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玉米生产中出现养分不平衡的现状,在吉林省东部桦甸市坡耕地上开展养分平衡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坡耕地玉米收获穗数达到5.6万穗/hm~2,得出最高产量时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分别为169.93、100.60、87.61 kg/hm~2;玉米最经济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148.92、96.75、85.54 kg/hm~2。吉林省东部坡耕地玉米生产中,在保证收获穗数5.6万穗/hm~2的基础上,应用最经济氮、磷、钾肥施用量是达到稳产高产高效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不同土壤质地种植水稻氮、磷、钾的肥料利用率,优化施肥配方,以肥料低投入,达到高产出、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特设置本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在常规施肥全肥区施用纯氮195 kg/hm2、纯磷60 kg/hm2、纯钾150 kg/hm2,水稻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9.45%、16.97%、40.4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氮、磷、钾水平下硫肥对春玉米产量及硫素在春玉米地上部分积累转化规律的影响,为玉米栽培中合理施用硫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田间试验的条件下,以“富民985”春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其中主区为氮、磷、钾肥高(H: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280,120,120 kg/hm2)、中(M: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210,90,90 kg/hm2)、低(L: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40,60,60 kg/hm2)3个施用水平,副区为施硫(S6,纯硫 60 kg/hm2)和不施硫(S0)2个水平,共设6个施肥处理,分别为LS0(低氮、磷、钾水平+不施硫)、LS6(低氮、磷、钾水平+硫肥)、MS0(中氮、磷、钾水平+不施硫)、MS6(中氮、磷、钾水平+硫肥)、HS0(高氮、磷、钾水平+不施硫)、HS6(高氮、磷、钾水平+硫肥),研究在不同氮、磷、钾水平下施用硫肥对春玉米产量以及各器官硫素积累转化的影响。【结果】相同氮、磷、钾水平下,施硫处理春玉米千粒质量、穗粒数、产量较不施硫处理平均增加了3.37%,2.67%和6.03%,其中HS6处理各指标均最高。低、中、高氮、磷、钾水平下,硫肥的增产率分别是7.72%,5.90%和4.48%,可知硫肥的增产效果随着氮、磷、钾肥施用水平的提高逐渐减小。施硫处理春玉米地上部分硫素积累量比不施硫处理平均提高了7.55%,其中完熟期HS6处理的春玉米地上部分硫素积累量最高(24.05 kg/hm2)。低、中、高氮、磷、钾水平下,施用硫肥处理春玉米地上部分总硫素积累量分别增加了8.85%,7.21%和6.58%,硫肥对硫素积累的促进效果逐渐减小。在同一氮、磷、钾水平下,施硫处理的硫素总转运量较不施硫处理平均提高了3.35%,其中HS6处理硫素总转运量最高(11.96 kg/hm2);在相同施硫量条件下,硫素总转运率和对籽粒的总贡献率随着氮、磷、钾肥施用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同一氮、磷、钾水平下,施硫处理以上2个指标小于不施硫处理。【结论】在同一氮、磷、钾水平下,施用硫肥可以显著提高春玉米的产量,并促进春玉米对硫素的积累及营养器官中的硫素向籽粒中转运,但随着氮、磷、钾施用水平的提高,硫肥的促进作用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高海拔区玉米上锌肥的适宜用量和用法,于2022年5~10月在施甸县太平镇进行锌肥田间效应试验,试验设不施锌肥(ck)、基施锌肥15 kg/hm2、基施锌肥30 kg/hm2、基施锌肥45 kg/hm2、喷施锌肥1次、喷施锌肥2次、基施锌肥30 kg/hm2+喷施锌肥1次,共七个处理;通过试验:基施锌肥15~45 kg/hm2的处理较对照平均增加玉米株高2.05%、穗位高7.13%、穗粒数8.23%、秸秆产量5.57%及籽粒产量4.72%;叶面喷施锌肥1~2次的处理较对照平均增玉米株高3.53%**、穗位高11.52%、穗粒数6.63%、秸秆产量3.16%及籽粒产量5.26%;基施锌肥30 kg/hm2+叶面喷施1次的处理对照增加玉米株高4.62%**、穗位高12.35%、穗粒数14.97%**、秸秆产量8.42%及籽粒产量6.54%。