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实现塑料大棚南瓜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处于合理状态,研究选用不同化学物质诱导大棚南瓜雌花发生和控制营养生长。试验以‘永安二号’(印度南瓜类型)为材料,在南瓜苗期施用不同化学物质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南瓜苗期用增瓜灵、乙烯利能够明显降低第一雌花节位、促进提早开花并增加雌花数量,以100 mg/L乙烯利处理促进雌花发生效果最佳;多效唑、矮壮素、增瓜灵均有拟制营养生长的作用,500 mg/L多效唑和200 mg/L矮壮素控生效果最佳。增瓜灵(每袋15 g兑水3 kg)具有促进雌花生成、抑制营养生长的双重作用。该试验在南瓜苗期用4种化学物质进行处理,表现出明显的诱雌和控生优势,可以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乙烯利、多效唑对龙眼防冲梢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5年生‘石硖’结果树为试材,在顶芽萌动期喷施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和多效唑,观察其对龙眼花芽分化的影响,筛选出适合的龙眼预防冲梢药剂。结果发现在春季龙眼花穗顶芽刚开始萌动,芽体变软时喷施乙烯利233 mg/L+多效唑90 mg/L,或者乙烯利300 mg/L+多效唑90 mg/L对龙眼预防冲梢、促进花穗形成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花卉栽培中广泛应用的一类化学物质.按其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控制植株高度,如嘧啶醇、B-9、矮壮素、乙烯利、多效唑(Bonzi)和烯效唑(Sumagic)等化学生长抑制剂;(2)刺激侧芽萌发,如乙烯利;(3)促进花的发育或促进早花,如B-9、乙烯利、矮壮素等.  相似文献   

4.
‘四季蜜’龙眼成花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调控错开正造花期集中成批开花,以‘四季蜜’龙眼为试材,研究春季修剪、结果母枝单元生长和生长调节剂对调控成花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果母枝单元从促芽修剪到第2或第3次梢转绿、适于进行成花调控需93.3~156.1天。叶片呈浅绿至绿色时开始应用多效唑、乙烯利、细胞分裂素进行成花调控,试验设17个处理,都能促进‘四季蜜’龙眼成花,抽穗枝率为55.1%~98.4%,抽穗整齐率达92.1%~100.0%。根据试验结果,推荐在‘四季蜜’龙眼叶片呈浅绿至绿色时开始进行成花调控,喷布75 mg/L多效唑和142.8 mg/L乙烯利混合液,待顶芽萌芽时喷布37.5 mg/L多效唑和142.8 mg/L乙烯利混合液,之后如果出现冲梢趋势喷布25.5 mg/L多效唑。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可有效降低谷子株高、提高其抗倒伏能力的化控剂及其最佳喷施期,探讨不同化控剂对谷子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苗期和拔节期分别对嫩选17喷施4种化控剂(多效唑、缩节胺、矮壮素、烯效唑),于灌浆期和成熟期测定各处理植株干物质积累量、SPAD、净光合速率、茎秆特性以及产量构成等指标。结果表明:谷子苗期和拔节期喷施烯效唑、矮壮素、缩节胺、多效唑都能不同程度矮化植株,增加茎粗,提高抗倒伏能力,达到增产效果。其中,在苗期施用多效唑株高和节间长分别相比于CK降低6.76%,25.43%,苗期喷施矮壮素增加茎粗效果最显著,比CK增加22.89%,多效唑喷施处理下的谷子抗倒伏性最好,苗期喷施多效唑增产效果最显著,比CK增产17.51%;4种调节剂均能显著提高谷子叶片SPAD值及净光合速率,苗期喷施多效唑处理对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的提升效果最好,分别比CK提高了35.29%,30.37%;与CK相比,苗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谷子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影响显著。喷施化控剂对谷子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与CK相比影响不显著。总体来看,苗期喷施多效唑效果最好,可作为谷子高产栽培适宜的化控抗倒伏措施应用。  相似文献   

6.
