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 Chen)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的总结,分析其观赏价值和开发价值,研究其园林应用形式,探讨其未来在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期为降香黄檀野生种质资源未来的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石砾含量的土壤模拟不同石漠化程度的土壤条件,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体内矿质元素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降香黄檀叶的N、K、Ca、Mg元素含量普遍高于茎、根中相应元素含量。不同石砾含量对降香黄檀矿质元素的分配规律存在影响,随着石砾含量的增加,降香黄檀的Ca、Mg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不同石砾含量条件下,降香黄檀N元素的含量变化不明显,但P、K元素的含量变化较明显。揭示降香黄檀在石漠化环境下矿质元素分配规律,为石漠化的科学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 Chen)为豆科黄檀属常绿半落叶乔木,仅天然分布于海南岛,现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它既是中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又是特有的名贵药材和香料树种。由于人类不合理的采伐以及大量的盗伐,降香黄檀的野生资源几近枯竭。同时,全球范围内降香黄檀的销售一直以来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这也导致降香黄檀的市场价格持续攀升,已经达到“以斤计价”、“稀缺难寻”的地步。此外,降香黄檀心材在野外自然条件下的形成时间也比较漫长,一般7年左右才开始形成心材,而成熟需要30年以上的漫长时间。因此,开展降香黄檀繁育技术研究,不仅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还可以减轻对其残留天然资源的盗伐压力。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降香黄檀的繁育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基于此,文章从有性繁殖(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无性繁殖(扦插、嫁接、组织培养)以及人工林定向培育(注射生长调节剂、接种微生物、种植管理措施)等方面,综述了降香黄檀繁育技术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降香黄檀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优良种质资源不足、高效栽培技术和定向培育技术缺乏、新品种物质基础研究不足、活性成分挖掘不系...  相似文献   

4.
由于黄檀属Dalbergia种类较多,很多种类通过形态学方法难以区分,给中国进口木材检验鉴定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研究黄檀属木材的分子鉴定方法,选取进口木材中常见的7种黄檀属木材,通过比较不同的木材DNA提取和纯化方法,摸索出了适合于黄檀属木材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磁珠相结合的DNA提取和纯化体系,利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出433 bp的matK基因片段,共发现12个碱基位点差异,可以将7种进口黄檀属木材及我国的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逐一区分开,为黄檀属木材分子识别鉴定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图2表1参23  相似文献   

5.
以粉碎的石灰石与壤土配制成不同石砾含量的栽培基质,用于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的人工栽培。通过测定栽培基质对降香黄檀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评价降香黄檀幼苗对不同石砾含量栽培基质的适应性,探讨降香黄檀在石漠化治理中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不同石砾含量栽培基质对降香黄檀幼苗生长及生理有显著影响,降香黄檀幼苗对贫瘠的石漠化土壤环境能够适应,体现出较强的耐贫瘠性。降香黄檀在石漠化土壤环境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石漠化治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针对广西南宁良凤江树木园内46年生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人工林生长规律进行研究,通过进行树干解析的方法阐述这一珍贵红木树种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46年生降香黄檀平均树高、胸径、去皮单株材积分别为18.70 m,21.6 cm和0.401 9 m3·株-1。降香黄檀的树高连年生长量呈现明显的"高—低—高"规律,幼苗期其高增长较快,至35年生之后呈现较稳定的树高生长趋势并最终达到18.70 m。降香黄檀的胸径生长在46年生的生长期中出现2次较明显的稳定期,分别是14~28年生及32~46年生。在材积生长量方面,降香黄檀的材积生长在珍贵阔叶树中处于中上水平。降香黄檀在8年生前后开始出现心材,46年生时心材直径平均值为10.8 cm。  相似文献   

7.
降香黄檀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Chen)同一枝条上4种不同部位的插条为参试材料,采用正交设计L16(45)为试验方法,通过极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着重研究了基质类型、激素类型、激素浓度、浸泡时间、插条类型等5种因素对降香黄檀插条各生长指标的影响及其最优组合,以建立降香黄檀扦插繁殖体系.结果表明:生根率、生根总数、插条平均根长、插条平均根粗中任意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极显著;基质类型、插条类型是影响插条生根效果的重要因素;激素浓度和浸泡时间对插条生根效果的作用表现为高抑低促,因此各处理因素的最优组合为A3B3C1D2E4,即以珍珠岩为基质,基部插条用100 mg/L ABT1溶液浸泡2 h.  相似文献   

8.
5种黄檀属植物挥发物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5种黄檀属(Dalbergia Linn. f.)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成分组成,以期为研究植物挥发物与昆虫的关系提供理论基础。采用动态顶空循环吸附采集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黑黄檀(Dalbergia fusca Pierre)、降香黄檀(D.odorifera T. Chen)、交趾黄檀(D.cochinchinensis Pierre)、南岭黄檀(D.balansae Prain)、印度黄檀(D.sissoo DC.)的挥发物进行采集和分析,并结合峰面积归一法计算不同树种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黑黄檀、降香黄檀、交趾黄檀、南岭黄檀、印度黄檀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分别有9类57种、8类60种、 8类61种、8类58种和8类55种;5种黄檀属植物均含有烷烃类、芳烃类、醇类、酚类、酯类、醛类、酮类和萜烯类等8类化合物,其中萜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均达到40%以上;5种树挥发性化合物中有蒎烯、罗勒烯、3-蒈烯等33种共有成分。结果表明,5种树木有机挥发物成分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但主要成分皆为萜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硬枝扦插苗的生根机制,取降香黄檀4年生母树上当年生硬枝制穗,比较50、100、200 mg/L ABT1生根剂处理的插穗,观测降香黄檀硬枝扦插苗的生根特性,研究扦插生根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等生根关联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降香黄檀属于愈伤组织生根类型,用100 mg/L的ABT1处理插穗,明显提高生根率和生根质量。在降香黄檀硬枝扦插生根过程中,相关联氧化酶活性均成规律性变化,其中PPO、SOD、IAAO的活性在扦插后逐渐升高,在根系形成期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而POD的活性在扦插后逐渐升高,在根系形成期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接着又逐渐升高,在根系伸长期达到另一个峰值,最后又逐渐下降,呈现双峰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幼苗为材料,设置3个不同光强处理(分别为自然光的100%、80%和20%),测定幼苗的各项生长指标(苗高、地径、冠幅及复叶数)、幼苗叶片的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80%光强最有利于苗高和冠幅生长,而100%光强则有利于地径和复叶数的增长;在20%光强下,幼苗生长指标均极低,表明降香黄檀不耐荫。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均逐渐增加,叶绿素a/b比值则下降。100%和80%光强处理下降香黄檀幼苗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及光补偿点明显高于20%光强处理,表明弱光极不利于降香黄檀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