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NaCl胁迫对不同生育时期小白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进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9):4278-4279,4283
研究了NaCl胁迫对不同生育时期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白菜幼苗对NaCl胁迫的反应最敏感,50 mmol/L的NaCl胁迫下根系活力显著下降,100 mmol/L的NaCl胁迫下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150 mmol/L的NaCl胁迫下小白菜地上部鲜重和植株鲜重显著降低;200 mmol/L以内的NaCl胁迫对种子发芽无显著影响;成株期NaCl胁迫反而对小白菜根系活力和产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油菜(Brassica napus L.)新品系20ZY0592(V1)、20ZY9389(V2)和品种华油杂62(V3)、华油杂9号(V4)为试验材料,设置30万株/hm2(D1)、60万株/hm2(D2)、90万株/hm2(D3)3个密度处理的裂区试验,于越冬期、蕾薹期、盛花期、角果期对试验材料消亡指数、单株绿叶数、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以及成熟期农艺性状和产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密植会导致油菜整个生长周期内消亡指数、叶面积指数的上升和单株绿叶数、光合速率的下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油菜的消亡指数和叶面积指数(组)、单株绿叶数和光合速率(组)之间的关系均符合组内正相关、组间负相关的规律;密植会导致根茎粗、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长、单株有效角果数等指标的下降以及有效分枝部位的上升;密植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产量的提升,过大则会导致产量下降。由此可知,合理密植能够提高油菜产量,但密植在增加了叶面积指数的同时,也会导致消亡指数的上升和单株绿叶数、光合速率的下降,并造成植株个体偏细及重心上升,进而增加倒伏的风险,在油菜高密栽培过程中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3.
杨斌  吕文娟  胡孝明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1):4767-4768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尿素、氯化铵、碳酸氢铵3种氮肥对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对小白菜硝酸盐的累积表现出不同的促进作用,其中氯化铵对小白菜硝酸盐的累积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尿素,而经碳酸氢铵处理的小白菜硝酸盐含量最低.移栽10d和20d后,施用氯化铵的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分别达到2 833.3 mg/kg和6 184.7 mg/kg,而施用碳酸氢铵的则分别是1 632.1 mg/kg和4012.5 mg/kg.  相似文献   

4.
施用沼液对无土栽培小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沼液和化学肥料组配施用对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在无土栽培条件下,利用沼液作为营养液基液进行正交试验。[结果]当施用的沼液营养液肥为1L含沼液250ml,配入3g尿素、2g磷酸二氢钾、1g氯化钙、2g硫酸镁和2ml微量元素储备液时,小白菜产量最高,为10.6g/株,而且与单纯施用化学肥料营养液(对照)相比,小白菜品质指标硝氮、Vc、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并没有下降,Fe、Zn、Cu、Mn含量显著提高,而Cd、As含量则显著低于绿色食品绿叶类蔬菜[NY/T743-2003]重金属含量的国家标准限值。[结论]合理利用沼液栽培小白菜对提高其产量和品质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叶面喷施丙三醇对小白菜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盆栽小白菜(Brassica rapa L.)为试验材料,研究叶面喷施不同体积分数(0%、0.1%、0.3%、0.5%、1.0%、3.0%)丙三醇对小白菜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白菜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均随丙三醇体积分数的提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0.3%处理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随丙三醇处理体积分数的提高,各处理小白菜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均有所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文英  王凯华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183-2185,2189
以10份长江流域种植的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为材料,分析与油菜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结果显示,植株性状中变异最大的是分枝部位,变异最小的是千粒重,表明进行株型改良是一种有效的增产模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与单株产量显著相关的主要有角果教和千粒重,表明产量的增长有赖于角果数的增加及千粒重的增大.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相关农艺性状综合为四大类:产量性状、株高性状、分枝性状及主花序性状.  相似文献   

7.
稻草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河池市中低产田进行稻草还田试验研究,初步探索出在相同施肥与水分管理条件下,不同稻草还田量对水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稻草还田量,对水稻生育期没有影响,但能增加水稻分蘖数量,增加水稻产量。加大还田量,水稻产量也明显增加,稻农可按实际情况尽可能全量还田,以增加产量和收益。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红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var. utili Tsen et Lee)废弃物还田以及化肥减施对四季豆产量和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红菜薹废弃物半量和全量还田四季豆产量分别增加了13.41%和29.43%,与红菜薹废弃物全部还田相比,全部还田+化肥用量减施30%使得四季豆产量降低了25.41%;与单施化肥相比,全部还田+化肥用量减施30%处理四季豆生物量增加了9.38%。红菜薹还田氮素、磷素和钾素累积量分别较单施化肥处理增加了18.72%~32.55%、6.35%~38.22%和5.73%~41.87%,且富集的氮、钾主要存在茎、叶片和果实中。  相似文献   