生长调节剂促进桃实生树提早成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桃实生树成花的影响,我们于桃树花芽分化期,选择苯脲类细胞分裂素(KT30)、苄氨基嘌呤(BA)、玉米素(ZT)、多效唑(PP333)、乙烯利(ETH)、矮壮素(CCC)、烯效唑(Uni)、亚精胺8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采用喷雾和点芽的方法,对2年生久保桃自然杂交实生树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苯脲类细胞分裂素1mg/kg喷雾2次、多效唑1000mg/kg点芽2次、多效唑2000ms/kg喷雾1次和点芽2次、乙烯利500mg/kg喷雾2次、乙烯利1000mg/kg点芽1次、烯效唑125mg/kg喷雾2次、烯效唑250mg/kg喷雾2次药剂处理对桃实生树的始花节位有显著的降低作用;苯脲类细胞分裂素1mg/kg喷雾2次、多效唑1000mg/kg喷雾2次、多效唑2000mg/kg喷雾1次、烯效唑125mg/kg点芽1次、乙烯利1000mg/kg点芽2次等处理对二次枝诱导成花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水分胁迫下乙烯利浸种对甘蔗叶片蛋白质和核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不同浓度乙烯利溶液(0mg/L、100mg/L、200mg/L)分别对ROC22、GT17和ROC10在下种前进行10min浸种处理后进行桶栽砂培试验,并在甘蔗苗期(4~5叶)进行自然土壤干旱胁迫,研究水分胁迫下乙烯利浸种对参试品种叶片蛋白质和核酸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及复水后,乙烯利浸种处理有较高的叶片蛋白质含量和总核酸含量,同时有较低的蛋白酶活性;水分胁迫下乙烯利处理可以显著提高ROC22和GT17叶片RNA/DNA值,复水后,乙烯利处理对各品种叶片的RNA/DNA值都有促进效应。从而增加甘蔗的分蘖。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生长延缓剂对槟榔苗期矮壮的光合特性。于2006年6-11月以移栽45天后海南槟榔为材料,通过喷施250mg/L与500mg/L多效唑、40mg/L和80 mg/L烯效唑及清水5个处理,研究其对槟榔苗期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与烯效唑均能显著增加苗期槟榔叶绿素含量,且使叶绿素荧光参数Fv/Fo,Fv/Fm,qP显著增加,而降低qN、NPQ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并以250mg/L多效唑处理效果较明显。说明适当浓度的多效唑处理可增加PSII反应中心开放比例,推动光合电子传递,提高槟榔叶片光合性能,起到壮苗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生长延缓剂对槟榔苗期矮壮的光合特性.于2006年6-11月以移栽45天后海南槟榔为材料,通过喷施250 mg/L与500 mg/L多效唑、40 mg/L和80 mg/L烯效唑及清水5个处理,研究其对槟榔苗期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喷施多效唑与烯效唑均能显著增加苗期槟榔叶绿素含量,且使叶绿素荧光参数Fv/Fo,Fv/Fm,qP显著增加,而降低qN、NPQ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并以250mg/L多效唑处理效果较明显.适当浓度的多效唑处理可增加PSII反应中心开放比例,推动光合电子传递,提高槟榔叶片光合性能,起到壮苗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印度南瓜四倍体诱变方法,增加南瓜新的种质资源,以印度南瓜自交系M10-13-09为试材,秋水仙碱、氨磺乐灵为诱变剂对印度南瓜种子进行处理,获得同源四倍体印度南瓜,并从形态及一些生理指标上比较二倍体和四倍体的差异。发现诱变剂秋水仙碱最佳浓度为2.0 mg/m L,氨磺乐灵最佳浓度为0.05 mg/m L,其诱变率分别为0.33%和0.83%,染色体加倍后的数目为2n=4x=80,诱变剂氨磺乐灵比秋水仙碱诱变效果更好。与印度南瓜二倍体相比较,四倍体叶片变小、变厚,雌花开花节位明显降低,雄花花丝变粗,花冠颜色变深,多绒毛,生育期延长,果实表面色肋变宽,颜色变深;四倍体种子横径为1.0 cm,增加66.7%,纵径为1.2 cm,增加20%,颜色变深,发芽能力差,单果平均种子数目从122.0减少为30.3。四倍体南瓜伤流量大幅增加,光合效率增高90%,蒸腾速率增加20%,根系活力强于二倍体,果实生物总黄酮的含量增加50%。  相似文献   

11.