结果表明:在氮磷钾肥合理配施的基础上,增施锌肥能增加玉米株高、穗位高、穗粒数、产量及效益,一定范围内增幅随锌肥用量增加而增加,锌肥叶面喷施效果优于作基肥效果,基肥与叶面喷施相结合效果最佳。锌肥推荐用量用法:ZnSO4.7H2O 45 kg/hm2作基肥或ZnSO4.7H2O 30 kg/hm2作基肥+0.1%ZnSO4.7H2O溶液于大喇叭口期叶面喷施。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氮素对‘南粳46’处理,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对 ‘南粳46’产量及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氮肥用量会使水稻生育进程延迟,对株高、叶龄、有效穗数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当施氮量为261 kg/hm2时,产量可达到9750 kg/ hm2以上;氮肥与稻米品质关系表明,氮肥增加施用会提高籽粒蛋白质的含量(r=0.8488**),但会降低稻米的食味品质(r=-0.9443**)。因此,兼顾优质食味,在生产适宜氮肥用量范围在240-285kg/hm2。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配方施肥总施肥量氮肥(N)181.5 kg/ hm2,磷肥(P2O5)63 kg/ hm2,钾肥(K2O)115.5 kg/ hm2,氮肥基肥、分蘖肥、穗肥分别占52%、29%、19%,磷肥全部做基肥,钾肥基肥、穗肥分别占61%、31%,氮、磷、钾的利用率分别为45.47%、23.37%、48.7%;通过配方施肥全素处理、缺肥处理小区试验,结果表明NPK比NP、NK、PK、不施肥处理增产分别为568.4kg/hm2、876.8kg/hm2、3166.7kg/hm2、3335.1kg/hm2增产率分别为5.0%、7.7%、27.9%、 29.34%,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配方施肥氮、磷、钾对水稻产量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氮肥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磷肥,最后是钾肥,主要通过影响有效穗、穗粒数、实粒数、千粒重而影响水稻总产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戈壁日光温室有机基质槽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探明基质槽培番茄高产优质的适宜氮、磷、钾施用量及配比。【方法】在戈壁日光温室有机基质槽培条件下,以番茄品种吉诺比利为试材,采用氮磷钾3因素5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共计20个处理,测定不同施肥处理番茄的产量与品质,然后以氮、磷、钾肥施用量的编码值为自变量,番茄的产量与品质综合评分为因变量进行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得到氮、磷、钾肥与番茄产量和品质之间的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氮、磷、钾肥进行主效因子、单因子以及互作效应分析,最终确定了番茄高产优质的氮、磷、钾肥施用量及配比。【结果】建立了氮、磷、钾肥施用量编码值与番茄产量和品质综合评分之间的回归模型,经F检验可知回归关系达极显著水平。主效因子分析结果显示,3种肥料因子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均以氮肥最大,钾肥次之,磷肥较小,表明氮是影响戈壁日光温室有机基质槽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首要因素。单因子效应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氮、磷、钾施肥量的增加,番茄产量和品质综合评分均先增加后降低。互作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氮磷、磷钾、氮钾之间的互作效应对番茄产量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利用模型决策分析表明,戈壁日光温室秋冬茬基质槽培番茄目标产量大于80 000 kg/hm2时的施肥方案为:N 284~367 kg/hm2,P2O5 173~228 kg/hm2,K2O 437~566 kg/hm2;番茄品质综合评分超85分的优化施肥方案为:N 311~407 kg/hm2,P2O5 221~291 kg/hm2,K2O 454~592 kg/hm2。【结论】戈壁日光温室有机基质槽培番茄产量大于80 000 kg/hm2、品质综合评分超85分的施肥方案为:N 311~367 kg/hm2,P2O5 221~228 kg/hm2,K2O 454~566 kg/hm2,适宜的 N、P2O5、K2O施用量之比约为1∶0.66∶1.50。  相似文献   

8.
