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绵麦367和绵麦51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大穗型小麦新品种,突出特点是株高适中,茎秆韧健,耐肥抗倒,穗层整齐,穗子长大方正,穗粒数多;抗旱耐瘠、耐寒性强,抗条锈病和白粉病,高产稳产好,适应性广泛,是小麦高产创建和高产示范的首选品种,栽培面积迅速扩大。为了更好地发挥绵麦367和绵麦51的高产潜力,本文重点阐述了两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特点,为大面积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绵麦39是2005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小麦新品种,它对条锈病表现高抗且抗性稳定。为了解绵麦39抗条锈性的遗传基础,为其进行抗条锈性的多元化抗源聚合育种提供理论参考,特进行了此试验。试验选用7个抗病品种(系)和3个感病品种(系),分别与绵麦39组配成抗×抗、抗×感组合,将亲本、F1与F2代于成株期用条中32生理小种进行人工接种,统计F2群体抗感分离比例,进行遗传分析与等位性分析。结果表明,绵麦39对条锈菌条中32的成株期抗性受一对显性基因的控制;绵麦39对条中32的抗性来源于抗条锈病材料贵农21-1(含有条锈病抗性基因YrGn21)。抗性基因YrGn21与YrCH42、Yr26基因具有等位性关系,而与抗条锈病材料贵农19-4、辽春10号以及CIMMYT材料ox-ley、96EW39(SW2148)含有的条锈病抗性基因有差异。同时对各抗病品种(系)的抗条锈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绵麦43是以自育的中间材料07146-12-1为母本,贵农19-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06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麦2006005)。该品种在四川省区域试验中表现产量高,品质优良,兼抗条锈病和白粉病,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国审小麦新品种绵麦367和绵麦51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麦367和绵麦51是由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研究所最新育成、来源于同一组合的大穗型高产抗病广适小麦新品种。2010年和2012年分别通过国家品种审定,成为国家级推广品种;2011年和2013年分别被科技部列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示范推广,绵麦367被农业部推荐为2013-2014年度全国小麦主导品种。重点阐述了绵麦367和绵麦51的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为大面积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西南麦区气候生态特点和生产发展需要,育成小麦新品种绵麦40.其主要特点是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泛,综合抗病性突出,品质优良.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号为国审麦2006 002.本文针对绵麦40生长发育特性,对高产栽培技术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6.
采用复合杂交方式,育成适宜西南麦区气候特点和小麦生产需要的小麦新品种绵麦41。其主要特点是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泛,综合抗病性突出,品质伏良。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6002)。本文针对绵麦41生长发育特性,对高产栽培技术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7.
绵麦1403和绵麦185是选用自育的优良品系和中间材料与引进的具有不同遗传背景,以及地理生态远缘的抗病、优质材料杂交育成的突破性小麦新品种。两品种共同特点是:植株矮健,穗层整齐,穗大粒多,抗倒伏力强;综合抗性好,抗条锈病,兼抗白粉病;丰产性突出,四川省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分别为369.4kg/667m2和379.1kg/667m2,比对照川麦107增产10.9%和13.3%。  相似文献   

8.
绵麦367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2010年10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定名并推广。该品种产量高,两年国家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76.9 kg,比对照增产13.95%,高产试点亩产达594.7 kg,慢条锈病、高抗白粉病,适宜在长江上游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一、品种来源绵麦39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用自育的优良小麦新品系绵阳96-78作母本,引进贵州农业大学选育的抗条锈病和白粉病材料贵农21-1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绵麦40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用自育的优良矮秆种质绵阳01821作母本,引进贵州农业大学选育的抗条锈病和白粉病材料贵农19-4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10.
强优势小麦杂交种‘绵杂麦168’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利用小麦杂种优势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和抗性,采用"四同步一交叉"育种技术和方法,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温光型两系不育系MTS-1与恢复系MR168配组,育成早熟,穗大粒多,结实正常,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产量高,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的杂交小麦新品种‘绵杂麦168’通过国家和省级双审定。总结了‘绵杂麦168’的选育历程,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高产栽培、繁育技术措施;简述了‘绵杂麦168’在区域试验和示范推广中的突出表现,认为‘绵杂麦168’是中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两系杂交小麦绵杂麦168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绵杂麦168进行更好地推广和产后加工的应用,该文对大田生产的绵杂麦168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绵杂麦168只有绵阳和德阳的全粉灰分与广元之间、绵阳与德阳面团的稳定时间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余品质指标在地区间无显著差异;其蛋白质与湿面筋和吸水率、形成时间与降落值、软化度与吸水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而软化度与稳定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大田生产上,只有绵杂麦168的吸水率和稳定时间、绵阳生产的绵杂麦168的容重和湿面筋指标达到中筋小麦标准,其余指标达到弱筋小麦标准。为了更加优质高效地产后加工绵杂麦168,必须加强对绵杂麦168的优质高效栽培措施的推广。  相似文献   

