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意义】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背景下,如何促进低收入群体稳定持续增收问题成为焦点,通过分析福建省A市在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中采取的政策、成效及不足,探索更高效的收入可持续增长措施,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方法/过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结构变动分析法对2018—2020年福建省A市低收入群体人均年收入和各单项收入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结果显示:福建省A市政府政策有利于低收入群体收入结构多元化,促进各单项增收;但存在经营性收入占比过小、工资性收入增幅下降和过度依赖转移性收入等问题。基于此分析,建议从促进经营性收入提高、保持工资性收入增长和差异化发放转移性收入3个方面进一步优化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结构。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为了了解农民工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农民工现实或潜在培训需求。【方法】通过向农民工发放问卷调查并通过统计分析对农民工的学习意愿、学习效果、所能接受的学习条件进行分析。【结果】大多数的进城农民工接受过一定的学习或培训,其内容包括法律知识、文明习惯、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企业规章制度等,培训效果因培训主体而有所不同,其中以不以盈利为目的政府、企业为培训主体的效果较好。农民工对参加培训的愿望不尽相同,但如果能给他们提供较好的学习机会、较低的学习费用、较充分的学习时间他们中的大多人是愿意接受培训的。【结论】为解决农民进城就业问题,要从培训的主体、内容、费用、生活、收入、劳动时间等各方面关怀他们并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通过实证分析就业质量对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影响,以期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助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方法/过程】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MDS),运用二元Logit模型,研究就业质量对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发现:(1)就业质量会显著提高农民工的落户意愿;(2)工资收入、工作稳定性和社会保障会提高农民工的落户意愿,而工作时长会降低农民工的落户意愿;(3)就业质量对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与代际差异,对女性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影响更大。据此提出促进公共就业服务、重视工会等团体组织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针对性实施政策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我国产生了数量巨大的农民工群体,他们在城市就业中面临着诸多问题。通过对在江苏省南京市就业的农民工进行大量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其就业、收入福利、劳动强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情况。将劳动强度纳入劳动净收益的考察范畴,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SL)分析相关因素对农民工就业净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江苏省南京市就业的农民工收入水平略低于城镇职工,同时面临劳动时间长、社会保障差等问题。但从农民工的自身特质角度出发,这有可能是其在家庭决策背景和有限经济收入下提高当期收入水平目的下无奈的理性选择。实证结果表明,考虑到劳动成本,农民工就业收益更加不理想。女性农民工比男性就业状况更差;就业经验的积累不能带来就业状况的改善;农民工整体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尚未达到能够显著改善就业状况的水平;劳动技能落后,常不适应用工需求,对就业状况无突出帮助;不同行业农民工收入水平相差不大,但劳动时间存在差异;农民工就业的单位性质显著影响收入,但对劳动时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分析加入工会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推动农民工融入城市,为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发展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法(OLS)、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Bootstrap法,分析加入工会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加入工会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分维度来看,加入工会能够显著提高农民工的经济整合、社会适应和心理认同程度,但却会显著降低其文化习得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在加入工会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中存在一定中介效应。据此提出应完善农民工入会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的维权作用、推动工会与社区的积极联动、扩大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囊藻毒素(MC)对大型溞摄食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急性毒性试验确定MC对大型溞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以此为依据,设计含0.00(正常组),24.49,36.74,55.11,82.67和124.00μg/L MC的培养液培养大型溞,并以小球藻饲喂,检测处理前后及恢复条件(在不含MC的培养液中培养)下,母代和子代大型溞滤水率和摄食率的变化。【结果】MC处理可显著降低大型溞母代和子代的滤水率及摄食率,且降低程度与MC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其中对子代摄食强度的抑制大于母代;恢复条件下大型溞子代的摄食强度有所回升,但与正常组相比仍明显偏低。MC对大型溞母代、子代第1胎、子代第3胎的滤水率和摄食率达到半数抑制时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4.75和75.61μg/L,44.42和52.78μg/L,39.47和47.01μg/L。【结论】MC可严重抑制大型溞的摄食行为。  相似文献   

7.
