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甘肃省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POT NDVI和DEM数据,采用方差法、变异系数法、回归分析法、像元二分模型法和地形因子的方法对甘肃省1999~2018年20年间的植被覆盖度(VFC)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尺度上来看,1999~2003、2004~2008、2009~2013、2014~2018年4个时间段的回归系数K0,月方差、月标准差、月变异系数在逐渐变大,表明植被覆盖度的月变化呈增长趋势。且其趋势与植物的物候特征基本一致;从空间尺度上来看,植被覆盖度整体上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状态且存在地域差异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从地形因子坡度和坡向上来看,植被覆盖度受坡度的影响较大,受坡向的影响较小,高坡度地区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 相似文献
2.
《江西农业学报》2022,(3)
利用SPOT NDVI和DEM数据,采用方差法、变异系数法、回归分析法、像元二分模型法和地形因子的方法对甘肃省1999~2018年20年间的植被覆盖度(VFC)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尺度上来看,1999~2003、2004~2008、2009~2013、2014~2018年4个时间段的回归系数K>0,月方差、月标准差、月变异系数在逐渐变大,表明植被覆盖度的月变化呈增长趋势。且其趋势与植物的物候特征基本一致;从空间尺度上来看,植被覆盖度整体上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状态且存在地域差异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从地形因子坡度和坡向上来看,植被覆盖度受坡度的影响较大,受坡向的影响较小,高坡度地区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 相似文献
3.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0)
[目的]探索大通县植被变化规律。[方法]基于Landsat 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通过ArcGIS10.0与ENVI5.1软件,提取并分析了大通县不同时期的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总体特征及其变化原因,并结合大通县DEM数据提取地形因子,研究了不同海拔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结果]大通县2000年、2005年、2010年、2014年的平均植被覆盖度依次为73.57%、67.53%、56.13%、69.18%,植被覆盖度fc>0.65的区域和植被覆盖度稳定区的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均达到60%以上,植被覆盖总体情况良好;随着海拔的上升,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海拔高度低于3 500m的地带,中高与高等植被覆盖度占比在40%以上,但随着海拔的升高,植被覆盖度下降明显。[结论]引起大通县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政策与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有效的政策引导以及森林生态安全屏障的构筑是大通县植被覆盖度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1998~2018年天然草地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为退化草地的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基于多年连续的MODIS–NDVI产品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对近20 a新疆北疆天然草地覆盖度进行反演,分析该区域草地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及与温度、降水相关性,研究北疆天然草地植被覆盖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1)近20 a来,北疆天然草地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现为中部和东部较低,北部、西部和南部较高的空间分布趋势。(2)天然草地变化率呈增加趋势的占比为57.51%,天然草地变化率呈降低趋势的占比为42.49%。(3)近20 a来,北疆天然草地植被覆盖度与年均降水量呈正相关的比例为81.27%,呈负相关的比例为18.73%;北疆天然草地植被覆盖度与年均气温呈负相关性所占比例为39.48%,呈正相关的比例为60.52%。【结论】新疆北疆天然草地植被覆盖度与年均降水量的相关性高于年均气温。 相似文献
5.
基于Landsat影像,运用像元二分模型、波段运算及转移矩阵的方法,分析延安市1999、2009、2019年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age,FVC)时空变化特征,使用SPOT/VEGETATION NDVI计算的FVC作为参考,并从自然与人文角度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如下:(1)延安市1999—2019年FVC总体大幅改善,后10年速度放缓且存在退化,南部林区植被稳定,东部一直存在波动,北部退化趋势明显,退化多发于流域、沟壑等人类活动频繁地带;(2)各级FVC 20年间正向转化均在70%左右,10年期完成2个级别即30%的正向转化,低、中低、中覆盖度植被更易退化,20年间负向转化在15%至20%,2009—2019年存在随等级的提高而退化加重的现象;(3)人文因素与FVC变化的关联程度最高,人口与FVC关联度为0.77,高于降水和温度。 相似文献
6.