在紫云英-早稻-晚稻轮作模式下,以常规化肥为对照,研究了减量化肥条件下配施不同用量紫云英对早稻产量、养分吸收、土壤性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在晚稻上的后效作用。结果表明,与常规化肥相比,60%化肥配施紫云英有增加早稻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的趋势,从而提高早稻籽粒产量。其中以60%化肥配施紫云英鲜草30 000 kg /hm2的早稻稻谷产量和产值最高,分别为5013 kg/hm2和9224元/hm2,以60%化肥配施紫云英鲜草15 000 kg/hm2时的经济效益和产投比最大,分别为1435元/hm2和1.12。在晚稻季少施化肥的情况下,早稻季施用紫云英也能使晚稻稻谷增产6.0%~10.0%。配施紫云英可以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  相似文献   

9.
安定区气候干旱,土壤肥力差,肥料利用率低。选择商品有机肥和腐熟农家肥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并对化学肥料减量施用。结果表明,在施用商品有机肥和腐熟农家肥时,如果化肥用量较常规用量减少25%,不会影响马铃薯的产量,施用商品有机肥量6000kg/km2+化肥减量25%处理的产量是42870 kg/hm2,较常规施化肥方式增产3960 kg/hm2,增产率10.18%;施用腐熟农家肥45000kg/km2+化肥减量25%处理的产量为41260 kg/hm2,较常规施化肥方式增产2350kg/hm2,增产率6.04%。如果化肥用量较常规用量减少35%,会影响马铃薯的产量,施用商品有机肥量6000kg km2+化肥减量35%处理的产量是39750 kg/hm2,较常规施化肥方式增产840kg/hm2,增产率2.16%;施用腐熟农家肥45000kg km2+化肥减量35%的产量为38120kg/hm2,较对照增产-790kg/hm2,增产率-2.03%。因此,在马铃薯的生产中,应注重对有机肥的施用,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肥西县黄白土田水稻种植的最佳氮、磷、钾施肥配比,实施了水稻“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按照氮、磷、钾肥料折纯量,即N、P2O5、K2O分别为192.05 kg/hm2、67.5 kg/hm2、52.5 kg/hm2的配方施肥量,水稻产量达10380.59 kg/hm2,较不施用肥料处理产值增幅达87.73%,为水稻生产最佳配方施肥量。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南疆施肥效果以及土壤肥力与肥料利用效率之间的相关性,2021年,在南疆地区开展35个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玉米16个、棉花19个),设置缺素处理(NP、PK、NK)和全肥处理(NPK),分别对玉米、棉花施用氮、磷、钾肥的产量反应、农学效率、养分积累规律、土壤肥力和施肥对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等开展针对性研究。结果显示:玉米和棉花的NPK处理平均产量分别为14 020.3 kg/hm2和6 582.7 kg/hm2,二者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N 13.0 kg/kg、P2O5 13.3 kg/kg、K2O 10.7 kg/kg和N 6.1 kg/kg、P2O5 7.6 kg/kg、K2O 7.5 kg/kg,氮、磷、钾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2.4%、21.2%、54.1%和41.7%、18.9%、58.2%,施氮、磷、钾肥分别增产30.6%、14.7%、6.5%和41.5%、21.1%、13.4%。施肥可显著提高玉米和棉花对氮、磷素的吸收,每形成100 kg玉米籽粒需要N 2.44 kg、P2O5 0.91 kg、K2O 2.87 kg,每形成100 kg棉花籽棉需要N 5.37 kg、P2O5 1.67 kg、K2O 4.36 kg。玉米磷肥利用率与磷肥施用量呈显著负相关,棉花磷钾肥利用率与磷钾肥施用量也均呈显著负相关。玉米产量与磷肥施用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又呈显著正相关,南疆地区玉米可能存在一定的过量施用磷肥问题。