浅谈农村荒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农民工进城务工给农村的经济收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随着农民工大量进城务工,虽然尤其积极的一方面,但是大量农民工进城同时也引起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由于务工人员过剩而导致的大批农民工失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以及城市治安问题等。此外,近年来农村出现的一种新现象也与农民工的大量外出有关。这就是农村的土地荒废问题。本文将初步分析此问题的主要产生原因及一些有助于缓解此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工会作为劳动者维权的主要组织,是劳资关系处理制度化的重要力量,而关于工会组织对农民工劳动就业过程中的实际作用却受到质疑。【方法/过程】基于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使用最小二乘法(OLS)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MS),试图分析工会组织活动是否能够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质量。【结果/结论】分析结果显示,工会组织能够显著提升农民工整体的就业质量。从具体维度来看,工会组织可以发挥集体协商、合同保护等效应,在增加农民工资收入,提高固定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以及提升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这三个方面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工会组织并不能减少每周工作时间,无法降低农民工的工作强度,总之工会组织在维护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的就业权益上,依然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最后,针对上述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农民工市民化成本模型,并测算四川省农民工市民化成本,为更好地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和城市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指数平滑法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对农民工市民化的私人成本和公共成本进行具体细致测算,预测未来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结果】通过模型测算,得出2014年四川省农民工市民化人均成本68 057.27元。【结论】针对高昂的人均市民化成本,提出了四川省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分担机制和资金的筹集渠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中美贸易摩擦对广东省输美水产品贸易的影响,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以缓和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广东省水产品企业转型升级。【方法】结合统计数据及半结构式实地调研情况,运用TC指数方法,分析广东省输美水产品贸易现状,从宏观到微观深入探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广东省输美水产品市场所受到的影响,并从企业、行业和政府层面提出对策与建议。【结果】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发生后,广东省水产品出口贸易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宏观上导致水产品竞争力下降,贸易顺差转为逆差,水产品出口美国受阻,内销比例增大,部分出口美国的水产品转向东盟和澳大利亚市场;微观上对水产品上中下游各环节造成负面影响,非美和国内市场有所拓宽,加工量减少,养殖计划不明确。【结论】广东省水产品企业应兼顾国内外市场,激发消费潜力;带领养殖户转变养殖模式,提高抗风险能力;加大科研力度,从根本上提升核心竞争力。行业协会应发挥带头作用,共同防范风险。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携手企业以更从容的姿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消除农民工劳动就业领域的歧视现象,促进农民工平等就业并尽快融入城市,以期推动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方法】发放关于农民工平等就业以及就业歧视解决渠道等问题的调查问卷,并对一些企业、法律援助组织等单位进行实地考察。【结果】中国已在农民工平等就业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是在劳动就业领域农民工依然处于不利地位,面临着"社会保险及福利待遇偏低、间接歧视比较严重、缺乏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以及社会地位低下"等困境。农民工在劳动就业领域遭遇的各种不公平对待,已经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阻碍,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结论】政府需要通过落实企业内部申诉机制、建立平等委员会、拓宽司法诉讼渠道、强化劳动监察等具体措施,为农民工平等就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法律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自然灾害对农户收入来源的影响和导致农户灾后收入来源变化的主要因素。【方法】以对西南民族贫困地区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家庭的社会网络和收入水平、家庭外出务工劳动力占比、自然灾害对家庭支出和生产资源的影响程度、农户的防灾手段和防灾减损能力对农户收入来源发生变化的影响显著。【结论】劳动力转移量与质并举,发展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组织,提高贫困地区防灾投入和防灾减损能力。  相似文献   

13.
谢佳燕  吴聪  林佳  李睿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9):2375-2381
【目的】探究不同吡虫啉亚致死浓度处理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后对其试验种群亲代及连续2个子代世代的影响,以揭示麦二叉蚜多个世代对吡虫啉亚致死浓度的响应,为田间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亚致死浓度(LC20和LC40)吡虫啉处理当代麦二叉蚜后,利用生命表技术分析经吡虫啉亚致死浓度胁迫后麦二叉蚜亲代(F0)及连续2个子代世代(F1和F2)存活及生命表参数的变化。【结果】不同亚致死浓度吡虫啉对麦二叉蚜的存活和发育影响不同,与对照相比,LC20浓度吡虫啉对麦二叉蚜亲代种群及子代种群的存活率和寿命均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LC40浓度吡虫啉显著降低亲代麦二叉蚜种群的中位生存期(P<0.05,下同),为对照的71.55%,但对2个子代种群的中位生存期无显著影响;不同世代间,LC40浓度处理的存活率和寿命随世代数的增加而增加。与对照相比,LC20浓度吡虫啉对麦二叉蚜亲代及2个子代种群的繁殖均无显著影响;LC40浓度吡虫啉可显著抑制麦二叉蚜亲代种群的繁殖,但对F1及F2世代种群的繁殖无显著影响。生命表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2个亚致死浓度吡虫啉对麦二叉蚜同一子代世代的种群生命表参数均无显著影响;同一亚致死浓度吡虫啉对2个子代世代的种群生命表参数也无显著影响。