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带侧深施肥装置的水稻插秧机,在机插秧同时进行缓控释肥不同施量侧深施肥作业试验。以当地水稻生长期总施氮量为基准,设计3个缓控释肥施用标准,与常规施肥方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水稻机插秧同时进行侧深施肥作业,利用缓控释肥周期性释放特点,可满足水稻在生产关键节点的肥料需求,产量与常规施肥方式无明显差异,比常规方式减少施肥作业次数、节省人工、减弱劳动强度,具有可行性及地区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侧深施肥插秧机施肥量对水稻栽培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生产满足人们对稻米的需求,应合理使用化肥,归还土壤养分,提高土壤供肥能力的作用,因此试验研究了侧深施肥插秧机的施肥量对水稻栽培的影响。试验于2016年在黑龙江东北农业大学阿城试验示范基地进行,以龙粳46为试验品种,试验处理共分为常量侧深施肥、减10%侧深施肥、减20%侧深施肥、减30%侧深施肥和全量侧深施肥5个水平,以常规施肥为对照进行试验,探讨了水稻侧深平衡施肥技术对水稻生长特性、光合作用、产量和水稻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实现水稻合理施肥、提高水稻产量、保障粮食的安全生产及节本增效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是指通过插秧机加装施肥装置,在机插秧作业的同时,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覆土等作业,把肥料施在秧苗侧部一定深度土壤中的机械化生产技术.该技术具有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水稻前期营养生长、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等优势,为绿色高效复合装备技术.通过加快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示范应用,推动我区水稻生...  相似文献   

4.
1试验目的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利用插秧机配套施肥设备,将基肥定位、定量、均匀地施于距稻苗根系侧5cm、深4~6cm的土壤中。它改变了水稻种植常规施肥方式,有效提高了水稻肥料利用率,并且减少了劳动成本。本次试验,以不同田块、不同机型、不同肥料品种和不同肥料用量,进行了侧深施肥与常规施肥对比,寻求适合富阳水稻生长的最佳机型、肥料品种及肥料用量,从而达到最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一、技术概述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就是采用安装有侧深施肥装置的水稻插秧机,同步将基肥或基蘖同施肥施入到水稻秧苗的侧深部位,使肥料成条状施入地表以下能够减少常规撒施底肥的人工和肥量,降低生产成本,做到避免肥力流失,提高肥效利用率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效果。目前,水田施入底肥的常规作业方式是全层施肥,就是在春整地(机翻地或水耙地)之前,用动力撒肥机或人力撒肥机将底肥撒入水田,再通过翻地或水耙地将底肥翻拌到耕作层内,期间肥料经过风吹、  相似文献   

6.
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就是在进行水稻机械插秧作业的时候,同步用插秧机上配置的施肥机向水田内施入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底肥,使肥料成条状施入地表以下,能够减少常规撒施底肥的人工和肥量,降低生产成本,做到避免肥力流失,提高肥效利用率和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示范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在水稻插秧机上安装侧深施肥装置,在水稻插秧的同时,在距离水稻秧苗根部3~5 cm且深度为5 cm的位置施以肥料的局部施肥技术。侧深施肥将肥料呈条状集中施于耕层中,提升了水稻根部养分供应量,利于水稻根部向下生长和吸收养分,同传统的施肥相比,降低了化肥使用量,减少了肥料的随水流失和挥发损失,提高了化肥利用率,减轻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水稻平均行距在25 cm宽窄行侧深施肥比常规30 cm等行距侧深施肥在同种肥料相同用量条件下能够增加种植密度从而提高产量,宽窄行和常规侧深施肥3种肥料试验结果为中化肥料产量高于荣和大三元肥料高于倍丰肥料,三种肥料产量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水稻侧深施肥机插秧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侧深施肥插秧机是一种既能够保持高速乘坐式插秧机原有性能,又能够将颗粒复合肥同时施于秧苗侧位的复式作业机器。它的应用不但能节省用工成本和肥料的施用量,而且可以提高产量,减少环境污染,从而丰富了机插秧技术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研究现状及关键机械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是我国人民的主食作物之一,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的经济收益,也关系到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施肥作业质量对于水稻种植结果影响很大,传统的人工施肥不仅肥料浪费严重,而且利用率低,不利于环境保护和生产安全,研究并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及相关机型,能够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保证水稻的稳产和高产。  相似文献   

