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利用陶赛特、特克塞尔2个肉用绵羊品种作父本,分别与小尾寒羊进行杂交,观察各组合F1羔羊8月龄的生长发育和7月龄的产肉性能.结果表明,陶赛特小尾寒羊杂交F1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均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特克塞尔小尾寒羊杂交F1亦优于小尾寒羊(P>0.05).各杂交组合羔羊7月龄屠宰,屠宰率比对照组均有一定的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杂交组净肉率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2.
引进国外早熟、生长速度快、肉用性能好的肉用品种萨福克、无角陶赛特、杜泊羊与我国产羔率高、四季发情、适应性强的优良地方品种小尾寒羊杂交,获取杂交优势,进行羔羊肉的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舍饲管理条件下,以同等营养水平饲喂杂一代羔羊和小尾寒羔羊,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萨寒F1208.61 g、杜寒F1200.11 g、陶寒F1193.33 g、小尾寒羊144.11 g,各F1羔羊与小尾寒羊羔羊相比分别提高了44.76%,38.85%,34.15%.从出生到6月龄羔羊不同阶段(1月龄、4月龄、6月龄)的平均体重,萨寒F1>杜寒F1>陶寒F1>小尾寒羊.投入与产出比为:萨寒F11∶1.09>杜寒F11∶1.01>陶寒F11∶0.94>小尾寒羊1∶0.45.说明各杂一代羔羊的生长速度均快于小尾寒羊羔羊,平均体重大于小尾寒羊,投入与产出比高于小尾寒羊羔羊1倍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小尾寒羊、德国美利奴羊与本地绵羊杂交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5个杂交组合中 ,以德×本F1和德×细F1最好 ,这两个组合的周岁体重比本地羊高 10 5 和 10 4 ,达到显著水平 (P <0 0 5 )。寒×本F1较差 ,周岁重与本地羊相近 ,这是由于小尾寒羊放牧采食性较差之故。屠宰结果、产肉性能、羊肉品质及经济效益等项指标 ,亦以德×本F1和德×细F1组合最好 ,值得在生产中推广。而小尾寒羊具有繁殖率高的特点 ,这是肉羊生产中宝贵的特点 ,应在改善饲养管理和改放牧为舍饲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利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国家大力推进"粮改饲"的背景下,研究以全株玉米青贮为基础的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饲喂小尾寒羊和不同组合杂交羊,对其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推进全株玉米青贮应用和肉羊健康养殖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尼龙袋法对全株玉米青贮前后的营养成分和瘤胃降解性进行评价;饲养试验中选择4个不同品种的3月龄断奶健康公羔羊各30只,体重相近(27.6±1.7)kg,以品种差异分为4个处理,分别是小尾寒羊(SH),"杜泊×小尾寒羊"杂交F1(DH),"蒙古羊×小尾寒羊"杂交F1(MH)和"杜泊×洼地绵羊"杂交F1(DW),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10只羊,饲喂以全株玉米青贮为基础的TMR,精粗比25:75。预试期10 d,正试期80 d,进行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测定。【结果】与青贮前相比,青贮后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DM含量、有机物(OM)含量和瘤胃降解参数的快速降解部分(a值)显著提高(P0.01),NDF含量、ADF含量和有效降解率显著降低(P0.001)。生产性能方面,不同组合杂交羊比小尾寒羊DMI有增加的趋势(0.05P0.1);杜寒和杜洼杂交羊ADG、FCR、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和胴体净肉率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经济效益方面,各处理的饲料成本无显著差异(P0.05),杜寒和杜洼杂交羊净肉增重、产肉效益和生产利润显著高于小尾寒羊和蒙寒杂交羊(P0.01)。【结论】全株玉米青贮适宜作为肉羊育肥TMR主要饲料来源,不同品种的肉羊均表现出良好的生产性能。其中,杜寒和杜洼杂交羊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均优于小尾寒羊和蒙寒杂交羊,而小尾寒羊和蒙寒杂交羊生产性能无显著差异。由此,杜寒和杜洼杂交羊更适合作为黄淮海农区肉羊育肥品种。  相似文献   

5.
