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正>造园"有法无式"。所谓"有法",指需要遵循一定的自然法则和艺术规律。何谓"无式"?除了园子使用功能和造园者审美情趣、艺术素养以及造园时的技术条件、造园材料等种种差异之外,造园本身的内外环境,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也是千变万化的。  相似文献   

2.
营造园林耗资较大、用时较长,盛世繁荣安定、物阜民丰,造园相对更容易实现,"盛世造园"逐渐成为时下学术界一个常见不疑的论断。实际上,在中国园林历史上,盛世造园的实例有之,乱世兴园的现象也很多;古代文人园林多为写意性的精神家园,对盛世的物质基础依赖程度相对较低。因此,"盛世"与"造园"之间并非简单的因果顺承关系,"盛世造园"这一论断不仅存在学术认知上偏谬,对当代园林事业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误导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古之文学艺术领域,诗词有山水诗,绘画有山水画,园林称为"山水园林",连《红楼梦》中的造园家也叫做"山子野","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更是千古传诵,崇尚山水几乎成了国人难以割舍的自然情结。在造园实践中,山水通常被喻为园林的骨架。  相似文献   

4.
李正  忻一平 《国土绿化》2010,(11):11-12
<正>借景是中国园林值得大书一笔的造园手法之一。它似乎让人在不经意处偶得妙景,然而这"不经意"可能恰恰就是造园家必须反复推敲、着意经营的点睛之笔,故《园冶》有言:"构园无格,  相似文献   

5.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明末造园家计成在著作<园冶>中提出的造园理念.造园应做到富于诗情画意,"寓景于情"、"情景交融",并要"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古代造园大师的造园理念一直影响现代造园发展.  相似文献   

6.
晚明造园所遵循的"画意"不再只是简单指山水画的意境,而是从画家董其昌、造园家张南阳、文学家张岱等人的艺术思想中总结出来的理论观点,并在具有画家身份的造园家的造园实践中得以论证而成。画意造园原则在晚明造园界广泛运用,使得晚明园林的艺术特征从"妙造自然"转变为具有浓郁的"画家笔意"。  相似文献   

7.
造园如同作诗文.从造园伊始至园子为大家所认同,"立意""构象""入境""抒情"哪个环节都不能少."立意""构象"主要由造园家去完成,而"入境"得由造园家与游人共同参与.为什么?造园家通过其创造性劳动,使园子臻于美好境界,但这种"入境"只有园子成为游人的审美对象并经过审美者(游人)与对象(园林)之间的"交流"方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正>古人造园有"相地"一说,《园冶》更提出"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论断,认为无论园址原来是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还是郊野地、傍宅地、  相似文献   

9.
受自然及人文环境差异的影响,并同时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北方私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各具特色又颇有共性,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一法多式"的造园思想.以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清代私家园林为例,通过对造园要素的调查分析,对两者造园艺术的不同点进行对比,并从形式手法、意境追求和细节处理等方面探讨总结了两者造园艺术的相同之处,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地域差异及历史文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岭南园林的传承与发展——广州造园成就六十年回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岭南园林悠久的发展历史出发,追溯到岭南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岭南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广州是岭南园林发展的中心城市。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夕,广州造园事业建设步履艰辛,但成绩斐然,期间建成了白云山山庄旅舍、兰圃、北园酒家、越秀公园、华南植物园等一批优秀庭园,广受国内外园林界同行所赞誉。改革开放以来广州造园事业发展迅猛,建成了白天鹅宾馆中庭"故乡水"、芳华园、草暖公园、云台花园、粤晖园等一大批影响全国,享誉海内外精品庭园,使岭南园林的造园理念得到传承和发展:继承传统,务实平和,开放兼容,创新求变;并形成了现代岭南园林的造园手法:继承传统造园精髓,融汇中外优秀技法,布局灵巧别致生动,游线组织流畅舒展,建筑淡雅轻巧通透,室内室外景色交融,园林植物多姿多彩,构件工艺精美细腻。  相似文献   

