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比较宁夏六盘山区野生和栽培秦艽的质量。[方法]对宁夏六盘山区的秦艽的3种栽培品与野生品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和其中龙胆苦苷的含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宁夏六盘山区栽培秦艽与野生秦艽的质量基本一致。[结论]宁夏六盘山区秦艽栽培品与野生品之间无明显质量差异,为人工栽培秦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光照和浸种方式对秦艽种子发芽的影响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种秦艽种子进行光照及浸种处理的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下浓硫酸处理的秦艽种子发芽率最高,其中第12天野生小秦艽、栽培秦艽、麻花秦艽的发芽率分别为74%、72%、47%,以野生小秦艽种子最高.  相似文献   

3.
秦艽是中国重要的传统中藏药材,为了解秦艽的休眠机制提高其萌发率,扩大引种栽培资源,对青藏高原野生秦艽组中的麻花艽、管花秦艽和黄管秦艽的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3种秦艽的萌发,其萌发曲线均呈现出钟状,萌发最适温度为25℃,在最适温度时3种秦艽萌发率无明显差异,但均显著高于低温或高温处理。且15℃和30℃时,麻花艽的萌发率均显著高于管花秦艽和黄管秦艽,但管花秦艽和黄管秦艽萌发率无显著差异。赤霉素(GA)可以显著提高3种秦艽的萌发势和萌发率,且最佳处理浓度为200μmol·L~(-1),在100μmol·L~(-1) GA处理下,麻花艽萌发率显著高于管花秦艽和黄管秦艽,而在500μmol·L~(-1)时,管花秦艽萌发率显著高于黄管秦艽。相关分析显示,赤霉素浓度与3种秦艽萌发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相关曲线为二次抛物线型。硝酸钾在100μmol·L~(-1)和200μmol·L~(-1)浓度下分别对麻花艽和黄管秦艽萌发率具有微弱促进作用,对管花秦艽种子萌发几乎无影响,但可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势;浓度400μmol·L~(-1)时,硝酸钾对管花秦艽和黄管秦艽种子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3种秦艽植物萌发特性的存在差异,可能与其遗传差异有关。在生产实际中进行区别处理,引种栽培过程中适宜的温度和GA处理对于栽培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内蒙古地区小秦艽的规模化种植,规范种植技术,保障小秦艽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团队根据多年的野生小秦艽种源引种驯化研究成果和长期积累的小秦艽人工栽培经验,系统地介绍小秦艽人工栽培技术,为产区技术人员和药农提供技术指导,为国内小秦艽种植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野生与栽培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psbA-trnH序列的差异,为麻花艽的基源鉴定和品质评价提供分子依据。[方法]采用PCR扩增纯化后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野生与栽培麻花艽cpDNA psbA-trnH核苷酸序列并作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野生与栽培麻花艽的cpDNA psbA-trnH片段长度分别为316和317 bp,两者之间有4个碱基的变异。[结论]利用psbA-trnH区序列的差异可以鉴别野生与栽培麻花艽。  相似文献   

6.
比较陕西陇县野生和栽培秦艽的质量,为人工栽培秦艽提供科学依据。秦艽经超声提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陕西陇县人工栽培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含量高于野生秦艽。进行秦艽的人工栽培研究,对解决目前供需矛盾问题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秦艽相近相似混伪品较多,且药效差异显著,为准确区分西北地区秦艽混伪品及药效,试验利用psb Atrn H基因作为条形码鉴定5种来自西藏、四川、青海地区相近秦艽的药材,基因测序后,在GenBank数据库中通过序列比对选取药材同源序列,利用MEGA 7.0软件计算双参数(K2P)遗传距离,并基于邻近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物种系统发育关系;另外,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试验样本龙胆苦苷含量及DPPH清除率,评估不同地区药材龙胆苦苷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结合K2P遗传距离、系统发育关系和psb A-trn H基因相似性确定试验样品中3种为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icaulis),另外2种分别为麻花秦艽(G. straminea)和黄管秦艽(G.officinalis)。所有样品龙胆苦苷含量在8.56%~12.76%,其中大小表现为黄管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DPPH清除率范围为66.49%~90.68%,其中麻花秦艽>黄管秦艽,而3个不同地区的粗茎秦艽DPPH清除率差异较大。综上,psb A-trn H基因序列在秦艽植物鉴定和系统分类研究上十分有效,不同地区...  相似文献   