玉米、棉花的钾肥利用率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pH与棉花产量、玉米的氮磷肥利用率均呈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南疆地区土壤盐碱化是影响棉花产量及玉米氮、磷肥利用率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针对寿县夏玉米生产过程中肥料施用现状、当前肥料市场销售的玉米配方肥情况及土壤养分状况,研究不同配方肥对夏玉米性状、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方式(CK)相比,4种配方肥对玉米生物性状的影响:除株高、穗位高、秃顶长外,其他生物学性状均高于CK;产量:与CK相比处理1和处理4增产效果达到极显著,处理3增产效果显著,处理2增产效果不显著;经济效益:处理1与处理4增收效果显著分别增收3322.35元/hm2、和2715.30元/hm2 ,增幅分别为17.87%和14.61%,处理2处理3与CK相比增收分别为1220.25元/hm21163.10元/hm2,,增幅分别为6.56%、6.26%;产投比处理1最高,因此最具有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雪茄茄衣CX-10品种的适宜氮磷钾肥用量,采用田间“3414”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肥料处理对雪茄茄衣CX-10基本农艺性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不同程度促进了雪茄烟株高、茎粗、叶长、叶宽、有效叶片等农艺性状,且雪茄烟对氮的依赖性最强,施氮能显著提高雪茄单位面积产量,而磷、钾对雪茄烟产量影响不明显;氮磷钾对雪茄烟产量的影响有互作效应,中氮、低钾水平利于磷肥效果的发挥,中磷、低氮水平利于钾肥效果的发挥,中氮、低钾水平利于磷肥效果的发挥;根据产量和农艺性状等得出最大产量下的施肥量:N 180 kg/hm2P2O5 60 kg/hm2K2O 360 kg/hm2适当控制氮肥和钾肥施用量,增加施磷量,同时将三者进行合理配比,对提高雪茄烟产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冷浸田是浙江省主要低产田类型之一。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施对单季稻产量及肥料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和钾肥增产贡献率分别为15.9%、2.6%和13.6%条件下,施用氮肥水稻籽粒产量比不施氮肥提高了2.7%~18.9%,而且施用氮肥水稻有效穗数较不施氮肥显著提高了43.7%。但氮磷钾肥配施对水稻收获指数、千粒重和穗粒数没有显著差异。水稻籽粒中的氮、磷和钾吸收量占地上部相应吸收量的65.5%、73.9%和12.7%。在平衡施肥条件下,水稻地上部氮、磷(P2O5)和钾(K2O)吸收量比例为5.2:1:4.2。氮、磷和钾的表观利用率分别为40.3%、28.2%和42.7%,肥料偏施利用率显著下降。每生产100 kg籽粒,需要水稻吸收氮、磷(P)和钾(K)分别为1.84、0.349和1.38 kg。在平衡施肥条件下,每施1 kg氮、磷(P2O5)和钾(K2O)肥,可以生产水稻籽粒42.3、148.1和74.1 kg。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新平县果园氮磷钾投入现状,对新平县70个冰糖橙果园采用实地走访调研与土壤/果实样品采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县域不同冰糖橙果园施肥情况、土壤养分利用状况、果实养分携出状况,并根据产量进行果园推荐施肥量研究。结果表明,新平县果园全年施肥2~4次,以施肥3次为主,主要集中在2-3月、5月和12月,全县氮(N)、磷(P2O5)、钾(K2O)平均投入量分别为444.43、407.07、507.35 kg/hm2,投入比为1∶0.92∶1.14。土壤pH值和有机质平均含量分别为6.08、17.97 g/kg,整体处于适宜水平;果园碱解氮平均含量为74.43 mg/kg,整体处于缺乏水平,78.26%的果园碱解氮含量较低;果园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91.57、245.05 mg/kg,整体处于高量水平,超50%的果园土壤有效磷/钾含量过高。新平县冰糖橙果园氮磷钾减施潜力分别为8.53%~70.31%、56.95%~87.35%和33.64%~78.69%。根据果园养分携出与养分利用效率,新平县不同产能冰糖橙果园氮磷钾养分推荐用量分别为82.39~386.80、33.89~163.59和69.20~299.25 kg/hm2。以上结果表明,新平县冰糖橙果园肥料投入量较大,引起土壤营养盈余,应针对不同产能的果园进行针对性施肥,增加有机肥投入,优化肥料施用结构。  相似文献   

16.