9.
张菁  王德全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9):1746-1749
研究温棚中不同秸秆还田对茄子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混处理对茄子农艺性状促进作用明显,尤其在茄子生长的中后期.相比对照,栽后50和75 d茄子的株高、主干高和茎粗分别增加19.6%、23.0%、6.7%和8.8%、3.8%、9.5%,茄子叶片长、叶宽、叶柄长和叶片数较对照处理分别提高3.3%、6.0%、18.0%、...  相似文献   

10.
以20份西藏白菜型黄子油菜(Brassica rapa L.)农家品种为材料,依据生物学意义将13个农艺性状分为4个性状组,对各农艺性状及性状组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组达到了极显著相关水平,产量构成因子组中单株有效角果数对单株产量的形成影响最大,其次是千粒重,每果粒数影响较小;产量构成因子组与分枝性状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主茎性状组、角果性状组。增加一次分枝数、降低有效分枝高度可有效提高白菜型黄子油菜单株产量。研究结果为西藏黄子油菜地方品种的选育工作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园艺废弃物未资源化利用问题,以设施西芹土壤为研究对象,以不添加废弃物为对照,以桃树枝条(T1)、葡萄枝条(T2)、菜豆植株(T3)、黄瓜植株(T4)以及4种残体等体积混合还田(T5)为处理,研究其对西芹土壤C/N、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微生物群落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还田处理均显著增加拉秧期土壤微生物量氮和全氮含量,T1、T4、T5处理显著增加拉秧期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碳,且T1和T4处理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量C/N,其中T5处理增加微生物碳、氮效果最显著;T2、T3、T4、T5处理显著增加土壤细菌数量,T4处理显著增加土壤真菌数量,其他还田处理显著降低缓苗期土壤真菌,各还田处理显著增加拉秧期土壤B/F,T3、T4、T5处理显著增加放线菌数量;相关分析表明,细菌、真菌、放线菌、总菌数均与微生物量氮呈极显著正相关,真菌与放线菌与全氮呈显著正相关,且真菌与土壤C/N显著负相关,B/F与土壤C/N、微生物量C/N呈显著正相关。说明4种园艺废弃物还田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其中T3、T4、T5处理效果显著,且T5处理增加微生物量碳、氮最显著。  相似文献   

12.
试验所用圣豆系列品种由山东圣丰种业有限公司提供,为鉴定山东品种是否适合在皖北地区种植,初步筛选了几个具有明显特征的圣豆品种。圣豆 148、圣豆 125、圣豆 174百粒重与对照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圣豆125、圣豆146、圣豆17、圣豆144和圣豆141的产量均处于增产水平,农艺性状综合表现优异,初步判定这5个圣豆品种适合在皖北地区种植,亦可作为优良的亲本资源材料在育种上使用。  相似文献   

13.
对盆栽黑麦草施以不同水平的猪粪和牛粪两种有机肥料,通过测定黑麦草对氮和磷的吸收量、土壤的残留量及粪肥中氮和磷的损失量,研究了黑麦草对养殖场粪肥的消纳吸收能力及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风险.结果表明:在一定施肥水平范围内,随着粪肥施用量的增加,黑麦草对氮、磷的吸收也随之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后其增加潜力不大,且高量施用粪肥将导致土壤中氮、磷残留量明显增加,同时会造成氮、磷流失,对环境的二次污染风险也将随之增大.综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黑麦草施以猪粪的量应控制在15~60kg·m-2,牛粪的量应控制在1875~150 kg·m-2.  相似文献   

14.
不结球白菜主要农艺性状的分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NJ089×NJ074构建不结球白菜双单倍体群体,应用主基因+多基因联合分离分析方法,研究了不结球白菜株高、开展度、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叶色、抽薹指数和冷害指数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7个性状均符合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其中,抽薹指数为3对主基因,其余均为两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叶色、开展度、叶宽、叶长、冷害指数和株高.  相似文献   

