高水稻栽培技术是最主要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