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樱桃番茄金珠为材料,采用基质盆栽的方式,研究营养液添加NaCl提高EC值对基质盆栽番茄果实品质和叶片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添加NaCl的方式提高营养液EC值栽培番茄,可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可滴定总酸含量,单果重下降。各指标中对维生素C含量影响最小;对第3穗果实影响大于第1穗和第2穗;营养液添加NaCl还提高了番茄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硝态氮含量。  相似文献   

2.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樱桃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种浓度的营养液,采用水培、基质培对樱桃番茄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樱桃番茄株高、茎粗、叶面积、叶数、叶绿素含量等,水培均好于基质培。采用水培方式栽培选用1.5倍剂量浓度的营养液,其生长发育优于0.5倍和1.0剂量营养液;采用基质培方式选用1.0剂量浓度的营养液,其生长发育优于0.5倍和1.5倍剂量营养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碱性含腐植酸营养液施用对海南樱桃番茄地酸化土壤理化环境及植株生长、果实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碱性含腐植酸营养液在酸化土壤改良和优质樱桃番茄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酸性土壤为试验土壤,设不追肥(CK)、追施0.30‰复合肥(0.30‰ CF)、0.30‰腐植酸营养液(0.30‰FDG)、0.20‰腐植酸营养液(0.20‰ FDG)和0.16‰腐植酸营养液(0.16‰ FDG)共5个处理,于樱桃番茄生育期内定期测定盆栽土壤pH,收获期(植株移栽120 d)测定叶片SPAD值、植株株高和茎粗以及果实产量和品质,测定盆栽土壤电导率、有效养分、阳离子交换性能及酶活性等指标,并对樱桃番茄果实品质、产量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樱桃番茄植株移栽120 d时,施用0.20‰~0.30‰腐植酸营养液的盆栽土壤pH>5.60,而施用复合肥的土壤pH<5.00;0.20‰~0.30‰腐植酸营养液处理的盆栽土壤有机质含量相比复合肥处理均提高6.8%;腐植酸营养液处理的盆栽土壤电导率均低于复合肥处理,而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酸性磷酸酶、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复合肥处理。虽然腐植酸营养液处理的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呈现不同程度降低,但根据耕层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分级指标,其仍处于高水平,可满足樱桃番茄生长对土壤养分的需求。施用0.20‰~0.30‰腐植酸营养液的樱桃番茄植株株高、茎粗和生物量高于其他处理,果实产量和营养品质优于或等同于复合肥处理,其中0.30‰腐植酸营养液处理的果实产量较复合肥处理增产2.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果实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正相关;品质大部分指标与土壤pH、交换性钙含量、酸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腐植酸营养液处理以0.20‰~0.30‰施用量效果最佳,既能改良酸化土壤,又可提高樱桃番茄产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无机营养液中添加微生物菌肥对水培樱桃番茄产量、品质和抗逆生理的影响。 【方法】采用水培樱桃番茄,设计 4 个无机营养液中添加微生物菌肥处理,分别为无机营养液不添加微生物菌 肥(T1,对照)、无机营养液添加 0.1% 微生物菌肥(T2)、减少 10% 无机营养液添加 0.1% 微生物菌肥(T3)、 减少 20% 无机营养液添加 0.2% 微生物菌肥(T4),测定樱桃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及相关形态生理指标。【结果】 配施微生物菌肥可提高樱桃番茄单株产量,T2 处理单株产量(684.19 g)显著高于 T1 处理(425.97 g),提高 60.62%,T3、T4 处理单株产量分别为 518.93、472.37 g,略高于 T1 处理。T2 处理樱桃番茄成熟果实可溶性固形 物含量(9.17%)略高于 T1(9.00%)、T3(8.83%)、T4(8.40%)处理,VC 含量 (46.14 mg/100g) 和硬度 (0.91 kg/cm2 ) 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整个生育期(14、28、42、56、70 d)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及 SOD、POD、CAT 活 性均处于较高水平。【结论】无机营养液中添加 0.1% 微生物菌肥可以提高水培樱桃番茄产量,有助于改善番茄 果实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增强植株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5.
不同商品基质对樱桃番茄的育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5种商品基质对樱桃番茄穴盘育苗的不同效果,结果发现,基质恒先和培蕾培育的樱桃番茄幼苗在育苗前期虽表现一般,但后期茎粗增加快,出叶速度快,SPAD值高,壮苗指数高,是较理想的育苗基质;樱桃番茄在基质锦大绿上出苗快,育苗前期茎粗增加和出叶快,虽育苗后期生长放缓,但壮苗指数较高,在用于育苗时,应在后期注意补浇营养液;樱桃番茄在基质丰农和KEKKILA上总体表现差。  相似文献   

6.
以樱桃番茄"千禧"和"金珠"2个品种为材料,采用固体基质袋栽的方法,定植后选用山崎番茄专用营养液配方追肥,设置了清水(CK)、1/2剂量、3/4剂量、1剂量等不同营养液浓度浇灌,研究其对无土栽培樱桃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供试品种单株果实鲜重均随着营养液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3/4剂量最高。每节位果实数、叶绿素SPAD值、株高、茎粗、叶片数、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均随浇灌液浓度增加而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3/4剂量时最高,增加至1剂量时则这些指标又均下降。  相似文献   

7.
晚疫病是屏南县樱桃番茄的主要病害。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屏南县逐年加大樱桃番茄的种植面积.现已达到260公顷.樱桃番茄晚疫病发生逐年加重,一般田块发病株率15%~25%,发病重的达50%以上,严重影响樱桃番茄的产量和品质,给种植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多数农民对此病的危害特点和防治了解不多,造成防治上难以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8.
温室樱桃番茄无土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试验,对自控温室樱桃番茄无土栽培的环境控制,营养液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樱桃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var. cerasif orme)是番茄栽培亚种中的一个变种,果型小,果实以圆球形为主,形似樱桃,外观玲珑可爱,单果重一般为10~30 g.含糖量及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普通番茄,品质好,且抗病耐贮,温室种植经济效益高.袋栽技术是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的一种,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使用基质,不用传统的营养液浇灌作物,而使用有机固态肥并直接用清水灌溉作物的一种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设施番茄营养液与CO_2耦合的智能调控,探索CO_2微加富下最优营养液电导率(EC),在人工可控环境下,保持CO_2浓度为600μmol/mol,设营养液供液的EC值分别为2.3、2.9、3.5 m S/cm,研究了不同营养液EC值对结果期岩棉栽培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微加富下,营养液EC值对番茄的株高、茎粗、光合特性、产量以及水肥利用效率均有影响;番茄茎粗、单株养分消耗量均随营养液EC值的增加而增加,单株耗水量随营养液EC值的增加而减少;净光合速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养分利用效率均随营养液EC值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均在营养液EC值为2.9 m S/cm时达到最大值,该营养液下果实干质量分配率最高,番茄平均单果质量最大,综合品质最优。综合考虑,CO_2微加富可适量降低营养液供液EC值,以2.9 m S/cm为番茄生长的最优EC值,具有明显的节水、节肥和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11.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2.
13.
14.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选择碳源(玉米粉)、氮源(蛋白胨)、pH、温度、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采用L27(55)五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液态培养鸡腿菇菌丝体.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在不同培养条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