15.
以甜玉米桂星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金正大控释肥(20-10-11)用量(A)为主处理、设4个水平,种植密度(B)为副处理、设4个水平,探讨不同缓控释肥用量和种植密度对秋稻田免耕鲜食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公顷产量达到12 000 kg以上的处理有6个,分别为A4B3、A4B4、A3B3、A3B4、A4B2、A3B2,结合产量、农艺性状及肥料投入多方面考虑,建议在生产上以A3B3处理(肥料600 kg/hm2,密度57 000株/hm2)为最佳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6个大白菜品种耐贮性研究表明,品种间耐贮性差异显著,有的品种适合短期贮藏,有的品种适合长期贮藏。大白菜耐贮性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耐贮性与短缩茎长/短缩茎宽、短缩茎长呈极显著正相关(r=0.7405**,r=0.6835**),与中肋凹度呈显著正相关(r=0.4493*),与短缩茎宽呈显著负相关(r=-0.4489*);农艺性状与耐贮性的通径分析,短缩茎长对大白菜耐贮性的影响比较大,中肋凹度、短缩茎宽对大白菜耐贮性的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凹凸棒土的添加对结球甘蓝废弃物堆肥腐殖化的促进效果,以结球甘蓝废弃物和玉米秸秆为原料,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CK)、2.5%(T1)、5%(T2)、7.5%(T3)的凹凸棒土进行好氧堆肥,探究不同添加量的凹凸棒土对基本理化性质、有机质组分、腐殖化的影响,并结合相关性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其影响腐殖化过程的途径。结果显示,凹凸棒土的添加使堆肥高温期延长了1~3 d。与CK相比,T2和T3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分别提高了27.97%和42.06%,有机质降解率分别提高了1.67%和6.92%,腐熟状况更好。此外,与初始状态相比,堆肥结束时CK、T1、T2和T3处理的富里酸(FA)含量分别下降39.88%、42.92%、47.28%和47.68%;胡敏酸(HA)含量分别上升89.08%、129.78%、135.83%和162.50%,使得堆体芳香度增加。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表明,凹凸棒土的加入使水溶性有机碳(DOC)与腐殖质组分、前驱体的相关性发生正负转变,显示其通过影响DOC来促进HA的合成,同时还增多了显著影响HA形成的路径,促使氨基酸、还原糖和FA向HA转化,从而提高腐殖化程度。研究表明,凹凸棒土添加量为7.5%时可明显促进结球甘蓝废弃物堆肥腐熟,有效活跃前驱体,并提高腐殖质的芳香性和腐殖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对3种复种制度(稻–稻–肥(紫云英)、稻–稻–油(油菜)、稻–稻–闲(冬闲))下秸秆还田对水稻生产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冬作秸秆还田条件下,早稻产量以稻–稻–肥处理最高,稻–稻–油处理居中,两者分别比稻–稻–闲处理高3.1%和1.8%;冬作秸秆与早稻秸秆还田使晚稻显著增产,稻–稻–肥与稻–稻–油处理比稻–稻–闲处理分别增产15.4%和11.0%;秸秆还田使水稻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显著提高了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粒叶比,不同冬作秸秆还田的增产效应有差异,绿肥(紫云英)效果好于油菜秸秆,且2种秸秆对增加早稻干物质积累的作用机制具有明显差异,绿肥主要增加孕穗前的干物质积累,而油菜秸秆主要增加齐穗后的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19.
施肥对甜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佛甜2号甜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施肥量对甜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增施氮肥、磷肥或钾肥,甜玉米的穗长、百粒重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秃尖长缩短,进而导致产量上升,但当氮磷钾施肥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产量增速放缓,当施肥量增加到最大时,产量反而会降低;对氮、磷、钾施肥量及产量进行回归分析表明,氮、磷、钾施肥量均与产量呈一元二次抛物线方程,且方程均显著,在其他肥料比较充足的情况下,氮、磷、钾肥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319.4、93.9、218.4 kg/hm2,对该理论最佳施肥配方进行校正试验,产量为18.14 t/hm2,比对照增产24.8%,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不同化控剂对藜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降低藜麦倒伏率的有效农艺措施。本研究对比5种不同化控剂(多效唑、金得乐、矮壮素、缩节胺和乙烯利)和打顶措施对藜麦植株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正常田间栽培的藜麦对照(CK)相比,喷施多效唑和矮壮素能够有效降低植株株高,提高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2)喷施矮壮素和打顶措施能增加藜麦单株叶面积,分别较CK高18.2%和9.7%,缩节胺处理抑制植株叶面积的增长,较CK处理降低12.1%。化控处理能够明显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矮壮素效果最佳;3)打顶能显著促进一级分枝数的增加,但侧枝折断率较高,喷施矮壮素显著降低一级分枝数和侧枝折断率;喷施化控剂能促进植株茎秆增粗,且金得乐和缩节胺处理茎秆增粗效果优于其他处理;4)化控处理显著增加单株籽粒重和产量,以矮壮素处理下产量最高,较对照高114.7%;喷施矮壮素、多效唑和打顶措施能显著提高藜麦千粒重。因此,喷施矮壮素能够显著控制株高,降低侧枝折断率,促进植株生长,提高叶片光合性能和产量,可作为藜麦高产栽培适宜的化控抗倒伏措施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