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索建立具有空间相邻约束的森林收获调整模型的方法,为制定乡村集体林的采伐规划、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以福建省永安市洪田村的杉木用材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森林资源档案数据,将空间相邻约束纳入到森林采伐作业中,运用混合整数规划方法,构建村级森林收获调整的空间优化模型。【结果】在未来10年内,洪田村杉木用材林的最大允许采伐量为8 623.5m3;根据最优可行解可以确定各小班的采伐决策和具体地点,有效阻止采伐相邻斑块,保证利用成熟林、过熟林而避免采伐未成熟林;2个分期的木材收获量分别为4 106.5和4 517m3,实现了木材的均衡生产。【结论】村级森林收获调整的空间优化模型在保证最优采伐量的同时,有效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促进了森林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根据广西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桉树(eucalyptus)3种人工林分布情况,按其在各县市的分布权重选取不同龄级(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典型样地,样地面积20m*50m,采用网格法采集表层土壤(0cm-10cm),采用稀释平板涂抹法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氯仿熏蒸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各林龄阶段土壤可培养微生物中,细菌数量占有绝对优势,幼龄、中龄、过熟龄阶段微生物数量大小顺序为:杉木>桉树>马尾松,杉木幼龄、马尾松、桉树近熟林微生物数量在各自的林型中最大。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在杉木幼龄林、马尾松中龄林、桉树过熟林最大,微生物生物量氮(Nmic)在杉木过熟林、马尾松和桉树幼龄林最大,微生物生物量磷(Pmic)在杉木成熟林、马尾松幼龄林、桉树近熟林最大,杉木Cmic、Nmic、Pmic随着林龄的递增呈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马尾松和桉树微生物量随林龄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Nmic与土壤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具有显著的(P<0.05)分形关系,其余的微生物量和微生物数量均不存在分形关系。  相似文献   

3.
新疆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LY/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采用第8次新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新疆天山和新疆阿尔泰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长期定位观测数据以及社会公共数据,对新疆山地森林生态系统14种主要林分类型、2种林地类型和5种乔木龄组的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新疆山地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862.46×108元/a;各功能价值量的排序依次为: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育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积累营养物质;乔木林和灌木林生态服务价值量分别占总价值量的69.27%和30.72%;天山和阿尔泰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分别占总价值量的57.34%和42.46%;各龄林的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依次为成熟林过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为3.59×104元/(hm~2·a);乔木和灌木单位面积价值量分别为5.09×104元/(hm~2·a)和2.01×104元/(hm~2·a);天山和阿尔泰山森林生态系统分别为3.30×104元/(hm~2·a)和3.77×104元/(hm~2·a);单位面积价值量为过熟林中龄林成熟林幼龄林近熟林。  相似文献   

4.
经营林业要遵循森林永续利用的原则,是林业的特点决定的,是林业生成客观规律的反映.再次回到最初伐区采伐成熟林的生产周期.包括采伐、更新、培育成林到再次采伐周而复始的整个时期.轮伐期的确定可为实现森林的永续利用安排时间序列的重要手段.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普遍采用主伐年龄,60年代随着以场定居、以场轮伐的方针而逐渐采用轮伐期的概念,至今这两种概念都在生产中应用.轮伐期是个永续利用原则中的一个时间序列,是林学上的技术性经济指标.轮伐期一般含有三个概念:一是在林分利用量稳定条件下周而复始永续利用的一个生产周期的时间;二是森林经营全过程采伐—一更新——经营——再采伐的时间;三是近似法正林采伐年龄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目的  年伐量的计算是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核心内容,合理的年伐量能指导森林可持续经营。使用公式计算年伐量的传统方法,结果偏差较大,主观性较强,局限性明显。本研究利用计算机模型来解决传统方法的弊端。  方法  基于建德市林业总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使用森林模拟优化模型(forest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system,FSOS)进行用材林主伐方案的年伐量计算分析,并与公式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公式法难以适应林场复杂的龄组结构,不同公式计算结果差异较大;而FSOS模型适应能力较强,计算结果准确。FSOS结果显示:全场用材林年伐面积76.35 hm2·a?1,年伐蓄积9 073.51 m3·a?1,平均采伐年龄40 a,采伐木材量109.27 m3·hm?2;在未来50 a的模拟经营过程中,年伐量呈现周期性波动,森林龄组结构变化逐渐趋于稳定,规划期末成、过熟林面积占比达40.94%,接近理想状态。  结论  FSOS模型能适应复杂的龄组结构,预测林分生长;远近结合,兼顾多目标,综合考虑林场经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科学指导森林经营。图5表3参15  相似文献   