【结论】不同亚致死浓度(LC20和LC40)吡虫啉对亲代麦二叉蚜的生存率、寿命和繁殖率存在显著影响,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但对2个子代种群的生命表参数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影响四川农民现金收入波动因素的动态计量分析。【方法】采用2003年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三季度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收入、转移性收入与现金收入的季度数据,借助Johansen协整检验,运用VEC模型分析了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对现金收入波动的影响。【结果】短期看,前一期工资收入、家庭经营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对当期四川农民现金收入具有正效应,其中前一期的家庭经营收入对当期现金收入的正效应最大;长期看,工资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对当期现金收入具有正效应,但是家庭经营收入对现金收入产生负效应。【结论】该分析对四川省政府指导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改良陆稻技术采用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以促进农业技术的创新与进步。【方法】为解决传统方法分析农业技术效应时农户技术采用"自选择"而带来的因果干涉问题,引入非参数的倾向得分匹配法,利用滇西南山区8县16村2000年、2002年和2004年473个农户调查数据,评估改良陆稻技术采用对山区农户收入的效应。【结果】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改良陆稻技术采用户的收入在2000年、2002年和2004年分别是非采用情况下的1.49、1.34和1.23倍。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以上3个年份中技术采用户的收入分别是非采用户的1.79、1.49和1.27倍。【结论】改良陆稻技术的采用对农户的收入提高具有稳健的正向效应。在考察的年份里,技术采用的效应呈现递减趋势。与倾向得分匹配法相比,一般描述性统计分析会高估技术采用的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来自滇西南山区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杂交玉米技术对农户收入、农户生计策略和农户间收入不均等的影响。【方法】利用可行性广义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农户收入决定因素和农户生计策略决定因素,并采用基于回归分解的方法测度杂交玉米技术采用对农户间收入差距的贡献。【结果】杂交玉米技术采用对农户人均纯收入提高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杂交玉米面积比重每增加1%,农户人均纯收入增加0.5%;杂交玉米种植面积比重每增加1%,农户人均粮食作物收入增加2.5%。杂交玉米技术采用对农户间收入不均等的效应仅为0.005。【结论】在滇西南山区,杂交玉米技术既可增加农户收入又不会导致农户间收入差距扩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剖析当前珠三角“代耕农”存在的问题及其负面影响,提出解决“代耕农”问题的政策改进与规范管理建议,为“代耕农”的生存与发展提供解决思路。【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和归纳整理,对珠三角地区“代耕农”问题管理中的现有政策和管理策略进行分析,从制度和体制两个层面提出解决珠三角“代耕农”问题的建议。【结果】珠三角地区“代耕农”面临着入户入学、转产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融入等生存与发展的系列难题,存在政策和管理的双重缺位,对“代耕农”、流入地居民和流人地政府均产生了负面影响。【建议】需从政策上制定有针对性的入户政策和入户后的福利保障政策,管理上进行补偿安置归位、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提高“代耕农”的群体组织化程度,以解决珠三角“代耕农”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推动乡村振兴的战略应充分发挥金融润滑剂的作用,利用金融手段促进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解决我国现阶段城乡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难题,缓解我国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基于VAR模型通过选取福建省1981-2017年的相关数据,利用Eviews软件研究分析福建省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考虑到福建省独特的"一带一路"核心区地位对外贸的引领作用,创新性地引入对外贸易指标,研究对外贸易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结果/结论】结果显示,金融发展效率、出口贸易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成正比;金融发展规模、财政偏倚度、进口贸易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负相关性,在抑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基于此,提出缩小福建省收入差距应促进支农投资倾斜;开发新金融支农手段;扩大金融发展规模;调整财政支出城乡比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收入问题,通过研究农村居民的收入变化,为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过程】根据福建省11个农村固定观察点村和910户固定记账农户的数据,应用描述性统计方法与空间差异分析法,分析不同时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变化及其特征。【结果/结论】福建省观察点村农民收入从2015-2019年近5年间保持稳定增长。从收入构成来看,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逐年下降,工资性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对农民收入贡献率越来越大;从区域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农民收入高于西北部内陆山区。可见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保持平稳增长趋势,收入途径呈现多元化,收入增长越来越体现非农化收入倾向,地区间农民收入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家庭农场投入产出效率,为其未来发展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方法】利用山东 省 14 个地级市 79 个家庭农场的调研数据,采用三阶段 DEA 分析方法,分析山东省粮食类家庭农场的生产效率。 【结果】经过似 SFA 回归分析后,剔除了环境因素和随机干扰项对家庭农场生产效率的影响,调整后与第一阶 段相比,14 市家庭农场平均总技术效率值由 0.815 上升至 0.862,其中纯技术效率值由 0.877 上升至 0.962,而 规模报酬值由 0.923 下降至 0.895。环境因素中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家庭农场生产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农 场主的受教育程度对农场的生产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而财政政策的作用并不显著。【结论】环境因素和随机因 素确实对家庭农场的生产效率影响,效率测算应考虑剔除这些外在影响。针对环境因素对家庭农场发展的影响, 政府应引导农民正确投资、增加财政支持、加强农场主培训,并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