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松沫蝉是危害多种松树的一种刺吸式害虫,为掌握松沫蝉若虫和成虫的药剂防治技术,通过在林间喷洒和打孔注射不同浓度的药剂防治松沫蝉若虫,飞机喷洒药剂防治松沫蝉成虫。结果显示:林间喷洒5 d后,溴氰菊酯3种浓度防效都在89%以上,溴氰菊酯500倍液的防效最高,为93.6%;吡虫啉3个浓度药剂的防效都在70%~80%,吡虫啉500倍液的防效最高,为78.5%。打孔注药5 d后,氧乐果10倍液、2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90.4%和86.9%。飞机喷洒溴氰菊酯24 h内松沫蝉死亡率较高,喷药3 d后,每株死亡数量达到1 234~3 542头,飞防杀虫率90%以上,使松沫蝉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小皱蝽CyclopeltaparvaDistant一年一代,是刺槐幼林枝杆的主要害虫,近几年在山东危害严重。1993~1994年为开展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依据,进行此项研究。1材料与方法1.1卵期从越冬后成虫6月中旬产卵始见期开始,每隔7d从林间采集一批当日产卵块,共5批,每批2个重复,每一重复100~393粒卵。卵块罩细纱网,在室内、林中自然变温培养,每天观察记录发育情况。1.2若虫期将越冬后成虫产卵孵化的同一批若虫,有1~5个龄期,每个龄期5个重复,每个重复若虫50~80头,用纱网罩在刺槐嫩枝上,林内自然变温培养,每天观察记录脱皮日期。1.3…  相似文献   

3.
该虫在豫西地区每年发生1代,多以卵在卵囊内于树下土中越冬,少数以1龄若虫在卵囊中越冬。卵历期约250270d,若虫历期70270d,若虫历期7080d,蛹历期780d,蛹历期710d,雄成虫历期710d,雄成虫历期79d,雌成虫历期409d,雌成虫历期4050d。2月下旬至6月下旬均可危害。草履蚧食性杂,主要靠扩散传播,远距离传播则靠苗木调运扩散。天敌是控制草履蚧种群繁殖的重要因素,在生产中应注意药物的合理使用,尽量充分保护天敌昆虫。  相似文献   

4.
双色鹿尺蠖Alcis bastelbergeri(Hirschke,1908)是危害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的主要害虫,2012年在内蒙古地区首次发现。作者采用室内饲养与林间笼养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明确了该虫卵、各龄幼虫、蛹和成虫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室内卵产在笼壁上,室外产在树干、树杈、杂草上,呈不规则散布,产卵量200余粒,卵历期11~15 d;幼虫共5龄,以2龄幼虫越冬;老熟幼虫在树冠下土层中化蛹,暗红色,蛹历期20~24 d;成虫灰褐色,雌蛾平均寿命15 d,林间雌雄比为1∶1.1。  相似文献   

5.
樱桃球坚蚧Eulecanium cerasorum是上海首次发现的新害虫,孕卵率高、繁殖能力强,具有快速扩散和蔓延的趋势。为有效控制虫害发生,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等。结果表明:樱桃球坚蚧在上海地区1 a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枝条上越冬,翌年4月上旬始见雄成虫,终见于5月上旬,4月下旬为雄成虫羽化高峰期。受精的雌成虫孕卵数为2970~11 160粒/雌,平均6323粒/雌,卵持续期为45 d。4月中旬开始产卵,5月中旬卵开始孵化,5月下旬为孵化盛期;6月中旬若虫蜕皮进入2龄期后雌雄分化,10月上旬进入越冬状态。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5%啶虫脒乳油等3种无公害药剂防治1龄若虫,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效果最好,施药后10 d校正死亡率91%以上,杀虫效果明显高于吡蚜酮和啶虫脒。  相似文献   

6.
对武义县板栗林中为害较为严重的淡娇异蝽30多年的观察和防治试验表明,淡娇异蝽1年1代,以卵越冬,越冬卵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孵化,4月上中旬若虫开始为害嫩梢,5月中旬至6月上旬陆续进入成虫期,10月底或11月初开始产卵越冬;若虫发育历期34~61 d,3龄若虫对板栗危害最严重;成虫历期145~213 d;卵期102~135 d;无公害防治采取刮除卵块,石硫合剂喷雾,2.5%的溴氰菊酯、10%吡虫啉防治淡娇异蝽药效最好。  相似文献   

