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深两优5814在湖南麻阳县种植表现出丰产性好、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2011~2013年推广面积已达3 120hm2,成为麻阳县杂交水稻主栽组合之一.该文介绍了该组合大田生产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两系杂交水稻C两优4418在肥东县试种和大面积示范种植,表现为熟期适宜、分蘖力强、植株矮壮、抗倒伏、耐抗高温、生态适应性广等特征特性。该文介绍了该组合的产量表现和特征特性以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两优3773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用152S与R173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2006年引入古田县城西小面积试种,2007年在城西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均表现省肥易种、适应性广、抗倒性强、增产潜力大、米质优、高产稳产等特点,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截至2008年全县已累计推广种植71.5hm^2。  相似文献   

4.
两优2186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杨聚宝博士经过13年潜心研究选育的优质、高产两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于2001年引入我镇,经过3年试验示范种植,表现丰产、稳产、优质、抗病、综合性状优异,深受农户欢迎,是我市单晚、双晚主推组合之一。 一、特征特性 1.丰产性好:2001年我镇引进该组合在镇良种场、下抱村作晚稻试验示范种植25亩,经实割验收和  相似文献   

5.
该试验对两优289进行了人工栽插和机插秧2种种植方式,采用210kg/hm2、240 kg/hm2、270 kg/hm2纯氮3个肥料水平,探讨该组合的适应性和抗倒性.结果表明,两优289适应不同的栽培方式,在高氮肥条件下,人工栽插实际产量10466.76kg/hm2,机插秧实际产量9186.36kg/hm2,证明该组合具有适应广、耐肥抗倒伏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广两优100"为两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早熟、抗逆性强和适应性广的特点,可作再生稻种植,是适应目前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优质杂交稻新组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审稻  相似文献   

7.
超级稻科超3218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超3218是湖南科裕隆种业有限公司利用Y58S与两系父本3218配组而成的最新超级稻组合,在湖南麻阳作中稻种植,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病抗逆性强.介绍了该组合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Y两优9918水稻留蓄再生稻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Y两优9918在耒阳市小水镇四都村作"一季稻+再生稻"示范种植,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分蘖力强,群体整齐,抽穗整齐,穗大粒多,产量高,经测产,头季稻产量达8 430 kg/hm~2,再生稻产量达2 295 kg/hm~2,2季合计产量为10 725 kg/hm~2。本文总结了Y两优9918作再生稻栽培的种植表现,介绍了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超级杂交稻两优1128在辰溪县试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德宠  包昌云  金涛 《农技服务》2011,28(2):135-136
两优1128(P8SS×R1128)系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开发的超级稻两系新组合,2009年在辰溪县潭湾镇桥湾村试种1333.3 m~2,平均单产13072.5 kg/hm~2,2010年在辰溪县推广8hm~2,平均单产11250 kg/hm~2,高产丘块达13650kg/hm~2。该组合适应低海拔,温光充足,水源方便的田块作一季中稻种植。栽培中注意重施有机肥,控氮增钾,防治黑条矮缩病、叶鞘腐败病的发生,穗期喷施谷粒饱。  相似文献   

10.
许豆8号是许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许98662为母本,许96115为父本育成的大豆品种。于2011年通过河南省审定。该品种具有株型紧凑,丰产性稳产性好;抗逆性强、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外观品质优异、商品性好等特点。2011-2013年在长葛市种植百亩示范方,平均产量3 967.6 kg/hm~2;2014-2016年在长葛市种植千亩示范方,平均产量3 772.7 kg/hm~2; 2017-2018年在长葛市种植万亩示范方,平均产量3 712.8 kg/hm~2,均表现出较强的丰产、稳产性。该品种适宜河南省及周边各地夏大豆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金优2155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以金23A与明恢2155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2年引入桂中北稻作区多点试种,表现出生育期适中、穗大粒多、高产稳产、米质优、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大面积种植每公顷产量在7500~9000kg,2004年2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栽培技术:早稻以3月中旬、晚稻以6月底~7月上旬为宜;播种前抓好种子消毒,加强秧苗水肥管理,培育壮秧;适时移栽,每公顷抛秧27.0~28.5万株、手插秧以30万蔸为宜;移栽前重施基肥,插后4~7d结合除草合理追肥;科学用水;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褐稻虱、三化螟等病虫害。  相似文献   