以南方重点林区广东省为研究对象,以2000—2010年MODIS NDVI月度合成数据、2000—2010年全球辐射定标夜间灯光数据DMSP/OLS为主要信息源,在植被覆盖度计算基础上,进行了植被覆盖度时间系列分析、空间趋势面分析、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广东省的年均植被覆盖度呈现围绕78.6%均线上下波动、总体趋势保持基本不变的时间系列变化格局;在空间格局上,广东省植被覆盖度从高到低,总体呈现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的带状分布格局;年均植被覆盖度与年降水日高度负相关,与年日照时数低度正相关,与年平均温度、年平均降水量、灯光指数不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北疆天然草地植被覆盖度在生长季不同月份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变化率分析和相关分析探讨了北疆1998—2018年6—9月天然草地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北疆天然草地植被覆盖度空间上呈现降水较少、气温较高的中部和东部较低,海拔较高、降水较多且相对湿度较高的北部、西部和南部较高,由中部和东部向北部、西部和南部三面波动增加。北疆天然草地植被覆盖度在6、7、8和9月呈降低趋势,月平均值表现为6月>7月>9月>8月。北疆天然草地归一化植被指数7月为增加趋势,6、8和9月为减少趋势,整体上波动较小。6、7和8月北疆月平均天然草地植被覆盖度与降水和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9月与气温和日照时数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植被覆盖能客观的反映植被基本情况,为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基于此,以新疆塔里木盆地为研究区,利用MOD13Q1产品数据获取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信息,采用转移矩阵的分析方法,分析了2000—2015年塔里木盆地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植被覆盖度类型主要为极低覆盖度,其次是低覆盖度,而中等植被覆盖度、高植被覆盖度和极高植被覆盖度在塔里木盆地分布较少;2000—2005年、2005—2010年和2010—2015年3个时期塔里木盆地的植被覆盖度呈现由低向高转移的趋势,虽然转换比重不大,但还是向着好的方向变化。其中,在2005—2010年期间各类型植被覆盖度数据向好转移趋势最为显著,但部分极高的植被覆盖度地区出现了植被退化现象,这表明塔里木盆地极低植被覆盖度有改善的趋势,极高植被覆盖度出现退化。 相似文献
9.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计算平台,利用像元二分模型法计算得到了吴忠市2000—2020年年均植被覆盖度(FVC),同时获取了各年年均气温、年降水量数据,通过分析揭示了该市近21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进行了气候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上,近21年吴忠市植被覆盖度变化整体上呈稳中向好趋势,且该市已由低植被覆盖度地区转变为中植被覆盖度地区,各县级地区与全市整体变化情况基本相同。在空间上,全市植被覆盖度主要呈现南部增大而北部减小或不变的趋势;全市植被在全局呈集聚趋势。植被覆盖度与年降水量呈线性正相关,而气温对植被覆盖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5)
[目的]本研究旨在为岔口小流域的生态环境评价和改良提供参考,同时为该地区的坡改梯、荒坡绿化等工程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Landsat-7ETM影像数据反演2001-2010年岔口小流域植被覆盖度时序变化与空间格局,并结合流域同时期的气象数据和地形数据,分析流域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空间分布对地形变化的响应。[结果]结果表明:(1)2001-2010年研究区的平均植被覆盖度为0.51。研究区西部的植被覆盖度普遍高于东部,林地、沟川地和沟坝地的植被覆盖度相对较高。(2)2001-2010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平均变化速率为0.013/年。研究区东部和南部地区植被覆盖度升上趋势较为明显。(3)研究区植被生长与温度和降雨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并且降雨量是限制植被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温度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无明显的时滞性,而降雨量对植被生长的影响存在时滞效应。(4)研究区的最高海拔并未达到限制植被生长的临界值,随着海拔的升高,植被覆盖度增加。研究区植被覆盖度随着坡度的升高而增加,达到一定坡度时,随着坡度的升高而减少。[结论]2001-2010年岔口小流域植被覆盖度呈上升趋势,气候变化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是其增加的主要原因,地形变化则影响其分布。 相似文献
11.
基于NDVI的广西近十年植被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广西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及分布规律,为广西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999~2011年SPOT VEGETATION数据分析广西近十年的NDVI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999~2011年NDVI月最小值主要出现在2、3月,其中2月6次,3月5次,另外1月和4月分别各有1次;NDVI月最大值主要出现在9月,13年中共有9次出现在9月,两次出现在10月,两次出现在11月;1999~2011年平均NDVI值与年份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2;2011年广西全区有94.55%面积的年平均NDVI比1999年高,5.45%的面积比1999年低;1999~2011年平均NDVI最高的地级市是梧州,为0.503;平均NDVI最低的地级市是北海,为0.405.[结论]广西NDVI通常在2、3月出现最低值,在9月出现最高值;环绕广西周边地区的NDVI值相对较高,桂中地区的NDVI值相对较低;1999~2011年广西NDVI年际间有较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北京地区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RDAS遥感解译软件对北京地区1984、1997年Landsat TM数据以及2002年ETM数据进行解译处理,分析并利用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类型、景观2个等级水平的指数,对北京市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7-2002年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近一倍,城市化造成农田损失速度加快;研究区内景观类型斑块面积差异较大;1984-2002年的景观变化并没有造成景观类型等级构成的明显变化;平原区景观类型破碎化速度加快,需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等重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对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植被的重建、恢复和保护,不仅改变了景观的类型组成,也强烈地影响着景观的空间构造。