不同杂交组合羔羊产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短期育肥试验研究了无角陶赛特羊不同杂交组合羔羊的产肉性能,结果表明:陶蒙F3公羔平均日增重304.50 g.d-1,比陶寒F3母羔267.50 g.d-1高37.00 g.d-1,两者间的差异显著(P<0.05).经育肥后陶蒙F3公母羔屠宰率分别为50.62%和49.68%,均高于陶寒F3公母羔,陶蒙F3和陶寒F3屠宰率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陶蒙F3公母羔胴体净肉率分别为77.58%和75.96%.陶蒙F3和陶寒F3大理石纹在3~4之间,剪切力3~4 kg,失水率小,肉质柔嫩多汁.育肥组羔羊与对照组相比每只多获纯利分别是89元和67元,经济效益明显.无角陶赛特羊杂交改良当地现有绵羊品种杂交优势明显,陶蒙F3杂交组合优于陶寒F3.  相似文献   

6.
小尾寒羊不同杂交组合羔羊育肥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道寒羔羊30只、萨寒羔羊30只和小尾寒羊羔羊20只,施予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对供试羔羊的生长和产肉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90日龄断奶时,道寒和萨寒羔羊平均体重分别为24.14和24.88 kg,分别比同龄小尾寒羊高23.47%和27.52%(P<0.01);180日龄时,道寒和萨寒羔羊平均体重分别为44.8和46.14 kg,分别比小尾寒羊高20.79%和24.26%(P<0.01);在产肉性能方面,道寒和萨寒羔羊的活重、胴体重和净肉重极显著大于同龄小尾寒羊(P<0.01),骨重、肉骨比、GR值、眼肌面积、肩部、背部、腰臀部、股部、胸部和腹部的胴体切割块重质量显著大于小尾寒羊(P<0.05),颈部、腰部、前小腿和后小腿质量略大于小尾寒羊(P>0.05);萨寒羔羊产肉性能稍优于道寒羔羊。萨寒和道寒羔羊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以在宁夏及周边地区进行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导入德国肉用美利奴细毛羊(德美)血液与河北细毛羊进行杂交,探讨其对河北细毛羊生产性能和产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德血含量的杂交后代初生、断奶时体重均高于河北细毛羊,其中37.5%、50%、68.5%、75%德血含量组公羔初生重显著高于河北细毛羊组,18月龄时体重优势消失,其他体重变化不明显。毛品质方面,羊毛细度没有明显变化,净毛量显著提高(P<0.01)。同等育肥条件下,德美与河北细毛羊的杂交后代的日增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及净肉率等指标均显著高于河北细毛羊(P<0.01)。  相似文献   

8.
宁夏地区4个绵羊群体肉用性能及肉质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探究宁夏地区滩羊(T)、小尾寒羊(XH)、杜泊羊(DB)和杜×滩寒杂交羊(DTHJ)4个绵羊群体肉用性能及肉质性状差异。测量4个绵羊群体8月龄羊(各4公4母)的体尺性状、肉用性能及肉品质指标,分析性别及群体间各指标的差异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及性别*群体互作效应对各指标(L*、b*值除外)影响不显著(P>0.05),而群体间各指标(屠宰率、背膘厚、净肉率、肌纤维直径和熟肉率除外)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表明,DB肉用性能最好,T肉质优良。DTHJ既继承DB良好的肉用性能还保持T良好的肉品质。对T、XH、DB及DTHJ的体尺、肉用性能及肉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分别获得3、3、2、 4和4、4、2、3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分别为81.623%、91.940%、 83.092%、97.779%和93.154%、 94.436%、87.372%、82.697%。该结果能够为各绵羊群体肉用性能和肉质性状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柳存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393-9394,9630
为了改良小尾寒羊的毛肉用性能,了解德国美利奴羊和小尾寒羊杂交一代的杂交效果,为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随机抽样测定了24只9月龄羊德美与小尾寒羊杂交一代的重量和体尺,并分析了被毛纤维类型,测定了羊毛细度和长度.结果表明,德美羊与小尾寒羊杂交一代平均体重为(28.52±7.45)kg,体高为(57.75±4.32)cm,体长为(55.64±7.33)cm,胸围为(74.88士8.90)cm.被毛纤维类型分析和各类型羊毛纤维细度、长度测定结果表明,德美羊与小尾寒羊杂交一代被毛有一定的改良效果,但被毛各部位羊毛均属异质毛,其品质比母本小尾寒羊好,比父本德美羊差.  相似文献   

10.