多效唑、矮壮素对杂交小麦及其亲本矮化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杂交小麦及其亲本杂交制种在喷施不同化控剂对株高和产量的影响,以杂交小麦‘新冬43 号’及其亲本材料为研究对象。选用多效唑(PP333)和矮壮素(CCC)2 种化控剂,在小麦起身期和拔节期分1 次和2 次叶面喷施,研究化控剂对小麦株高的矮化效应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矮壮素350 mg/L、多效唑400 mg/L 均能有效降低3 种材料的株高和节间长;多效唑不同剂量与产量为负相关。根据不同种植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喷施方法,不仅降低株高提高小麦的抗倒伏性,还可以减少杂交小麦制种过程中亲本之间的株高差,有利于提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2.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生的光合生理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探明花生在化学调控作用下的产量、品质变化及与之相关的光合作用机理。比较研究了初花期喷施矮壮素、缩节胺和结荚初期喷施多效唑对花生的化学调控效应。结果表明: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可矮化植株,增加茎粗、有效分枝数及结果数,提高花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并在结荚期降低叶片的蒸腾速率,最终达到提高花生产量和改善花生品质的目的。其中,多效唑对增加花生叶绿素含量、降低蒸腾速率、增加产量和粗蛋白含量的调控效果最好,其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9.0%和7.8%;而缩节胺对提高花生的光合速率调控效果最佳,其光合速率比对照增加了25.0%;矮壮素最利于改善花生的亚油酸含量,其亚油酸含量比对照增加了6.4%。综合考虑花生的产量品质和光合生理效应,多效唑对花生的化学调控增产效应最好,其次为缩节胺处理。  相似文献   

13.
旨在研究多效唑和烯效唑叶面喷施对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向日葵穴盘苗素质的影响,筛选其适宜喷施浓度。以向日葵穴盘苗为研究对象,试验设置2种生长延缓剂(多效唑和烯效唑)6个喷施浓度(0、200、400、600、800、1000 mg/L)。结果表明,多效唑和烯效唑叶面喷施降低向日葵穴盘苗株高(PH)和叶面积(LA),而增加茎粗(SD)株高比(SD/PH)、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及根系干重。多效唑和烯效唑处理下叶片SPAD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长延缓剂对LA的抑制作用;LA×SPAD可综合反映地上部干重(SDW)和植株干重(PDW)的变化。综合SDPHLASPAD建立了衡量多效唑和烯效唑处理下向日葵穴盘苗素质的壮苗指数${{I}_{2}}=\frac{SD}{PH}\times \sqrt{LA\times SPAD}$,该壮苗指数与常规壮苗指数呈显著相关性(R2=0.9097**)。对壮苗指数的分析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多效唑和烯效唑适宜喷施浓度分别为400 mg/L和600 mg/L。本研究明确了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多效唑和烯效唑对向日葵穴盘苗素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喷施浓度,为夏季向日葵穴盘育苗中多效唑和烯效唑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砧木嫁接白皮黄瓜的综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试验分别以黑子南瓜、荆州南瓜、十堰南瓜、鄂西南瓜、天门葫芦作砧木嫁接白皮黄瓜 ,以自根苗作对照 ,对它们的生长发育情况、产量及抗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砧木嫁接苗的枯萎病发病率都极显著低于自根苗 ;黑子南瓜、荆州南瓜、十堰南瓜砧嫁接苗生长势始终优于自根苗 ,而鄂西南瓜砧的生长势始终与自根苗的相当。天门葫芦砧嫁接苗生长势前期优于对照 ,后期明显不如对照 ,出现了生理不亲和的特征 ;除鄂西南瓜砧外 ,其它砧木嫁接苗的开花结果比自根苗早 ,且前期产量显著高于自根苗。黑子南瓜、荆州南瓜砧嫁接苗的总产量显著高于自根苗 ,而鄂西南瓜和天门葫芦砧的总产量分别比自根苗的降低了 7 2 %和 2 6 5 %。十堰南瓜砧的总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从综合效应考虑 ,黑子南瓜、荆州南瓜是白皮黄瓜嫁接的理想砧木 ,十堰南瓜次之 ,鄂西南瓜嫁接效果不好。天门葫芦可作为白皮黄瓜早春大棚栽培的嫁接砧木。  相似文献   

15.