8.
六盘山区秦艽植物资源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秦艽属于龙胆科龙胆属植物,为常用中药,在六盘山区分布有秦艽Gentiana maerophyllaPall.、小秦艽Genti-ana dahuricaFisch.和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Maxim3种,根据六盘山区秦艽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阐明了秦艽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目前资源生存与开发利用现状,并对今后开发利用及人工驯化栽培进行研究,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RP-HPLC测定宁夏产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宁夏产秦艽中龙胆苦苷含量的方法。[方法]秦艽经超声提取后,采用RP-HPLC测定宁夏产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含量。[结果]宁夏产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含量均符合药典规定,属于正品秦艽,且栽培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含量高于野生秦艽。[结论]随着野生秦艽大量被采挖,目前秦艽市场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因此进行秦艽的人工种植及栽培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秦艽育苗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艽又名大叶龙胆,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秦艽主要分布于甘肃、山西、青海、云南、河北等省(区),在甘肃主要分布在岷县、卓尼县、临潭县等地.秦艽是一种常用中药材,以根入药,性苦、辛、平,具有去风湿、清湿热、止痹痛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痛、经脉拘挛、骨节烦痛、日晡潮热.秦艽的根含有3种生物碱,其中秦艽碱具有抗炎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还有降血压、升高血糖、抗过敏性休克、抗组胺作用.其干品在当地药材市场价格高达16.0~17.0元/kg,种植效益十分显著.由于对秦艽野生资源的过度采挖,不但破坏了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而且使野生资源接近衰竭,因此需要进行人工栽培.现将秦艽的特征特性和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秦艽不同器官中獐牙菜苦苷含量测定的RP HPLC方法。[方法]定量分析秦艽不同器官中獐牙菜苦苷含量。[结果]獐牙菜苦苷 在0.20~1.8 μg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6%(RSD=1.32%)。麻花秦艽叶中獐牙菜苦苷的含量最高,茎中含量最低。[结论]该研究可为秦艽药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提取方法对秦艽中龙胆苦苷提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RP-HPLC法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秦艽中龙胆苦苷提取率的影响,为秦艽药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甲醇:0.3%H3PO4=30:70(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0nm。[结果]龙胆苦苷在0.9—2.1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7.6%,RSD值为1.02%。[结论]动态热回流提取法的提取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秦艽基原植物间不同DNA序列的差异,为秦艽药材DNA条形码的筛选和基原鉴定提供分子证据。[方法]采用PCR扩增纯化后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大叶秦艽G.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 Duth-ieex Burk.、小秦艽G.dahurica Fisch、黄管秦艽G.officinalis H.Smith5种植物的核糖体DNAITS、叶绿体DNA psbA-trnH核苷酸序列,并作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cpDNA psbA-trnH序列长度变异范围为316-318bp,有7种不同的单倍型,单倍型间有7个变异位点,序列的GC含量为21.2%。最大简约树的聚类结果与单倍型反映的结果一致。nrDNA ITS序列长度变异范围为624~625bp。有5种不同的单倍型、单倍型间有12个变异位点,序列的GC含量为59.3%。最大简约树的聚类结果表明,小秦艽与麻花艽聚为一支,大叶秦艽与黄管秦艽聚为一支,粗茎秦艽位于聚类图的最基部。[结论]nrDNAITS序列较适合作秦艽基原植物的DNA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14.
宁夏产秦艽中龙胆苦苷分布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晓朝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7983-7983
[目的]研究宁夏产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分布状态。[方法]采用RP-HPLC测定宁夏产3种秦艽不同部位中龙胆苦苷的含量。[结果]根部龙胆苦苷的含量高于地上其他部位,而且秦艽最高,麻花秦艽次之,小秦艽最低;部分秦艽的花、叶或茎所含的龙胆苦苷超过中国药典2%的要求。[结论]考虑开发利用秦艽的地上资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海不同产地藏药麻花艽中有效成分獐牙菜苦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250mm×4.6 mm,5μm)色谱柱,26%甲醇水溶液(含0.04%H3PO4)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0℃,测定獐牙菜苦苷含量。[结果]獐牙菜苦苷在14 min内与其他组分达均到基线分离,獐牙菜苦苷的线性范围是0.009 5~2.900 0μg/10μl(r=0.999 9),加标回收率为99.5%(RSD=3.2%)。[结论]RP-HPLC方法测定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6.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根产量、番木鳖酸含量、龙胆苦苷含量、獐牙菜苦苷含量为指标,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麻花艽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麻花艽的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种植株行距为20 cm×20 cm处理的根产量最高,且比最低的5 cm×5 cm处理高84.79%;但株行距为25 cm×25 cm处理的单株丛叶数、根径、主根长度、番木鳖酸含量、龙胆苦苷含量和獐牙菜苦苷含量最高。因此麻花艽在生产中最适宜的种植株行距为20 cm×20 cm~25 cm×25 cm,建议在生产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聂颖杰  林鹏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341-7342
[目的]建立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不同部位中异荭草素的RP-HPLC检测方法。[方法]色谱条件为:HypersilODS柱(4.6mm×250.0mm,5μm),以40%甲醇-水溶液(含0.02%磷酸)等度洗脱,流速1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54nm。[结果]在设定的色谱条件下,异荭草素与其他组分达到基线分离,线性范围为0.0899~0.539.0μg,r=0.9999。加标回收率为99.7%,RSD为0.49%。[结论]方法快速、准确,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8.
中药秦艽基原植物的DNA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得钧  高庆波  李福安  李永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609-14612,14615
[目的]分析秦艽基原植物间不同DNA序列的差异,为秦艽药材DNA条形码的筛选和基原鉴定提供分子证据。[方法]采用PCR扩增纯化后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大叶秦艽(G.macrophylla Pall.)、麻花艽(G.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 Duthie exBurk.)、小秦艽(G.dahurica Fisch)、黄管秦艽(G.officinalis H.Smith)5种植物的核糖体DNA ITS、叶绿体DNApsbA-trnH核苷酸序列,并作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cpDNApsbA-trnH序列长度变异范围为316~318 bp,有7种不同的单倍型,单倍型间有7个变异位点,序列的GC含量为21.2%;最大简约树的聚类结果与单倍型反映的结果一致。nrDNAITS序列长度变异范围为624~625 bp,有5种不同的单倍型,单倍型间有12个变异位点,序列的GC含量为59.3%;最大简约树的聚类结果表明,小秦艽与麻花艽聚为一支,大叶秦艽与黄管秦艽聚为一支,粗茎秦艽位于聚类图的最基部。[结论]nrDNAITS序列较适合作秦艽基原植物的DNA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