12.
绵杂麦168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新品种,2007年相继通过国家审定和四川省审定,2012年通过甘肃省审定。结合近年生产实践,形成一套绵杂麦168适宜四川麦区生产应用的高产栽培技术、高产制种技术和亲本高产繁育技术规程,以供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利用四川省区试对照品种绵麦37,对绵麦37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绵麦37的产量变幅为4513.35~5652.75kg/hm2,有效穗变幅为291.75万~342.75万/hm2,最高苗变幅为460.35万~634.65万/hm2,基本苗变幅为191.55万~221.55万/hm2,穗粒数变幅为37.33~48.91粒,千粒重变幅为38.63~47.7g,株高变幅为73.67~93.2cm,成穗率变幅为37.47%~68.56%,生育期变幅为175~188d。除成穗率外,其余8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0%以内。相关分析表明,有19对性状间是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有17对性状间是显著或极显著偏相关,9个农艺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绵麦37的4个主成分的累计百分率达91.34%,其中产量因子的百分率最高(48.61%)。与产量关联系数最大的是千粒重,其次是穗粒数和成穗率,它们对绵麦37产量形成的影响最大。在育种中,绵麦37可以从千粒重和穗粒数方面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4.
川麦22是利用收获指数作为选择指标之一育成的小麦品种,1989-1992年,累计推广1.1百分公顷。本文报告利用收获指数,并结合其他主要农艺性状,选育出川麦22的过程,研究和分析了川素22在全省86点(次)试验中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规律,以及该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反应,指出川麦22的丰产潜力与绵阳11相同,但稳产性和适应性明显优于绵阳11,含有与2个杂交亲本不同的苗期抗性基因,抗条锈病性优于绵  相似文献   

15.
不同播种量对绵杂麦168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官亭镇地区种植绵杂麦168的最佳播种量为119kg/hm2,既节约用种量,又能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密度、氮肥、磷肥及钾肥对小麦新品种绵麦42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氮肥是影响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磷肥与密度,它们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钾肥对产量影响较小,未达到显著水平。绵麦42获得高产(产量大于7500 kg/hm2)的具体栽培技术措施为:密度为226.35-250.65×104/hm2基本苗,纯氮量182.85-197.55 kg/hm2,P2O5用量119.4-130.8 kg/hm2,K2O用量79.65-113.85 kg/hm2。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杂交小麦生产用种量大,种子生产成本高这一难题,加速杂交小麦新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特就施氮量与密度对绵杂麦168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施氮量为主区,密度为副区,施氮量与密度各5水平。结果表明,施氮量、密度以及施氮量与密度的互作都极显著地影响绵杂麦168的产量。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也呈增加趋势,但在密度极高的情况下,产量又有所下降。在基础地力中等水平的情况下,在低用种量(密度≤165×104基本苗/hm2)下,在施氮量为150~300kg/hm2情况下,种植绵杂麦168可获得高于6750kg/hm2的产量和高于8000元/hm2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给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该试验就密度与施氮量对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绵杂麦168籽粒灌浆过程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氮肥主要通过灌浆期各阶段的灌浆速率显著地影响籽粒质量;密度是通过渐增期持续天数和渐增期与快增期灌浆速率显著地影响籽粒质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灌浆期各阶段的灌浆速率逐渐降低,最终千粒质量逐渐降低;随着密度的增加,渐增期持续天数和渐增期与快增期灌浆速率呈逐渐减少趋势,千粒质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为给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该试验就密度与施氮量对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绵杂麦168籽粒灌浆过程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氮肥主要通过灌浆期各阶段的灌浆速率显著地影响籽粒质量;密度是通过渐增期持续天数和渐增期与快增期灌浆速率显著地影响籽粒质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灌浆期各阶段的灌浆速率逐渐降低,最终千粒质量逐渐降低;随着密度的增加,渐增期持续天数和渐增期与快增期灌浆速率呈逐渐减少趋势,千粒质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0.
绵麦228和绵麦1618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优良小麦新品种。介绍了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要点,为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