7.
不同脂肪源人工饲料对蠋蝽生长发育及生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脂肪源人工饲料对蠋蝽生长发育及生殖力的影响,为天敌昆虫人工饲料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含有棕榈酸油(饱和脂肪酸)的人工饲料1和亚麻酸油(不饱和脂肪酸)的人工饲料2连续饲养蠋蝽12代,并测定F1、F4、F8及F12蠋蝽各龄级若虫的发育历期和死亡率、性比(♀∶♂)、成虫体质量和产卵期、产卵量、卵孵化率及种群内禀增长率等生长发育和生殖力指标。【结果】2种人工饲料对蠋蝽生长发育及生殖力的影响效应与繁育世代数、生长发育阶段等相关。用2种饲料饲喂的蠋蝽2、3龄若虫的发育历期各代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而4、5龄蠋蝽若虫发育历期在饲养多代后(4龄至F8、5龄至F4)才开始表现出显著差异。随着饲养代数的增加,至F8时2种饲料对蠋蝽各龄期发育历期的影响效应才趋于稳定。一般地,饲料1对蠋蝽若虫早期发育更为有利即饲喂饲料1的蠋蝽2、3龄若虫发育历期显著低于饲喂饲料2的蠋蝽。而饲料2更适合蠋蝽若虫后期发育即饲喂饲料2的蠋蝽4、5龄若虫发育历期显著低于饲喂饲料1的蠋蝽。其他指标即卵、1龄若虫、总发育历期(仅F1存在显著差异)及成虫寿命,2种饲料间均无显著差异。与发育历期相似,F1蠋蝽2龄至5龄若虫死亡率及成虫获得率在2种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随着饲养代数的增加,2种不同脂肪源饲料对蠋蝽各龄级死亡率及成虫获得率的影响开始增强即从F4开始均表现为饲料1处理的2龄和3龄若虫死亡率、成虫获得率都比饲料2处理的低,而4龄和5龄若虫死亡率都比饲料2处理的高。卵孵化率、1龄若虫死亡率,2种饲料间各代均无显著差异。饲养初期2种人工饲料处理的蠋蝽雌雄成虫体质量及雌成虫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均无显著差异,随着饲养代数增加,至F8饲喂饲料1的蠋蝽雌雄成虫体质量、雌虫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都显著低于饲料2。可育率在蠋蝽饲养开始时2种饲料间并未表现出差异显著性,但从F4开始饲料1饲养的蠋蝽可育率一直显著高于饲料2,而饲料1饲养的F1至F8蠋蝽种群内禀增长率以及种群倍增时间均优于饲料2。但这种差异随着饲养代数的增加,逐渐减少,至F12时的结果正好相反即饲料2饲养的蠋蝽种群内禀增长率以及种群倍增时间均优于饲料1。其他生殖力指标(成虫性比仅在F1存在显著差异)在2种人工饲料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含有饱和脂肪酸的人工饲料(饲料1)可显著缩短蠋蝽低龄若虫发育历期、降低死亡率以及提高蠋蝽雌虫可育率,而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人工饲料(饲料2)更适合蠋蝽高龄若虫生长发育,提高成虫获得率和种群增长率。因此在以后的研究生产中可以通过在昆虫不同发育阶段添加或降低人工饲料中的某些关键营养物质,配制适合饲养对象特定生长阶段的人工饲料,从而使蠋蝽继代饲养达到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8.
柽柳木虱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柽柳木虱在呼市地区1年发生三、四代、以成虫在落叶,枝干翘皮裂缝内越冬。成虫寿命平均22天,每头雌虫平均产卵为60 ̄172粒,卵期平均13天,若虫期平均28天。6 ̄7月日平均温度在18℃ ̄24℃时,柽柳木虱的成虫,若虫、卵的发育历期较短,发育速度快,6 ̄8月木虱繁殖快,取食多,9月末出现越冬型成虫陆续越冬,有世代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9.
桐花树毛颚小卷蛾Lasiognatha cellifera Meyrick是广西北部湾桐花树的主要害虫,通过室内饲养和林间观察研究,对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各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基本了解其生活习性及生活史。该虫在广西北部湾地区1a发生12代,世代重叠。以2~3龄幼虫在桐花树叶片上卷叶越冬,3月上旬开始羽化为成虫,1~2d后即交配产卵,平均每雌产卵量76粒。卵历期2~4d,幼虫历期11~15d,蛹历期7~8d,成虫寿命约6d;该虫有2个明显的危害高峰期,分别出现在春季和秋季。提出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的初步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呼和浩特市及其周边地区杏球坚蚧Didesmococcus koreanus Borchsenius生长发育及生物学特性,从越冬2龄若虫开始进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杏球坚蚧在该地区发生规律为1 a 1代,以2龄若虫越冬。翌年4月22日雌雄分化,雌性个体发育为期23 d,雄性个体发育为期4 d;4月26日开始羽化,为期10 d; 4月27日始见雌雄成虫交尾,为期10 d。5月12日始见雌性成虫产卵,平均产卵量652粒,因虫体大小而产卵量不同,最多1 100粒左右。5月22日始见卵孵化,卵期近10 d。1龄若虫孵化后在介壳内停留1~2 d,爬出母体后在周围枝干、枝条处爬行活动1周,随后在2~3 a生枝条处集中危害。9月23日蜕皮进入2龄若虫期,蜕皮后虫体表面丝状物逐渐增多形成蜡被。2龄若虫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在1~2 a生枝条交接危害处若虫蜡被下开始越冬。  相似文献   