12.
T 78优2155是福建省三明市以福建农林大学育成的优质不育系T 78A为母本,明恢2155为父本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广东省梅州市于2003年引入,经3年多点试种示范,表现株叶型好、产量高、抗病性强、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米质优等特点,一般每公顷产量8250kg,高产可达9750kg。2004、2005年分别通过广东省梅州市、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3.
“先农 10号”是用优质不育系“中 9A”与自育的强恢复系“R254”配组育成的晚籼中熟品种。该组合 2003 ~2004年参加江西省晚稻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026. 9kg/hm2;熟期、产量、抗性、米质均优于同类对照组合“汕优 46”,具有高产、稳产、株型适中、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制种产量高等特点,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二晚种植。  相似文献   

14.
博优315是利用博A与自选恢复系测315配组而成的感光型晚籼新组合,全生育期122d左右,分蘖力较强,有效穗270~300万/hm2。每穗总粒数142粒,结实率79.8%左右,千粒重22.3g,耐肥抗倒,后期耐寒性中等,米质较优。一般产量7.5t/hm2,高产可达8.55t/hm2以上。截至2005年已在桂南稻作区累计推广种植3.3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与植株硝态氮速测系统结合的方法,确定采用反射仪法速测冬小麦拔节期植株硝态氮含量对植株氮素营养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冬小麦拔节期植株硝态氮含量缺乏临界值为1 000 mg/kg,充足评价指标为1 300 mg/kg;土壤合理的底肥施N量为75~150 kg/hm2;冬小麦拔节期合理的氮肥追施量应控制在100~150 kg/hm2;冬小麦最佳经济效益追肥量为117.86 kg/hm2.  相似文献   

16.
密度与施肥对黔麦17号群体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密度与施肥对小麦新品种黔麦17号群体动态的影响,采用4因子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小麦新品种黔麦17号在控制密度与施肥(N,P,K)条件下的群体动态变化进行了考察,分析了不同阶段对群体发展有显著影响的栽培因子,着重对极量群体量完成天数、极限群体量、有效穗、平均单株成穗数等群体指标的形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本苗量对群体动态各项指标的影响最大,氮肥作用要大于磷肥与钾肥,肥料与基本苗的互作有一定的影响,当基本苗每增加31.2万株/hm2,达极限群体量天数缩短1.64d,有效穗量增加12.67万穗/hm2,平均单株成穗数降低0.32穗/株.研究结果对黔麦17的精量播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播期和耕作方法对直播晚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比较不同播期与耕作方法对晚稻产量的影响,以筛选出最佳播期和耕作方法。结果表明:7月20日播种的免耕直播晚稻产量和经济效益均较高,比同播期常耕直播稻增产稻谷125.1kg/hm2,增加产值175.5元/hm2,合计节本增收715.5元/hm2。  相似文献   

18.
以牛角椒为材料,采用6.67、5.56、4.76万株.hm-2三种密度和两种整枝方式,在日光温室栽培,研究不同群体结构对辣椒光合特性、干物质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四杆整枝的功能叶光合速率高于自然整枝,且各层次光合产物分布均匀,根系生长较旺盛,是增产的主要原因。辣椒产量与中下部功能叶片光合速率关系密切,在一定范围内,密度越大,中下部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越高,光合速率越高,呼吸消耗小,总产量也越高。  相似文献   

19.
在彭阳县两个不同气候区地膜玉米上施用“玉泉”牌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的试验结果表明 ,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具有加速植株生长、促进干物质积累、改善经济性状的效果。其中以施用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 90 0 kg/hm2 的处理较对照增产 10 .0 1%~ 17.88% ,纯收入增加 110 2 .95~ 1779.90元 /hm2 。但从产投比看 ,以施 6 0 0 kg/hm2的处理产投比相对较高 ,比较经济合算  相似文献   

20.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during 2008-2010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NPK fertilization on seed yield and economic benefit of a new hybrid cultivar of winter oilseed rape(Brassica napus L.)- Xiangzayou763,and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NPK ratio and dose in Hunan,Chin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PK ratio(1:0.50:0.50) with 180 kg/hm2 N,90 kg/hm~2 P_2O_5 and 90 kg/hm~2 K_2O was the optimum combination for the highest seed yield(2 231.13 kg/hm2) and economic benefit(9 816.97 Yuan/hm~2),of which 1 641.23 Yuan/hm~2 being set for fertilizer investment(VCR=4.11).Besides,the effects of N,P and K fertilizers on seed yield and oil production of winter oilseed rape were not identical.N had the greatest effect on plant growth of winter oilseed rape,followed by P and K.Total leaf number,green leaf number,leaf length and width,rhizome diameter,branch number,dry weight per plant and other agronomic characters in high N treatme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low N treatments.By correlation and path analysis of yield components,the contribution rate to seed yield was found:effective silique number per plant>seed number per silique>1 000-seed weigh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