施用化肥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本研究主要开展桃园排水中氮、磷等元素的排放监测,测算桃园氮磷等养分排放量,基本摸清桃园氮磷养分流失规律。研究表明桃园地下暗管排水的排放物指标总体状况较好,总氮、总磷、氨氮和COD的净排放量分别为40.90Kg/hm21.30Kg/hm20.83Kg/hm2533.03Kg/hm2  相似文献   

17.
为给淮北砂姜黑土区小麦生产中氮、钾肥的科学施用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钾水平(N:180、240、300、360 kg·hm-2;K:90、135、180 kg·hm-2)对小麦产量、氮钾养分吸收利用以及肥料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N240K180处理下小麦产量为7 686 kg·hm-2,比低氮低钾(N180K90)处理的小麦产量显著提高7.24%,与高氮高钾(N360K180)处理的小麦产量无显著性差异;(2)氮、钾肥配比施用时两者存在正交互作用,该交互作用与小麦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对产量的贡献率为14.06%,且提高了氮、钾肥的偏生产力;(3)与低氮低钾(N180K90)处理相比,N240K180处理下小麦植株体内氮、钾素含量分别提高14.67%和29.53%。综合考虑小麦产量和肥料效益,本研究条件下淮北砂姜黑土区适宜的氮(N)、钾(K2O)肥施用量分别为240 kg·hm-2和180 kg·hm-2。  相似文献   

18.
开展玉米吉单361氮肥不同用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00kg/hm2、300kg/hm2施肥水平下,抽雄吐丝期及生理成熟期较其它处理提前1天;氮肥施用量过低,使植株全生育期叶绿度含量较低,且生育后期快速降低,不利于产量的形成;在200kg/hm2施肥量水平下,产量达到最高,为亩产868.4公斤;各处理之间百粒重差异不显著,300kg/hm2的百粒重最高。结果明确氮肥最佳施肥量,为该区域玉米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是解决大豆玉米争地、稳定粮食生产、增加油料产量的有效种植模式。通过复合种植,高低作物搭配,可实现玉米不减产的同时,增收一季大豆。为了给此技术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筛选出适宜的大豆品种特列此试验,通过研究适宜大豆复合种植中大豆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由于今年玉米全生育期降雨偏少,造成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影响整体产量,大豆未受到影响它的成熟度较好。在玉米大豆复合种植中,玉米各处理平均产量9252kg/hm2(8755.5 kg/hm210164.0kg/hm2),说明不同的大豆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从大豆产量结果来分析,佳禾2号折合产量2829kg/hm2,比对照增产34.5kg,增幅22.4%,居第一位;陇黄3号折合产量2640kg/hm2,比对照增产21.8kg,增幅14.2%,居第二位;冀豆17折合产量2590.5kg/hm2,比对照增产18.6kg,增幅12.1%,居第三位,中黄30(ck)折合产量2320.5kg/hm2,居第四位,东豆027折合产量1186.5kg/hm2,比对照减产75kg,减幅48.7%,居最后一位。综上所述佳禾2号及陇中系列的品种经济性状较好,倒伏程度低、抗旱性好、产量高,适宜我们区域生态环境下种植,东豆系列品种生育期长不能更好的完熟,建议明年继续试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一次性不同施N量对地膜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优质水稻“两优6326”为材料,在水稻覆膜前,分别一次性施用0(CK),75,150,225,300 kg/hm2N肥,插秧后每周调查1次分蘖数,在始穗期前1周、齐穗期前1周和收获期前1周测定水稻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并于收获期统计水稻产量,通过经济效益曲线拟合,分析最佳施N量。【结果】施N量的增大,可以增加地膜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促进地膜水稻分蘖,水稻产量也相应增加。除了净光合速率外,施用N肥对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叶片温度等光合参数总体上均无显著影响。当施N量为300 kg/hm2时,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始穗期前1周最高,为48.38 mg/g,水稻分蘖数高达44.42个/穴;当施N量为225 kg/hm2时,水稻有效穗数和产量均最高,分别为225.60万株/hm2和10 172.25 kg/hm2,与施N量300 kg/hm2差异不显著。【结论】经济效益曲线拟合结果显示,地膜覆盖栽培水稻时,一次性最佳施N量为285.37 kg/hm2,此时理论产量达10 062.57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