11.
精巧、别致、风格独特的屋顶花园,是建筑与造园合作的精品。目前,屋顶绿化造园已出现在各大、中型宾馆、疗养院、商贸中心、工厂、学校等各类建筑中。一、屋顶造园的特点在屋顶上造园是一种特殊的园林形式。层顶造园与地面造园有较大的区别,由于场地、承重、屋顶形状、...  相似文献   

12.
《园冶》和《作庭记》分别是中国和日本最早的造园专著,尽管成书时代、地区不同,但后者体现的深刻汉文化影响,使二者的对比阅读意义重大。通过文本对比,分析二者内在异同,可得《作庭记》体现出早期造园活动中不强调人的进入,而强调微缩自然的庭园特点,以理水为目标、掇石为手段的水石并进的造园思想,及在海洋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海-岛特征;《园冶》则体现出晚期造园活动中强调人生活其中的园居特点,和山石审美独立完善而水审美退化的地域性造园思想发展。同时,因地制宜的造园理念贯穿了这两部不同背景的造园理论作品,证明场地对东亚造园文化一以贯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论广东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翼飞  陆琦 《广东园林》2008,30(1):20-23
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对中国造园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岭南园林代表的广东传统园林。在造园手法上集中反映了岭南园林的艺术水平;而特点的形成,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地方环境。随着广东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的丰富和发展,其园林艺术则必将散发出更为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归真园位于潍坊市人民公园内,取"返璞归真"之意,是人民公园内一个独具特色的园中园,归真园以传承中式建园方法、秉承南方园林理念、融入潍坊特有造园元素的一座精致玲珑、小巧典雅的园林。分析了其造园手法,探讨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中日古典园林虽是同源,但地域和文化上的差异,引起中日两国古典园林造园理念上各有异同,形成了不同的造园风格。  相似文献   

16.
借鉴北京等城市建设"世界之窗"的成功经验,以欧亚精典微缩景观为主线,将西方台地式造园同中国民族造园技艺相融合,建成哈尔滨市"欧亚之窗",占地面积31.8hm2,工程总投资3000万元,预计3年收回成本.全园规划为欧洲区、亚非区、中心区等8个区域,以红旗钟楼、迪斯尼城堡、巴黎凯旋门、天鹅湖等近30个欧亚经典景观为主线,总建筑面积4065.73m2,园内地势起伏,天然无饰的原野风光和欧亚名胜景观交相辉映,成为一座造园艺术独特的新型公园.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简要分析2006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52个国内展园的造园主题表现类型、造园手法以及造园要素应用,对其造园立意多样化、多种造园手法相结合、地方特色小品和园林新材料的应用等新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景到随机,师法自然"是中国传统造园方法的精华。文章将传统园林和现代城市山地园林异同点进行对比,分析了传统造园艺术特点及景到随机、师法自然在古代山水园林中的运用。结合城市山地公园本身的景观特色,将"景到随机,师法自然"的设计手法融入山地公园的设计当中,从而探索出适合城市山地公园的景观营造手法,以指导山地公园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9.
李正  忻一平 《国土绿化》2010,(10):20-21
<正>人们常用"小中见大,步移景换"来概括中国园林的空间艺术特色,即园林用地面积虽十分有限,景观内涵却非常丰富,令人于步移间感受到大自然的千丘万壑、清溪碧潭、风花雪月、光景常新。诚如明代造园名家计成《园冶》所言:"咫尺山林,多方胜景。"那么,中国园  相似文献   

20.
李道宝 《绿色科技》2012,(10):53-53
指出了铁树为常绿乔木,因其形态优美而广泛作为园林绿化造园材料。又因其耐阴、栽培简易被城市居民作为"镇宅之宝"进入千家万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绿化造园和居室栽培方面,铁树的需求量有增无减。铁树苗木的繁殖有播种繁殖、分蘖繁殖、茎段切块繁殖等,而分蘖繁殖因其材料较广、成活率高被广泛运用。为了充分利用材料和延长繁殖时间,在分蘖繁殖的材料运用和利用不同时间进行繁殖上进行了多次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