11.
在受害白榆植株上观察红足壮异蝽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集安市气候条件下1 a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5月中旬成虫进行交配,约10 d左右开始产卵,卵期约15 d;6月中旬卵开始孵化,7月上旬为孵化高峰期;若虫共脱皮5次,历期约为60 d;8月中旬若虫开始羽化为成虫,9月上旬为羽化盛期;10月下旬全部进入越冬状态。可捕杀交配期成虫和卵,或在若虫初期喷洒10%吡虫啉2 000倍液、1.2%苦参碱乳油1 000倍液等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2.
茶翅蝽沟卵蜂是茶翅蝽卵期的主要天敌.该蜂雄性先行羽化,1粒寄生卵内出蜂1头,刚羽化的雌蜂即可交配、产卵寄生,每雌平均怀卵量为40.6粒.雌蜂能寄生不同日龄的寄主卵,越新鲜的寄主卵寄生成功率越高.温度与该蜂的发育历期、寿命密切相关,30 ℃时发育历期最短,寿命最短.全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是12.2 ℃和132.5 d·℃.补充20%的蜂蜜水能延长成蜂寿命.成虫在田间的2个发生高峰期,分别是6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8月上旬.  相似文献   

13.
丝带凤蝶长沙种群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室饲养相结合,研究了丝带凤蝶长沙种群的成虫、卵、幼虫以及蛹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生活史.结果表明;丝带凤蝶长沙种群一年发生6代,自10月中旬至翌年3月以滞育蛹于枯枝落叶中越冬,4月上、中旬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随后产卵.在25℃的条件下,卵、幼虫及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5.3 d、15.8~16.8 d和9.6~10.4 d;30℃的温度条件下,卵、幼虫及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4.0 d、12.9~14.6 d和6.5~7.1 d.在短日照条件下部分蛹进入滞育.此外,根据雌雄成虫的翅面特征认为丝带凤蝶长沙种群应属于南方型.  相似文献   

14.
蚱蝉每5年一代,以卵和若虫在枝条和土中越冬。卵期260—340d,6月中下旬孵化。若虫四龄,老熟若虫7月初出土羽化,7月中下旬达盛期。成虫7月中旬产卵为害,8月上旬达盛期。成虫寿命45—60d,雌雄比1:1。其危害与树种、树龄、气候等关系密切。防治措施:利用天敌,选择抗蝉害树种,修剪卵枝,于林下喷施农药,浇灌氨水,人工捕捉出土若虫等。  相似文献   

15.
椰子织蛾(Opisina arenosella)是棕榈植物重要食叶害虫,在湛江一年发生 4~5 代、以 4 代为 主,世代重叠,以高龄幼虫越冬。每年 7—8 月份林间种群数量最大,8—9 月份危害严重,幼虫主要在 植物中层和下层老叶叶片背面皱褶处危害,形成不规则蛀道。蛀道长 60~150 mm,蛀道内粪便与其吐的 丝交织,幼虫隐藏于蛀道内取食叶肉,严重时叶肉大部分被吃光,后期造成叶片卷曲、干枯,形似火烧。 害虫完成 1 世代历期 50~65 d,其中幼虫历期 30~35 d,蛹历期 10~14 d,成虫历期 5~10 d, 卵历期 4~6 d。 车载电动喷雾器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 好年冬乳油 1 200 倍液、44% 多虫清乳油 1 200 倍液和 50% 甲 刻水分散粒剂 800 倍液,喷药后第 5 天,3 种药剂对椰子织蛾幼虫防治效果达到 90.26%~93.38%;喷药后 第 10 天,防治效果达到 93.16%~95.24%;3 种药剂的防治效果不存在差异。推荐交替使用上述 3 种药剂, 相隔 10~15 d,连续防治 2~3 次,可以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16.
不同宿主植物和饲养密度对蠋蝽生长发育和生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蠋蝽规模化养殖,在室内测定不同宿主植物和饲养密度对蠋蝽若虫存活率、发育历期和成虫生殖力的影响,并利用Weibull分布函数S(t)=exp(-btc)拟合蠋蝽若虫在不同饲养密度下的存活率曲线。结果表明:蠋蝽若虫的存活率、发育历期和成虫生殖力因不同的饲养条件而异。宿主植物为榆树幼苗时,蠋蝽若虫存活率最高,平均为82.09%;无宿主植物时若虫存活率最低,平均仅达16.38%。不同宿主植物对若虫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而无宿主植物时若虫发育历期延长。不同宿主植物对蠋蝽成虫生殖力影响显著,宿主为榆树时成虫产卵量最大,平均每雌产卵量可达330.89粒,无宿主植物时产卵量仅为96.64粒。以榆树作为宿主植物,不同饲养密度对蠋蝽若虫存活率影响较大,较低密度饲养时,其存活率差别不大,均达85.56%以上;但饲养密度超过每罩40头时,其存活率显著降低。不同饲养密度对蠋蝽若虫各龄发育历期的影响无规律。不同饲养密度对蠋蝽生殖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密度过高或过低都显著降低其生殖力。  相似文献   