11.
正一、技术概述水稻机械化插秧作业时,与插秧机配套的侧深施肥装置同步完成开沟、施肥、覆泥等作业,实现在秧苗侧深处定位、定量、均匀施肥的技术。二、技术优势传统的水稻施肥方式施肥次数多,施肥量大,但稻谷的产量和品质却没有相应提升,主要存在4个问题:一是污染大,肥料施撒在田块表层,会随水流飘散流失,造成面源污染;二是投入大,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宽窄行机插同步侧深施肥对本地区水稻生育进程、产量的影响,以常规稻嘉花1号为研究对象,设水稻宽窄行机插同步侧深施常规复合肥、宽窄行机插施常规复合肥底肥、2种不同株距等行距插秧机机插施常规复合肥底肥等4种处理,开展对比试验,分析宽窄行机插同步侧深施肥对水稻返青期、抽穗期、齐穗期、成熟期、产量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宽窄行机插同步侧深施肥的水稻增产效果明显好于宽窄行机插施底肥等其他3种处理,而施底肥宽窄行插秧机机插与等行距插秧机机插比较,增产效果不明显,同时4种处理的水稻生育进程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水稻生产在我区农业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近年来,水稻插秧机的使用量不断上升,为水田生产向机械化进步提供了保证。在机械插秧的同时配套侧深施肥技术,能够在减少作业工序的同时,优化水稻生长条件。因此,针对水稻机械插秧配套施肥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同步施肥技术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关系,说明了在水稻经济效益提升上的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引黄灌区不同肥料类型和施肥技术对稻田氮磷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减少引黄灌区稻田退水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寻找水稻稳产和环境友好的最佳结合点,研究了大田示范条件下不同肥料类型和施肥技术对稻田田面水和排水沟退水氮磷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比较,优化施肥和侧条施肥均可以显著降低稻田田面水和排水沟中TN质量浓度,其中以侧条施肥处理效果最好,田面水和排水沟中TN质量浓度仅为常规施肥的47.4%和34.3%,各施肥处理间田面水和排水沟中TP质量浓度变化差异不显著。优化施肥和侧条施肥处理在肥料减量的条件下水稻产量并没有降低,其中有机种植处理产量最低,相对产量仅为常规处理的73.5%。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和环境因素,优化施肥和侧条施肥技术可以作为环境友好型施肥技术在引黄灌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及合理作业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快速普及的今天,与之配套的施肥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水稻秧苗的生长发育情况,在传统的人工撒施和机械化撒施的基础上,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作为更合理的机械化插秧配套施肥技术,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和应用。通过对侧深施肥的生产特点、肥料选择、施肥方式选择进行实际对比试验与数据统计,说明了侧深施肥的合理性及科学作业方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水稻直播施肥多采用人工或撒肥机将肥料撒施在土壤表层,这种施肥方法存在肥料利用率低、施肥量过大、肥料在田间分配不均匀、污染环境等问题.为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以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农艺要求为基础,设计一种配装在水稻水直播机上使用的风送式侧深施肥装置.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云南省充分发挥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农机购置及应用补贴政策的支持作用,积极开展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试验示范,取得良好的示范推广成效。所谓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就是在机插秧作业时,采用与插秧机配套的侧深施肥装置同步完成开沟、施肥、  相似文献   

18.
水稻机械化侧深施肥关键技术的应用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机械化侧深施肥技术是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增加水稻产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据水稻农艺要求,分析传统施肥方式的利弊,进行了水稻机械化侧深施肥关键环节探讨,确定了水稻绿色施肥技术规程,通过建三江浓江农场多年应用表明: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对于提升水稻产品质量及综合产量,节本增效,减少土壤环境的污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基于农机农艺融合的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应用效果,开展不同品种缓释肥施用效果比较试验,筛选适合应用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缓释肥品种类型,并进一步研究机插秧侧深施肥不同施肥量对水稻群体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舒耐施缓释肥效果最好,且施肥量为480 kg/hm2时,产量比对照(常规肥料人工撒施)增加...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研究常规毯苗机插和钵体毯苗机插两种机插方式下同步应用侧深施肥技术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机插同步侧深施肥处理能同步定量、定位、均匀地施入肥料,保障水稻生长前期营养持续供应,促进根系养分吸收,减少肥料损失,达到省工、增产、提高肥料利用效益的目的.研究还发现,钵苗机插水稻缓苗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