试验结果表明,用多赛特、夏洛来肉用绵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其 F_1代羔羊在生长发育、断奶后肥育增重速度、胴体重和屠宰率、净肉重和净肉率以及经济效益等均明显高于小尾寒羊,尤以多赛特与小尾寒羊杂交一代效果最佳,经济效益比小尾寒羊高89.4%。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夏洛莱羊作为父本,与小尾寒羊进行杂交试验,夏小F_1试验组平均产羔率比纯寒羊降低23.34%,较为显著;夏小F_1代公、母羊初生体尺比小尾寒羊增加明显。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公母羊分别增加较明显。公、母羔羊的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和体重分别平均增加0.53cm、0.72cm、1.56cm、0.26 cm、1.07kg和2.84cm、1.32cm、0.72cm、0.25cm、1.04kg;分别提高了1.63%、2.27%、4.72%、5.19%、31.84%和31.80%;夏小F1代公、母羊3月龄增重3.93kg、2.33kg;夏小F_1代公、母羊6月龄增重5.48kg、4.11kg,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湖羊、小尾寒羊与肉用杜泊羊杂交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引进优质杜泊绵羊为父本与湖羊和小尾寒羊进行杂交,湖羊和小尾寒羊母羊群采用激素诱导同期发情后,以杜泊绵羊鲜精进行人工授精。分析不同羊群受胎率、产羔率以及F1代杂交羔羊生长速度与体尺变化。结果表明 湖羊和小尾寒羊群体受胎率和产羔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 杜湖杂交羊与湖羊初生重、1月龄、2月龄体重差异不显著,3月龄、6月龄、日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 杜寒杂交羊与小尾寒羊初生重差异不显著,1月龄、2月龄、3月龄、6月龄、日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 杜湖杂交羊与杜寒杂交羊初生重差异极显著(P﹤0.01)、1月龄、6月龄体重和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2月龄和3月龄体重差异不显著 湖羊与小尾寒羊初生重差异不显著,1月龄、6月龄体重和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2月龄、3月龄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初步杂交试验认为杜泊羊与湖羊或小尾寒羊杂交均可分别作为理想的父、母本组合,用于进一步培育优质肉用杂交绵羊新品系(种)研究。  相似文献   

13.
针对小尾寒羊生产性能中存在的缺陷,选用世界著名肉用种公羊与小尾寒羊杂交改良.结果表明,杂交羊比纯繁小尾寒羊平均体重增加2.6Kg,屠宰净肉率高出6.68个百分点,增加净肉6.68kg,产毛量增加1Kg,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利用SPSS10.0软件对小尾寒羊、大尾寒羊、豫西脂尾羊的羊毛物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尾寒羊、大尾寒羊、豫西脂尾羊的无髓毛质量比分别为(74.88±12.12)%、(85.05±13.93)%和(64.32±8.87)%,差异显著(P<0.05).3个绵羊品种的无髓毛根数比分别为(82.36±2.97)%、(8...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绵羊(Ovis aries)RFXANK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肉用性状之间的关系,为优质肉羊育种提供有效的分子遗传标记。【方法】采用液相捕获技术测定杜泊羊(D)、小尾寒羊(XH)和滩羊(T)3组91头羊,通过液相捕获技术获取RFXANK的突变位点,并从中选出3个多态位点(rs160009883、rs420498050、rs405773959)。针对筛选出的位点,采用飞行质谱检测技术对杜滩寒三元杂交羊(DTH)、杜泊羊、小尾寒羊和滩羊共30只进行遗传分型,并与其肉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rs160009883位点AA基因型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极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1),AA基因型净肉率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CA基因型净肉重显著高于CC基因型,AA、CA基因型胸围显著高于CC基因型;rs420498050和rs405773959位点AA基因型宰前活重、屠宰率、净肉重、胴体重、净肉率极显著高于GG基因型,AA基因型胸围、背膘厚显著高于GG基因型;3个位点不同基因型与GR值、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蛋白质、肌苷酸、丙氨酸和缬氨酸均呈显著相关,与...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小尾寒羊和寒泊羊的繁殖性能,以及2个品种及其杂交F_1后代的生产性能,进行了寒泊羊与小尾寒羊的杂交。统计分析了寒泊羊和小尾寒羊的胎产羔数、产羔间隔和全年产羔母羊产羔月份比例,同时开展了寒泊羊为父本、小尾寒羊为母本经济杂交效果分析,比较了寒泊羊、小尾寒羊与杂交F_1代的初生质量、2月龄断奶质量和5月龄体质量。结果显示,小尾寒羊与寒泊羊平均胎产羔数分别为2.14、1.81只,产羔间隔平均为248、298 d,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杂交F_1代羔羊初生质量与寒泊羊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2月龄断奶质量和5月龄体质量方面与寒泊羊和小尾寒羊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寒泊羊繁殖性能有待进一步选育提高,寒泊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后代初生质量优势不明显,但在早期增质量有所提高,后期增质量和出肉率等肉用性能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杜泊绵羊与小尾寒羊杂交一代育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杜泊与小尾寒羊杂交一代和小尾寒羊羔羊各24只,共48只,按公母各半及对等的原则分成试验组、对照组,研究同一营养水平条件下,全颗粒饲料饲喂育肥羔羊对产肉力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杜寒杂交羊平均日增重306 g,饲料报酬4.25 ∶ 1,分别比小尾寒羊提高20%和21.17%(P<0.01);屠宰率和净肉率两项指标,杜寒杂交羊分别比小尾寒羊高3.2和2个百分点.其他指标2个组间接近.  相似文献   

18.