6.
不同密度近熟杉木林套种毛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密度为 2 2 5株 /hm2 ,375株 /hm2 ,6 0 0株 /hm2 的 3种近熟杉木林套种毛竹、裸地种竹和原近熟杉木林 (现杉木已采伐 )套种毛竹等 5种林分的成活率、新竹及竹鞭生长指标分析研究表明 :各种经营模式中 ,杉木近熟林套种有利于提高毛竹成活率及长竹率 ,但发笋长竹数以裸地种竹为最多 ;新竹的生长以原近熟杉木林套种毛竹的林分为最好 ,其次是杉木密度为 2 2 5株 /hm2 ,375株 /hm2 的近熟杉木林、裸地种竹和杉木密度为 6 0 0株 /hm2 的林分 ;单根竹鞭长和鞭节长有随林分郁闭度增大而增加的趋势 ,而总鞭长、竹鞭数及竹鞭断梢率则相反 ;鞭深的分布变化不很明显 ,但有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变浅的趋势 ;从更新杉木林分看 ,近熟杉木林套种毛竹以杉木密度为 2 2 5株 /hm2 的较理想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和二类调查数据的森林资源时空动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龙山林业局蔡家川林场为研究对象,以1986年和1997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持,分析和评价了11a间该场森林资源的数量、种类及其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全场天然林面积增长6.98%,有林地面积增长7.66%,疏林地减少5.48%。人工林的面积也有所增加。全场活立木蓄积量下降了6.70%,且下降的主要是天然林。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郁闭度、平均年龄5个因子均减小。各龄组中,幼龄林和中龄林的面积和蓄积都有所增加,其中以中龄林增加幅度最大。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的面积和蓄积有所减少,尤以近熟林和成熟林减少幅度最大。至1997年,幼、中、近、成、过各龄组的面积和蓄积比例仍不合理,以中龄林和近熟林占的比例最大,无过熟林。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并恢复林场的合理森林结构,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8.
【目的】选择7种模型拟合同一立地条件下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与天然林的树高生长曲线,并从中选出最优模型,为福建省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与天然林的合理经营奠定基础。【方法】基于福建省第7次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以同一立地条件下639株(人工林326株、天然林313株)马尾松标准木及687株(人工林498株、天然林189株)杉木标准木为研究对象,利用二次项方程、幂函数方程、对数方程、S曲线方程4种经验方程及Richards模型、Logistic模型、单分子式模型3种理论方程,拟合马尾松人工林和天然林、杉木人工林和天然林4种林分类型的树高曲线,并以调整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总相对误差和预估精度为评价指标,选择4种林分类型的最优树高模型。【结果】马尾松人工林与天然林分别以幂函数方程、二次项方程拟合效果较好,预估精度分别达到96.812%和96.474%;杉木人工林和天然林用Richards模型拟合效果最好,预估精度分别达到96.742%和96.495%。【结论】通过比较分析,获得了最适合模拟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与天然林的树高生长曲线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坡向杉木人工林直径分布规律的差异,为调整杉木人工林林分结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福建将乐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4种直径分布函数(Weibull分布、Logistic分布、正态分布和Gamma分布函数),分别对幼龄林(8年)、中龄林(16或18年)、成熟林(27年)和不同坡向(阳坡和阴坡)的杉木人工林进行直径结构分析及分布函数的拟合。【结果】总体而言,4种分布函数中,Weibull的适应性最强;杉木幼龄林直径符合Gamma分布;4种分布函数对杉木中龄林直径拟合效果均较好,且中龄林直径以1cm径阶整化的拟合效果比以2cm径阶整化的好;4种分布函数对生长于阴坡的杉木成熟林拟合效果不显著,而对生长于阳坡的杉木直径拟合效果较好。【结论】杉木林直径分布较离散;成熟林阴、阳坡直径分布规律差异明显;总体样本规律与个体样本间有显著差异,不分坡向的样本集无法代表该龄组的直径分布规律,应进行坡向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中亚热带(湖南和江西)杉木林分为研究对象,应用FORECAST模型,探讨了连续4个轮伐期的好中差3种立地杉木林分生长和生态系统过程对N、P、N+P混合施肥的响应.结果表明:与N肥相比,使用P肥对杉木林分生长(如树高、胸经)和生态系统过程(土壤腐殖质、林分凋落物、土壤N和P储量等)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与较好立地相比,在较差立地林分施肥具有更好的效果;在4个轮伐期中,前一个轮伐期施肥后一个轮伐期林分仍具有明显影响,显示了施肥效果的累积性.这些结果对杉木人工林经营、低效林改造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林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出发,以人们对森林疾病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化为依据,进一步阐述森林医学与森林保护,森林医学与医学森林,森林医学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森林资源1950-2003年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该文根据1950—2003年6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对中国森林的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经过50多年的培育、保护和利用,中国森林面积和蓄积有了大幅度提高,森林面积比建国初增加约111.74%,但蓄积增加仅约17.4%. 森林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工林面积和蓄积比重逐渐提高,面积比重由1964年的4.49%提高到2003年的33.77%;天然林面积和蓄积比重明显下降,但天然林蓄积仍占森林蓄积的主体,到2003年仍占89.65%;针叶树面积和蓄积比重由原来的70%以上逐步降低,现在针阔比接近1∶1,而且优势树种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红松、樟子松和华山松等优质用材林几乎采伐殆尽;森林结构低龄化,单位面积蓄积量降低,可采资源减少;林种结构调整显著,防护林明显增加,用材林大幅度减少,两者的面积和蓄积已接近相等;防护林经营问题凸显,森林资源经营还处在向可持续经营不断接近过程中的森林多资源、多功能利用的初期;20世纪80年代后森林资源开始逐渐恢复,且势态良好,但到2003年森林资源质量仍未达到1962年水平. 因此,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加快林业建设以满足经济社会对森林的需求,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用材林林价测算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用材林林价测算方法概括为三条途径,成本,收益及市价途径。分析了近年来用材料林价测算理论的发展,最后,对利息与利润是否都计入林价及利润率是否随营林过程发生变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在实施林业分类经营 ,其主要内容之一是森林资源林种结构调整 .该文根据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森林资源结构调整原则和森林分类经营技术指标 ,结合承德县五道河林场的实际情况 ,调整了五道河林场的森林资源结构 ,商品林的比重由原来的 99% ,下降到 6 1%和 2 5 % ,森林资源结构调整后能明显提高对立地条件要求较高的树种的单位面积蓄积量  相似文献   