以四川盆地山地丘陵区边缘的四川省洪雅县为研究对象,采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对工程实施前后15年来(1994—2009)洪雅县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了植被恢复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显示,林地增加、耕地和草地减少,是15年间洪雅县景观变化的主要特点。耕地的减少和林地的增加主要集中于人为活动影响更为强烈的海拔1000 m以下区域,反映了退耕还林对景观类型组成改变的巨大推动作用;海拔1500 m以上区域,更多地受到天然林保护和自然因素影响,面积变化相对稳定,景观格局空间构造方面的变化更为显著;海拔1000—1500 m区域,两种工程实施的影响交错,过程相对复杂。坡度≤5 ?的平缓地中,人为活动影响强烈,林地增加明显;而在坡度25 ?附近的坡地中,耕地较多,退耕还林潜力较大,耕地—林地转换相对其他坡度区段更为明显。总体上,林地向低海拔、缓坡度区域扩张,斑块间空隙还林面积较多,有连片发展趋势;而耕地在面积减少的同时,向低海拔、缓坡度区域收缩,斑块规模更小,格局更加破碎。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整理右旗1969—2018年气温逐年气象观测资料,对右旗近50a平均气温年际变动、季节性变化趋势、突变特点展开研究。得出结论:50a来右旗温度呈0.39℃/10a的速度增加,在20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増温明显,且有显著的阶段性波动特点。季节性气温都是以不同速度在增加,春季平均气温增加发展趋势在四季中极为明显。由最高气温季节平均值可知,春季最大,其次秋季夏季冬季,由此可知,最低温度季节性均值是春季最大,其次夏季秋季冬季。年和四季平均最低气温的增加波动,使得平均气温日较差呈减小态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床条件下植被盖度对坡面流水动力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变坡水槽,在2°~10°坡度、0.25~2.0 L/s流量、0%~25%盖度条件下,系统研究动床条件下植被盖度对坡面流流速、流型、流态、阻力系数等水动力参数的影响。【结果】流速为0.09~1.13 m/s时,盖度显著影响坡面流流速,且随着盖度增加,坡面流流速呈幂函数式降低;流量越大,相同盖度增幅引起的流速降幅越大。统计分析显示,相同试验条件下,动床坡面与定床坡面的流速无显著差异。试验条件下雷诺数为557~5 560,弗劳德数为0.22~5.52,盖度对坡面流流型、流态影响显著,随着盖度增加,雷诺数及弗劳德数减小,坡面流流态由急流向缓流区域延伸。阻力系数为0.03~2.09,且随着盖度增加而增大。【结论】植被盖度显著影响坡面流流速、流型、流态及阻力系数。 相似文献
16.
利用崇左国家气象观测站1957-2017年共61年的逐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崇左市年平均气温以及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崇左市年平均气温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气温倾向率为0.0157℃.a-1,并在1990年发生向暖突变。春季的增温速率最缓慢,秋季的增温速率最快;夏、秋季的季平均气温升温趋势显著,对全年平均气温增温趋势的贡献大。近61年来,崇左市年平均气温以5a以下的振荡周期为主,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呈现出8a及14a左右的周期变化,且以8a左右的周期变化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部分水稻土养分变化趋势的抽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90个水稻土样点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及速效磷、全钾及速效钾含量,求得各养分指标的平均数及不同等级样本所占的百分比与浙江省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比较,结果发现水稻土有机质含量平均水平比20年前略有增加,变异程度有所增大;全氮含量较20年前有所提高,特别是>2.00g/kg的土壤比20年前增加17.0个百分点;磷素含量增加最为突出,全磷平均由20年前的0.48g/kg提高到0.70g/kg,速效磷含量从6 mg/kg提高到39 mg/kg.速效磷含量>20.0 mg/kg的水稻土比20年前增加25.2个百分点;全钾含量出现下降趋势,速效钾含量总体变化不大,虽然速效钾含量<50.0 mg/kg的严重缺钾水稻土比20年前减少17.6个百分点,但速效钾含量50.1~100.0 mg/kg的水稻土却增加13.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基于TM/ETM遥感数据和FCD模型植被覆盖度反演方法反演中亚地区马雷绿洲1988、2001和2010年植被覆盖度,分析了马雷绿洲1988—2010年植被覆盖度的空间格局和时空变化规律,并结合该区域同时期年均温度和年降水量数据,分别从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分析了植被覆盖度和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马雷绿洲面积呈扩大趋势,植被覆盖度由绿洲内部向外围递减,变化速率为0.12/10km,越趋近于绿洲边缘这种变化就越大;2)1988—2010年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1988—2001年增加尤为明显,平均为0.20/10年,2001—2010年趋于平缓,绿洲内部植被覆盖面积变化强烈、复杂及没有规律性,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土地弃耕、撂荒现象十分严重;3)马雷绿洲植被覆盖度与降水和年均温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年降雨量、年均温度的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39和-0.33,其中绿洲内部植被覆盖度与年降水量和年均温度相关性较高,绿洲外围的荒漠地区相关性一般。 相似文献
19.
几种植被指数探测低盖度植被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京津源风沙治理区延庆县为例,利用2002年ETM+数据,对NDVI、RDVI、SAVI和MSAVI四种植被指数探测低盖度植被的能力进行了对比研究。并以NDVI为基础,采用混合像元分解模型,反演出基础盖度,分别建立不同VI与植被覆盖度的相关模型。通过分析不同VI随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反映速率变化及不同覆盖条件下不同VI的取值范围的变化发现,NDVI在各盖度段数值都比较大,对低盖度植被反映最敏感,探测低密度绿色植被的能力最强,MSAVI次之,RDVI和SAVI探测低盖度植被的能力则较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