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节水抗旱稻旱优73在湖南省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科技》2020,(8)
节水抗旱稻具有节水抗旱、优质稳产等优点,旱优73作为节水抗旱稻的代表品种,在湖南省综合表现优良。为促进旱优73的种植推广,本文介绍了旱优73在湖南省的种植表现,并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节水抗旱稻具有节水抗旱、优质稳产等多种优点,旱优 73 作为节水抗旱稻的代表品种,在湖南省综合表现优良。为促进该品种的种植推广,本文介绍了旱优73在湖南省的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6.
8.
9.
旱优73是籼型三系节水抗旱稻新组合,具有节水抗旱、抗性强、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根据近几年对其亲本的观察和制种实践,总结该组合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粮食安全的生产主体责任,惠安县农业农村局针对全县4万多亩冬种胡萝卜流转土地在夏季出现大面积养地的休耕现状,深挖旱粮种植潜力,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发展旱粮生产。2022年,惠安县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多家农业企业在全县5个镇7个村利用微喷灌节水设施,引进试种“旱优73”“恒丰优粤禾丝苗”等抗旱稻总面积540多亩,以期进一步探索利用微喷灌节水设施,全面实施旱地粮菜轮作新模式,优化旱地粮食生产结构,促进粮食规模化生产发展、提质增效。抗旱稻“旱优73”经测产平均亩产量达550 kg以上,其关键技术集成应用,节水、省肥、省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为惠安缺水旱地找出一条更加适合粮食生产稳定和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沿淮地区杂交节水抗旱稻新组合旱优73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旱优73是由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育成的三系杂交节水抗旱稻组合,该组合在安徽旱种旱管、旱种水管、水种旱管等不同栽培模式下,均表现出抗旱、抗倒、米质优、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优点,2014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在沿淮地区的产量表现、抗逆性、米质、主要农艺性状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13.
近几年,节水抗旱稻已成为山丘等旱地主要粮食作物,但相关栽培技术研究报道较少。本试验以节水抗旱稻旱优73为材料,研究覆膜与无膜栽培方式对植株干物质积累、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转运率、氮磷钾含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下旱优73株高和分蘖在孕穗期和成熟期显著高于无膜处理;干物质转运率和输出率在2个处理间差异显著;覆膜处理可显著提高旱优73地上部分的全氮含量,而对磷和钾含量影响较小;同时,覆膜处理下单株产量显著高于无膜处理,直接原因是有效穗数和结实率的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覆膜可以提高旱优73的生物量积累,促进养分输出,并向籽粒转运,通过提高有效穗数和结实率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节水抗旱稻“旱优八号”在浦东新区试种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节水抗旱稻“早优八号”为试材,采用机插稻和直播稻种植方式,在工业抛荒地和盐碱地开展了有无灌溉和不同播期对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旱优八号”作机插稻和直播稻,在工业抛荒地和盐碱地上种植,具有节水、抗旱、耐盐碱.穗型大,每穗总粒数多、结实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目的]培育杂交节水抗旱稻,为水稻的高产、稳产提供品种选择.[方法]利用节水抗旱不育系沪旱11A与抗旱恢复系旱恢3号进行配组选育获得旱优113号,2007年在广西、上海进行多点品比试验,并进行稻瘟病、白叶枯病及抗旱性鉴定;2010~2011年在广西、四川、湖北、上海等地不同生态区域进行示范试验,2010~2011年参加上海节水抗旱稻生产试验.[结果]旱优113号熟期适宜,株叶型适中,分蘖力中等,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后期青秆黄熟,转色极好;有效穗270.0万/ha,每穗粒数162粒,结实率85.0%,千粒重28.0g.旱优113号在广西早稻种植,中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旱系数为1.27,抗旱性为3级,属于抗旱.2010年在广西南宁和岑溪两地作早稻种植,产量分别为7653.00和8293.50kg/ha,比特优63(CK)分别增产4.69%和5.71%;2011年在南宁扩大示范种植,产量为8361.00 kg/ha,比特优63(CK)增产7.04%.2012年参加广西早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749.00kg/ha,比特优63(CK)增产6.32%.20 1 1年分别在湖北、四川等地种植,产量分别为9513.00、8196.00和6790.50kg/ha,2010~2011年参加上海节水抗旱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222.15 kg/ha,比对照旱优3号平均增产4.51%.2012年4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旱优1 13号具有丰产性好、适应性广、节水抗旱、高产优质、便于轻型栽培等特点,可在长江流域作中稻和华南大部分地区作早稻种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