15.
基于湖南省慈利县二类调查数据,根据森林主导功能的差异、森林林种种类和坡度的不同,将慈利县森林划分成不同的森林功能区,并基于森林功能区按照树种的不同将其进一步划分成不同的经营小班。最后,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绘制出森林功能分区图和经营小班划分图。结果表明,公益林的面积多于商品林的面积,其中特殊公益林区和一般公益林区面积为1 290 hm2,限制性商品林和一般性商品林面积为1 144 hm2,马尾松和杉木是主要的经济树种。划分经营小班有利于森林的分类经营,为实现林业从传统的以木材生产为主向发挥森林的多功能、多效益的经营方式转变提供条件,进而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并为促进森林经营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森林景观变化对森林水文功能的影响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兴安岭毕拉河林业局为研究区.在分析近十年森林景观在类型、质量变化的基础上对森林三项关键性水文功能即:林冠截留、枯枝落叶截留和森林土壤蓄流功能及其变化进行了评估.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将由此三项关键性水文功能构成的森林综合调节能力空间直观表达出来。研究结果发现:由于近十年来人类干扰加强等因素导致的森林景观在类型上和质量上的变化使得林区森林水文综合调节能力由1990年的247 489 457t下降为2000年的230 936 445t,下降了6.67%。其中以小二沟和诺敏两个林场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25.27%和22.23%。  相似文献   

17.
基于广州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广东主要树种的木材密度和碳密度数据,采用 IPCC 方法对广州市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广州市林业用地中森林生物量为1610.53×104 t,单位面积生物量为54.82 t/hm2,乔木林生物量为60.94 t/hm2,乔木林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84.28%;广州市林业用地中森林碳储量为792.60×104 t,乔木林碳储量占85.63%;单位面积森林碳储量为26.98 t/hm2,乔木林生物量为30.47 t/hm2。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主要依赖于森林蓄积量,因此,选择蓄积量大的树种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是提高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以及城市森林功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抚顺地区森林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对元谋县小横山、岭庄、磨诃3个试验点不同人工林29项土壤因子进行了测定,运用主分量分析筛选出评价元谋地区几种主要人工林土壤肥力的5个综合因子,并用主分量分析结果进一步对所选的林分进行综合评分、排序。13年生赤桉纯林的得分低于其对照地的得分,表明赤桉纯林土壤肥力下降的事实;其余林分的得分均高于相应对照地的得分,这表明这几种人工林培肥效果显著,尤以13年生苏门答腊金合欢最好(其得分最高);就小横山而言,混交林的得分高于纯林(13年生苏门答腊金合欢纯林除外),表明混交林对土壤的培肥效果优于纯林。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洮南市永茂机械林场森林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据此提出改善资源状况的6条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