化学药剂处理对蓖麻性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不同浓度的化学药剂对蓖麻性别的影响,本试验以蓖麻两性系(E09004、E09009和E09002)和E09002单雌系为材料,分析了喷施不同浓度的GA3、NAA、乙烯利、6-BA和AgNO3对蓖麻雌雄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g/L GA3有利于蓖麻雌花的形成,250 mg/L GA3则有利于雄花的分化,前者表现为雌花率上升,后者表现为雌花率降低;NAA和6-BA使雌花率增加,出现了纯雌株;乙烯利有利于雄花的分化,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可使两性株雄性化;AgNO3促雄效果明显,使两性株雄花率增加,单雌株出现少量雄花;同时试验还获得少数花性特殊(如全雄、纯雌)的材料。本研究为蓖麻的性别逆转诱导、单雌材料的繁殖及性别分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不同途径的南瓜再生体系,以‘大果蜜本’南瓜种子子叶节和授粉后2天的子房为外植体,对南瓜愈伤组织和胚状体发育两种再生途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愈伤组织发育途径中,3%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5 min是最佳灭菌方式,MS+3.0 mg/L6-BA+ 0.1 mg/L NAA是诱导南瓜子叶节丛生芽形成的最佳培养基,MS+0.2 mg/L NAA是诱导单芽成苗的最佳培养基;胚状体发育途径中MS+4.0 mg/L 2,4-D+0.5 mg/L NAA+1.0 mg/L 6-BA和MS+0.06 mg/L TDZ均能有效诱导南瓜胚状体形成,MS培养基是诱导胚状体成苗最佳培养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南瓜愈伤组织和胚状体发育两种途径形成再生植株的体系。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苹果组培苗延缓生长保存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士、乔纳金、金矮生、嘎拉组培苗为试材,在继代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比久、矮壮素、多效唑及脱落酸,研究了植物生长延缓剂和生长抑制剂对苹果组培苗延缓生长种质保存的效应。结果表明:比久、矮壮素均有明显抑制苹果组培苗生长的作用,且茎尖存活率高,试管苗生长状况较好,转入常规继代培养基当代即可恢复生长,可用于苹果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比久适宜的浓度为80mg/L,矮壮素为75mg/L左右;多效唑处理虽能明显抑制苹果试管苗生长,但易使有些品种试管苗玻璃化,可选择性应用;脱落酸作用过于剧烈,绝大部分处理苗死亡,不宜在苹果种质保存中使用。  相似文献   

18.
大蒜素对3种蔬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浸种法和叶面喷雾法,研究不同浓度大蒜素对白菜、萝卜和莴笋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素浸种对白菜、萝卜和莴笋种子发芽有一定的影响,不同作物和品种间存在差异。大蒜素200 mg/L浸种12 h对萝卜和莴笋种子发芽无不良影响,但可延缓白菜种子发芽,降低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对最终发芽率无影响。400和800 mg/L浸种12 h可延缓白菜、萝卜种子发芽和降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其活力随处理浓度的提高而下降,白菜和萝卜的最终发芽率显著降低,而对莴笋最终发芽率无影响。200 mg/L浸种对白菜苗鲜重、根鲜重、下胚轴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400和800 mg/L处理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幼苗主根和下胚轴长度均随处理浓度的提高而缩短。200和400 mg/L处理能促进萝卜种子出苗,对幼苗鲜重、根鲜重和下胚轴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幼苗主根和下胚轴生长均有抑制作用,800 mg/L处理对萝卜种子出苗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蒜素200~800 mg/L浸种能促进莴笋种子出苗,对幼苗鲜重、根鲜重及下胚轴粗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幼苗主根长、下胚轴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蒜素200~800 mg/L叶面喷施对3种蔬菜幼苗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幼苗鲜重和根鲜重提高、株高和下胚轴宽增加,而对主根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Effects of chlormequat chloride (CCC), ethephon and mixtures of CCC and ethephon, applied at Zadoks growth stage (ZGS) 30 (the beginning of stem elongation) on the number of spike-bearing shoots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grain yields of four spring barley ( Hordeum vulgare L.) cultivars were studied in 1987 and 1988 at McGill University, Quebec, Canada. The results varied between years and among cultivars. The mixtures of CCC and ethephon or ethephon alone, produced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the number of spikes m−2 in cultivars Joly and Laurier , in both years, and in Leger only in 1988. Ethephon and ethephon containing mixtures reduced the yields of Joly and Leger in 1988. In both years CCC had no effect on spikes m−2 for all cultivars. Increases in spikes m−2 were accompanied by decreases in 1000-grain weight, and/or grains per spike, which offset or more than offset potential benefits from increased spikes m−2.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under continental climatic conditions such as those prevalent in Quebec, Canada, application of PGRs to spring barley at ZGS 30 does not increase grain yield through an increased number of spikes 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