17.
黄玛草蛉实验种群生命表及其野外种群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埃及吹绵蚧Icerya aegyptiaca (Douglas)若虫饲养黄玛草蛉Mallada basalis(Walker),并采用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方法进行饲养效率评价.结果表明:黄玛草蛉卵期为3.610 4 d,存活率为0.840 0;1,2,3龄幼虫历期分别为3.301 2,3.633 0,5.501 1 d,存活率分别为0.895 8,0.907 0,0.974 4;蛹期为8.1203 d,存活率为0.815 8;成虫历期为29.135 6 d,幼期累计存活率(ⅡSi)为0.542 5,世代历期为53.301 6 d,单雌平均产卵量为76.357 1粒,雌性比率为0.451 6,种群趋势指数为18.707 5,内禀增长率为0.0441,周限增长率为1.045 1.野外释放黄玛草蛉防治埃及吹绵蚧,并调查其在野外建立种群情况.释放黄玛草蛉后,除了2011年6月只发现卵、幼虫外,其他月份都可以发现黄玛草蛉的卵、幼虫和蛹.其中2011年9月卵数量最多,为20.80粒/株;2011年10月幼虫数量最多,为11.40头/株;2011年10月蛹数量最多,为9.10头/株.  相似文献   

18.
在室内对红棕象甲生物学特性和形态进行了系统观察,表明在26℃、RH80%、寄主食料华盛顿棕榈饲养条件下,红棕象甲世代历期平均114.77d,最短87.00d、最长166.00d,其中卵期平均3.50d,幼虫期平均36.68d,结茧到产卵前历期平均29.96d。幼虫以8龄为主,1~2龄幼虫的体重小于0.01g,头壳宽短于1.0mm,3龄后幼虫体重、头壳宽度、体长和体宽开始增加,8龄时幼虫平均体重为3.36g,头壳宽度6.0mm。成虫雌雄性比1.78:1,补充营养能显著延长成虫寿命,在无补充营养时,雌雄成虫寿命只有7.00d左右,而在补充营养后,雌雄成虫寿命最长可分别达130.00d和244.00d。雌虫产卵量最大376粒,最小89粒,平均216粒。  相似文献   

19.
广斧螳螂Hierodulapatelifera(Servile)在山东日照沿海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鞘在树干、枝或石块上越冬,5月中旬孵化若虫,若虫经8龄,于8月中旬羽化,成虫9月中旬产卵。若虫生活历期平均93.3天,成虫历期平均55.8天,雌雄性比为7∶3。成虫日取食量平均1.48g,每只成虫平均共可食虫82.584g,若虫期平均可食虫34.966g,每头螳螂一生平均可食虫117.55g。该螳螂发生与外界温度、食料、天敌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经采集、饲养和剖检观察,确认目前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危害白蜡树Fraxinus spp.枝梢髓部的害虫是白蜡外齿茎蜂Stenocephus fraxini Wei,而非白蜡哈氏茎蜂Hartigia viatrix Smith。白蜡外齿茎蜂在山东商河1 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1 a生枝条内越夏,以预蛹越冬。成虫羽化高峰期在4月上旬或中旬,集中而短暂;雌雄性比平均为1.94∶1,孕卵量23(12~43)枚。明确了成虫产卵部位和卵的分布,产卵于1 a生枝梢茎部和复叶叶轴上;卵历期7~10 d,幼虫孵化至老熟历期50~70 d;老熟幼虫在1 a生枝条部位以基部最多,中部次之,端部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