陶寒F1、萨寒F1、滩寒F1组羔羊增重分别比小尾寒羊提高35.8%、32.5%、13.6%,方差分析可知,陶寒F1组、萨寒F1组羔羊的增重、日均增重差异极显著高于滩寒F1组和对照组(P<0.01);陶寒F1组与萨寒F1组,差异不显著(P>0.05),滩寒F1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每千克增重饲料消耗由低到高依次为陶寒F1、萨寒F1、滩寒F1、小尾寒羊组,说明陶寒F1、萨寒F1组饲料转化率高,育肥效果好.陶寒F1、萨寒F1组与滩寒F1、小尾寒羊组相比,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和眼肌面积差异极显著(P<0.01),陶寒F1、萨寒F1属于一级,脂肪含量适中无尾脂.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不同尾型绵羊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差异,选择相同饲养管理水平下8月龄兰州大尾羊(Lanzhou fat-tailed sheep)、小尾寒羊(Small-tailed han sheep)、藏羊(Tibetan sheep)的羯羊各6只,测定生产性能后进行屠宰试验,检测尾部脂肪的脂肪酸组成,并将生产性能与屠宰性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大尾羊的体长、体高和尾型相关指标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和藏羊,兰州大尾羊和藏羊的胸围、胸深、胸宽、尻宽显著高于小尾寒羊;兰州大尾羊的宰前活质量和胴体质量显著高于藏羊,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兰州大尾羊和藏羊的屠宰率比小尾寒羊分别极显著高出15.50%和15.62%,净肉质量和骨质量显著高于小尾寒羊;小尾寒羊肉的剪切力为(0.30±0.12)kg·f,极显著低于兰州大尾羊和藏羊。3种羊尾部脂肪中共检测到36种脂肪酸,小尾寒羊的饱和脂肪酸相对质量分数极显著高于兰州大尾羊和藏羊,不饱和脂肪酸相对质量分数极显著低于兰州大尾羊和藏羊。兰州大尾羊的体高与宰前活质量、眼肌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胸深与宰前活质量、胴体质量、净肉质量和眼肌面积呈显著正相关。3个品种羊宰前活质量与胴体质量、净肉质量等产肉力指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在相同舍饲营养水平下,3个品种羊生产和屠宰性能综合表现为:兰州大尾羊藏羊小尾寒羊,藏羊的肉质表现出失水率低、肉色深、剪切力大、熟肉率高等特点,兰州大尾羊的尾部脂肪营养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较全面地了解杜泊绵羊(♂)与湖羊(♀)杂交的效果,对杜湖杂一代羊和湖羊的肉用、皮用性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杜湖杂一代羊4月龄体质量、2~4月龄内日增质量均显著高于湖羊,分别提高了26.86%、27.07%;杜湖杂交一代羊宰前活质量、胴体质量、屠宰率、净肉质量、净肉率均显著高于湖羊;杜湖杂交一代羊颈部、腹部和腿部真皮层厚度亦显著高于湖羊,分别提高了54.55%、53.23%、105.71%;杜湖杂交一代皮肤毛囊密度和每一囊群内毛囊数均低于湖羊。杜湖杂交一代羊生长速度、屠宰性能、板皮质量较湖羊均有显著提高,而毛皮质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